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有哪些
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有哪些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内容之一,能有效地防止肠道疾病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漱口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债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幼儿较合理的六步洗手方法是:湿、搓、冲、捧、甩、擦。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背、指缝相对搓揉20秒
㈠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㈡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擦搓,交换进行;
㈢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㈣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㈤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㈥ 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㈦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手捧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甩:双手五指自然下垂,在水池里甩上三甩,防止手上的水滴在地上
六、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夏天怎么预防感冒 勤洗手防感冒
夏天预防感冒要注意勤洗手。研究表明通过手触摸是最容易感染病毒的,通过手感染到的病毒再通过接触自身的身体就容易导致感冒。洗手的时候最好能够使用肥皂、洗手液等帮助更深层的清洁皮肤。
正确洗手方法:冲洗双手后涂抹肥皂搓出泡沫后按照掌心、手背、指缝、指尖、手腕的顺序彻底清洗双手。
洗手的时间应该保持30秒,且宜用温水有效清洁,洗完手之后不要用毛巾等擦手。
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有哪些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正确洗手防病从口入
夏秋季儿童传染性疾病有哪些?家长应如何预防?近日,在厦门市图书馆举办的周末知识讲座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专家沈军主任为市民带来了《夏秋季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讲解。
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活跃
沈军介绍,儿童疾病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导致,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粪口、空气、接触、虫媒传播等,其中一部分的感染性疾病因为容易传播或者危害较大,被称为传染病。夏季的感染性疾病除了消化道感染及食物中毒外,也有呼吸道感染,包括一些传染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中暑、过敏、哮喘等。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沈军介绍,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一般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此外,轮状病毒在秋季也比较常见,它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途径主要为粪口。
正确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俗话说,病从口入。沈军说,手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每次都会沾染上成千上万个细菌和病毒,所以不但要勤洗手,还要正确地洗手。
那么,如何正确洗手呢?首先,洗手应使用流动水;其次,双手要进行揉搓,时间应不少于15秒;洗完手后,不应用毛巾或纸巾擦手,应让手自然甩干。
沈军强调,下述情况更应及时洗手:手部接触眼、口、鼻之前;咳嗽或打喷嚏用手捂嘴后;进食及处理食物前;如厕后等。
保护自己外,也应注意避免自身的不恰当行为给他人带来健康隐患。随地吐痰或者打喷嚏、咳嗽时不用纸巾掩口鼻,这不仅仅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会让带有致病菌的飞沫通过空气流动造成疾病的传播。
正确洗手的方法 正确洗手的好处
正确的洗手好处:
1.防止传染:勤洗手可以预防感冒、非典、手足病、腹泻痢疾等一切可以通过手接触传播的传染疾病。
2.防止感染:用脏手挖鼻子、掏耳朵、揉眼睛都会将细菌带入身体,接触伤则会使伤感染。勤洗手,常消毒,可避免身体被细菌感染。
宝宝正确洗手步骤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搓:手心、手背、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擦搓,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捧:用手捧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甩:双手五指自然下垂,在水池里甩上三甩,防止手上的水滴在地上
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要把手洗干净,除了要将肉眼可见的污渍洗掉外,每次洗手需要双手涂满肥皂反复搓揉10秒钟以上,然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如果怀疑接触了感染源,还需要反复按照以上步骤彻底清洗。
为什么要洗手
手表面看似干净,但实际可携带多种肉眼看不见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通过“脏手”可传播多种疾病,正确洗手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居家隔离需要注意什么 经常洗手
1、用洗手液或肥皂加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2、与共同隔离人员接触前以及触摸了污染物品和共用物品后要洗手。
儿童需谨防手足口病
疾病特点:手足口出疱疹
手足口病的疱疹主要集中在手心、足底、口腔等三个部位,部分患儿肛周可见疱疹。发病初期孩子有发烧、嗓子痛、流口水、不爱吃饭等症状。两天左右,上述三处部位可先后出现红色斑点,斑点慢慢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内有微混浊的液体。多数幼儿的症状不严重,一般在7至10天可以痊愈。如果没有及时就医治疗,极少数患儿可以并发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因此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须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鉴诊。
居家预防:手的清洁最关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EV71型病毒和CoxA16型病毒最为常见。一般人群都可以感染,但由于成年人对这两种病毒有抗体,一般不发病,但会携带病毒而传播疾病。因此要做好日常手的卫生,避免交叉传染给孩子。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疫苗生产,该病传播途径为人群密切接触、空气(飞沫)和饮用了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传播途径虽然多,但做好个人手卫生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洗手习惯:要从幼小时候培养
“你的孩子会正确洗手吗?许多家长多未思考过此类问题。”张晓娜说,“一般来说婴幼儿要由家长帮助洗手,但年龄稍大后就要教会其正确的洗手方法。”
洗手一般要经过1分钟以上的搓洗才可以彻底洗干净。洗手的部位很好记,即:掌心、掌背、指缝、手指尖、手指背、手腕等都要依次洗干净。特别要提醒家长外出归来、收拾完杂物、喂孩子前和换尿布后一定要及时洗手再去抱、哄孩子,以避免交叉感染。要教育孩子从小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和不咬玩具的良好习惯。
科学洗脸洗出白嫩肌
一、洗面奶一天用几次
1、油性皮肤
有很多油性皮肤的人,一天洗脸的次数自己都数不清,脸上油腻了就去用控油洗面奶洁面,其实,这种过度清洁,一天洗脸洗太多次,会破坏皮脂膜,使得皮肤的保护层受损,从而造成皮肤对外界的抵抗能力下降,肌肤也就容易变得敏感脆弱。对于油性肌肤,保持早晚各一次洁面比较合理。在夜间,可以适当的使用两次。
2、干性至中性皮肤
如果你是干性至中性皮肤的话,一天只需用一次,最好晚上用,去除一天空气、彩妆给皮肤带来的污垢。油性皮肤可增加至3次,早中晚各一次。如果你皮肤的角质层比较薄,建议不要使用磨砂类的洗面奶,长期使用会破坏皮肤的表皮组织。洗完脸后涂一些保湿乳液类的产品。
二、正确洗脸的方法
正确洗脸的方法1:洗脸前一定要洗手
每次洗脸前,请一定要用洗手液把手洗干净。至于为什么不用肥皂呢?肥皂是碱性,娇嫩的手部皮肤又没有油,这样洗手容易是手部皮肤变粗,如果不喜欢洗手液也可以考虑用香皂。
正确洗脸的方法2:洗脸奶要充分起沫
揉出泡沫后,先从额头开始,从上到下,不要用力过大。额头是双手分别向外划圈,脸颊也划圈,鼻翼两侧,从鼻翼到鼻尖;鼻根处至双眉间,将嘴抿起。T形区非常长痘痘,但是不能因为容易长痘痘用力揉搓。要记住,脸部不是衣服,不是越用力越干净。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传染病要引起重视,儿童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被,多通风等,一旦发现可以患儿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避免交叉感染。由于此病婴幼儿和儿童为易感人群,因此一定要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防控此病的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让孩子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在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前,处理粪便后都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染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要清洗消毒。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常通风,勤晒被。5、一旦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就诊,在家治疗休息,不要接触其他孩子,痊愈后才可以去上学,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二)幼儿园及学校等地的预防措施1、此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必须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进行清洗消毒3、每日要对门把手、扶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4、要教育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5、每日进行晨检,发现患儿要及时送诊,在家休息治疗,对患儿所用物品消毒处理。
只要充分做好预防工作,注意儿童的营养要跟上,多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引起免疫力下降,这样是完全可以远离疾病的困扰的。
法国幼儿园防流感有三招
玛莎的幼儿园开学以来一直都在普及卫生知识,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甲流高发。
在幼儿园的洗手间贴着正确洗手的图示,水龙头边贴着一个时钟提示,强调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因为孩子们没有时间概念,于是老师要求他们至少要数够30下,我每天去送玛莎都能看到家长和孩子一边洗手一边数数。
原来的棉布擦手巾被换成了一次性纸巾。废物桶由无盖变成了有盖,而且是很漂亮的脚踩开盖式,避免了手的接触,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个新家伙。
老师的卫生教育很有成效,玛莎除了经常在家给我演示正确洗手方式,有一次更纠正了我的一个卫生习惯。我在玛莎面前打喷嚏,急忙用手捂住口鼻,本想给她做个好榜样,没想到却被玛莎纠正:打喷嚏时要用胳膊挡鼻子,否则会把细菌传给别人!玛莎一边说,双手还做着散发细菌的样子。
我一想,没错,在不能及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直接用手时,喷出的飞沫会留在手上,如果不及时去洗手,这手再接触别人和物品,就成了传染源。现在我才知道,为什么玛莎之前在感冒时,袖子的内侧总是很脏,看来她已经养成了这个好习惯。
最后一招是一位护士教给我的,现在我随身带着一瓶适用于敏感皮肤的消毒凝胶,不会伤害孩子的皮肤。每天从幼儿园接了玛莎出来,我就先给她小手涂一遍。因为孩子在幼儿园不能保证认真洗手,从幼儿园出来就会和家人接触,还经常会吃东西,这样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