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
中药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
蟾酥对心脏的毒性作用类似洋地黄中毒,可见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严重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发绀,手足心及额出汗等,并使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此外,蟾酥尚可引起消化系统中毒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四肢发麻等。
蟾酥的营养价值 强心、升血压的功效
脂蟾毒配基对病人的呼吸中抠及血管运动中枢有直接的兴奋作用,还有强心、升高血压,且作用迅速持久,临床上用于中毒、溺水、昏迷引起的呼吸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及气逆等。蟾酥及所含成分有局麻作用80%蟾酥醇提物有表面麻醉作用。
哪些中药会让人舌麻
花椒
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调味品,花椒引起麻舌就不用多说了吧,去吃火锅就知道了。作为一种中药,花椒是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辛性温,能够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等。花椒的麻舌作用源于其中的挥发油成分。
蟾酥
蟾酥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是一味有毒中药,能够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蟾酥的麻舌作用源于其中的强心苷、甾体和生物碱类成分。由于蟾酥独特的功效,很多中成药都含有蟾酥,例如刚才提到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的麝香保心丸,又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的六神丸。
半夏
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也是一味有毒中药,能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半夏的麻舌作用源于其中的生物碱和挥发油。由于半夏是一个燥湿化痰的经典用药,故很多中成药都含有半夏,例如藿香正气水、半夏天麻丸等。其中,藿香正气水中有生半夏,且含有乙醇,所以口服藿香正气水时的辣舌辣喉感就与半夏有关。
天南星
天南星是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也是一个有毒中药。与半夏类似,天南星能够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等。天南星的麻舌作用也源于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含有天南星的中成药也有引起麻舌感的可能,例如化风丹、救急散。
十大抗癌中药之癞蛤蟆
蟾蜍味腥、温,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止痛、开窍等功效。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编《癌症独特秘方》中载:蟾皮性味腥、凉、微毒,功能解毒、利水、消胀、主治各种肿癌。
1999年经上海交大量子医学检测,特别对癌症、肝硬化、疼痛诸症的治疗有效含量成份超8千量价上(凡有8千量价以上有免疫功能成份)。华夏出版社《中华医药全典》中载:蟾衣毒较轻,主要用于疮疡肿毒及小儿疳积,现代常用治肿瘤。远方出版社《中草药大全》中介绍,蟾衣可治癌、白血病、淋巴瘤等。
据民间应用调查,蟾衣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抗感冒病毒的功效,并对肝腹水、癌症有显效,对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可转阴,还能迅速有效地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人本代谢自然平衡。服法请遵医嘱。
蟾衣是蟾酥浆液的表皮包衣,孙思邈称:“蟾蜕(衣)除恶肿,神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蟾衣乃其蓄足五脏六腑之精气,吸纳天地阴阳之华宝,如若获之一,一切恶疾,未有不愈”。中医认为蟾衣具有解毒消肿、止痛、辟秽浊之功效,广泛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的治疗。
现代研究认为:蟾衣主主含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配质及蟾蜍毒素,具有强心、升压、抗炎作用,蟾毒配质还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最近科研人员发现蟾衣还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神奇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肝炎、带状疱疹、肝腹水、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疑难杂症。
蟾酥的营养价值 蟾酥的营养成分
蟾酥含有蟾蜍它灵、华蟾蜍精、华蟾蜍它灵、远华蟾蜍精、蟾蜍灵、日本蟾蜍甙元、惹斯蟾蜍甙元等成分。
止痛中药外敷治疗 蟾酥止痛开窍
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干燥分泌物。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经。
药性特点:蟾酥味辛性温,既能解毒消肿,又能止痛开窍,常用于治疗痈疽疔疮,咽喉肿痛,龋齿作痛,以及痧胀腹痛吐泻,甚则昏厥。
功效: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
用法: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
使用注意:外用不可入目,内服切忌过量,孕妇禁服。
破伤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破伤风偏方一:炒荆芥
药物组成
炒荆芥12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泥10克、红花6克、槐树浆2盅(冲服)。每日一剂。
按:此方多年来屡用颇验。若用于新生儿破伤风症效果亦好,其昏迷时可用鼻饲给药。一般药后汗出,邪随汗解。有时用人指甲3克,麻油炸,研末,白酒冲服亦效。槐树浆的取法是:将稍粗些的鲜树条,断为尺许,以火烧树条之中间部分使两端流出白浆,取之备用。
破伤风偏方二:鸡矢白
药物
鸡矢白(白鸡屎)3-9克
用法:用烧酒冲服。
破伤风偏方三:蟾蝎丸
药物:
蟾酥6克,干全蝎15克,天麻15克。
用法:蟾酥化为糊。干蝎炒,天麻炒,研末,与蟾酥调成绿豆般大小丸。每次1-2丸,粮食酒送服。
蟾蜍皮等民间"土方"要慎用
对于恶性肿瘤(古时多称“无名肿痛”,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治疗手段,因此,中医从古到今一直重视“以毒攻毒”,凭经验以全蝎、斑蝥、蟾蜍、蛇莓、砒霜、喜树、鸦胆子等有毒之品来抗肿瘤。
以蟾蜍(即癞蛤蟆)为例,当时人们的使用方法是,把它的外皮捣烂,外敷以消除疔疮痈节和无名肿痛,内服则能化淤解毒,治疗肝炎、癌症等疾病。当时民间有各种各样奇异小偏方,在某些人看来很有效,于是在坊间广为流传。
“使用蟾蜍,的确能取得一定疗效。从现代医学来看,因为这些毒物本身就是原始的未经提炼的细胞毒药物,”苏旭春说,“蟾蜍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而蟾酥就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药材之一。”
但是,临床中,遇到不少肝癌患者,以为吃蟾蜍能治癌,不料,煲了几顿蟾蜍来吃(连皮带肉),发现黄疸加重,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现象。苏旭春说,蟾蜍需要经过炮制,才能成为中药材蟾酥,临床上,一副中药里,蟾酥仅限用3克。
癞蛤蟆有毒小心进食
蟾蜍俗称瘌蛤蟆,其腮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物的抽剂即为蟾酥,是一种强心中药。蟾酥味甘辛、性温、有毒。
蟾蜍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蟾蜍的皮疣有腮腺内含有毒液。如煮吃蟾蜍,吃下它的有毒部分,或毒液直接接触伤口进入血液,均可引起中毒。亦有进食蟾蜍头、皮中毒者,可能由于其肉被毒素污染或其他部分(如肉及肝、卵等)也有毒素。据测定在蟾蜍卵中的蟾蜍毒素含量较肌肉高,毒力也强。
蟾蜍中毒,一般潜伏期为半小时至二小时左右,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口腔粘膜可出现白色斑块。呕吐物先为清水及食物,后因有血与胃酸及胆汁混合,会呈现黑绿色。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稀水样便,严重者可脱水。中毒者也可有头痛、头晕、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病人一般清醒或有致幻现象。一些病人会出现胸闷、心跳过缓、心律不齐、心房颤动等,严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脉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以至休克。中毒早期,呼吸无明显改变;中毒晚期,呼吸变浅、变慢、不规则,口唇青紫终至呼吸衰竭。中毒较轻者一般治疗后1-2小时内症状多渐消失;重度病人吃后2-24小时会发生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蟾蜍误入眼中也会引起眼睛红肿、充血,甚至失明。有个别进食蟾蜍肉或汤汁者,还会发生剥脱性皮炎。进食者引起的中毒情况和程度,还与个体差异以及进食量多少有关。
发现蟾蜍中毒后,应即送医院救治。治疗原则:一是排除毒物。如催吐、洗胃等,对发生呕吐和腹泻者可不必加以制止,早期剧烈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预后较好,但要及时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二是对症治疗。有呼吸或循环衰竭者应讯速抢救,有惊厥者用镇定药物。蟾蜍误入眼中,应立即有清水清洗等。三是如发现有类似洋地黄中毒现象可按洋地黄中毒处理。
蟾蜍的药用价值
蟾蜍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动物。其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药材。
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内含多种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辐射等功效,可治疗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德国已将蟾酥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日本以蟾酥为原料生产“救生丹”。中国著名的梅花点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宝、华蟾素注射液等50余种中成药中都有蟾酥成分。蟾酥有利有弊,毒性很强,不能直接服用,需要提炼加工!
采蟾衣取蟾酥的误区
目前,社会上对人工养蟾蜍采蟾衣取蟾酥炒得火热,我从自己六年养蟾采天然蟾衣、取蟾酥的经验中,觉得一些媒体和少数养殖场家在宣传上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本草纲目》上有蟾衣药用价值介绍 实际上,《本草纲目》中根本没有"蟾衣"两字。这完全是别有用心的人的虚构。只是在近代医学著作如《中草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华医药全典》等书中确有论述蟾衣的药用价值及有效范围。
误区二:蟾衣售价每张上百元 其实,目前市场上天然蟾衣整和的干品每公斤8000~10000元左右。天然蟾衣重量每张约0.15克左右,折合每千克6660张左右,每张价值1.20~1.50元,而不是每张有几十、几百元。
误区三:取蟾酥与采蟾衣一体化 众所周知,取蟾酥是用金属夹子、镊子之类硬器去夹或刮蟾蜍耳后腺(疣粒),挤取乳白汁蟾酥,会伤及蟾体皮肤,甚至发炎糜烂,使蟾体极度虚弱,恢复期达3周以上。如用这种受伤蟾蜍再去采衣是很难脱下整张蟾衣的,即使脱下来一部分,大多是碎衣,无药用价值。如先采蟾衣后再取酥,也不合理,因为采衣常常是把蟾蜍圈养不喂食物,以免排泄物污染蟾衣,待衣一脱下,已饿得很瘦了,耳后腺中的蟾酥分泌量也大大减少,产量很低,没有取酥的价值,即使强迫挤采一丁点酥后,会导致蟾蜍发病、虚弱死亡。因此,两者无法在一只蟾体上兼得,除非间隔期一二月以上。
误区四:药物和激素脱衣很先进 蟾蜍与蛇、地鳖鱼、蚕、蝎子一样,随着其生长生理需要有规律自行脱皮,一般5~10天可自行脱1次。根本用不着人为的强迫其脱衣。只是因为蟾蜍有吃自身所脱的衣的习惯,一般不易被人们见到,所以感到神秘。用药物刺激蟾蜍后所脱的衣不能药用,商家不收。而且如要药用很不安全。如果要大批采得天然蟾衣最好建造采衣的专门设施,掌握规律后每隔7天左右成批脱衣,并设法让蟾不吃衣即可。
真假蟾衣鉴别
真蟾衣即纯天然蟾衣,是中华大蟾蜍等在天然生态环境中脱下的角质衣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未施用任何药物刺激所采蟾衣亦属于此类。这种蟾衣是真正名贵的中药原料,可治多种恶性肿瘤和疑难杂症。真蟾衣的特征是头部、躯干、四肢完整无缺,无破损,无孔洞;衣膜平整有序,不杂乱,如一张从腹部中轴线剖开的背视图;色泽自然和谐,不泛油,无杂色;略带酥香味,无油脂味或其它异味;厚薄均匀,薄如蝉衣而半透明,手感柔软舒适。
施用“脱衣素”类激素药刺激所采的蟾衣是伪劣假药,具有毒副作用,是未经批准而私自滥用的伪劣产品,不可乱用。其特点是衣膜残缺不全,碎衣率高,孔洞多,基本无完整性可言;色泽暗淡甚至发黑;有泛油现象,有油脂味或其它异味;手感厚薄不均,软硬不一,有碎片贴补的硬块或局部重叠感,甚至有故意掺入的杂质。所以购买蟾衣或学习蟾衣采集技术应谨慎,以免上当受骗有口难言。
六神丸的不良反应
六神丸是传统的家庭常备良药之一,沿用至今已有250年历史。由于其具有易用、高效、速效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六神丸主要由牛黄、麝香、蟾酥、冰片、珍珠、雄黄六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急性扁桃炎、咽炎、痈疽疮疖等症。近年来通过大量研究与应用,发现六神丸还具有强心、增强免疫力等作用,随之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寻常疣等症上开拓了新用途。
然而,物极必反,如果滥用六神丸,极易招致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上曾出现过六神丸引起中毒的病例,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六神丸的组份蟾酥说起,蟾酥的有效成份为蟾酥毒、蟾毒素等,一旦滥用,则有可能引起中毒症状出现离服药时间快则20分钟,慢则半小时至两小时,个别在职2小时以上,帮须严格控制适应症与剂,且对小儿慎用、新生儿禁用。
六神丸的不良反应包括:
①过敏反应:这与用量无关,而且不论内服、外用均可引起,主要表现为药疹,也有出现喉头水肿者,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故有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②子宫收缩:这是因为六神丸中含有麝香所致,孕妇应禁用。
③脱毛:有报道因口服、外敷六神丸还含有雄黄,故不宜与多酶丸及胃蛋白酶合用,否则会使药物降效或失效,更不宜与阿托品等联用,否则会促使雄黄氧化,增加毒性反应。六神丸性香燥,易败胃,故宜饭后服用。凡脾胃不足、身体虚弱者应慎用或�
中药真假怎么看 蟾酥
正品表面或断面沾水,会迅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并隆起。掺伪者沾水,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但液状物泛出慢,而且不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