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环跳的体位 针刺环跳注意事项

针刺环跳的体位 针刺环跳注意事项

1.针刺环跳忌用粗针重刺,以防刺伤臀上动,静脉,造成血管破裂出血。

2.忌长期反复刺激坐骨神经干,深刺可刺中坐骨神经,有利于神经组织重新兴奋,但不宜长期反复刺激,以免损伤神经干,引起末梢神经炎等后遗症。


伏兔的简便定位方法 伏兔常用配伍疗法

1.配环跳,居髎,风市,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以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偏瘫,下肢麻木,疼痛等。

2.配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髀关,环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通经络,治疗经气不利之腰胯痛。

3.配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八风,针刺平补平泻法,散寒除湿,治疗寒湿脚气。


环跳针刺痛是什么原因 环跳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市,委中,三阴交,昆仑,阴陵泉,曲池,针泻曲池,阴陵泉,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治疗风寒湿邪侵袭之髋部疼痛,腰腿痛,痹症,风疹,脚气,水肿等。

2.配秩边,委中,血海,曲池,三阴交,针泻曲池,三阴交,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清利湿热,疏经通络,治疗湿热阻络之腰腿痛,痹症,痔疮,风疹,脚气等。

3.配大肠俞,阳陵泉,委中,昆仑,间使,三阴交,针泻间使,三阴交,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补益气血,通络止痛,治疗气滞血瘀之腰腿痛,膝踝肿痛,痹症,痿证,半身不遂等。

4.配腰阳关,委中,合谷,三阴交,针补合谷,三阴交,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补益气血,通络止痛,治疗气血不足,筋骨失养之腰髋疼痛,下肢疼痛,痹症,痿证,半身不遂等。

5.配殷门,阳陵泉,悬钟,肾俞,太冲,太溪,针补肾俞,太溪,太冲,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补益肝肾,治疗肝肾不足之腰腿痛,痿证,下肢麻痹,瘫痪等。

6.配水沟,腰阳关,委中,昆仑,阿是穴,针刺泻法,活血通络,治疗闪挫腰痛。


针刺疗法的五大注意事项

1. 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

2. 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通气行血功效,针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等),禁止针刺。月经期禁止针刺。

3. 患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4.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

5. 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环跳针刺痛是什么原因

针刺环跳出现疼痛,多是由于刺激过强,使穴位处有触电样针感传向下肢,刺中坐骨神经所致,此时应立即停针,且不可再进行大幅度的提插捻转,以防损伤坐骨神经,造成下肢,足部麻木等针感后遗症。

此外,粗针重刺,导致臀上动,静脉被刺伤,血管破裂出现,也是引起疼痛的原因。


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少阳经型:环跳 阳陵泉 风市 膝阳关 阳辅 悬钟 足临泣

⑵足太阳经型:环跳 阳陵泉 秩边 承扶 殷门 委中 承山 昆仑

方义:由于坐骨神经痛有沿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放射疼痛两种情况,故循经取足太阳经穴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环跳为两经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乃筋之会穴,可疏筋通络止痛,故可通用。

操作:诸穴均常规针刺,用提插捻转泻法,以出现沿腰腿部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佳。

加减: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温经止痛;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化瘀止痛。

2、其他疗法

⑴电针:根性取腰4~5夹脊、阳陵泉或委中;干性取秩边或环跳、阳陵泉或委中。针刺后通电,用密波或疏密波,刺激量逐渐由中度到强度。

⑵ 刺络拔罐:用皮肤针叩刺腰骶部;或用三棱针在压痛点刺络出血,并加拔火罐。

⑶穴位注射: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20ml,加维生素Bl100mg或加维生素B12100ug混合,注射腰2~4夹脊及秩边等穴,在出现强烈向下放射的针感时稍向上提,将药液迅速推人,每穴5~10ml。疼痛剧烈时亦可用1%普鲁卡因注射液5~10ml,注射于阿是穴或环跳穴。

针刺环跳的体位 针刺环跳功能主治

环跳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发,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强健腰膝,宣痹止痛之功,用于治疗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膝不得肿,风疹,脚气,膝胫痛诸症。


白环俞疼痛是怎么回事 白环俞常用配伍

1.配三阴交,阴陵泉,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治疗湿热下注之赤白带下,痛经及月经不调等。

2.配承山,二白,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活血消肿,治疗大肠湿热之痔疾,肛裂,便秘等症。

3.本穴温补肾气,调理经带,固精止遗。配关元,肾俞,次髎,带脉,针刺补法,治疗肾虚带下;配关元,三阴交,肾俞,太溪,针刺补法,治疗肾虚月经不调;配关元,足三里,归来,三角灸,针刺补法,治疗肾虚狐疝;配肾俞,太溪,气海,三阴交,心俞,中极,针刺补法,治疗肾虚梦交,遗精,白浊等症。

4.配命门,腰阳关,委中,阳陵泉,环跳,承山,太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湿,强筋骨,健腰膝,治疗经脉痹阻之腰脊痛,腰腿痛,下肢痿痹等。


相关推荐

腰间盘突出怎么办 针灸治疗

但急性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及体征较重时,还可以采用针刺方法,取阿是穴、肾俞穴、志室、大肠俞、阳关、委中及耳针腰骶区;有腿痛者配穴、秩边穴、承山穴,用平补平泻法;亦可用梅花针叩打压痛点再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

坐骨神经痛的刮痧疗法

坐骨神经痛发病多为单侧。先常有腰部僵硬不适感,在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可出现短暂疼痛,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夜问更甚。部分病人在体位改变或坐骨神经受到牵拉时常可诱发疼痛或使之加剧。一、刮痧治疗(一)症状本病多为一侧腰腿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主要症状是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放射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

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的治疗

1.拔火罐疗法 如局部粘连板硬者,可先用拔罐疗法。2.针灸疗法 可选用梨状肌点、秩边、、上髎、中髎,加电针。3.回阳银针疗法 可用银针针刺梨状肌点加艾灸。4.推拿手法(1)按揉放松: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用轻柔的滚、按、揉等手法在患者侧臀部沿臀部大肌肌纤维方向往返治疗3~5次,使臀大肌等臀部痉挛的肌肉逐渐放松,再用拇指由轻到重按揉、点压居髎、、委中、承山、昆仑等穴1~2分钟。(2)弹拔松筋:

坐骨神经痛的家庭自疗秘方

按摩:病人俯卧,施术者用手掌按揉其腰骶部、臀部、下肢后侧数次,再用拇指沿坐骨神经的行走路线做拨筋法数次。最后让病人仰卧,下肢屈曲做髋关节上下摇动数次。灸法:取夹脊、秩边、、委中、腰阳关、阳陵泉、承山、悬钟穴,腰痛加肾俞、关元穴,大腿后侧痛加承扶、殷门穴,膝痛加足三里穴,踝痛加昆仑穴。每天施灸1~2次,每穴每次10~15分钟。刮痧: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刮拭患侧腰夹脊、、殷门、委中、承山等穴3~

脊椎炎真的可以治好吗

针刺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取穴:大椎、身柱、脊中、命门、肾俞、阳关等穴。合并坐骨神经疼痛者,选用、委中、承山等穴。手法:用捻转法进针。风湿寒邪偏盛者,用泻法;肝肾亏虚者用补法。每次选4~5个穴位,每日1次。2.取穴:人中穴。手法:以手针或电子捻针器捻针,使其自上而下,从内向外发热以驱除风寒。

针灸治疗脑溢血后遗症的具体方法

一:病人首先放松,后便可以取穴针刺,从面部先开始,患者下肢取、太冲等,腰部取肾俞、大肠俞等穴。针刺上以上穴位后,每10-20分钟行针一次,共行针两次,针刺上以上穴位后,每10-20分钟行针一次,共行针两次。注意事项:病人有条件最好到医院的医生给实施针灸,或者把医生请到家里来施灸,毕竟自己的手法不是很娴熟,如果突发其他事情也不好处理,还有患者在实施针灸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住,针灸是一项长期的治疗方法

针刺大肠俞的注意事项 大肠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上巨虚,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大肠湿热之肠鸣,泄泻,痢疾等。2.配长强,承山,曲池,阴陵泉,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下注之脱肛,痔疾。3.配合谷,内庭,天枢,支沟,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泻火通便,治疗燥热内结便秘。4.配中脘,梁门,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泻法,消食导滞,治食滞肠胃之腹痛,泄泻。5.配脾俞,位于,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针刺补法,补气养血,益气通便,治

坐骨神经痛艾灸的部位 坐骨神经痛艾灸疗法

主要症状: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遇阴雨寒湿天气加重,喜暖畏寒,身重舌苔薄白,脉紧弦。艾灸取穴:灸肾俞,志室,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上髎,次髎,秩边,,承扶,阿是,殷门,风市,膝阳关,委中,阳陵泉,承山,飞扬,悬钟,昆仑穴。功效: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主要症状:疼痛日久,痛如针刺,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夜间痛重,或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艾灸取穴:酒三阴交,肾俞,志室

强直性脊柱炎针灸

(1)取穴:穴取风池、颈、背部夹脊穴、肾俞。(2)方法:针刺时行针,留针时间为20—30分钟,温灸时间为5分钟。每天针灸2次,15天为1个疗程,连续6个疗程。(3)手法:患者取俯卧位,脊柱后凸、变形者在其胸部垫一软枕,或作扶椅背。风池向对侧眼球方向刺1—1.5寸,捻转泻法1分钟;华佗夹脊直刺1~1.5寸,上下反复3次;肾俞直刺1~1.5寸捻转平补平泻后加灸。2、示例二(1)取穴主穴:肝俞、膈俞、夹

坐骨神经痛针灸哪里

坐骨神经痛针灸基本疗法治法: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用泻法,也可以配合灸法或拔罐。针灸处方: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秩边,,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针灸方法:,阳陵泉为每次必取穴位,穴宜深刺,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一旦得气即可留针,阳陵泉也需深刺,以同样手法使针感达到足背。针灸方义:病邪滞留于腰脊,臀部,腿部,所以选取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