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常得这 肝癌
中国人最常得这 肝癌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肝和丙肝;大量饮酒或肥胖导致的肝硬化;发霉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控制好肝炎,戒酒,不要吃霉变的食物。
目前没有常规筛查项目。如果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推荐相应的检查。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乙肝。
女性得肝癌的几率大吗
1、女性得肝癌的几率大吗
根据临床统计,男性患肝癌是女性的3-4倍,即使在低发区域,也是女性的2倍左右。所以女性患肝癌的几率不高,最起码不如男性高,男性更应该注意保养肝脏。
一般是男性患肝癌的概率是比女性高的,肝脏是人体最敏感亦是最脆弱的器官,劳累、酗酒、血糖过高等都会伤害肝脏,进而转为慢性肝损伤、肝炎,最后发展成为肝癌等,此外,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会促进癌细胞生长。
女性得肝癌的几率大吗
2、哪些女性容易得肝癌
乙肝与丙肝患者及相应病毒携带者。肝癌患者中,曾是乙肝的患者占大部分。数据显示,大概有20%的乙肝患者可能转变为肝硬化从而引发肝癌;丙肝引起肝癌的几率更大;
慢性肝炎患者。长期慢性肝炎是肝癌的首发病因,这是因为劳累加剧了肝炎炎症的反复发作,使得肝细胞有序的结构排列发生变异,整个肝的内部结构混乱而坍塌,最终演变成肝癌。
长期嗜酒者。饮酒并不是致癌的主要因素,但是长期、过量饮用高度烈酒可能会导致酒精性肝硬化,进而导致肝癌。
长期食用霉变食物与饮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生、黄豆等谷物发霉后会产生黄曲霉素,这种物质已被证明是强致癌物,如果经常进食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肝癌。如果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或者是微生物含量过高,长期饮用这些被污染的水也可能导致肝癌。
中国人最常得这 肺癌
我国的头号癌症杀手。
90% 肺癌与吸烟相关,二手烟、厨房油烟、氡气和空气污染也会增加患肺癌风险。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戒烟,且要避免二手烟;在炒菜做饭时,打开抽油烟机,有效吸除油烟;在空气污染时,尽量减少外出,戴上口罩再出门。
推荐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检: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胸部 CT 扫描。不推荐其它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因为目前的筛查方法,并不会给普通人群带来收益。
1. 年龄 ≥ 55 岁,吸烟 ≥ 30 包年,且戒烟未超过 15 年;
2. 年龄 ≥ 50 岁,吸烟 ≥ 20 包年及有其他肺癌危险因素(如家族史、职业接触史等,但不包括二手烟)。
注:包年 = 每天吸烟包数 × 吸烟年数
得肝癌原因
1、肝硬化是引起肝癌的病因,约有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是由肝硬化合并者发展而来的。近年来,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的比例不低于乙型肝炎诱发肝硬化引起的肝癌比例高,因此,病毒性肝炎以及携带肝炎病毒的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
2、发生霉变的食物中存在一种黄曲霉毒素B1,它是由黄曲霉素代谢产生的,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在一些霉变的玉米和花生等中经常见到,一般黄曲霉毒素B1多的地区是肝癌的高发地区,而且是高危人群区。偶氮芥类和亚硝胺类、农药、酒精等也具有致癌作用。
3、酗酒可损伤肝脏,当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是在肝脏中分解代谢的,酒精可导致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产生障碍,造成脂肪沉积变为脂肪肝。饮酒越多,就越加重脂肪肝,还会引起纤维化,诱发肝硬化。从而,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4、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存在于霉变的玉米,花生等食品中,食品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较高。亚硝胺类、偶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质。
喉癌饮食注意
所谓的温热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温度过高、过烫的食品;一是指属于中医药性划分中的温热之性食物。
因为过于辛热,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所以这类性质的食品最易诱发的是消化系统的肿瘤。
过烫饮食是导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饮食过热,会损伤、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长期刺激下将诱导组织恶变。
中国人的消化道肿瘤明显高于西方人,就是与中国人多喜热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热汤,如菜汤、面糊等有关;相对于中国人,西方人的饮食较为简单,平时少见热汤,而多饮用果汁、可乐等冷饮。
酒为辛热之性,长期饮酒,是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最常见的因素。山东西南地区为食道癌的高发区,就与这一地区饮食中嗜热、嗜酒有关。
其实,早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为酒精饮料的过度消费与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关。
在分别对江苏启东县肝癌相对高发的通兴乡与相对低发的西宁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后者的2.5倍。
而两乡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环境基本相同,吸烟率也相当,所不同的是肝癌高发区的人们爱喝酒,低发区的人们则喜欢饮茶。
同样属于中医热性食物的还有煎炸、熏烤的食物,这类食物因经过高温的油炸和烤制,亦随之变为热性食品。经研究证实,长期食用此类食品,易于导致胃癌、肠癌、肝癌等。
就像中国人嗜茶一样,西方人多喜喝咖啡。美国学者在经过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后认为,咖啡因对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经常饮咖啡的人比不饮咖啡的人患这两种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于过多饮用咖啡引起的。
中国人最常得这 食道癌
我国也是食道癌大国。
食用腌制咸菜、烟熏、油炸食品、抽烟喝酒以及烫热饮食都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吃东西细嚼慢咽,少吃过烫的食物;不吃烂水果、发霉的粮食、少吃腌制食品、煎炸食品;戒烟、戒酒;均衡营养;重视食管疾病,如食管炎、息肉、贲门失弛缓症等的治疗。
目前没有常规筛查项目,如果有食管内异物感,胸骨后疼痛闷胀不适等,可以尽可早到医院进行食管癌的筛查,如胃镜、食管钡餐、胸部 CT 检查等。40 岁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可以定期进行内窥镜检查。
肝癌会传染吗
虽然肝癌的病因尚未完全弄清,但一般认为,肝癌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现有研究证实,肝炎病毒感染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口服避孕药、微量元素失调、遗传等因素具有协同作用。人体内的肝脏细胞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失去正常调控,发生过度地、无极限地生长、最终在肝脏上形成一个能侵犯并且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的肿瘤即肝癌,肝癌细胞不仅发生在肝脏内,还会“游走四方”,转移到其他部位,并且在那里形成新的肿瘤。
在肝癌的发病因素中,有人提出一种“病毒学说”,即认为某些致病毒的核酸是有致癌作用的,且病毒及其核酸在动物之间是有传染性的,由此认为癌症也可能具有传染性。但截止目前,虽然在动物和人的肝癌组织中,发现了肝炎病毒颗粒,但不能最后肯定这就是肝癌发生的唯一因素。退一步说,即使肝癌是有病毒引起的,病毒也仅仅是外因,如果不通过人体的内因,也不能使人得肝癌。 在肿瘤疗养院,其中住有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也包括肝癌患者,他们长时间住在一起,并没有发现互相传染的病例。肿瘤医院的医生、护士,长期与癌症病人接触,他们的癌症发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另外,肿瘤外科的医生,在给肝癌患者做手术时被缝针刺破手指的事也时有发生,但从未见有因此患癌的报道。
由此可见,肝癌是不会传染的,但应注意肝癌的发生与乙肝及丙肝这些传染性疾病是有密切关联的,所以加强各类肝炎的防治,无疑会对肝癌的发生其到有效的揭制作用。
常吃哪些食物易引起肿瘤
1过烫饮食是导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饮食过热,会损伤、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长期刺激下将诱导组织恶变。中国人的消化道肿瘤明显高于西方人,就是与中国人多喜热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热汤,如菜汤、面糊等有关;相对于中国人,西方人的饮食较为简单,平时少见热汤,而多饮用果汁、可乐等冷饮。
2酒为辛热之性,长期饮酒,是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最常见的因素。
山东西南地区为食道癌的高发区,就与这一地区饮食中嗜热、嗜酒有关。
其实,早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为酒精饮料的过度消费与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关。在分别对江苏启东县肝癌相对高发的通兴乡与相对低发的西宁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后者的2.5倍。而两乡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环境基本相同,吸烟率也相当,所不同的是肝癌高发区的人们爱喝酒,低发区的人们则喜欢饮茶。
3同样属于中医热性食物的还有煎炸、熏烤的食物,这类食物因经过高温的油炸和烤制,亦随之变为热性食品。经研究证实,长期食用此类食品,易于导致胃癌、肠癌、肝癌等。
4还有咖啡,就像中国人嗜茶一样,西方人多喜喝咖啡。
学者在经过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后认为,咖啡因对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经常饮咖啡的人比不饮咖啡的人患这两种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于过多饮用咖啡引起的。
常吃过热饮食可致癌
所谓的温热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温度过高、过烫的食品;一是指属于中医药性划分中的温热之性食物。因为过于辛热,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所以这类性质的食品最易诱发的是消化系统的肿瘤。
过烫饮食是导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饮食过热,会损伤、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长期刺激下将诱导组织恶变。中国人的消化道肿瘤明显高于西方人,就是与中国人多喜热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热汤,如菜汤、面糊等有关;相对于中国人,西方人的饮食较为简单,平时少见热汤,而多饮用果汁、可乐等冷饮。
酒为辛热之性,长期饮酒,是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最常见的因素。山东西南地区为食道癌的高发区,就与这一地区饮食中嗜热、嗜酒有关。其实,早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为酒精饮料的过度消费与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关。在分别对江苏启东县肝癌相对高发的通兴乡与相对低发的西宁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后者的2.5倍。而两乡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环境基本相同,吸烟率也相当,所不同的是肝癌高发区的人们爱喝酒,低发区的人们则喜欢饮茶。
同样属于中医热性食物的还有煎炸、熏烤的食物,这类食物因经过高温的油炸和烤制,亦随之变为热性食品。经研究证实,长期食用此类食品,易于导致胃癌、肠癌、肝癌等。
就像中国人嗜茶一样,西方人多喜喝咖啡。美国学者在经过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后认为,咖啡因对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经常饮咖啡的人比不饮咖啡的人患这两种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于过多饮用咖啡引起的。
肝癌会遗传吗
首先说,脂肪肝和肝癌没有直接联系。肝硬化和肝炎确实可能导致肝癌。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其次,我在谷歌学术随便搜了一下文献。以下文献可以公开获取。目前得到的数据是,普通人得肝癌的几率是0.44%,家庭中有人得过肝癌的人,患病率是4%。这个数据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没有实际意义。
第三,说一下危险因素。肝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消化道癌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致癌因素、促癌因素和保护因素可能有所不同,形成发病率明显差异的地区分布。乙肝病史、亲属肿瘤史、食用盐腌食品史、肝硬化病史、饮用地表水与浅井水、饮酒、食用霉变食物等方面都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这其中,乙肝病史是最为主要的发病因素。而且乙肝病毒有遗传性。所以题主要先带她去检查她有没有乙肝。还可以接种疫苗。
至于遗传因素,肝癌不是单基因显隐性遗传,是多基因遗传。而且环境遗传比基因遗传的影响更大。并且,关于肝癌,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遗传易感性,而不是遗传性。因为即便有基因遗传也不一定会生病。肝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可能占所有致病原因的3/5,但是这个遗传因素不仅包括基因。
其他环境因素更重要。比如,不能饮酒,最好饮用深地下水,尽量少吃盐腌食品等等。当然每年都要体检。具体检查请询问医生。
中国人最常得这 胃癌
我国胃癌发病约占全世界的一半。
食用腌制咸菜、霉变、烟熏、油炸食品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等都会增加胃癌风险。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少吃腌制熏烤及高盐食物,代之以新鲜蔬果;如有感染,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控制体重;别抽烟。
40 岁以上人群可以每两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
中国人最常得这 结直肠癌
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有结肠息肉病史或者家族里有人患上结直肠癌都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健康饮食,适当多吃蔬果和粗粮,红肉、高脂食物的摄入则要少一些,定期筛查。
美国癌症协会推荐所有人都从 50 岁起,进行以下任何一项结直肠癌筛查:
每 10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每 5 年进行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
每 5 年进行一次钡剂灌肠检查;
每 5 年进行一次 CT 结肠成像检查。
癌症筛查能为早期发现癌症提供线索,除此之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掉不良嗜好,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
热疗治疗癌症效果如何
中国人得鼻咽癌挺多的,也有人称之为“中国瘤”,总体来看,现在放化疗之后,控制率挺高,但是有部分病情反复。
在这种情况下,马胜林带领的治疗团队曾专门做过一个实验,把病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放疗化疗,另一组放化疗和热疗结合,两组对比之后,发现加上45分钟热疗的那一组,控制局部复发的效果非常好,因为鼻咽癌最怕的就是局部复发。
中国人的饮食误区 中国人哪里吃错了
从这三个数据能看出什么门道来呢?我国2014年公布了最新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轻体力男性和轻体力女性的每日能量需要分别为2150和1800千卡(体重为平均值的标准人)。假如按男女各半、体力活动均为轻体力活动来计算,那么平均的能量摄入应当是1975千卡。当然,考虑到国民当中还有一部分体力活动量比较大的农民、工人,平均2172千卡似乎并不过分。
但是,事实是无可辩驳的,肥胖程度的飞速上升,说明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国民处于能量过剩的状态。虽然他们摄入的膳食热量也许并不太多,但由于体力活动实在太少,基础代谢实在太低,即便吃得不算过分,也会逐渐积累体脂肪而造成肥胖。数据当中也说了,经常锻炼的成年国民只占18.7%。我估计这个数据是把广场舞之类也都算上了……
如果自己不注意增加体力活动量,出门开车,上楼电梯,购物上网,离开电脑就是手机,离开手机就是电视,这种生活不要说达到日本人推荐的每天1万步,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6千步,就连3千步也到不了。即便吃得不多,又怎么能不惹来肥肉上身呢?
再看看三大营养素的比例,每日80克脂肪,意味着脂肪在总能量供应中所占比例高达33%。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和亚洲各国营养界所推荐的30%上限。
膳食中的那么多脂肪是哪儿来的?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天然食物中的脂肪,以及食物中加入的烹调油脂或加工油脂。
很多天然食物含有不少脂肪,如花生、瓜子、芝麻酱、各种坚果、鱼类、肉类、蛋类、全脂奶等。烹调植物油几乎都是纯度高达99%以上的脂肪,无论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肥肉、鸡油、黄油中的脂肪也常常用作烹调油脂,它们的脂肪含量多在85%~95%之间。很多加工食品中添加了大量油脂,如饼干、点心、薯片、锅巴、萨其马、蛋酥卷、蛋糕、曲奇、冰淇淋等。很多主食制作需要大量油脂来帮忙,如各种酥点、油酥饼、千层饼、油条、炸糕、汤圆之类,更不要说各种煎炸菜肴和汪着油的菜肴。稍不小心,从三餐中吃到七八十克烹调油一点都不费劲,要控制在营养学家建议的25克之内非常难,很多人感觉几乎不可能做到,因为多数家庭炒一个菜就要30克油。
由于富含脂肪的食物口味好、体积小、热量高,这样的食物稍不小心就会吃过量,很难控制体重。而且,我国的国情是凡用餐必吃炒菜,而炒菜用的油越来越多,甚至主食里也要放油。和花生坚果之类的天然油脂来源相比,烹调油不含纤维,饱腹感低,营养价值也低,更不利预防肥胖。可以这么说,多吃烹调油之后,能量是够了,但烹调油只有让人长胖的力量,既没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D,也没有钾、钙、镁、铁、锌。所以,多吃炒菜油会让人在发胖的同时仍然缺乏多种营养素,身体缺乏活力。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当中,我国居民收入节节提高,但是国民膳食中各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的摄入量不增反降,只有脂肪摄入量、烹调油摄入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步上升。这种上升的同时,超重肥胖率也在同步上升,而超重肥胖状态会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对于那些大腹便便的人来说,腰腹脂肪减不下来,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就降不下去。
每日把总脂肪量控制在60-70克为好,其中烹调油不超过30克。对于需要节食减肥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能够把总脂肪控制在60克以下,其中烹调油不超过25克,对控制病情会更为理想。
每日摄入301克的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摄入的55.1%。这个比例看似落在合理范围当中,但细看却问题多多。所谓碳水化合物,包括了各种糖和淀粉。它们的来源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对人体健康的效果是什么。其中精制糖(绵白糖、白砂糖、冰糖、红糖等)多吃不利于健康,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精白淀粉过多食用也不利于预防多种慢性病,却很少有人知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售大米白面越来越白,越来越细,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不断降低,血糖反应越来越高。研究发现白米饭摄入过多显著增加糖尿病风险,白馒头、白面包的血糖指数和绵白糖一般无二,都是88,然而很多居民以为只要不吃甜食就能血糖无忧。同时,由于体力活动严重不足,腰腹肥胖严重,致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控制能力低下,这就能解释为何我国居民糖尿病发病率在最近20年来呈现飞速上升的状况。
另一个误解,是大众以为白米饭白面条白馒头自古有之,不了解古人没有现代化粮食加工设备,主食精制程度很低,以杂粮、糙米、粗磨面粉为主的事实。古人所说“五谷为养”,绝非如今的白米饭白馒头为养。所谓谷物,包括了全小麦、各种颜色的糙米、小米、大黄米、高粱米、大麦、燕麦、玉米、荞麦等很多品种,而广义的五谷杂粮还包括了红小豆、绿豆、芸豆、干蚕豆、干豌豆、鹰嘴豆、小扁豆等很多富含淀粉的豆类食材,以及土豆、甘薯(包括白薯、红薯和紫薯)、山药、芋头等薯类食物。多数杂粮食材烹调后的餐后血糖反应都明显低于白米饭白馒头,而且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是精白大米的几倍到十几倍。
即便在30多年前,大米的出米率只是92%(92米),面粉的出粉率是85%或81%,只弃去少量的米糠麦麸;而现在的大米白面,只保留籽粒的75%甚至不到70%,把外层营养素含量最高的30%都作为糠麸弃除,维生素损失率高达70%以上。这些精白粮食做出来的食物质地细软,非常“顺口”,但是膳食纤维不足1%,有些产品甚至不到0.5%,很难帮助大肠菌群维持健康状态。
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虽然比2002年下降1.5克,但仍然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盐高出一倍还多。调查还发现,十年来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豆类和奶类消费量持续偏低。
大量的盐,加上很少的果蔬,很少的奶类和豆制品,这种膳食模式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的状态有密切关系,还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骨质疏松高发等情况密切相关。果蔬是膳食中钾元素的最主要来源,而奶类、大豆制品(黄豆、黑豆制作的豆浆、豆腐等)和绿叶蔬菜是膳食中钙镁元素的重要来源。钙元素不足的状况,不利于国民身高的增长,也不利于控制肥胖;高钠低钾的状况,则会使敏感人群的血压容易升高,长期高血压又使中风的危险上升。
在癌症当中,大部分也与不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相关,比如占癌症发病3-6位的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都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直接相关。多吃水果蔬菜可以降低胃癌和食道癌的发病风险,而多吃盐则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吃新鲜果蔬和杂粮豆类能减少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摄入过多的肉类、烧烤、高脂肪食物,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危险。
我国居民男性发病第一位的癌症是肺癌,女性则是乳腺癌。有研究表明,较多的深绿色和橙黄色蔬菜有利于降低肺癌的风险;还有研究发现,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与较低的肺癌危险相关。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和杂粮豆类有利预防肥胖的作用,而肥胖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有关系。
健康的饮食方式,并不是妖魔化任何一类天然食物,也不是把某些食物说成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要尽量摄取多样化的新鲜天然食物,而且各类食物之间的数量比例合理。吃不吃某些传说中的神奇保健食物并不重要,数量和比例的合理才是最重要的。
卫计委专家和我国营养学家提示,健康成年人每天的食物当中,应当保证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每天的主食中,若能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全谷、杂豆和薯类,对预防糖尿病和肠癌都非常有益。我国2007版膳食指南也忠告国民,每天的烹调油最好能限制在25克以内,盐6克以内,肉类50-75克,水产品75-100克。也就是说,一份鱼肉应当配合三份蔬菜,而烹调最好是少油少盐。当然,锻炼健身对防肥防病也很重要,每天要有半小时以上的体力活动。
只要真心重视身体健康,做到这几项忠告并不那么困难。但是,只要切实做到这些改变,就能让千千万万的人远离肥胖和慢性病困扰,让我们的民族提升健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