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痛的证治方药
腰酸痛的证治方药
(一)肾虚精亏
1,临床表现:轻者腰部酸楚不适,绵绵不已,遇劳加重,休息后缓解。重者尚伴有酸困而痛,腰膝无力,肢酸膝冷,足跟疼痛等。舌质菠,脉沉细。
2,病因病机:腰为肾之外府,肾虚精亏,则腰部酸楚无力。
3,治法:温养补肾。
4,方剂:青娥丸(《局方》)合金刚丸(《杂病源流犀烛》)加减。
药物:杜仲10~15g。补骨脂l0~15g,胡桃肉10g,菟丝子10g,肉苁蓉10g,大蒜10g。
方义:补骨脂、肉苁蓉益肾壮阳,胡桃肉、菟丝子朴精益肾,杜仲补肾强腰,大蒜通阳舒络,萆薜祛湿睬痹。
加减:寒加干姜、附子温寒,湿加白术、苍术操湿。
5,变通法:肾虚而阴阳不足者,用无比山药丸(《局方》)加减,药用山药、杜仲、补骨脂、牛膝、肉桂、骨碎朴、川断、木瓜、山萸肉、菟丝子、熟地、苁蓉、鹿角、巴戟天等,补肾益气,壮阳滋阴。
(二)肾阴虚亏
1,临床表现:腰酸膝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腰为肾之外府,肾阴虚亏,腰膝酸软。
3,治法:滋补肾阴。
4,方剂:左归丸(《景岳金书》)加减。
药物:熟地黄10~15g,山药10~15g,山茱萸10~15g,枸杞子10~15g,杜仲10g,牛膝10~15g,菟丝子10~15g。鹿角胶10g(烊化),龟甲胶10g(烊化)。
方义:熟地、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菟丝于、枸杞子平补阴阳,鹿角腔,龟甲胶通补任督,杜仲、牛膝强腰补肾。
加减:阴虚火旺,骨蒸劳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者,加知母、黄柏降火。虚喘者,加五味子、麦冬纳气,脘闷食步者加陈皮、砂仁和胃。
5,变通法:可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三)肾阳虚弱
I,临床表现:腰酸腰软,下肢浮肿,畏寒肢冷,气衰神疲。舌淡,脉沉。
2,病因病机:腰为肾之外府,肾阳虚亏,无以温养,故腰酸醒软而畏寒肢冷。
3,治法:温补肾阳。
4,方剂: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熟地黄10~15g,山药10~15g,山茱萸10~15g,枸杞子10~15g,杜仲10g,牛朦10~15g,菟丝子l0~15g,鹿角腔10g(烊化),龟甲胶10g(烊化),淡附子3~6g,肉桂3~6g。
方义:熟地、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菟丝子、枸杞子平补阴阳,鹿角胶、龟甲腔通补任督,杜钟、牛膝强腰,附子、肉桂温补肾气。
加减:便溏者,加补骨脂,五味子、煨肉豆蔻补脾温肾:食少、腹痛者,加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
5,变通法:可用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腰酸的中医辨证治疗
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膏药治疗: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而且传统膏药外治法具有无痛苦、无并发症、安全便捷、疗效肯定等一系列优点,早已成为众多患者所首选之治疗方案。
寒湿型
【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
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腰息痛,每次2粒,每日3次。
(2)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
(3),每次1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水煎服。
(2)干姜苍术散(李振琼《奇效验秘方》)
处方:干姜50克,苍术10克,当归15克,95%酒精适量。将上药研细末,过筛,于患部外敷热烤。每日1次。
(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
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4)补骨脂
处方:肾虚腰痛,为末酒服,或同杜仲、胡桃丸服。
湿热型
【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
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
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每次l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土鳖虫粉:土鳖虫7只,焙干研成粗末,用白酒30毫升浸泡1昼夜,去渣,分服,每日1剂。
(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水煎服。
肾虚型
临床常见类型可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
【成份】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山茱萸(酒炙)、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盐炒)。?
【功能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证见】腰痛而酸软,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 补肾益精。
肾阴虚采用左归丸。
肾气虚要结合具体辨证。
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泽泻各lO克。水煎服。
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淫羊藿12克。
2.中成药
(1)舒筋活络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壮腰补肾丸,每次lO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补骨脂粉:补骨脂10克,炒后研为末,黄酒冲服,每日1次。
(2)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3)温肾通络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淫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补肾壮腰汤(李振超验方)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杜仲12克,淫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鸡血藤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如何证治分类治疗腰痛
1.寒湿腰痛症状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2.湿热腰痛症状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方药:四妙丸加减。
3.瘀血腰痛症状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睡眠障碍的中医治疗方法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脾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
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方法
膀胱湿热主证: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蒲公英、石韦。
木通6g,瞿麦10g,车前草15g,篇蓄10g,滑石30g,山栀10g,大黄6g(后入),灯心草10g,生甘草6g,石韦30g,蒲公英30g(2)肝胆郁热主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溺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0g,柴胡12g,泽泻12g,车前子15g,木通6g,生地12g,当归15g,山栀10g,黄芩10g,甘草6g.(3)三焦湿热症状:寒战高热,午后热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口干不欲饮,脘腹痞满,时感恶心欲吐,小便浑浊,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宣利三焦,清化湿热。
方药:三仁汤加味。
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12g,厚朴10g,制半夏12g,白通草6g,飞滑石30g,竹叶9g.如何辨证治疗缓解期的尿路感染?
缓解期,急性症状已缓解,病程在6个月以上,小便涩痛不甚显著,时作时止,感腰痛,疲乏无力,常因劳累或感冒引起急性发作。
脾肾气虚主证:倦怠乏力,纳呆腹胀,腰酸腰痛,尿频清长或夜尿多,大便稀软,时感小便涩滞,时作时止,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佐以利湿。
方药;清泉饮(自拟方)。
党参15g,黄芪15g,山药15g,茯苓15g,枸杞15g,菟丝子12g,薏苡仁30g,车前子15g(布包),石韦30g,甘草3g. (2)肝肾阴虚主证:头晕耳鸣,甚则头痛,潮热盗汗,口干唇燥,腰酸痛,小便短赤而黄,舌质偏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弦细治法:滋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知母9g,黄柏9g,熟地12g,山药15g,山萸肉9g,牡丹皮12g,茯苓15g,泽泻12g,女贞子 12g,旱莲草12g,车前子15g(布包),益母草18g.(3)气阴两虚主证:小便黄浊涩滞,尿意不尽,或淋沥不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酸痛,低热口干,但不欲饮,或手足心热,舌尖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或弱。
治法:益气养阴,佐以清热利湿。
方药:山药劳淋汤(自拟方)。
山药30g,党参15g,黄芪、茯苓各15g,麦冬30g,枸杞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白茅根30g,车前子15g(布包),石韦30g,益母草15g,甘草6g。
中医如何治疗睡眠障碍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脾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
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中药熏蒸可治腰酸背痛
长期坐办公室的人,会感觉到腰酸背痛,有时甚至都到了直不起腰的地步,有时按摩无法完全消除腰酸背痛,这时不妨试试中药熏蒸。躺在熏蒸床上,浓郁芬芳的中药味充满房间的各个角落。这种的味道似乎有一种安神的效用,催人入眠。湿热的蒸汽将她的颈部完全包裹起来,颈部得到了完全的放松。做完熏蒸后,全身毛细血管都张开了,关节发热,身体肌肉腰酸背痛的状态也有所改善。
为何中药熏蒸可治腰酸背痛呢?因为中药熏蒸时你会发现出了一身汗。发汗后,身体腠理就会完全开放。温度略有下降后,汗就少了。此时,药物被皮肤吸收,达到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疏经活络、行气止痛的作用。
此外,肩颈、背部和腿部接受熏蒸可以缓解颈椎压力,恢复椎间盘的弹性,减轻由于颈部血管、神经的压迫引起的肩颈部、臂部疼痛、麻木、头昏、头痛这些困扰。因此,当您腰酸背痛时不妨试试中药熏蒸。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失眠新思路
调理五脏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调理肝脾
此种中医理论认为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治疗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遵循昼夜节律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中医学者提出了因时制宜的治疗失眠方案。
引火归根、心肾相交
这一中医理论认为失眠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治疗方案最终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