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元凶情志失调
高血压元凶情志失调
高血压病人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致血管腔狭窄,心脏和脑受危害最大,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则为冠心病、心绞痛;导致大脑长期供血不足,则可形成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避免过度紧张
在紧张工作1小时以上后,最好能休息片刻,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可散步、做操等,以调节自己的神经。精神上受到打击,工作不顺利,情绪郁怒时,可转移一下注意力,想一些愉快的趣事或看一场轻松的电影,打一会儿球等。通过轻松愉快的方法,来松弛自己的神经,是防止肝阳上亢,肝火上扰,防治高血压的好办法。
进行体育锻炼
打太极拳、练气功,通过意念的诱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作用,以达到心静、放松、气和。长期的气功锻炼,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降压药剂量减少,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减低。
自我摩擦降压
闭目静坐,双手扶膝,呼吸均匀,舌舔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节明目:双食指放于左右攒竹穴,双拇指放于左右太阳穴,两手同时做环状揉动。
第二节平肝:双中指螺纹放于百会穴,双拇指放于率谷穴,两手前后拨动。
第三节止眩:双中指放于风池穴,双食指放于天柱穴,然后两手同时左右拨动。
第四节醒脑:双手十指微屈分开,指端紧贴头皮按于督脉二侧膀胱经和胆经,由前发际向后慢慢推动,当拇指移至风池时改用揉风池。
第五节降压:先将右手大鱼际放于左耳后乳突下方,然后做前臂旋后活动,再用左手大鱼际推右侧。
第六节清热:用右拇指按揉左曲池,再用左拇指按揉右曲池。
第七节补心:用右拇指按揉左内关,用左拇指按揉右内关。
第八节调气:立位先双手微屈手下垂与脐平,两手缓缓上举至手与眼平同时吸气,再缓缓放下至脐。
每节共4×8拍,每日两次,每次约20分钟。
此外,应保持良好的睡眠,节制饮食,减少高脂厚味食物,戒吸烟,少饮酒。
内伤发热的病因
1. 久病体虚
由于久病或原本体虚,失于调理,以致机体的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而引起发热。
2. 饮食劳倦
由于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使脾胃受损,水谷精微不充,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或脾虚不能化生阴血,而引起发热,若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痰湿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湿郁发热。
3. 情志失调
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或恼怒过度,肝火内盛,导致气郁发热。情志失调亦是导致瘀血发热的原因之一,每在气机郁滞的基础上,日久不愈,则使血行瘀滞而导致血瘀发热。
4. 外伤发热
外伤以及出血等原因导致发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伤以及出血使血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气血壅遏不通,因而引起瘀血发热。二是外伤以及血证时出血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引起血虚发热。
是胸痹吗
不一定,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胸痹的相关知识。
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包病、心肌病、胸膜炎及某些神经官能症具有胸痹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个方面:虚主要指心肝脾肾及气血阴阳亏损;实主要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等。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二者常相互影响,虚实夹杂,变化多端。
1.寒邪内侵
素体阳衰,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内侵,寒凝气滞,痹阻胸阳,心脉痹阻,而成胸痹。
2.情志失调
情志所伤,肝郁气滞,气滞而血瘀;甚或气郁化火,灼津为痰;或气郁湿聚,痰浊内生等,均能导致血行不畅,使心脉痹阻而发生胸痹。
3.饮食不当
嗜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或过度饥饿,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阻络脉,血行不畅,胸阳失展,发生胸痹。
4.年迈体衰
甲亢需要注意什么 调畅情志
甲亢患者多数会出现情志失调的症状,而情志失调又是引起甲亢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对于甲亢患者一定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志,修身养性,遇事不怒,静心休养。
调节情志方法:调节情志可以种种花、养养鱼、养养鸟等宠物,还可以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或者感兴趣的工作。
中医对急性肠炎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学没有急性肠炎的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呕吐、腹痛、泄泻、霍乱、绞肠痧、脱证等病证范畴。其病因有感受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障碍和胃肠功能失调。
(1)感受时邪
夏秋之交,暑湿蒸腾,若调摄失宜,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或因贪凉露宿,寒湿入浸,寒邪秽气,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损,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为本病。
(2)饮食所伤
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水谷精华不能吸收,反停为湿滞,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吐泻交作,而发本病。
(3)情志失调
脾气素虚,或原有食滞,或本有湿阻,但未致发病,复因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失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失常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书·泄泻》篇所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因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不遂成本病。
血压高吃什么食物好 水产类降压食物
降压元素:甘露醇,乙酰胆碱类似物。
海蜇中所含的甘露醇多糖胶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血压;此外海蜇中含有一种类似于乙酰胆碱的物质,这种物质对高血压患者非常有益,可以有效降血压。
便秘能吃海蜇皮吗
可以吃的。海蜇可以降血压、降血脂;对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疮疖肿毒、便秘有疗效。便秘不仅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有关,而且与脾胃的升降纳运、肾的温化功能失常有关。中医古今病名很多,有“阳结”、“阴结”、“虚秘”等,病因多由于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老年体虚等导致大肠功能失常所致。
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同时也可预防肿瘤的发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现用于气管炎、哮喘、高血压、胃溃疡等症的治疗。常吃海蜇,有利于身心健康。
海蜇在食用前需反复浸泡、漂洗,脱去食盐、明矾后才能更安全。凉拌海蜇要首先放在淡水里,将海蜇泡上两天。在吃前切好,再用醋浸泡5分钟以上,这样就可以全部杀死弧菌,免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海蜇含碘,对于甲状腺疾病、缺碘性疾病有防治作用,被视为水中瑰宝。根据人们的生活实践,认为海蜇和荸荠一起食用,可以用治多种病症。
可能大家对于文章介绍的便秘患者是可以食用海蜇的情况有很大的认识了,所以建议便秘患者可以好好的利用海蜇这种食物。海蜇不仅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来治疗便秘,而且它对于治疗甲状腺肿大以及扩张血管是有很大疗效的。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有什么
1、情志失调:喜、怒、优、思、悲、恐、惊等变化,尤其是过激的情志变化的话,会导致出现的问题就是人体气机紊乱,会出现的就是脏腑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等,然后会导致患上的就是高血压这种疾病的。
2、饮食不节:一个人在生活之中饮食不节的话,可以损伤的就是脾胃,然后导致出现的问题就是脾不运化,会出现的问题就是生痰化热,从而会引起的问题就是血圧升高。饮食不节主要包括的就是饥饱失常,饮食偏嗜等。
3、劳逸过度:过度劳累、过度安逸的话,其实都会引起的就是人体内赃阳阴气血失调,要是阳阴气血失调的话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4、禀赋不足:禀赋不足的话,其实指的就是肾气不足,其实也会诱发的就是患上高血压病的,其实就是和遗传的有很大的关系的,因为禀赋偏于阳虚阴盛的话,会导致出现的问题就是阴寒水湿停留,表现为痰湿中阻、阳气虚衰等证。
5、体质因素:人的体质的话就是有阳阴偏盛、偏衰的区别的,往往的话就是阳虚体质的人以脾肾阳虚为多见、这一类型体质的人容易导致痰饮湿浊内生,从而的话就是容易易生热化火,阻于脉络,然后会导致出现的问题就是血压升高。
6、长期熬夜也会诱发高血压。要是在生活之中长期熬夜,精神紧张,还有就是生活没有规律等原因的话,都会诱发高血压病。
总之,对于 高血压的病因病机的话,大家要是了解了之后的话,就是需要重视这种疾病预防工作,这就需要在生活之中养成的就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做到的就是不熬夜,精神需要做到的就是放松等。
食盐真是高血压元凶吗
我们常说预防、治疗高血压需要限制食盐的入量,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吃盐。那么钠与高血压有多大关系?到底一天吃多少食盐合适呢?
钠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
钠潴留引起细胞外液增加,心排出量增高,血压上升。对高血压病死亡者尸检,动脉壁钠和水明显增高。妊娠毒血症若不限钠,病情迅速恶化,给低盐饮食症状改善、血压降低,均说明钠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因素。
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钠盐,食盐的摄入与高血压病显著相关。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高,限制食盐摄入后可改善高血压症状。 另外肾性高血压可因钠的影响而恶化,减少钠(食盐)的摄入可改善症状。
我们不应彻底和钠说再见
因高血压人群的血清钠似乎有略高于正常血压人群的倾向,故而高血压病人被规劝尽量少吃盐(氯化钠),或者用低钠盐替代。但事实是否这样呢?
“血钠偏高了吗?”
我们知道,作为体内最重要的电解质离子之一,钠离子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与血压有关的生理作用是:1、维持血液渗透压;2、维持正常泌尿过程。
首先,高血压患者即使“血钠偏高”,实际上多为靠近正常值上限,也不算越出正常生理范围,因为,在肾泌尿过程正常情况下,要出现机体不能承受异常生理的“高血钠”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是说,机体对血清钠浓度有自我调节平衡的机能。
肾虚的原因 精神情志失调导致肾虚
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思维与内脏的关系密切,因为情志活动必须以内脏精气化生为物质基础,所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过激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皇帝内经》中所述“恐则气下”即说明恐可使肾气受伤而气陷于下。此外如果人的情欲过激,亦可导致邪火妄动而损伤真阴,虽无房事也可导致肾虚。
中医学如何认识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的主要临床症侯、病程和转归 ,以及其并发症 ,均属祖国医学中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髓海不足 ,则脑转身鸣”的记载 ,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 ,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 ,以上这些论述 ,与高血压病均有一定关系。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
( 1)情志失调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 ,可使肝气内郁 ,郁久化火 ,耗损肝阴 ,阴不敛阳 ,使肝阳偏亢 ,肝阳上扰于头目。肝肾两脏在中医中的关系甚为密切 ,故肝火也能灼伤肝肾之阴 ,形成肝肾两虚 ,肝阳偏亢。
( 2)饮食失节过于肥甘厚味 ,或饮酒过度 ,以至湿浊内生 ,湿浊久蕴可以化热化火 ,火灼津液成痰 ,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窍 ,因而头痛、头晕发生此病。
( 3)内伤虚损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 ,肾阴不足 ,肝失所养 ,阴不敛阳 ,肝阳偏亢 ,内风易动。
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人体的阴阳失调 ,特别是肝、肾两脏的阴阳失调。由于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形成下虚上实的现象 ,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 ;而肾阴亏损 ,不能上济心阴 ,故见心悸、健忘、不寐等 ;若病久不愈 ,则可导致肾阳虚衰 ,此时常兼有畏寒、肢体、乏力、阳萎、夜尿等症候 ;阳盛可以化火、化风 ,可见面红目赤、烦躁多怒 ;肝风入络 ,则见四肢麻木 ;若肝阳暴亢 ,便阳亢风动 ,血随气逆 ,挟痰经火 ,横窜经络 ,扰动心神 ,蒙敝清窍 ,从而发生中风昏厥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