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凉茶寒凉指数知多少 解感茶
不同凉茶寒凉指数知多少 解感茶
寒凉指数:★★★★
适应症:外感风热,四时感冒,流感
代表凉茶:板蓝根颗粒,夏桑菊颗粒
常用药材:桑叶、菊花、鱼腥草、板蓝根等。
凉茶什么时候喝最好
■凉茶不是茶
所谓凉茶,实际上是用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加水煎煮而成的“中草药水煮液”。尽管也叫“茶”,但它与传统的普通茶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效。传统的茶叶泡成的茶水多含有能兴奋提神的咖啡因,饮后能让人暂时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但晚上饮浓茶则让人入睡困难。凉茶不具有这些特点,喜欢喝茶的人不能用凉茶代茶,否则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普通茶叶中含有大量鞣质,能和很多药物成分发生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一般不能用茶叶水送服药物;凉茶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则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不同的中草药成分。凉茶的主要功效是清凉去火,普通的茶这一功能远不及凉茶。因此,喜欢喝凉茶的人或者需要喝凉茶的人也不可用普通的茶水来代替凉茶。
■凉茶不是普通饮料
在华南,特别广东地区,几百年来出现了几百种不同的“凉茶”。对于非华南地区的人来说,“原生态”的凉茶喝起来“既不凉,也不像茶”,很难被广泛接受。如今风行全国的罐装凉茶却是甜的,因为包装商品标注上没有各种成分的含量,我们不知道里面加了多少糖。但是根据这些成分的排列顺序,白砂糖的含量应该是除水之外最多的成分。也就是说,所谓的“罐装的凉茶”,应该就是“加了大量白糖的中草药提取液”。即便不论那些中草药成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只说这其中的大量白砂糖,罐装凉茶就“不是人人皆宜”的健康饮品,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把这种凉茶当作普通饮料喝。
■传统凉茶是安全的
传统凉茶中本身就加有不少中草药,甚至有些不在卫生部“食用中药材名单”之中,这就让不少人感觉饮用凉茶有一种“不安全”感。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因此将药物添加在食品里的“药膳”近年更是大行其道。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不管是煲汤还是喝的饮料,都强调其食补的作用。但最近某老字号凉茶却因为添加了中药“夏枯草”而广受关注。据了解,我国自1995年起实施的《食品卫生法》中的确曾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2002年,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法》,公布了一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其中也不包括“夏枯草”。但是,这是否就说明添加了“夏枯草”的凉茶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专家认为,中药有不同药性,根据不同的时令和季节,在用量上把握到位,就可以在饮食中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滋补身体的效果。广东人特别擅长食补,夏枯草、田七、天麻、土茯苓等中药都常用来煲汤,运用得当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
专家指出,在我国岭南地区、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居民的膳食习惯中,夏枯草长期以来都被用作凉茶或煲汤的常见配料,几乎所有的凉茶饮料中均有夏枯草,这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实。此外,在古今很多本草专著中,夏枯草都被确认为“无毒”物品。而且,广东省已经将夏枯草作为普通食品上报卫生部。上述凉茶也是依法备案和销售的产品。中医非常看重临床经验,广东人喝了一辈子的传统凉茶,证明只要正确、适量饮用,它们是安全的。
喝凉茶真的会降火吗
喝凉茶时一定要适量,不要以为喝越多越好,喝越多就越能把“火”给降下来。更有甚者,在不热气的时候也拼命喝凉茶“预防”,而且是不分药效地乱喝一通,这是很危险的,这就和乱吃药一样,有时不但起不了预防的作用,反而会把身体搞垮。
市面上的凉茶由甘寒或苦寒的中草药熬制而成,具有清热除湿及生津降火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正确饮用凉茶,确能解除或减少体内的湿热燥火,清凉身心,愉悦情绪;但用之不当,会引起苦寒败胃、耗伤津气、困阻脾阳,引起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精神匮乏等副作用。
凉茶里含有大量寒凉中草药,并不适合所有人饮用。如果常有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大便稀、小便清长等症状,可能属于“阳虚”,多饮凉茶无异于“雪上加霜”;儿童是纯阳之体,很易上火,但其脾胃消化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面对外来寒凉刺激并不能及时调整适应,反易受药物影响出现腹痛、腹泻等一系列胃肠不适症状;老年人阳气渐弱,同样可能因凉茶的寒性刺激损耗阳气,并出现消化系统病变;此外,女性月经期及产褥期对寒凉刺激极为敏感,不加节制饮用凉茶虽可带来一时清凉,但也可令体内血流滞涩缓慢,导致痛经、月经不调,严重者还可能引起闭经、大出血等。
不同体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的身体状况等,适用的凉茶均不相同。喝凉茶前要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体质。体质差,寒体型的朋友就不应再喝寒凉药了,因为喝了反而会受不了,伤身体,甚至还可引起肾虚。热体型的人则相反,对吃苦寒药无多大顾忌,但也应分清自身上火的类型,据自己所属类型来对症下药喝“凉茶”。上火”严重者,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
教你自我区别实火与虚火的方法
便秘、咽喉干痛、口干、燥热,这个时候我们都知道自己上火了,但是上火也有分类,它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不同的上火类型要用不同的降火方法,那么,我们怎么区分实火和虚火呢?
一、上火的症状鉴别:
1、实火
实火是指邪火炽盛引起的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最为多见。常见高热,头痛,目赤,口唇干裂、口干口苦、口舌糜烂、咽喉肿痛、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拒按,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鼻腔出血等。在治疗上宜采用苦寒泄火、清热解毒的原则和方法。
2、虚火
中医认为,虚火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阴虚而导致火旺的现象;二是指气虚和阳虚出现的气虚发热、“真寒假热”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亏损等不同情况,阴虚则阳气相对地偏亢,而非阳气绝对过剩,所以虽然常见火旺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阴虚造成阳盛的假象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象,如生活中容易见到的口燥咽干、咽喉干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失眠、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等。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二、祛火的应对措施:
1、实火
对于感受实火者,可适当喝些清热解毒的凉茶,泡些菊花茶喝也能起到清热的作用。但洪敏提醒,岭南的气候比较特殊,湿气很重,实火中常常夹湿,症状通常比单纯的实火要复杂,因此祛火前最好让医生帮忙辨体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即使是感受实火者,喝凉茶也不要过多、过频,一般连续饮用不要超过3天。凉茶的配料中含有性味偏寒凉的中草药,喝多了易损伤人的阳气和津液。另外,入睡前、空腹时不要喝凉茶。
有实火者往往会喜欢吃瓜果,特别是冰镇瓜果吃了觉得很舒服。寒凉的瓜果不要一下子吃太多,这种寒凉既指温度,也指性味,如西瓜就是较寒凉的瓜果,吃多了会损伤脾胃之阳。
2、虚火
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宜喝凉茶。有时喝了后,症状会有暂时性的好转,但经常喝凉茶则可能从“阴虚”转为“阳虚”,得不偿失。洪敏建议,阴虚火旺者平时可喝西洋参煲瘦肉汤,或选择石斛搭配不同的食材烹调,对改善症状都有帮助。另外,要注意不要吃或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油炸食品,樱桃、荔枝等温性水果也要少吃。
三、怎么知道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
1、看小便
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的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时,全身燥热、口渴,这是内热大,是实火;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四、冬季上火多和体质有关:
虽然说冬季大家都容易上火,但无论虚火实火,还是比较偏爱阴虚体质、气郁体质和湿热体质的人。您若属于这三种体质,那么冬季就更要谨防上火。
阴虚体质的人,平时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性情急躁,舌质偏红,苔少。这一类型人平时体内津液不足,冬天气候干燥,更易伤津液,津伤而火旺。
气郁体质的人,常感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容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这一类型人冬天更易忧虑抑郁,郁而化火。
凉茶饮用不当可能致病
有些人喜欢靠喝凉茶饮料“去火”。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谢立群说:“凉茶饮料不能随便喝,饮用不当可致病。”
据介绍,市面上的凉茶饮料由甘寒或苦寒的中草药熬制而成,具有清热除湿及生津降火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正确饮用凉茶,确能解除或减少体内的湿热燥火,清凉身心,愉悦情绪;但用之不当,会引起苦寒败胃、耗伤津气、困阻脾阳,引起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精神匮乏等副作用。
“凉茶饮料里含有大量寒凉中草药,并不适合所有人饮用。”谢立群说,如果常有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大便稀、小便清长等症状,可能属于“阳虚”,多饮凉茶饮料无异于“雪上加霜”;儿童是纯阳之体,很易上火,但其脾胃消化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面对外来寒凉刺激并不能及时调整适应,易受药物影响出现腹痛、腹泻等一系列胃肠不适症状;老年人阳气渐弱,同样可能因凉茶饮料的寒性刺激损耗阳气,并出现消化系统病变;此外,女性月经期及产褥期对寒凉刺激极为敏感,不加节制饮用凉茶饮料虽可带来一时清凉,但也可令体内血流滞涩缓慢,导致痛经、月经不调,严重者还可引起闭经、大出血等。
谢立群说,不同体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的身体状况等,适用的凉茶饮料均不相同。喝凉茶前要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体质。“上火”严重者,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
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
有杂志表明,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近日,感冒的人很多,于是,几家药店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纷纷煮些“感冒茶”供居民饮用,这既有效地防治流感,又方便了群众,是很好的社区中医药服务。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对此做解释的吧。
我们知道,冬春季节,正是感冒和流感高发之时,有些人喝喝“感冒茶”如凉茶、菊花茶、姜茶等,用于养生、预防感冒以及治疗感冒初期的症状,确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若人人饮用同样的“感冒茶”,就不合适了。“感冒茶”其实就是药汤,里面并没有茶叶,配方成分不一,有金银花、菊花、大青叶、桑叶、淡竹叶、黄芩、黄连等。据有关中医专家介绍,“感冒茶”一般是在出现大型、爆发性的、比较严重的流行性感冒后才会煎制,其最初用于解表散热解毒,且无固定配方。
如大多数南方人适合服用的是清热解毒、祛湿的“感冒茶”,但脾胃虚弱者以及老年人最好别饮用。目前市面上出售或免费供用的“感冒茶”多属苦寒型,更适合温燥体质的人饮用;而凉燥的人如果饮用过多,可能会因体质偏寒承受不了而伤阳腹泻。至于药店里出售的小儿感冒茶,其功能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也就是说,此茶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头涨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以及流感等有效果,而对小儿风寒感冒(发热,怕冷怕风甚至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等)则无效甚至加重症状。
可见,“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不能千人一“汤”,大众饮用。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但要提醒的是,感冒有好多种,年龄、体质也不一样,喝“感冒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最后,希望这篇小文章能够帮到你吧。
凉茶喝多了会怎样
凉茶毕竟是药,要注意因人制宜,不能滥服,更不能作为保健药长期服用。
若体质素来虚弱者和婴幼儿,不分青红皂白地长期用药性苦寒的凉茶,则易损伤人体阳气和脾胃,导致出现神疲体倦、面色白光、多汗易感冒、纳差便溶。舌淡苔薄或剥、脉弱无力等脾肺气虚等症候;尤其是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血少气弱,若长期服用凉茶,攻伐不止,会损伤小儿正气,反而影响小儿健康成长。
小儿虽易生病,但其脏气清灵,充满生机,有病亦易于康复。有的儿童易感冒咳喘,一个月甚至发病3~4次,其中不少病例是由于婴幼儿期间过量服用药性苦寒之凉茶损伤脾肺之气所致。
为此告诫人们,凉茶服用也有忌。脾胃虚寒、老人、小孩、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要慎服。即使是健康人,过度引用凉茶轻者脾胃不适,重者会诱发胃肠道疾病。
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地的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饮料总称。
分析凉茶“高热”的原因,有关专家指出,首先,凉茶无毒有效的特点十分符合现代人的消费特点。饮用凉茶是两广人民长期同大自然作斗争总结而来的一种护身法宝。据有关医药专家介绍,凉茶凉而不寒,清热而不伤脾胃,没有肝肾毒性,四季皆宜,无病时可防病,有病时能治病,“秋冬防秋燥、春夏祛暑湿”。
祛火的应对措施
1、实火
对于感受实火者,可适当喝些清热解毒的凉茶,泡些菊花茶喝也能起到清热的作用。但洪敏提醒,岭南的气候比较特殊,湿气很重,实火中常常夹湿,症状通常比单纯的实火要复杂,因此祛火前最好让医生帮忙辨体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即使是感受实火者,喝凉茶也不要过多、过频,一般连续饮用不要超过3天。凉茶的配料中含有性味偏寒凉的中草药,喝多了易损伤人的阳气和津液。另外,入睡前、空腹时不要喝凉茶。
有实火者往往会喜欢吃瓜果,特别是冰镇瓜果吃了觉得很舒服。寒凉的瓜果不要一下子吃太多,这种寒凉既指温度,也指性味,如西瓜就是较寒凉的瓜果,吃多了会损伤脾胃之阳。
2、虚火
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宜喝凉茶。有时喝了后,症状会有暂时性的好转,但经常喝凉茶则可能从“阴虚”转为“阳虚”,得不偿失。洪敏建议,阴虚火旺者平时可喝西洋参煲瘦肉汤,或选择石斛搭配不同的食材烹调,对改善症状都有帮助。另外,要注意不要吃或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油炸食品,樱桃、荔枝等温性水果也要少吃。
夏天喝什么凉茶最解暑 凉茶什么时候喝最好
传统凉茶多用于头晕、恶寒、发热、咽干口苦、伤风咳嗽等上呼吸系统的不适或疾病,一般宜上午饮用,通常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内饮用。当然咯,晚上也可以喝凉茶。在就寝前30-60分钟,可以适当喝些有清心安神功效的凉茶。但不建议健康人每天喝凉茶。
饭前喝还是饭后喝要看具体情况,中医理论将人体病位分上中下三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肾肝;病在上应饭前服用凉茶,有利于药效下达;而病在下则宜饭后服凉茶,使药性上引,更好地作用于病体。
凉茶等冷了再喝,还是趁热喝?这也要分不同情况,一般药性平和、益气的药物熬制的凉茶,适宜温服,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和对肠胃的刺激;发汗解表的凉茶可用于感冒发热等症的治疗也宜趁温热的时候服用。而热证所致的急病可以冷服。
凉茶大多数是在夏天特别流行,而在大多数人的概念里,凉茶,也就是清热解毒,下火。其实,寒冷的冬天也是可以喝的。凉茶是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脾胃虚弱者不宜过多饮用凉茶
脾胃虚弱的人少喝凉茶
胃寒的人最好少喝凉茶,脾胃虚寒主要表现为消化不好、怕冷、吃生冷或坚硬的食物容易胃疼等。
胃酸过多、长期腹泻、结肠炎的患者慎用中药凉茶
那么,脾胃虚寒的人“上火”了是不是就不能败火呢?当出现病症的时候,人体对药的耐受性会提高,所以这类人群也不是完全不能喝凉茶,只是用量和用时要适当减少,而且最好只在有病症的时候喝。
判断凉茶是否适合自己喝的标准是:喝了之后自身觉得舒服不舒服?如果舒服,表示你可继续服用;如果不舒服或者胃疼最好停用,或者换换选用其他的药材。
不同的火不同的药来灭
凉茶中常用的中草药有很多种,但是其针对性也不同。比如蒲公英可以消肿散瘀,适用于头疼发热;玉米须、竹叶则可以去湿解暑,适用于小便不利;大青叶可以清热凉血;决明子、薄荷则可以清热通便;荷叶可以解暑,降脂降压等。
除了这些中药,凉性与寒性的药材还有很多,上火的症状也有区别,表现为口干、口舌生疮或便秘、嗓子肿痛等,所需药物就有所不同,比如菊花和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炎,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果症状严重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当的药物。
凉茶煎煮不超过3分钟
由于凉茶采用的药材多为花或叶,所以煎煮和泡水都可以,即使煎煮不要超过3~4分钟,时间再长的话有效成分会挥发。同时她也提出,水温不够也不好,最好是沸水冲泡。党中勤还提醒,凉茶冲泡次数不要超过三次,否则容易变质。
连续喝凉茶不超过三天
专家建议,中药凉茶毕竟是药物不适宜每天喝,连续服用最好不要超过三天,服用时间过长容易伤胃,出现胃疼、胃口不好、拉肚子等不良反应。如果夏季解暑长期使用,则最好选择药食同源的材料,比如绿豆茶,或者适量喝一些绿茶等。
另外,选配凉茶尽量少用栀子、穿心莲等寒性大的药物,而选用性平或稍凉的药材,而且寒性越大剂量要越小。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喝凉茶,可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