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肝脓肿
为什么会发生肝脓肿
肝脓肿主要分为两类,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两类肝脓肿发生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1)细菌性肝脓肿
1)胆道感染: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原因。如胆道蛔虫、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
2)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化脓性骨髓炎、中耳炎、细菌性痢疾等,这些部位的细菌都可能随血液「跑到」肝脏,引起肝脏感染、化脓。
3)使肝脏暴露的外伤:直接被细菌感染。
(2)阿米巴肝脓肿,继发于肠道阿米巴(一种寄生虫)感染,是消化道传染导致。
细菌性肝囊肿有哪些传播方法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造成局部肝组织炎症,坏死液化、脓液积聚而形成的脓肿。那么,细菌侵入肝脓肿的途径有哪些呢?
脓肿常为多发性,单发性者并非少见;右肝多于左肝;双侧受累者亦常有所见。脓肿大小不一。部分可迁延成慢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以农村地区为多见,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有关。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菌、副大肠菌、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一般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细菌侵入肝脏途径有:
(1)胆道系统:这是最主要途径,常因结石或胆道蛔虫造成化脓性胆管炎,脓性胆汁沿胆管上行感染导致肝脓肿。
(2)血行感染:全身任何部位感染致细菌随血循环进入肝脏。
(3)淋巴系统:邻近脏器感染,细菌经淋巴回流入肝。当然细菌入肝能否引起肝脓肿,不但取决于细菌数量、毒力,还要取决于人体抵抗力和肝脏局部情况。随着诊疗水平提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肝脓肿是什么
肝脓肿多是肝脏被细菌或阿米巴原虫(一种寄生虫)感染后,发生局部组织破坏、化脓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细菌性肝脓肿是最常见的,大约占肝脓肿的 80%,所以通常我们所说的「肝脓肿」一般是指细菌性肝脓肿。
如何预防肝脓肿
(1)预防阿米巴肝脓肿主要是防止阿米巴痢疾感染,讲究个人卫生,不食用不洁食物。
(2)细菌性肝脓肿是继发性疾病,早期治疗胆道感染或全身性原发病灶可以减少肝脓肿发生。
肝囊肿和肝脓肿有什么区别?是一个疾病吗
肝囊肿和肝脓肿不是同一个病。
肝囊肿是肝脏的一种良性疾病,分为寄生虫性(如肝棘球坳病)和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其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肝囊肿。
肝脓肿多是肝脏被细菌或阿米巴原虫(一种寄生虫)感染后,发生局部组织破坏、化脓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细菌性肝脓肿是最常见的,而阿米巴感染发生的脓肿也不是肝囊肿。
肝脓肿会传染吗
肝脓肿本身是不具备传染性的。
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一般不具传染性,但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阿米巴(寄生虫)是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
肝脓肿诊断
病史及症状
不规则的脓毒性发热,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更显著。肝区持续性疼痛,随深呼吸及体位移动而增剧。由于脓肿所在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相应的呼吸系统、腹部症状。常有腹泻病史。因此,应详细讯问既往病史,尤其发热、腹泻史,发病缓急、腹痛部位,伴随症状,诊治经过及疗效。
体检发现
肝脏多有肿大,(肝脏触痛与脓肿位置有关),多数在肋间承隙相当于脓肿处有局限性水肿及明显压痛。部份病人可出现黄疸。如有脓肿穿破至胸腔即出现脓胸,肺脓肿或穿破至腹腔发生腹膜炎。
辅助检查
白血球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明显可达20-30×109/L,阿米巴肝脓肿粪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中抗阿米巴抗体,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阳性率为85-95%。肝穿刺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细菌性可抽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脓液应作AFP测定,以除外肝癌液化。卡松尼皮试可除外肝包虫病。
X线检查 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度受限,有时可见胸膜反应或积液。
B型超声波检查 对诊断及确定脓肿部位有较肯定的价值,早期脓肿液化不全时,需与肝癌鉴别。
CT检查 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界限清楚、密度不均的低密区,内可见气泡。增强扫描脓腔密度无变化,腔壁有密度不规则增高的强化,称为"环月征"或"日晕征"。
肝脓肿是怎么引起的
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此外,在开放性肝损伤时,细菌可随致伤异物或从创口直接侵入引起肝脓肿;细菌也可来自破裂的小胆管。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肝脓肿,称隐源性肝脓肿,可能与肝内已存在的隐匿病变有关。这种隐匿病变在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菌在肝内繁殖,发生肝脓肿。有人指出隐源性肝脓肿中25%伴有糖尿病。
肝癌与肝脓肿如何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肝癌肿块较大,中心出现坏死,特别是并发感染时与肝脓肿不易区别。但肝癌坏死区密度高于脓液,形态呈裂隙状或不规则状,病灶增强环通常为厚薄不均。有时可见结节状阴影,边缘高低不平,增强持续时间短。增强后病灶边缘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分界更为清晰。如伴有门脉癌栓、腹膜后及肝门淋巴结肿大和甲胎蛋白(AFP)升高则更自助于肝癌的诊断。短期治疗复查病变明显好转也支持肝脓肿的诊断;
肝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血管瘤往往有典型的CT表现,一般不难鉴别。但在血管瘤较大,中心出现无强化区时也易与肝脓肿相混淆。但血管瘤没有急性感染症状,如发热、肝区疼痛、白细胞数常升高等炎性反应。增强后没有肝脓肿的靶征、一过性肝段强化等典型征象可资鉴别.
肝转移瘤:肝转移瘤一般有原发病灶,且肝内病灶多发,常均匀分布于肝左右叶,病变形态多为结节状。但肝内单发囊状转移瘤与肝脓肿也不易区别。但肝转移瘤没有全身感染症状,病灶周围没有水肿,而脓肿只有在较大的病灶才有环状强化。
综上所述,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CT扫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好显示肝脓肿病变特点,解释其病理过程,结合临床能够对肝脓肿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比较容易与肝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