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赖床怎么办 快乐程序法
孩子赖床怎么办 快乐程序法
整个起床穿好衣,人为的分成三个步骤促使孩子快乐起床的方法。即1要坐起来,2要穿起来,3要蹦下去。每步5分钟缓和度,15分钟搞定。
孩子赖床怎么办 使用早饭香气叫醒
把香喷喷的早饭悄悄放在床头柜上,香味会通过孩子的嗅觉系统,给大脑温柔地传递“该起来吃饭”的信号。当然,用香气怡人的鲜花也可以达到此效果。
小孩赖床怎么办 音乐催醒法
也就是用声音把人的睡意唤醒的方法。计算机、电视、录音机、收音机里的歌声舞曲儿歌等各种孩子感兴趣的音乐,能使孩子感到兴奋。
怎样提高宝宝睡眠质量睡前应该这样做
1.让宝宝宣泄过剩精力
有时候,在晚上引导宝宝睡觉之前,让宝宝把积蓄的能量释放出来也是有好处的。“我们的儿子在洗一个长长的澡之前,要光着身子,像个小疯子一样追赶我们大概20分钟才行。”强强的爸爸妈妈说。只要在任何剧烈活动之后,你能在宝宝睡觉之前给他安排些平静安详的活动,比如洗澡和睡前故事,那这种活动就可以作为宝宝睡觉前的第一个步骤。
2.给宝宝洗个澡
众多睡前程序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内容就是洗澡了。坐在温暖的水里,能让宝宝感到平静,让宝宝暖身、洗净、擦干,是让他放松上床的好办法。洗澡也能让你先生和宝宝在一起度过一段特别时光。不过,要是你的宝宝洗澡时过于兴奋,或不喜欢洗澡,那么最好别把洗澡作为睡前程序的一部分。而可以安静地抱抱宝宝,或是给他讲个故事。
3.安排好每件事
你家宝宝的睡前程序可以包括给他洗脸洗手、刷牙、换尿布或用便盆(如果他够大)、换上睡衣。在宝宝很小时,就开始培养他刷牙的习惯尤其重要,这样等宝宝两三岁大时就习惯成自然了。一个节省时间(也避免忙乱!)的窍门是,一旦宝宝长大到对自己要穿什么有所偏爱时,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想穿哪套睡衣。给宝宝两个选择,让他二选一。
4.玩个游戏
宝宝睡觉之前,在客厅或宝宝卧室的地板上跟他玩个安静的游戏,是你和宝宝共同度过一段睡前快乐时光的好方式。大一点的宝宝可能会喜欢玩简单的拼图或纸牌游戏,小一点的宝宝则永远都喜欢“躲猫猫”。你们的游戏可以简单到只要转过身说“我藏起来了!”或数到10就行。宝宝可以玩任何他喜欢的、不会让他过于兴奋的游戏。还有个好玩的游戏就是在宝宝上床前,在小家伙的床上藏点东西——一个玩具、一张明信片、一个有趣的玩意儿,然后跟宝宝说说这个东西,让他去找。一定要记得,你离开之前,要把这个东西拿走。
推荐小游戏:比赛伸懒腰
就像打哈欠会传染一样,伸懒腰同样也有一定的传染性,孩子躺在床上睡不着,妈咪们不妨和宝宝来个打吹欠比赛或是伸懒腰比赛,让孩子酝酿一下睡意,再轻轻地在孩子耳边说:“宝贝!该睡觉了噢!”孩子慢慢就打着吹欠乖乖地闭上了眼睛。
5.聊会儿天
临睡前是爸爸、妈妈跟宝宝交谈的好机会。说说你们当天的活动,让宝宝告诉你们他一天里最高兴和最不高兴的事情,以及其他的烦恼等等。这可能有助于他克服焦虑或滋生的恐惧感,能让他晚上睡得更好。如果你愿意,睡前也是祷告的大好时间。
你当然不必非等宝宝长大到能跟你详细叙述一天活动的时候,在那之前,只要简单帮宝宝回顾一下他一天的生活就行。宝宝中心的一位妈妈说:“每天我儿子躺到床上以后,我或我丈夫就会坐在宝宝床边的椅子上,把灯关了,然后跟他聊聊他一天的活动。这个好办法能增加他的词汇量,还能使他放松。”
6.道晚安
很多宝宝都喜欢在家里转一转,跟他最喜欢的玩具、家人或其他东西道晚安。不过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宝宝结束。如果他坚持对他房间里的每一个绒毛玩具都要说一次晚安,那他多半是想把上床时间拖延得晚一点儿。
7.读睡前故事
和洗澡一样一直受欢迎的另一个睡前程序是读睡前故事。你的宝宝不仅可以学习新词(研究表明宝宝的语言技能、甚至智力水平都取决于他每天接触到的大量词汇),而且还能从和你一起度过的亲子时间中受益。
对两三岁的宝宝来说,选择睡前故事令他又有一个机会来多少控制一下晚上的程序。宝宝中心的一位妈妈说她每天晚上都让3岁的孩子自己选择一个故事,“虽然那经常意味着我大约有一周都得读同一个故事,但这件事却能让宝宝感觉自己很重要,都能自己选书了。”
8.唱首歌
一直以来,唱摇篮曲都是让困倦的宝宝进入梦乡的好方法。宝宝乐意听他最喜欢的声音——你的声音,而且轻柔、平静的旋律能让他安静下来。宝宝中心的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说:“我每天晚上选两首不同的歌,然后以我们的‘晚安’歌结束。孩子已经把这当成了睡前的最后道别。有时候他们也跟着一起唱,但大多数时间他们只喜欢听我对他们唱。”
9.放点音乐
安置宝宝睡觉时,可以放一些摇篮曲、古典音乐或其他宝宝喜欢的音乐磁带或CD——在你离开后,也别马上关掉,这能帮助宝宝从清醒状态放松过渡到睡眠状态。但别让宝宝对音乐产生依赖,他还是得学着自己入睡。你要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而不是依靠一些特殊的声音或其他花招。
培养小宝宝的快乐情绪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当几个月的孩子拿到某件东西后,很快就放到嘴里啃起来。而抚养人(有时是妈妈,有时是祖母或小保姆)会非常的紧张,急忙从孩子手里夺下东西,同时训斥:“不能吃,太脏了!”结果往往引来孩子的哭闹。每当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免有些担心:如果在家中父母经常这样限制孩子,孩子的学习机会不仅会被剥夺,在以后的岁月里,他的快乐情绪又从何而来呢?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孩子可以体验到快乐,例如:当孩子洗浴时可以感到快乐,孩子在与父母玩耍、娱乐中感到快乐。但是随着孩子的发育,快乐最重要的来源却是在完成有意义的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简单地说,就是孩子有了“成就感”时,产生了真正的快乐,例如:当孩子通过爬行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的时候、用嘴巴“尝到”物品的质感的时候、蹒跚着终于走到妈妈面前时、找到被藏起来的物体时,他可以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快乐是最基本的正性情绪。它与成就感相联系,包含着力量和信心的体验,伴随着自我肯定和满足,有益于身体健康。孩子经常在成功中得到快乐,有助于形成乐观的个性。孩子在游戏和学习中所获得的成就和喜悦是日后继续学习和做事的真正动力。
日常生活中,怎样培养孩子的快乐情绪呢?大人既不可能教给孩子如何去快乐,也不可能教给孩子去模仿快乐。从孩子哇哇落地起,满足他的生理需要,如:饿了有吃的、渴了有喝的、尿了及时换尿布、不舒服时有妈妈照顾等都有助于孩子快乐情绪的体验,也是排除厌恶、痛苦等负性情绪的最好方法。随着孩子的月龄增大,提供给他足够的视觉、听觉、触觉刺激,是非常必要的快乐来源。有些父母出于照顾孩子的目的,过于限制、控制孩子,压抑孩子的创造性,使孩子无法达到自我满足,是产生快乐的障碍。现在,通过科学宣传,父母们了解了爬行对孩子发育的意义,因怕脏而限制孩子爬的行为已经逐渐减少。但是,在孩子发育过程中,有些行为仍经常受到成人的过多限制,如:吃饭时拿着勺子胡乱使用,搞得一片狼藉的行为常常受到训斥;喜欢撕纸、玩沙子、玩水等往往因大人的喜怒情绪而有时被允许玩,但更多的时候常被“不行”一词所管束等等。这种限制常让孩子产生挫折感,从而导致日后胆小、依赖性强的个性。另外,在母亲照顾婴儿的过程中,安全的依恋关系是孩子产生快乐的大本营。
鼓励是让孩子体验快乐的法宝。当孩子爬着拿到玩具时,他脸上洋溢着笑容,你需要称赞他的行为。鼓励、赞许他的表现是与他分享快乐的方式。最后,不能不提的是快乐的孩子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体弱多病的孩子往往受到身体原因的影响及大人的“特意”照顾,限制了他达到自我满足的愿望,因而快乐少而苦恼多,会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胎教应该循序渐进
胎教不是制造神童,胎教是在产前、在胎儿大脑发育过程中给予胎儿应有的营养促进和环境促进。一般强调在怀孕6个月以前主要注意营养,6个月后强调环境促进。营养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环境要注意音乐刺激、语言刺激、抚摸刺激、光照刺激全面发展。
正规的胎教程序是,孕妇起床后对孩子抚摸、说话,每次5分钟~10分钟。接下来听听音乐,放松心情,进食富含营养的早餐,营养是胎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忘记,胎教需要父母共同参与。还需用手电光刺激胎儿视觉,每天1~2次,每次1分钟。光照的时候应该有一个舒缓的背景音乐。
有的孕妇诉说在抚摸肚子里的孩子时,孩子就不停地动,不知该怎么办。专家指出,开始孩子会不适应,有很强烈的反抗动作,有时候蹬腿蹬得母亲很不舒服,这时候就应该停止,等到第二天继续做,总有一天孩子会适应的。孩子适应后孕妇会感到有很柔和的胎动。胎教应该每天有规律进行,而且要在有胎动的时候做。
如何帮助宝宝告别懒床
宝宝懒床么办?如果您是孩子的母亲,希望孩子每天快乐生活的话,请从告别宝宝懒床开始努力吧!
宝宝每天都哭着起床,情绪很糟糕,起床后闹着不肯吃早餐,好不容易吃完了又嚷嚷着不上幼儿园,晚上回来后还一个劲地哀求:“妈妈,我明天不上幼儿园好不好?”我说尽了好话也不见效,宝宝依然讨厌早起、吃早餐并且讨厌上幼儿园。
那天,无意中从电视少儿频道看到一个小朋友正在朗诵朱自清的散文:“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我豁然开朗,宝宝因为每天被逼起床,而起床的目的又是为了上幼儿园,自然,上幼儿园于他来讲就变成了一种压力,变成了一件极不愉快的事。所以要想改变宝宝不爱上幼儿园的习惯,就必须得让他养成快乐起床的好习惯。
为此,我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贴在宝宝的耳朵旁,轻轻地唤着他的乳名并提醒他:天亮了,太阳公公晒屁股了,宝宝该起床了!当宝宝听到我的亲切呼唤时,在潜意识里已醒了一半,所以这时即使他不能马上爬起来也不要紧。待我洗漱完毕,会重新跑到宝宝的床前重复刚才的话语,并鼓励他早点起来。这时的他已经能够听到我的话,常常欢快地立即跳起来,迎入妈妈的怀抱。当然,有时他也会在被窝里犹豫不决,考虑要不要马上起床,当他赖床时,我就想办法逗他开心,比如挠痒、拍手掌、唱儿歌或扮鬼脸,不到60秒钟,保准宝宝会活蹦乱跳地迎合着我迅速起床。由于他清晨早起时心情愉快,早餐自然吃得顺畅,晚上也不怎么哀求妈妈不要上幼儿园的事了。
然而,这样的进步也只是建立在我的努力上,好几次我晚起,来不及叫他时,在我婆婆面前,他又恢复到先前的不爱早起的习惯,有一次甚至睡到10点多而没上成幼儿园。我想:这样下去并不能达到效果,如何想办法让宝宝自己乐于早起、自觉早起,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开始留意宝宝日常的一举一动,发现孩子原来都是喜欢受表扬的,当他努力尝试学某件事时,只要时不时地夸夸他,并向他伸出大拇指,他肯定特别高兴,并且更加乐意表现给我看。有了这个新发现后,我开始针对早起床的习惯对儿子循循善诱。我伸着大拇指问宝宝:“你爱做大拇指还是小手指?”他随即也伸出自己的大拇指说:“妈妈,我是大拇指。”我进一步发挥:“早上不爱起床的小朋友不乖,是小手指哦,只有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就自动起床的小朋友才能做大拇指!”宝宝不甘心,连忙为自己加油说:“妈妈,我要自己起床,我能做大拇指!”“宝宝真乖!妈妈也希望你是大拇指,小男子汉说话要算数哦,咱们拉勾!”
于是,往后宝宝真的在我们起床的同时,也能自觉地起床接受我们大拇指的称赞。从这件事情中,我明白了不能逼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对于必须要让孩子做的事情,我们应想方法尽量扩大他的兴趣。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如果您是孩子的母亲,希望孩子每天快乐生活的话,请从清晨开始努力吧!
孩子早上赖床怎么办呢
缩短午睡时间。中午宝宝睡觉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等快傍晚的时候才让宝宝睡午觉。如果宝宝太晚午睡或者睡太长时间,晚上时间精力旺盛,等到玩得筋疲力尽睡觉后,第二天早上要叫醒宝宝又得花一番精力。
为宝宝提供安全感的东西。有些孩子没有安全感,那就给宝宝准备一些小玩偶或者玩具当做安慰品,让宝宝有安全感,但是要避免让宝宝过度依赖安慰品,同时陪伴宝宝睡觉的物品要注意保持清洁。
安抚宝宝情绪。当宝宝因为不稳定的情绪或者身体不适导致睡眠质量差时,父母要多观察宝宝身体状态,尤其是情绪上的变化。宝宝年纪还小,还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所以如果上幼儿园时受到挫折也没说清楚,就需要家长适时和宝宝聊一聊幼儿园的情况,找出情绪不稳定的原因。
父母要以身作则。当宝宝该睡觉的时候,家长总是赶着宝宝去睡觉,自己却一直看电视或者玩手机,这会让宝宝觉得“不公平”或者“孤单”,认为爸爸妈妈自己不睡觉,却要让自己一个人去睡,这就降低了宝宝的睡意。所以到了睡觉时间,家长最好能跟宝宝一样暂停所有活动,营造睡前安静的气氛。
父母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
有些时候,父母可以尝试与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例如:平时都是自己叫孩子起床,现在可以让孩子叫自己起床啊,让孩子感受一下,赖床到底会有何影响。在对换角色的过程中,父母也要观察亲子互动中存在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要是有需要改正的地方要及时改正,这样能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哦。
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去隐藏自己的情感,快乐还是悲伤都可以尽情的表达出来,应该尝试彼此分享情绪,在对话的过程中,建立起信赖、尊重的关系。
要是可以的话,父母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采取平时地交流方法,这样孩子会更加愿意听你的话,也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你和他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