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针灸位置图 湿邪偏盛型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坐骨神经痛针灸位置图 湿邪偏盛型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治法:通经活络,行气化湿,平补平泻,针灸并施。
针灸处方:脾俞,大肠俞,膀胱俞。温灸。
取穴:足太阳型:秩边,承扶,委中,昆仑;足少阳型:环跳,阳陵泉,绝骨。
针灸方义:平补平泻环跳,阳陵泉,绝骨(悬钟),配灸脾俞,大肠俞,膀胱俞可调和经气,健运脾肾而化湿邪,使经络气血得通。
坐骨神经痛怎么检查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支周围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
坐骨神经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严重。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他如脊柱结核、蛛网膜炎,椎内转移癌等。另外,骶骼关节炎以及骨盆腔内肿瘤压迫神经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就是在坐骨神经经过的部位(即腰、臀、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和足部)出现疼痛。坐骨神经被牵拉时疼痛加剧,因此病人的患侧下肢常呈屈曲状态,以减轻疼痛。有时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使疼痛加重。
坐骨神经痛可用B族维生素、舒筋活血的中药,以及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但是根本的办法还是治疗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发病。
坐骨神经痛针灸哪里
坐骨神经痛针灸基本疗法
治法: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用泻法,也可以配合灸法或拔罐。
针灸处方: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
针灸方法:环跳,阳陵泉为每次必取穴位,环跳穴宜深刺,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一旦得气即可留针,阳陵泉也需深刺,以同样手法使针感达到足背。
针灸方义:病邪滞留于腰脊,臀部,腿部,所以选取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秩边,环跳,并可适当深刺夹脊穴使针感下传,以除深远邪痹,按照疼痛放散部位,分别选取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等穴,均用泻法。
寒邪偏盛型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治法:温通经络,行气祛寒。用泻法,久留,多灸。
针灸处方:肝俞,膈俞,八髎,足三里,温灸。
配穴:足太阳型:秩边,承扶,委中,昆仑;足少阳型:环跳,阳陵泉,绝骨。
随证配穴:腰痛配三焦俞,大腿牵引痛配殷门,风市,小腿痛配承山,腰椎旁点加腰阳关,大肠俞;骶髂点加秩边,殷门;臀点加居髎,承扶;腘点加委阳,承山;腓点加阳陵泉,悬钟;踝点加申脉,昆仑。
针灸方义:泻足太阳膀胱经穴秩边,承扶,委中,昆仑,加灸肝俞,膈俞,八髎,可温通经络,旺盛血行以驱寒邪;平补平泻环跳,阳陵泉,绝骨可调和经气,随证配殷门,风市,承山属循经邻近取穴。
湿邪偏盛型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治法:通经活络,行气化湿,平补平泻,针灸并施。
针灸处方:脾俞,大肠俞,膀胱俞。温灸。
取穴:足太阳型:秩边,承扶,委中,昆仑;足少阳型:环跳,阳陵泉,绝骨。
针灸方义:平补平泻环跳,阳陵泉,绝骨(悬钟),配灸脾俞,大肠俞,膀胱俞可调和经气,健运脾肾而化湿邪,使经络气血得通。
坐骨神经痛愈后复发的情况
对于坐骨神经痛的病症而言,主要是在坐骨范围内(即腰胝部以下的下半身位置,包括了大腿以及小腿的内侧位置)会有疼痛感,并且这样的疼痛感有可能是局部性部位,也有可能是大面积的部位,但是不管如何,都是会造成患者的身体方面各种疼痛不堪。
由于坐骨神经痛的疼痛情况是会不间接的疼痛,并且是随着各种走动的过程中,疼痛感是会越发的明显,如果是不能够对其好好进行妥善的处理,神经痛的现象甚至是会影响到日常的各种生活和工作,因为走动方面都是会在疼痛的影响下,无法正常的行动。
而且坐骨神经痛的病症中也是会常出现各种生骨刺的现象,从而是会加重疼痛的现象,而且骨骼方面的生长性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下,长时间的疼痛加上骨刺的困扰,都是会最终让患者的身体也有所影响,所以在面对于坐骨神经痛的现象时,必须要及早性进行治疗,而治疗的方式是可以利用按摩、针灸、用药等多个方式。
综上所述,坐骨神经痛的病症主要是以疼痛为主,对于身体的局部或者是大面积坐骨神经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性,从而是会造成日常的运动或者是行走都存在问题,如果是不能够及早进行治疗的话是会最终形成瘫痪方面的情况,所以必须要及早治疗才是正道。
坐骨神经痛怎样才能治好
坐骨神经痛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导致沿坐骨神经走行及分布区的放射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窜痛,夜间尤为明显,疼痛部位多自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其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复发。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发病年龄常在20岁~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坐骨神经痛西医药治疗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对本病治疗较西医在疗效与控制病情复发上有较强的优势。随着对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由传统的针刺、灸法、针灸并用转向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且疗效也在不断提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庄礼兴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其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复发。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发病年龄常在20岁~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坐骨神经痛西医药治疗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本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对本病治疗较西医在疗效与控制病情复发上有较强的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综述如下:
希望上述是对坐骨神经痛如何治疗做出的分析,大家必须要给予重视,希望大家给予重视,只有把握了坐骨神经痛如何治疗,才能因此得出积极的治疗办法,以规避疾病风险的发生。
坐骨神经痛有哪些症状表现 坐骨神经痛如何治疗好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是积极找寻找坐骨神经痛的原因,然后加以对症治疗,在没有找到原因之前不建议做理疗。
第二:一般性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卧那种比较硬的床,休息时间最好是一周以上,期间能不活动尽量不活动。
第三:如果是原发性的坐骨神经痛,这时候可以保守治疗,包括理疗、药物治疗、神经治疗,然后中医中药治疗,还可以考虑一下的针灸和小针刀治疗等。
第四:如果是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这就需要对原发病灶进行处理,比如腰间盘突出的压迫,腰椎肿瘤压迫,找到原发灶之后,对原发灶进行积极的治疗。
坐骨神经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坐骨神经痛怎么治
坐骨神经痛以神经痛为主要,治疗神经痛需要特别针对神经痛的药物。自行到药房购买一般消炎止痛成药服用,根本无助止痛。因此当疼痛症状过于严重时,建议还是要去医院接受检查,听从医生指示正确对症采取对策,才能有效改善坐骨神经痛。
针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分3大类:
1.保守治疗:药物、物理治疗、针灸
2.介入治疗:注射、射频治疗、脊髓刺激法
3.手术治疗:切除、修补损破或增生的组织
坐骨神经痛针灸诊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是大家经常说的一种疾病,在平时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旦患了坐骨神经痛,其实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是比较大的,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坐骨神经痛针灸诊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是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表现为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疼痛。本病多发生于成年男性,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
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腰腿痛"、"伤筋"等的范畴。多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基本治疗
[治则] 疏经通络,行气止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处方]
足太阳经型: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足少阳经型: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足临泣。
[加减] 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
[操作] 诸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其他疗法
1.电针
[取穴] 参考基本治疗处方。
[操作] 每次选2~3穴。用密波或疏密波,强度根据病人的耐受性决定。通电10~15分钟后,病人感到电流量减小时要重新调整电流量。每次留针20~30分钟。
2.刺络拔罐
[取穴] 阿是穴、次髎、委中、委阳、悬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操作] 在腧穴附近找到瘀血络脉,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令络脉约一毫米深,令血自动流出,待血止后再加拔火罐,吸出瘀血,10~15分钟后起罐,并清洁局部皮肤,消毒针口。急性期可隔日放血一次。非急性期可一周放血一次,配合针刺法。
3.穴位注射
[取穴] 腰4、5夹脊穴,环跳,殷门,阳陵泉,飞扬,悬钟。
[操作] 每次选2~4穴。用当归、红花、威灵仙等中药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1%普鲁卡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臀部穴位每次可注入药液8~10毫升,其他穴位每穴用2~3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穴位埋线
[取穴] 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承山。
[操作] 每次选3~4个穴,交替使用,一周埋线一次,3次为一疗程。
5.三棱针
[取穴] 肾俞、八髎、环跳、阿是穴、白环俞、承扶、殷门、承山、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
[操作] 每次选用2~5穴,用消毒三棱针横穿过穴位下,提起皮肤并摆动几下,拉断肌纤维,反复挑拉,以将皮下白色纤维挑尽为度。所选穴位逐一挑完为一次,每周挑一次,3次为一疗程。
6.耳针
[取穴]坐骨神经、腰椎、骶椎、臀、膝、肾、盆腔、神门。
[操作]每次选2~3穴,毫针用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间隙行针,或用电针刺激。也可用耳穴埋针或压丸,每隔两小时按压一次,1~7天后换穴(冬长夏短)。
注意事项
1.坐骨神经痛如由肿瘤、结核等原因引起,应治疗其原发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可配合牵引或推拿治疗。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椎间盘突出者须卧硬板床,腰部宜束阔腰带。
3.平时注意保暖。劳动时须采取正确姿势。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常用药哪些最有效
1、中医辩证治疗坐骨神经痛:
a、气虚血瘀,脉络阻滞型坐骨神经痛
[治法] 益气活血,养血通络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独活12克,桑寄生13克,川牛膝25克,当归13克,川芎25克,黄芪25克,鸡血藤35克,桂枝10克,乌蛇肉25克,乳香10克,投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元胡12克,威灵仙35克,甘草4克。
b、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型坐骨神经痛
[治法]袪风胜湿,温经散寒
[方药]小活络丹加减:川芎12克,草乌12克,桂枝13克,细辛305克,胆南星13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乌蛇肉13克,汉防已35克,怀牛膝16克,宣木瓜13克,赤芍13克,防风13克,全蝎7克。脾虚纳呆,苔白腻酌加茯苓、白术健脾渗湿;腰痛加川断、杜仲强腰固肾止痛。适用于坐骨神经痛患者。
2、西药治疗坐骨神经痛:
a、非甾体类药:如吲哚美辛片、布洛芬片、双氯酚酸钾片等。
b、皮质激素类药:如强的松片等。
c、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和B12等。
d、脱水药物:如20%甘露醇等。
坐骨神经痛针灸位置图 坐骨神经痛针灸基本疗法
治法: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一般用泻法,也可以配合灸法或拔罐。
针灸处方: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
针灸方法:环跳,阳陵泉为每次必取穴位,环跳穴宜深刺,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一旦得气即可留针,阳陵泉也需深刺,以同样手法使针感达到足背。
针灸方义:病邪滞留于腰脊,臀部,腿部,所以选取肾俞,大肠俞,腰3-5夹脊,秩边,环跳,并可适当深刺夹脊穴使针感下传,以除深远邪痹,按照疼痛放散部位,分别选取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等穴,均用泻法。
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有什么区别
腰椎间盘突出等还是属于长期的负重弯腰等还是会导致的症状的,坐骨神经痛一般都是腰椎病变引起的,所以治疗腰椎病变才是治疗的关键.药物方面可以试试腰痛宁胶囊. 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用于寒湿瘀阻经络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痛等.相反,不当的运动会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尽量多休息,完全治愈后,再循序渐进做运动,但仍预防做剧烈运动。 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很大关系.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可以采用牵引,针灸,按摩,药物治疗,改善症状.效果不好时,可以手术.你有一个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处方最好咨询医院中医后再确定是否能给他吃.因为中药治病要对症,否则无效.
坐骨神经痛怎么止痛
坐骨神经痛最好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那么大家知道所谓坐骨神经痛,是指由坐骨神经病变引起的,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一种疼痛症状群。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坐骨神经痛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吧。
坐骨神经痛怎么止痛
因为患上坐骨神经痛的人群是有很多的,那么对于坐骨神经痛如何治疗,常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即针灸、手术、运动、卧硬床,都有不错的疗效。当然这是要长久的坚持的。
那么大家对针灸是不陌生的了,因为针灸:用针灸刺激患病部位,可缓解疼痛症状,适合症状偏轻的患者,也可辅助其它方法一起使用。手术:在这些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中,毫无疑问手术效果最好。但手术毕竟存在风险,只适合症状偏重的患者。
运动:有摆动双腿、高抬腿、跳跃、骑自行车四种。通过运动治疗坐骨神经痛,只适用于病症最轻的患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其它程度的患者采用此法,会适得其反。卧硬床:让患者躺在床垫较硬的床上,休息两周左右便可恢复。与运动疗法一样,卧硬床只适用于症状最轻的患者。所以日常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做好这些,这样才能早点摆脱坐骨神经痛。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在急性期时,可以采用超短波、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治疗。而在慢性期则可采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坐骨神经痛,主要具有消炎和止痛的作用,但是药物效果有限,比较容易使疾病反复发作,无法根治,而且长期服用药物的话对我们肠胃的刺激很大。
激光针刀松解术:此方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现代神经生理学和外科手术学为基础,运用光针为载体,将He-Ne型激光输入人体特定穴位或病变部位,形成一定范围的激光反应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及机体免疫功能、激活细胞增殖,促进骨骼组织的再生修复,消除组织粘连,预防瘢痕形成,从而治疗坐骨神经痛。
睡太软的床不好,特别是坐骨神经痛患者,所以发病期间尽量睡硬的床,每天晚上做些运动,拉拉筋活动一下四肢,但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拉伤。
睡觉的姿势要变一下,如果哪里痛就不要朝着哪面睡,平日里不要做劳动量太大的事,不要随便就伸手弯腰,就连站着的时候也要将重心侧重于没有受伤的那面。
大腿根部疼痛是什么原因
大腿根部疼痛,这很可能是坐骨神经痛,可能和腰会有一定关系,建议去医院做一个腰椎间盘CT检查,就可以排除有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了。如果是坐骨神经痛,建议去医院理疗科做做牵引、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坐骨神经是我们身体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元。而坐骨神经痛是指的股神经通路以及其分布区域内的其他身体组织机构的疼痛。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原因不明,临床比较少见。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
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寒邪偏盛型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治法:温通经络,行气祛寒。用泻法,久留,多灸。
针灸处方:肝俞,膈俞,八髎,足三里,温灸。
配穴:足太阳型:秩边,承扶,委中,昆仑;足少阳型:环跳,阳陵泉,绝骨。
随证配穴:腰痛配三焦俞,大腿牵引痛配殷门,风市,小腿痛配承山,腰椎旁点加腰阳关,大肠俞;骶髂点加秩边,殷门;臀点加居髎,承扶;腘点加委阳,承山;腓点加阳陵泉,悬钟;踝点加申脉,昆仑。
针灸方义:泻足太阳膀胱经穴秩边,承扶,委中,昆仑,加灸肝俞,膈俞,八髎,可温通经络,旺盛血行以驱寒邪;平补平泻环跳,阳陵泉,绝骨可调和经气,随证配殷门,风市,承山属循经邻近取穴。
有效诊断坐骨神经痛方法是什么
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以单侧、中年男性多见,疼痛多由臂部向下放射至足部,咳嗽、喷嚏等动作常使疼痛加剧。为了减轻疼痛,坐骨神经痛病人脊柱常侧弯,卧床时膝部微屈。根性坐骨神经痛多由椎间盘脱出、椎管内占位、腰骶神经根炎、脊椎关节炎等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多由坐骨神经炎、髋关节病等引起,病史询问和查体时应注意鉴别。
坐骨神经痛体检发现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致患侧脚趾背屈力弱,小腿外侧皮肤痛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臀部肌张力降低等。
中医辩证分型诊断坐骨神经痛:
1、气血瘀滞型坐骨神经痛:病程久长,反复发作或跌仆损伤。疼痛剧烈,痛如针刺或疼痛麻木,坐骨神经痛患肢不可屈伸,按压腰腿后外侧之经线穴点,多有明显之压痛。脉细涩或沉迟,舌上多见紫色瘀斑。
2、肝肾不足型坐骨神经痛:腰腿酸软乏力,筋脉时有牵引拘急,步履困难;过劳则疼痛加重,卧时痛减,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火升,夜尿频多,大便干结。脉细或细数,舌红少苔。
3、寒湿外袭型坐骨神经痛:下肢拘急疼痛,邪犯足少阳疼痛多沿腰腿外侧放射,邪犯足太阳多沿腰腿后侧放射。坐骨神经痛遇寒加剧,得热则舒,局部常有冷感,人夜尤甚,或肢体重着不移,伴肌肤不仁。脉沉涩或紧,苔薄白或白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