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外关的作用与好处 外关穴位层次解剖
针灸外关的作用与好处 外关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由上述皮神经分布。
3.小指伸肌和指伸肌:两肌并列,前者位于尺侧,后者位于桡侧,针刺时先后或从二者之间透两肌,若进针偏向桡侧,仅刺入指伸肌。两肌均由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肌肉的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骨间后神经及同名动,静脉位于针的尺侧:针稍偏向尺侧,可刺激骨间后神经,产生向腕后及手背放射的触电感,骨间后动,静脉为同名神经的伴行血管。
5.拇长伸肌及食指伸肌:两肌并列,前者位于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者由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必要时可继续深刺,透刺内关穴。
内关针刺怎么刺 内关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前臂骨间膜。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艾灸外关的作用 外关艾灸方法
将艾灸点燃后放于外关穴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施灸,使温热感向深处、远处扩散,以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
颊车怎么针灸 颊车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耳大神经是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由第2-3颈神经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
3.咬肌:为长方形扁肌,位于下颌支外侧的皮下,分为浅,深两层纤维,它们共同止于下颌支外面的咬肌粗隆。此肌受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咬肌神经支配。
4.面部表情肌:进针直刺时,针的深面为下颌骨,向地仓透刺时,针尖可经过笑肌,颧肌,降口角肌的口轮匝肌等结构。它们均为面部表情肌,受面神经的支配。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针灸手法
进针方向:直刺。与前臂背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0.5-1寸,可透刺内关,或向上斜刺1.5-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直刺时在局部有酸胀感,可有麻木电感想指端放射;向上斜刺时,酸胀感向上扩散至肘,肩部,以治肩,肘及躯干疾病。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针灸位置图
取穴:坐位,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前。腕关节水平以上2寸,即前臂下1/6与上5/6交界处,指总伸肌腱尺侧缘。
简易取穴:在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2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处即是本穴。
针灸曲骨的作用 曲骨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外劳宫的功效与作用 外劳宫能针灸吗
可以针灸。
如果想针灸外劳宫,可以直刺0.5-0.8寸,进针后局部有痠胀感,有时麻及指端。
搭配养老、阿是穴能缓解落枕;配新设、颈部夹脊穴能缓解颈椎病;配足三里能缓解小儿消化不良;配外关、后溪能缓解手指麻木;配风池、太阳能缓解头痛;配阳白、夹承浆、四白能缓解三叉神经痛;配中渚能缓解急性腰扭伤。
除了针灸外,也可以艾灸,用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为宜。
针灸外关的作用与好处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穴腧穴,又是本经络穴,别走手厥阴心包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本穴具有去六淫之表邪,疏三焦之壅热,通经络之气滞,调气穴而止疼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热病(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瘰疬,胁肋疼痛,痄腮,咳嗽,暑病,急惊风,腹痛,便秘,肘臂屈伸不利,3,4,5指疼痛,甚则不能握物,手颤诸症。
下关针刺注意 下关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等结构。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丛等。
针刺关元的进针方法 关元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浅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第12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支正的作用 支正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浅层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属支。深层有尺动,静脉和尺神经。
针灸外关的作用与好处 针灸外关注意事项
针刺外关时宜注意针刺方向,当屈肘俯掌位时,即前臂旋前位时,桡骨交于尺骨前面,两骨下端之间缝隙甚小,针尖稍偏尺侧,则较易刺入两骨间可避免刺中桡,尺骨,产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