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四类人是青光眼高危人群
哪四类人是青光眼高危人群
1、有青光眼家族史,尤其是一级近亲的人;
2、40岁以上中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包括外伤史和全身性疾病等;
3、远视眼患者,前房角狭窄,容易患闭角青光眼;
4、高度近视者、糖尿病和某些主要导致微循环障碍的疾病患者,容易患有开角型青光眼。
三大误区导致青光眼治疗不及时
误区一:出现症状再去看医生。青光眼之所以被称为“隐形的杀手”,就是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健康人35—40岁时至少要做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并保持之后每年1次。
误区二:青光眼是老年病。人的一生,随时都有可能中青光眼的招,所以它绝对不是老人的专属,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4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等人群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如果患者属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眼痛、眼胀,视力急性下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并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虹视(即在灯光外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环)等症状,就要怀疑青光眼的可能。
误区三:青光眼不会导致失明。因患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数的50%。青光眼引起的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野缩小或缺损,不积极治疗会完全失明。
眼球胀痛不一定是青光眼
眼球胀痛不一定是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发病率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患者也缺乏相应知识,因此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无从知晓或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耽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导致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
眼睛痛不一定就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因病理性眼压升高造成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组疾病。青光眼大致分为闭角型和开角型两种。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占较大比例,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完全有可能有效防治。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危害视力及致失明的常见眼病,其临床表现之一就是眼睛疼痛,有很多患者因为眼睛疼痛到医院看医生,担心自己得了青光眼。据医生介绍,造成眼睛疼痛的原因有许多种,如刺痛、磨痛、眼眶痛或眼球酸痛、胀痛等,不一定眼睛出现疼痛就是青光眼。
青光眼通常是因为眼球内房水循环障碍造成眼球内的压力升高所致。眼球内压力升高后,常常出现眼睛的胀痛、眼眶或是鼻根部酸痛,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发作时常会出现剧烈的眼痛、头痛,伴有眼红、视力下降、恶心、呕吐,很多患者首诊时往往选择内科、神经科,从而导致延误病情。
出现上述情况应到眼科进行急诊治疗,通过药物降低眼压,改善眼内房水循环状况,挽救视功能,必要时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另一种情况是眼压的慢性升高,常为轻度的眼胀、发酸,可自行缓解,随着时间的延长眼球对眼压升高逐渐适应,眼胀等不适可自行消失。
因此也较易延误病情,许多患者等到视力下降时再去就诊,病情往往已到了晚期,这需要提高警惕。对于青光眼高危因素人群如家族性青光眼、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出现眼胀痛就应及时到眼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青光眼致盲的因素
35岁应进行全面检查
专家建议大多数人在35岁左右就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时再进行一次检查,40岁以后定期检查。由于青光眼的分类复杂,诊断需进行的检查种类也比较多。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包括眼压检查、眼底检查、前房角检查、视野检查等。
多数不能被彻底治愈
王宁利教授表示,仅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大多数青光眼是不能够被彻底治愈的。但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通过采取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的病情可以控制。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50岁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者(度数大于600度),夜间低血压,硬化性及缺血性血管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对有类似青光眼症状者:包括眼胀、眼痛、虹视(视物有彩晕),在暗环境中容易发生眼胀痛、自觉视物范围变小、不明原因的视疲劳等,也要进行青光眼筛查。
青光眼越来越年轻化
医院眼科专家说,长期看电脑、近视,这是两个导致青光眼的高危因素,日本曾有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屏9小时以上的人士,患青光眼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而且近视患者长期面对电脑,更是青光眼的高危人士。这是因为,近视的视觉神经比正常的更容易受到电脑压力的影响,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加剧对视神经的伤害。
青光眼主要有三大症状,眼球内压增加,视野变小,视神经与神经纤维受损。而青光眼又不像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使视力提高甚至恢复,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使经过治疗也不可能使已经丧失的视野或视力恢复,治疗只能使其不再继续恶化,终身保持有用的视功能。而且,作为主要的致眼病之一,青光眼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
“没有办法预防,损伤又不可逆,对付青光眼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医院眼科专家说,如果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定期检测眼压、视野和查看眼底,是目前发现早期青光眼的最好办法。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
一、眼睛酸胀,有疼痛感,有可能还伴有头痛;
二、看发光体时,例如灯泡,周围会出现彩虹似的光环;
三、眼球变硬,缺乏活力与弹性;
四、近视度数不断加深,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缺损。
医院眼科专家提醒,长时间使用电脑,应该每隔半个小时左右让眼睛休息一下,将荧光屏的光度和颜色对比调校至最舒适的度数,同时,荧光屏的位置也很有讲究,千万不要让眼睛离屏幕过近。
【青光眼】眼压正常并非高枕无忧
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不可逆转致盲疾病,青光眼在我国人群的发病率约为2%,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4%,青少年发病率为1%。专家指出,作为一种损害视神经的眼病,青光眼难以预防,无法彻底治愈,市民要重视早期筛查,眼压正常也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
年过五旬 每百人有四个患青光眼
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病人多,占50%。老中青少四代人都可受青光眼的“青”睐,但总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青光眼的风险更高。
“统计显示,我国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率约为普通人群的1%~2%,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4%,相当于每百人有四个患青光眼,这个数据很高。”有关专家指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偏爱中国人,与国人眼球构造特点有关。
青光眼的致病风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先天变异、高血压、长期使用含激素眼药水等。其中,遗传的影响大,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患有青光眼,那么自己发病的风险明显升高。专家指出,年轻人也有患青光眼的可能。6~30岁人群可发生先天性的青少年性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哪些人需防范青光眼?
青光眼的发生和进展非常隐蔽,有些患者表现为眼睛胀痛、鼻根酸痛、头痛,急性患者会有视力急坠、眼球剧烈疼痛、恶心等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没有明显不适。
“青光眼越早被检出,治疗越早,视功能的损伤也就越小。如果亲属中特别是直系亲属患有青光眼,无论年龄多大,都需要到眼科医院进行早期筛查,而不能等症状发生才就诊。”专家表示,有家族史、近视超六百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士,以及40岁以上人士,都属于青光眼高危人群,应每年查一次眼压和眼底,包括做眼底镜或眼底照相,以便医生准确做出诊断。高危人群一旦出现眼睛胀痛、视物模糊、头痛、视力上午好下午差、看灯管有虹光彩晕等症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哪些人会更容易患上青光眼呢
1、中午没有舒适的地方休息:中午没有舒适的地方休息,只能趴在桌上小咪一会。趴在桌上睡觉,胳膊会压住眼睛,醒后就会出现短暂视力模糊。这是因为压迫到了眼球,造成眼压过高。如果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形成青光眼。因此建议,午睡最好躺着睡。
2、长期对着电脑,眼睛干涩:如果使用电脑时间较长,即使发生眼疲劳、眼胀等现象,很多人以为视疲劳,点点眼药水就没事了。但是绝大多数眼药水含有防腐剂成分,长期使用不仅损害角膜上皮,严重损伤结膜杯状细胞,更严重的是如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水,还可能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生。
3、每天西装革履,实则暗藏致盲危机:带紧系在脖子和喉结下容易引发开角型青光眼。这是因为领带系得过紧,压迫颈部静脉,妨碍血液回流,会导致眼部巩膜上静脉压升高,进一步使得眼压上升。一项来自爱尔兰的研究报道,紧系领带会使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压升高近2MMHG。而眼压的升高是导致青光眼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4、“白领一族”是青光眼高危人群:工作压力巨大!纷纷感慨高薪也不是好拿的!时下人们受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生活无规律,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青光眼发生。
小心咖啡喝多诱发青光眼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尽管喝咖啡对人体有很多保健好处,但是如果每天喝3杯以上含咖啡因的咖啡,会增加剥脱性青光眼的危险,诱发青光眼的危险可增至66%。特别是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群中,这一关联性更为凸显。
研究分析了近7.9万名女性和跟踪调查的4.1万名男性的相关数据。所有参试者都没有得过青光眼,在1980—2008年都接受过眼部检查。研究人员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参试者饮用咖啡的情况,并从参试者病例中查阅了有关青光眼的记录。发现,大量饮用咖啡会导致剥脱性青光眼危险增加66%。特别是北欧地区是全球剥脱性青光眼发病率最高地区,也是咖啡消费量最大的地区。
将美国人群与北欧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每天至少喝3杯含咖啡因咖啡会增加剥脱性青光眼发病危险。另外,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女性青光眼危险会更大。然而,新研究尚未发现苏打、茶和巧克力等其它含咖啡因食物的摄入量与青光眼之间有同样的关联性。
由于这项新研究是以美国人口为对象的有关含咖啡因咖啡与剥脱性青光眼关联的首项研究,该研究只涉及关联性而尚未进行临床实验,因此结果有待更多研究的证实。一旦该研究结果得到验证,那么就应告诫剥脱性青光眼高危人群慎喝咖啡,特别是不要过量饮用咖啡,降低青光眼的患病率。
生活中哪类人患上青光眼疾病的概率大
一、中午没有舒适的地方休息:中午没有舒适的地方休息,只能趴在桌上小咪一会。趴在桌上睡觉,胳膊会压住眼睛,醒后就会出现短暂视力模糊。这是因为压迫到了眼球,造成眼压过高。如果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形成青光眼。因此建议,午睡最好躺着睡。
二、长期对着电脑,眼睛干涩:如果使用电脑时间较长,即使发生眼疲劳、眼胀等现象,很多人以为视疲劳,点点眼药水就没事了。但是绝大多数眼药水含有防腐剂成分,长期使用不仅损害角膜上皮,严重损伤结膜杯状细胞,更严重的是如长期应用激素类眼药水,还可能导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生。
三、每天西装革履,实则暗藏致盲危机:带紧系在脖子和喉结下容易引发开角型青光眼。这是因为领带系得过紧,压迫颈部静脉,妨碍血液回流,会导致眼部巩膜上静脉压升高,进一步使得眼压上升。一项来自爱尔兰的研究报道,紧系领带会使开角型青光眼病人的眼压升高近2MMHG。而眼压的升高是导致青光眼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四、“白领一族”是青光眼高危人群:工作压力巨大!纷纷感慨高薪也不是好拿的!时下人们受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生活无规律,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青光眼发生。
治疗青光眼的费用大概要花多少钱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青光眼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进行青光眼筛查,及时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青光眼病程进展,较大限度地保存现有视力。
建议大多数人在35岁左右进行青光眼特定的全面检查,40岁时进行另一次检查,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对易感人群,35岁以后,每一年或两年检查一次眼内压和视神经。
青光眼并非不治之症,若能早期发现,给予适当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维持宝贵的视力。
治疗青光眼要花费多少钱?具体如下:
一、与所在地域有关:不同地区,治疗青光眼的手术费用不同。很多的医院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与青光眼的治疗有不同的治疗费用。
二、与青光眼的病程有关:由于每个人的青光眼病情程度不同,而个体也有不同的差异,费用也不能一概而论。
三、与治疗方法有关:治疗青光眼的方法是很多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药物治疗一般是比较的便宜的,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手术治疗的效果好,但是价格就比较的昂贵。
青光眼手术费用因人而异,毕竟手术费用是与青光眼病情程度、青光眼手术治疗方式和治疗环境有一定关系的。但总的来说,只要选择正规的眼科医院治疗青光眼,不但手术效果可以保障,收费方面也不会出现乱收费、高收费现象。
哪些人是青光眼高发人群
哪些人是青光眼高发人群
眼科专家介绍到,从婴儿到老人,任何年龄都可患青光眼,但具备以下条件者更易患病:
1、年龄超过40岁;2、高度近视;3、糖尿病;4、有青光眼家族史;5、远视眼;6、血液循环障碍、血压波动过大。
必须提醒的是,大部分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90%的患者对自身疾病不甚了解,当视野丢失40%以上时,才会发现。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诊治不当,会进行性加重,导致失明。虽然不能彻底治愈,但早期发现,有效治疗是可以控制的。阻止或推迟视神经的持续损伤,防止视野的进一步缺损,保存现有的视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维持最佳的视觉、生活质量。主要从两方面制订治疗方案,一是通过手术(激光)、药物降低眼压;另一项是保护视神经,主要通过药物改善眼底循环以及直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
青光眼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眼压升高:
眼压高是青光眼最主要的表现之一,眼压升高病情也会随之加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正常情况下,人眼压的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这个时候的眼球比较的富有弹性;当眼压上升到25-40毫米汞柱时,那么这个时候的眼球就会比较的硬了。而当上升到40-70毫米汞柱时,那么眼球就十分的坚硬了。所以控制眼压升高是预防青光眼最好的方法,眼压升高的患者就应注意青光眼。
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有些患者在青光眼还未确诊的初期,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时应警惕青光眼的发生。同因为这也有可能是因为眼压升高所导致的,这时就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现象。
平时多饮水也会引起青光眼:
以前我们总听说,每天保持8杯水,有益健康。但青光眼患者在一次性喝水超过300毫升的时候就会出现了头痛的症状。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在饮水过程中速度快量也多,这就导致了血液稀释引起的渗透压降低,进入眼内的眼压房水也会增多,就从而引起了眼压升高。
青光眼谨慎观看3D电影
3D电影风靡全球,很多人都想一睹风采。但是,如果在看场面逼真而刺激3D电影时,您感到头痛或恶心、视物模糊不清;或者看灯光时,周围有一圈缤纷的彩虹圈,即使用手揉也不能除去,应该警惕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及时就医。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看球赛的球迷,过于兴奋而导致急性青光眼发生的案例。”专家说,“人一兴奋,瞳孔就会放大,而本身有青光眼高危因素,比如‘浅前房、窄房角’,就很容易引起眼压升高,而眼压升高会损害视神经,导致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导致失明。”
看电影时,由于室内光线较弱,处于黑暗的地方,人的瞳孔也会放大,加上3D画面比平常更耗眼力,这样也会导致眼压升高。因此,有青光眼危险因素的患者,不应长时间在黑漆漆的影院观赏电影。
最后,专家提醒,青光眼高危人群通常在天气变化、过度劳累、长时间阅读或看电影电视、过分的喜怒哀乐、失眠等情况下引起青光眼的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