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胸腺瘤的病因

胸腺瘤的病因

胸腺上皮细胞(30%):

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还包括胸腺癌,即组织细胞学表现呈典型的恶性特征。

周围器官的压迫(30%):

像任何纵隔肿瘤一样,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小的胸腺瘤多无临床主诉,也不易被发现。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胸痛的性质无特征性,程度不等,部位也不具体,一般讲比较轻,常予对症处理,未做 进一步检查。症状迁延时久,部分病人行X线检查,或某些病人在体查胸透或摄胸片时发现纵隔肿物阴影。

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10%):

被忽略诊断的胸腺瘤此时常生长到相当大体积,压迫无各静脉或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重刺激性咳嗽,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引起心慌气短,周身关切骨骼疼痛,均提示恶性胸腺瘤或胸腺癌的可能。

胸腺瘤的分级预防

推荐:癌症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1、加强防癌健康教育,对人们特别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应提高他们对癌症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应要求他们加强身心修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日常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不偏食不反复吃相同的食物和药物;不吸烟不酗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癌能力。

2、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上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的发生。

3、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加强对已经确认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以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

4、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减和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二级预防

1、无症状人群的监测,乳腺癌的监测:对30岁以上妇女应推行乳房自我检查图86,4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进行临床及必要时的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30岁以上初孕岁以前月经初潮,50岁以后绝经、肥胖症、高脂膳食者,有卵巢病史及子宫内膜炎病史者,筛查时,应特别注意;

2、宫颈癌的监测。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均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应从有性生活开始每2-3年进行1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3、结肠、直肠癌的监测。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1次直肠指检,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家族肿瘤史、家庭息肉史、息肉溃疡史及结肠直肠癌史者,应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每隔3-5年做1次真肠镜检查。

4、有症状人群的监测。由于人体所患的恶性肿瘤约75%以上发生在身体易于查出和易于发现的部位,重视常见恶生肿瘤的癌症信号及时主动去医院检查,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最后胸腺瘤专家提醒:针对胸腺瘤,只有多了解,才能在生活中做好胸腺瘤的预防措施,如果已经患上了胸腺瘤,那就要去专业的肿瘤医院接受科学检查,针对胸腺瘤病情的程度实治,这样才能治好胸腺瘤病情。

胸腺瘤病因

一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还包括胸腺癌,即组织细胞学表现呈典型的恶性特征。

二、像任何纵隔肿瘤一样,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小的胸腺瘤多无临床主诉,也不易被发 现。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胸痛的性质无特征性,程度不等,部位也不具体,一般讲比较轻,常予对症处理,未做 进一步检查。症状迁延时久,部分病人行X线检查,或某些病人在体查胸透或摄胸片时发现纵隔肿物阴影。

三、被忽略诊断的胸腺瘤此时常生长到相当大体积,压迫无各静脉或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重刺激性咳嗽,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引起心慌气短,周身关切骨骼疼痛,均提示恶性胸腺瘤或胸腺癌的可能。

引发胸腺瘤的原因是什么

引发胸腺瘤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一般人对很多的疾病名词也不是太了解的,但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引发胸腺瘤的原因,有这样症状的人群还是要多了解一些关于这样方面的知识的。

1、胸腺上皮细胞30%:

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还包括胸腺癌,即组织细胞学表现呈典型的恶性特征。

2、周围器官的压迫30%:

像 任何纵隔肿瘤一样,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小的胸腺瘤多无临床主诉,也不易被发现。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胸痛的性质无特征性,程度不等,部位也不具体,一般讲比较轻,常予对症处理,未做 进一步检查。症状迁延时久,部分病人行X线检查,或某些病人在体查胸透或摄胸片时发现纵隔肿物阴影。

3、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10%:

被忽略诊断的胸腺瘤此时常生长到相当大体积,压迫无各静脉或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表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重刺激性咳嗽,胸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引起心慌气短,周身关切骨骼疼痛,均提示恶性胸腺瘤或胸腺癌的可能。

因为胸腺瘤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肿瘤,还是一种可能会恶化的肿瘤,所以大家对这样的肿瘤是要非常注意的,要及时治疗胸腺瘤,防止它恶化,这就是治疗胸腺瘤的最大的成功,而且重视疾病,本身也是对我们身体的负责。

胸腺瘤并发症

1.重症肌无力

长期以来人们即发现重症肌无力与胸腺(或胸腺瘤)有关。重症肌无力临床上可分为3型,如眼睑下垂、视物长久疲劳、复视等为眼肌型;上肢伸举不能持久、步行稍远需坐下休息为躯干型;咀嚼吞咽费力,甚至呼吸肌麻痹为延髓型。临床上最危险的是肌无力危象,患者呼吸肌麻痹必须人工辅助呼吸。

目前认为重症肌无力是一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因胸腺受某种刺激发生突变,多年来一直采用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如吡啶斯的明,近年来又加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环磷酰胺等。

2.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与胸腺瘤并存疾病之一是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可为原发的,原因不清,也可继发于药物、感染和肿瘤。

3.肾病综合征肾炎

肾病综合征肾炎与胸腺瘤的关系尚不明了。肾病综合征可以是某些肿瘤,如霍奇金病全身表现的一部分。可能的解释是,胸腺瘤与肾小球肾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交叉反应。

什么是胸腺肿瘤?

疾病介绍

“胸腺”英文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因胸腺外观似植物thyme,其二是thymus(胸腺)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中心、心脏,因为早期解剖学认为胸腺与心脏有关。

胸腺位于前纵隔,一般分为不对称的两叶,中间以峡部相连,呈“H”形状。借甲状腺胸腺韧带与甲状腺左、右两叶相连。下极平第4~6肋间水平,覆盖在心包和心底部大血管之上。

胸腺由纤维包膜覆盖,包膜延伸至胸腺内部,形成纤维组织间隔,把胸腺分成0.5~2 mm大小的小叶,每个小叶由皮质及髓质构成,小叶周围部分是皮质,淋巴细胞密集;髓质位于小叶中央,色苍白,淋巴细胞少,髓质区与相邻小叶的髓质相连。

尽管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但在成人前已基本退化,胸腺切除术后,在成人及儿童并未观察到免疫功能改变。虽然淋巴细胞计数及免疫力的实验可能有减少,但并无因此而导致的特殊临床疾病。[1]

疾病分类

胸腺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可发生良性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胸腺瘤,其他肿瘤或类肿瘤疾病还有:胸腺癌、胸腺囊肿、胸腺脂肪瘤、胸腺增生等。有多种方法用于胸腺肿瘤的分类。

以往最常用的是Rosai和Levine的分类,以胸腺瘤占80%以上的细胞成分命名,分为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上皮淋巴细胞混合型,但此种分类仅适于病理学的描述,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面并未发现明显差异,故近来已较少采用此分类方法。

另一分类法为Muller-Hermelink法,将胸腺瘤分为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皮质型又分为皮质为主型和“单纯”皮质型2个亚型。此分类理论上有一些优点,可能不同类型的胸腺瘤,生物学特性和预后会有不同。

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均不能准确判定肿瘤的良、恶性,故临床医生多采用依据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分类方法,即:良性胸腺瘤(也称非侵袭性胸腺瘤)和恶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良性胸腺瘤有包膜,不侵犯周边组织,彻底切除后不复发、不转移。恶性胸腺瘤的诊断:主要靠术中肉眼判断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如胸膜或心包,随诊中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因组织病理学检查往往不能区分肿瘤的良、恶性,故临床提倡所有瘤体较大的胸腺瘤均按恶性治疗。

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胸腺瘤做出了新的组织学分型,简述如下: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B型胸腺瘤:被分为3个亚型;B1型胸腺瘤:即富含淋巴细胞的胸腺瘤、淋巴细胞型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或类器官胸腺瘤;B2型胸腺瘤:即皮质型胸腺瘤;B3型胸腺瘤:即上皮型、非典型、类鳞状上皮胸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C型胸腺瘤:即胸腺癌,组织学上此型较其他类型的胸腺瘤更具有恶性特征。

重症肌无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肌无力的病因还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因此家族中有此病史者当提高警惕。

2、胸腺的改变:肌无力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合并胸腺瘤,40%-60%的患者伴有胸腺肥大,75%以上的患者伴有胸腺组织发生中心增生。腺瘤按其细胞类型分为:淋巴细胸型,上皮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后两种常伴肌无力。

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改变:神经肌肉接头部的形态学改变是肌无力病理中最特征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突触后膜皱褶消失、平坦、甚至断裂。

4、营养因素:也是常见的肌无力的病因。很多患者家庭条件都比较贫困,可能与长期营养不足、劳累有关。

5、肌纤维变化:病程早期主要是在肌纤维间和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此现象称为淋巴漏;在急性重症病中,肌纤维有凝固性坏死,伴有多形核白细胞的巨噬细胞的渗出;晚期肌纤维可有不同程度的失神经性改变,肌纤维细小。

6、食物污染与中毒:患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吃了不洁食用油炸的油条,被化学品污染的劣质饮料而发病的。也有患者因吃了有毒的蘑菇而引起的。

7、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一些肌无力患者常由于长时间的玩麻将,玩电脑游戏后发病的,因此要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这是常见的肌无力的病因。

肾上腺瘤病因是什么

1) 由于肾上腺肿瘤(腺瘤或癌)的存在,自主性的分泌皮质醇过多;约占病例的25%。

2) 由于脑垂体腺瘤的存在或下丘脑乃至中枢神经神经调节紊乱,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使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多的皮质激素。

3) 由于内分泌系统以外的脏器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癌样瘤(肺、胃肠)、胸腺瘤、胰腺瘤、甲状腺髓样样癌、神经节肿瘤、黑色素瘤和前列腺癌等发病过程中自主分泌的ACTH(以异位ACTH综合症)增多。

4) 医源性皮质激素增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的类似病象,停药后逐渐消失。

肾上腺肿瘤的分类可按其性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按有无内分泌功能(如分泌某种激素引起高血压)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按发生部位分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或转移瘤等。临床上需要手术干预的肾上腺肿瘤通常为功能性肿瘤或高度怀疑恶性(或术前无法鉴别良恶性)的肿瘤。

胸腺瘤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1、重症肌无力(MG)

长期以来人们即发现重症肌无力与胸腺(或胸腺瘤)有关。重症肌无力临床上可分为3型,如眼睑下垂、视物长久感疲劳、复视,为眼肌型;上肢伸举不能持久、步行稍远需坐下休息,为躯干型;咀嚼吞咽费力,甚至呼吸肌麻痹,为延髓型。临床上最危险的是肌无力危象,病人呼吸肌麻痹必须人工辅助呼吸。

目前认为重症肌无力是一自家免疫性疾病,主要因胸腺受某种刺激发生突变,不能控制某些禁忌细胞株而任其分化增殖,对自身成分(横纹肌)发生免疫反应,出现肌无力。

治疗重症肌无力多年来一直采用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如吡啶斯的明,近年来又加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环磷酰胺等。

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适应证为伴有或不伴有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服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剂量不断增加而症状不减轻,或出现肌无力危象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2、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与胸腺瘤并存疾病之一是纯红细胞再障。纯红再障可为原发的,原因不清。也可继发于药物、感染和肿瘤。实验研究表明PRCA是一自家免疫性疾病,未知原因导致红细胞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这些抗原可存在于人体胸腺内。胸腺瘤本身对红细胞生长并无直接作用,可能的情况是胸腺瘤可增强免疫系统的敏感性,或者胸腺瘤由高度敏感的增生系统所诱发。

3、肾病综合征肾炎

肾病综合征肾炎与胸腺瘤的关系尚不明了,肾病综合征可以是某些肿瘤,如霍奇金病,全身表现的一部分。可能的解释为胸腺瘤与肾小球肾炎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交叉反应缘故。

小细胞肺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上皮性胸腺瘤

胸腺瘤的核内染色质不像胸腺小细胞癌那样均质分布,而且常被内部的纤维条索分隔成小叶状。胸腺小细胞癌嗜铬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而胸腺瘤为阴性。

2.胸腺内甲状旁腺腺瘤

此类患者临床常有高钙血症,这与内分泌性病理损害的特点正相反,但有些病例可无激素引起的症状,这样就易与胸腺小细胞癌相混淆。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鉴别。

3.纵隔副神经节瘤

在形态学上也与胸腺小细胞癌相似,但是它并不一定出现在胸腺而常发生于大血管;因其多起源于主动脉、肺动脉内的或是血管内的副神经节,同胸腺小细胞癌的较大的腺管样生长方式不同,副神经节瘤的瘤细胞呈紧密群集状生长。另外,副神经节瘤核分裂象少见,而胸腺小细胞癌核分裂象多见。嗜银染色在副神经节瘤为阳性,而胸腺小细胞癌呈阴性。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染色二者均可呈阳性,但在副神经节瘤更多见。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怎么回事

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胸腺瘤多见于40~50岁,平均发病年龄44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胸腺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相当一部分病例主要表现为特殊的伴随疾病表现,最突出的是重症肌无力。

临床上有20%的重症肌无力由胸腺瘤引起,80%由胸腺增生引起。胸腺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因此,重症肌无力患者要重视检查是否患了胸腺瘤,目前胸部CT检查对胸腺瘤的诊断能达到90%以上。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早期症状多表现在眼球、眼睑部位的肌肉,且不呈持续性。一般来说,患者的病况多在下午时明显,渐渐有眼皮下垂撑不开、复视、四肢无力、倦怠、呼吸困难;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腔部位的肌肉无力,影响吞咽、说话、咀嚼的功能。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因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中药治疗胸腺瘤

(1)治疗原则:胸腺瘤一经诊断即应外科手术切除。理由是肿瘤继续生长增大,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临床症状;单纯从临床和X线表现难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而且良性肿瘤也可恶性变。因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都应尽早切除。有能切除的恶性胸腺瘤可取病理活检指导术后治疗,部分切除者术后放射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病人存活。

(2)切口选择:突向一侧较小的胸腺瘤多采用前外肋间部胸切口,突向双侧瘤体较大者,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近年来前胸正中切口应用增多,除摘除胸腺瘤外同时摘除对侧胸腺,以防日后出现重症肌无力的可能。亦有春采用横断胸骨双侧胸部横切口切除肿瘤。前胸正中切口不进入胸腔,减少了术后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干扰,避免术后呼吸系统合并症。有人经颈部切口摘除胸腺瘤,其指征为年老患者,有开胸禁忌,肿瘤体积小且靠近颈部。

(3)手术时应注意的问题:孤立无粘连的良性胸腺瘤,完整摘除无困难,手术可顺利完成,但某些复杂病例手术时要充分估计困难。恶性胸腺瘤须先探查,搞清肿瘤与周围邻近器官的关系再行解剖。胸腺瘤位于胶上纵隔心底部,心脏与大血管交界处;恶性胸腺瘤可向周围粘连浸润;肿瘤增长时邻近组织器官被推移,正常解剖关系改变;纤维结缔组织粘连增厚,使之与血管不易辨别。这些均可造成术中误伤血管而引起大出血。术者对于这引起应有警惕性。

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是手术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当肿瘤已经侵犯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或血管被包绕在在肿瘤之中,或肿瘤与周围组织呈冻结状态,此时应采取谨慎态度,中止手术,仅采取病理活检,术后予放射治疗。若肿瘤虽与大血管有粘连浸润,但尚可分离,可逐步解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使其松动,再游离瘤体,最后在其蒂部钳夹后摘除。

对于解剖过程中每纤维组织或索带均应钳夹后切断,避免损伤血管增加手术困难。若意外地损伤血管,切忌惊慌失措盲目钳夹止血。可先用纱布垫压迫出敌国破口,备好吸引器,同时加快输血,吸净术野积血后,辨清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再决定是直接缝合还是修补。

肿瘤从一侧胸腔突向对侧,或瘤体向颈部突出延伸,应在直视下解剖分离,有时一些血管穿越其间,或有血管供应瘤体,盲目钝性分离可造成出血,肿瘤侵犯心包时,可在正常部分剪开心包,伸入手指于心包腔内帮助剔除肿瘤或将心包与肿瘤一并切除。

6.手术治疗结果 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只有当切除不彻底或未能切除的胸腺瘤才考虑放射治疗,化疗对胸腺瘤基微。

手术切除率与肿瘤大小的关系。一般讲,肿瘤愈大切除率愈低,这与肿瘤外科一般结论一致,但是肿瘤大小不是手术可切除的惟一指标。有时大的能切除,而较小的肿瘤不能切除。因之除肿瘤大小以外,肿瘤是否外侵,特别是侵犯周围血管,如上腔静脉、无名静脉、主动脉的严重程度极大地影响手术切除率。当肿瘤包绕血管生长,呈冻结状态,既使中等大小的肿瘤,有时亦不能完整切除。

7.胸腺瘤的放射治疗 恶性胸腺瘤既使肉眼所见已经切除干净者,其瘤床仍需要完成,手术时已清楚有残余瘤组织未切净或未能切除者,需增大剂量,一般为60Gy(6000rad)。有人提出良性胸腺瘤也有少数复发,故建议对良性胸腺瘤也应予以防性照射30~40Gy(3000~4000rad)。胸腺瘤放疗结果,一般均不甚满意,因各地报告结果相关较远,难以评述。

相关推荐

纤维瘤病因是什么呢

纤维瘤为一种较为多见分化良好的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年青人,孤立性,大多数毫米至数厘米,无疼痛。常在无意中发现、质硬、边界清楚,可活动,生长缓慢。可发于全身各部皮下组织中,如长在年轻女性乳腺内并以腺体为主的肿瘤称为纤维腺瘤,长在肌肉内有肌组织的肿瘤称纤维肌瘤,出现多发性时称为瘤样病变,谓纤维瘤病。 纤维瘤这方面的疾病对大家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做好一些预防措施。很多健康专家提示大家做好纤维瘤这方面的预防措施,同时也要了解一些病因方面。那么纤维瘤病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请这方面的专家针

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

经常在电视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医院治疗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的确发病率非常高,目前在治疗方法上,也非常多。尤其是最先进的手术治疗,往往能够药到病除,给患者节约了许多经济,小编给大家搜集了一下,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 (1)胸腺切除手术。这种手术主要应用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的患者,多数患者都符合胸腺切除手术的要求。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下,病程少于5年,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可做胸腺切除术。此外,胸腺切除是胸腺瘤的绝对适应证,越早越好无胸腺瘤的本病患者多数也有胸腺增生,故凡对药物治疗效果较

胸腺瘤的饮食要点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是一组来源于不同胸腺上皮细胞,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和伴有多种副肿瘤症状的疾病。 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起源于胚胎时期第3(或第4)鳃弓内胚层,系原始前肠上皮细胞衍生物,随胚胎生长发育而附入前纵隔。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淋巴细胞的胸腺肿瘤最为常见,占胸腺肿瘤的95%,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日本一组4968例纵隔肿瘤,胸腺瘤次于畸胎瘤,占纵隔肿瘤的20.2%。美国一组1064例纵隔肿瘤,胸腺瘤为第一位占21.14%国内报告多以畸胎类肿瘤为首。综合国内14组报告2720例纵隔

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腺瘤为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腺瘤发育缓慢,形成局限性结节,表面呈息肉状或乳头状。由与正常腺细胞相类似的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细胞排列也很规整,以其固有膜与周围的结缔组织间形成明显的分界,但缺少排泄管形成或异常分泌等表明在构造和功能方面多少有些异型性。由于腺瘤出现部位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不同腺瘤的治疗方法如下: 1、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手术方法。术时冰冻切片如果证实是分化性甲状腺癌,只要探查颈部无肿大淋巴结即可定期随访。对于临床认为单发而实际上是多发的腺瘤也可以彻底

手术切除胸腺瘤

这个结论有必要去另外的医院检查吗

重症肌无力的手术治疗有哪些

(1)胸腺切除手术。这种手术主要应用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的患者,多数患者都符合胸腺切除手术的要求。病人年龄在40岁以下,病程少于5年,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可做胸腺切除术。此外,胸腺切除是胸腺瘤的绝对适应证,越早越好无胸腺瘤的本病患者多数也有胸腺增生,故凡对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者可考虑胸腺切除。 (2)上睑下垂与斜视的矫正手术。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都会出现眼睑下垂等现象,比较严重的话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应具备如下条件:①对抗胆碱酯酶药及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无反应;②对滕喜龙无反应;③上睑下垂及麻痹性

胸腺瘤预防原则

1.不要吸烟。香烟的烟雾中有多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二甲基亚硝胺,放射性元素ZIOPO及酚类化合物等,严重有害物质还有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焦油等,我国肺癌病人中约有70%-80%是因长期吸烟引起的。 2.少吃霉变及发霉的粮食。已知有20多种霉菌及其毒素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如黄曲霉素B1是其代表,我国高发食管癌、肝癌等与吃入含霉菌污染的食物有密切关系。 3.不饮酒或少饮酒。酒精不仅对肝硬化和肝癌,而且与脑、喉癌的发生有关,已经证明每天饮酒20-30克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不饮酒的妇女高2倍。 4.防止食物污

为什么会得重症肌无力?怎么治疗才好

你好,重症肌无力的病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为您介绍几种: 1、遗传因素据了解重症肌无力的病因与遗传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引发重症肌无力最主要的内因。 2、营养因素长期营养不足、营养不良是重症肌无力常见的一个病发原因。 3、劳累过度过度劳累以及精神上的紧张都会造成免疫功能紊乱,诱发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 4、后天环境的影响临床发现,某些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造成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造成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或使用某些药物诱发某些基因缺陷等。 5、人体胸腺细胞的异常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之间也有相当关联性,由于人体胸腺不正

重症肌无力的常见治疗方法

重症肌无力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所以患者要想尽快的康复摆脱这类疾病的话,那么就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那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见措施都有什么呢?下面由专家来告诉我们。 一、低免疫源性:细胞移植疗法中的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不被免疫系统识别。 二、血桨交换法:这种情况也是针对疾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选择的,但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使用这种做法的,血浆疗法运用范围比较狭窄,一般只用于严重的重证重症肌无力患者。 三、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还有胸腺切除,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胸腺增生的全

怎么会发生脑瘤

脑瘤病因1、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说法,包括很多方面。脑瘤放射治疗数年后,在照射区发生其他性质的肿瘤是脑瘤的发病因素之一。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可使组织间变(癌变)。其机制是放射线使颅内纤维母细胞或脑膜内皮细胞的癌基因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癌变。 脑瘤病因2、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主要是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导致的。动物实验证实多种化学物是脑瘤的发病因素(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肉瘤、上皮癌、垂体腺瘤等),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如甲基胆蒽、二苯蒽、苯并比等等。 脑瘤病因3.先天因素: 提起先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