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耳鸣针灸有效果吗 耳鸣针灸常用穴位

耳鸣针灸有效果吗 耳鸣针灸常用穴位

定位:在头部,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针灸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平放于桌上,常规消毒,避开动脉,在耳门前上方鬓发边缘动脉处取穴,取0.30毫米×25毫米亳针斜刺进针8-12毫米,用捻转补泻手法(实证用捻转泻法,虚症用捻转补法),刺激稍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作用:耳部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所过,且耳和髎为三经之会穴,故针刺耳和髎可达到疏散风热,补肾填精,濡养耳窍,聪耳止鸣的作用,故取得较好疗效。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或简便取穴,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针灸法:用75%的医用舅舅对医者和患者的相关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后,选取0.30毫米×75毫米的亳针,用夹持进针法缓慢直刺入2.0-2.5寸,进针后施行缓慢的提插捻转手法,待患者得气后,改用强刺激的子午捣臼法,以患者耐受为度,在得气感渐强的同时,施行迎随补泻手法(泻法),令针尖朝上,使得气感向患处传到,持续运针2-3分钟,然后停止运针,留针3分钟后再继续运针2-3分钟,如此操作3次,当患者自觉针感向上传到甚或隐约传入耳中时,则以导气法把亳针提至天部,摇大针迅速出针,在针刺过程中部加电,单纯以手法施术。

作用: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的要穴,有疏风热,清胆火,通经络,理气血的作用,而耳鸣耳聋的主要病因在于胆火炽盛,脾肾亏虚或外感风热之邪,故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单选风市穴,配合适当的手法来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有明显的疗效。

耳鸣针灸有效果吗

耳为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腑皆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的与耳部有关,所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疾病都可引起耳部听觉的异常。耳鸣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成,外因每为风邪侵袭,壅遏清窍,亦有因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者。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平放于桌上,常规消毒,避开动脉,在耳门前上方鬓发边缘动脉处取穴,取0.30毫米×25毫米亳针斜刺进针8-12毫米,用捻转补泻手法(实证用捻转泻法,虚症用捻转补法),刺激稍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耳部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所过,且耳和髎为三经之会穴,故针刺耳和髎可达到疏散风热,补肾填精,濡养耳窍,聪耳止鸣的作用,故取得较好疗效。

耳门的功效与作用

1.耳门穴开窍聪耳,泄热活络。是改善多种耳疾的首选穴位。

2.按摩或针灸这个穴位,对耳流脓汁、重听、耳鸣、耳道炎等症状具有缓解的作用。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下颔关节炎、上牙疼痛等症具有很好的缓解、改善和保健作用。

4.耳门穴还能有效缓解耳聋、聋哑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

针刺耳门穴怎么正确操作

耳门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耳屏上方,耳前切迹前0.5寸,在下颌支后缘垂线上,颞浅动脉后缘。

简易取法:

1.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髁状突稍上方之凹陷处,张口用手掐切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2.耳前,屏上切迹前的凹陷中取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刺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针灸时间:针刺耳门一般取正坐或侧卧位,微张口,可斜刺,从浅向后内0.5-1寸;或向下透听宫,听会,进针1-1.5寸,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半侧面部为宜;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面神经颞支等结构。

功能:聪耳通络,清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热毒邪之耳鸣,耳聋,耳中肿痛,颊肿,颈颌痛,聤耳,唇吻强诸病证。

注意事项

1.由于耳门穴位于耳前,深部有颈内动,静脉,故直刺不宜过深,以防刺伤颈内动,静脉。

2.穴位深部为耳腔,组织较多,不可用粗针强刺激,以免伤及耳部组织,引起内耳深部疼痛。

3.如张口取穴针刺,留针不宜过久,且留针期间不可让患者张口过大或说话,以免弯针,折针;若留针过久,患者常会因长时间张口疲劳而闭口,这样易于发生弯针,折针。

4.本穴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

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

耳鸣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作为某一疾病的首发或者后遗症,诊断与治疗均有一定困难。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方法有很多,如:电针治疗、体针治疗、灸法治疗、耳穴治疗、穴位注射等多种方法。之前介绍的电针治疗神经性耳鸣,你还记忆犹新吧?下面介绍的是体针治疗。

主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外关,配穴辩证取穴:风邪侵袭加迎香、合谷、曲池、风池,肝胆火逆加太冲、丘墟、阳陵泉、侠溪,痰火壅结加劳宫、丰隆,气滞血瘀加合谷、血海,肾精亏虚加太溪、然谷,肾元亏虚加肾腧、关元,脾气虚弱加足三里、三阴交,心脾血虚加神门、三阴交。用捻转补泻法,主穴平补平泻,配穴每次选2~3个,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另外,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作体穴按压可用治疗耳鸣耳聋,近取翳风、听会,远取中渚,太溪、肾腧穴,肝胆火盛配太冲、丘墟,风邪外袭配外关、合谷,肾虚配关元、命门。选3~4个穴,用王不留行籽、菜籽、绿豆、磁珠等用胶布固定,压迫刺激,每隔4~6小时按压几分钟,10天为一疗程,2~3疗程可见效。

神经性耳聋耳鸣哪里能治

针灸是能治神经性耳聋耳鸣,但周期要长一些,效果比较好。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一般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结合辨证循经取穴,以针感传至内耳者佳。常规取听宫、翳风、中渚、颊溪等穴为主,肝胆火旺者配太冲、丘虚;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肾气亏虚配太溪、关元;痰热郁结配丰隆、劳宫。

神经性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 ,神经性耳鸣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耳鸣可以短 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如果是短暂性忽来忽去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可听之任之。如果是持续 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神经性耳鸣病人还应该到当地医院去诊治,例如用扩血管药物、镇静剂、抗癫痫药 物、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利多卡因)等,也可以做高压氧治疗。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患者可以咨询上述的专家进行治疗,这样能够很好地保证患者的健康,尤其是上述的病情对患者的影响,所以患者要严格的按照专家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能够很好的保证患者的康复。

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

针灸是一种最理想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他对人体几乎没有不良的反应,对很多疾病治疗结果,比其他的方法要好很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临床上遇到的针灸对哪些疾病治疗比较好。

1疼痛,是针灸最好的治疗方法,针灸对各种疼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头痛,牙痛,腰腿痛,颈椎病,痛经等。如果我们找不到针灸医生,你可以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或是局部的穴位。脖子以上的可以按压合谷穴,后溪穴,列缺穴和内关穴,腹部可以按压足三里。妇科可以按压三阴交,也可以针刺这些穴位。

2各种功能性的疾病,就是到医院检查,各种检查结果都正常,可以用针灸来调理,亚健康的人也可以用针灸来治疗。比如耳鸣,心慌,失眠,记忆力差等。

3预防疾病,健身养颜。健康人可以用针灸来预防疾病和自我的保健,比如男性可以经常针灸足三里和关元穴,百会穴,女性可以用三阴交和足三里。

耳鸣针灸是针灸哪里啊

耳和髎

定位:在头部,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针灸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平放于桌上,常规消毒,避开动脉,在耳门前上方鬓发边缘动脉处取穴,取0.30毫米×25毫米亳针斜刺进针8-12毫米,用捻转补泻手法(实证用捻转泻法,虚症用捻转补法),刺激稍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作用:耳部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所过,且耳和髎为三经之会穴,故针刺耳和髎可达到疏散风热,补肾填精,濡养耳窍,聪耳止鸣的作用,故取得较好疗效。

风市穴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或简便取穴,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针灸法:用75%的医用舅舅对医者和患者的相关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后,选取0.30毫米×75毫米的亳针,用夹持进针法缓慢直刺入2.0-2.5寸,进针后施行缓慢的提插捻转手法,待患者得气后,改用强刺激的子午捣臼法,以患者耐受为度,在得气感渐强的同时,施行迎随补泻手法(泻法),令针尖朝上,使得气感向患处传到,持续运针2-3分钟,然后停止运针,留针3分钟后再继续运针2-3分钟,如此操作3次,当患者自觉针感向上传到甚或隐约传入耳中时,则以导气法把亳针提至天部,摇大针迅速出针,在针刺过程中部加电,单纯以手法施术。

作用: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的要穴,有疏风热,清胆火,通经络,理气血的作用,而耳鸣耳聋的主要病因在于胆火炽盛,脾肾亏虚或外感风热之邪,故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单选风市穴,配合适当的手法来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有明显的疗效。

相关推荐

前谷的位置图片 前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仰掌,握拳,第5掌指关节前,一皮肤褶皱突起,其尖端即是本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清心明目,聪耳理气。 主治:耳聋,耳鸣,咽肿,热病,产后无乳,手指麻木,腮腺炎。

耳鸣针灸的位置图片 耳鸣病因病机

耳为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腑皆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的与耳部关,所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疾病都可引起耳部听觉的异常。耳鸣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成,外因每为风邪侵袭,壅遏清窍,亦因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者。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年老体虚导致的重听

听力退化就是所谓的更年期过后肝肾虚损,老化引起的耳鸣,这种耳鸣与重听通常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属于低频耳鸣,这种耳鸣比较难治疗,如果针灸针下去耳朵没扎实的感觉,代表预后就更差了,通常过了半年没处理好之后就很难好了。

耳和髎疼痛如何按摩 耳和髎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耳根上缘前,颞浅动脉后缘取穴。 进针深度:针0.1-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3-5分钟。 配穴:配下关,上关,颊车治疗牙关紧闭;配风池治疗头胀痛。 主治:头胀痛,耳鸣,目疾,牙关紧闭,颈颊肿,口眼歪斜。

肾结石疼痛怎么缓解 针灸治疗

针灸穴位: 取穴时常采用俯卧姿势,三焦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主治:发烧、腰痛、精力减退、青春痘、赘疣、糖尿病、腹胀、肠鸣、呕吐、水肿、遗尿等。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志室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遗精、阳痿等肾虚病证;小便不利;腰脊强痛。 该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疗程:每天针灸1次或数次,

耳石症会伴耳鸣

耳石症可能会伴耳鸣。耳石症又叫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由于附着于耳石膜上的耳石发生脱离,在内耳的内淋巴液体游动,当人体头位发生变化时,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短暂性的一过性的眩晕。耳鸣是自己的一种主观感受,的耳石症可能会伴耳鸣耳鸣可能是肝肾阴虚引 起来的表现,肝经循行入于耳中,在肝肾阴虚的情况下,虚火上炎就会造成耳鸣的表现。可以采取滋补肝肾的措施进行调理,建议服用一段时间杞菊地黄丸。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当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位置时

立冬节气养生以肾为先

立冬当养肾 中医认为肾含真阴和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冬在五脏应肾,而体之阴阳根之于肾,因此冬季摄生的重点是调摄肾之阴阳。“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因而冬季养肾必须慎防房事,保护住精血。 “肾”最伤不起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如何养肾? 揉耳增肾阳 长期的诊断观察表明,当人体

穴位针灸治失眠效果

针灸治失眠效果明显,这一点,中医专家和经历过针灸治疗的失眠患者体会颇深。其之所以能够在不用药物控制的前提下达到治疗目的,是蕴含着深奥的医学理论在其中的。中医专家总结说,我们的身体共几百个穴位,他们通过经络和体内的各个脏腑相贯通。当外界刺激到这些穴位时,与其相对应的脏腑的功能状态就能得到调整,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到针灸治失眠方面,中医认为,失眠主要的病因在于心、脾、肾的功能失调,所以通过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以心经的神门、脾肾两经都经过的三阴交、头部四神聪为主治区域。 1、因心脾两虚导致

针刺颧髎穴怎么操作正确

颧髎的针刺方法 取正坐仰靠位,沿目外眦直下,平迎香穴高度,即平鼻翼处取穴,直刺0.3-0.5寸,留针15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针刺颧髎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消肿解痉。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牙痛,颊肿,目黄,耳鸣。 配穴:配颊车,下关治疗颊肿;配合谷,列缺,地仓,下关治疗口眼歪斜。 应用: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鼻炎,鼻窦炎,牙痛的治疗。 注意事项 1.颧髎穴在面颊部,针刺当在面颊的皮肤和肌肉处,如果针刺过深,则可穿透面颊,直达口腔内部的上牙龈,故禁止直

立冬老人养生:以肾为先 老而不怠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养“水”就是养肾 肾在五行中属“水”,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以冬寒之气养肾”。也就是说冬天气候由凉转寒,于是人体要让肾气变得旺盛来适应这一变化,不论是新陈代谢速度降低,还是精神萎靡都是因为消耗肾气,使肾水偏虚,因此冬季对肾的养护都要围绕一个“水”字,以滋养肾水为保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