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气气重按摩三个清火穴
火气气重按摩三个清火穴
眼屎多,点按关冲穴
老年人在炎热的三伏天,睡醒后眼角会有眼屎出现,严重时,眼屎甚至会把眼皮粘住,这是体内热毒上冲所致。还可能出现血压增高,甚者结膜炎等症状。
点按位于无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一侧的去火点———关冲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头目的功效。力度以能感到明显酸麻胀为宜,并坚持30秒至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的关冲穴,每日2~3次。
燥热心烦,点按少冲穴
少冲穴,属手少阴心经。在小指内侧(桡侧)指甲角外约一分处。
不少人在暑期会有心中烦热、口舌生疮、尿黄等症出现。中医认为,这是心火上炎所致,可通过点按少冲穴去火点缓解。用大拇指用力按压此处,以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宜,持续1分钟,两手交替进行,每日2次,可行气活血、清热醒神。
尿黄涩痛,点按至阴穴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男人补肾方法大全
1、六味地黄丸
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3、逍遥丸
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5、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6、牛黄解毒丸
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7、补中益气丸
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8、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春季养肝常按脚上的三个养肝穴
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的地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以使您的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疱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方向4厘米处,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脾气暴躁小心肝养肝护肝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脾气不好的时候,然而脾气暴躁易伤肝。传统的中医认为,这样的人容易患上疾病,主要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等三种症候。因此我们要学会养肝护肝,保护你的小心肝。
为什么脾气暴躁容易患肝病?
中医认为,大怒伤肝,假使一个人常常怒气冲冲、大发脾气,那么,他的肝功能肯定会受到伤害,时间长了就会发生疾病。其实,大怒伤肝只是一个方面,传统的中医认为,假若一个人喜欢发脾气,往往预示着他有肝功能失调甚至有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因为,肝主怒,倘若一个人有肝病就会引起“肝火”旺盛,就容易发怒,喜欢发脾气。
肝火,一般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肝实火是指阳热亢盛造成的肝火炽盛,多因长期情志不遂、精神抑郁引起肝气郁结不舒而化火。肝实火除了急躁易怒外,还常有头晕胀痛、大便秘结、胸肋部胀痛、睡眠不安、小便短黄、面红目赤和口苦口干等症状表现。
肝虚火则是指阴血亏损造成的肝阳相对亢盛,多因恼怒伤肝、气郁化火而损伤肝肾阴血,或因房事过度、年老体衰等造成肝肾阴亏,从而引起肝阳偏亢。肝虚火除了会出现类似于肝实火的症状外,还常伴有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阴虚症状。
养肝护肝按摩七大“撒气穴”
1、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
这3大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2、膻中穴和肩井穴
这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用拳头敲打肩井穴可缓解颈疲劳、使大脑供血充足、治疗头痛。按摩肩井穴位还可以改善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3、太冲穴和足三里
这是下肢的2个“撒气穴”。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对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小编有话说:假若你肝火旺盛,喜欢发脾气,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调理,或者咨询中医吃一点平肝降逆的中药,将对你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好处。
肉松饼吃了会上火吗 吃肉松饼怎么不上火
1.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如苹果,梨都是清火降噪的好水果,也可以喝一些水果汁都是很不错的。苹果是中性的水果而梨有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清热解毒之功效,经常吃这些对清火很好。
2.又或者多喝蜂蜜水。蜂蜜是个宝,不仅能养颜,滋润肠道,还可以把干燥的火气排除体外。每天可以多喝水,适当的润润嗓子,肠道,对身体来说很不错。
3.驱火穴位:用身体上的穴位来帮助火气排出。
合谷穴:平时说的虎口就是了,拇指与食指之间。
平时多按摩刺激虎口,力度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可以。
无论在哪里有空的时候按按这个穴位,很方便的,而且效果明显。
三个除燥降火穴位按摩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具体的做法是,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怎样做才能促进肝脏排毒之按摩身体穴位
按摩大敦穴,可清肝明目、神清气爽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当属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当我们心情不顺畅、没有胃口时,按一按,可起到较好的疏干理气的功效,经常按摩,不仅清肝明目,更能让我们神清气爽,头脑清晰,精神抖擞。
按摩太冲穴,排出郁结之气
太冲穴是我们人体第一大要穴。顺着大脚趾和二脚趾的骨头往脚腕脖子的方向推,一直推到两个骨头连接到一起的地方就是太冲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就会感到生气,那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将这种情绪发泄出去的话,将会在身体内形成郁结之气,长久下去,必将损害肝脏。通过揉按"太冲穴",则可让我们气血畅通,身心舒畅,把人体郁结之气最大限度排出体外。
按摩行间穴,泻心火
行间穴实际上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它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处。
肝火旺盛,将会导致牙痛、流鼻血、舌尖长泡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则表明火从肝经已经进入到了心经。而通过按揉"行间穴",可以散出心火,还可改善脸色发黄,调畅气机。
按摩足三里,调节机体免疫力
足三里穴位于腿部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膝眼)再往下大约三寸(四指宽)处。
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促进消化,加快体内排出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
按摩三阴交,终身不变老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从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约三寸处(横着放自己的手,大约为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三阴交可以说是个智能调节穴位,每天坚持按揉左右腿各15到20分钟,可以把体内的湿气、浊气、毒素都排出体外。如果能坚持一个月,便可看到明显的效果,尤其是皮肤,将会变得更加光滑美丽!
按五大穴来解决生闷气的问题
1、快发火时抠掌心
人在快要发火时,可轻握拳头,用中指抠自己的掌心处1~2分钟,能起到清心火的作用。因为这里是劳宫穴的所在位置,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对心脏起着保护作用,按摩劳宫穴可起到静心宁神、镇定醒脑的作用。当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时,也可按摩掌心,能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2、生气胃胀揉小腿
当生气感到胃胀时,可按揉小腿外侧,能消除肠胃的浊气,起到“顺气”的作用。因为这是足三里穴的所在,它距髌骨外侧下方凹陷四指宽,生气胃胀时,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5~10分钟,每分钟15~20次,以感到酸胀、发热为宜。
3、爱生闷气按脚面
对于爱生闷气、焦虑、心烦意乱的人,可按摩脚面,能快速让人神清气爽、心平气和。这是因为,此处是太冲穴的所在位置,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又称“消气穴”,位置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脚背的1/2处。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两侧穴位,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每次按揉3~5分钟。
4、气得发抖搓脚心
若出现生气引起的浑身发抖,按摩脚心能起到安神的作用。因为,这里有一个人体的重要穴位——涌泉穴。它是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脚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生气时,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能令人气血畅通,脾气自然慢慢消除了。
5、情绪激动按头顶
如果感觉自己情绪开始激动,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失眠等情况时,不妨坐下来按揉一下头顶,在“源头”上把“气”放掉。头顶有一个重要穴位即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用双手指按压7秒再松手,连续7次,可缓解症状,提神醒脑。
春季养肝护肝 推荐按摩这五大穴位
三阴交穴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此穴位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大敦穴
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电脑族养肝正当时 多按摩三大养肝穴位
电脑族应该如何养肝
经常用电脑的人,常常会有眼睛干涩,视物不清,浑身疲倦,情绪不稳定,月经不调等症状。这都与肝密切相关。
1.早睡觉,在23点之前必须睡。使血液回肝解毒。
2.多吃绿色的食物。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3.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志为怒。”也就是在情志上表现为怒,肝失衡会影响情绪,使人烦躁;反之,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
4.不要长时间的在电视、电脑前工作。要适当换个姿势,按摩按摩眼睛。“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到肝。
春季养肝多按摩三大养肝穴位
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