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血管瘤
紫色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深层静脉血管畸形引起良性肿瘤,瘤体发病部位越深颜色越浅,因为肉眼看不到深层部位的瘤体组织,它会不断扩大体积,侵犯周围正常肌肉组织,开始向四周蔓延的时候,血管充盈越来越严重,这才在皮肤表面出现肉眼能够看到的肿块。
不过当海绵状血管瘤颜色越深的时候,说明它已经侵犯到了浅表层皮肤组织,再发展下去就会导致患病部位整体肿胀,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混合型血管瘤是草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同时存在的良性肿瘤,表面是鲜红色斑片或疙瘩,下面是发青的血管肿块;海绵状血管瘤整体颜色为青紫色,并且突出皮肤表面形成柔软的肿块,您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区分它们。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是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将损害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的组织成功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知识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这种方法会让局部留下疤痕,如果发生在眼、鼻、耳等部位,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
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将病损组织完全切除,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表浅的血管瘤效果比较良好,一般情况下手术造成的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费用也十分昂贵,所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一般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治疗。
三、美国GE超导微介入瘤体消融术
在超声的阴道下将头发丝粗细的微导管介入到引起异常结构的营养支管腔及膨大处,同时导入血管瘤药物,使深部异常静脉血管短时间内充分凝固闭塞,并阻断瘤体的营养供应,血管瘤内壁腔隙及静脉血管腔内大量血栓形成,最后导致血管瘤内皮细胞失去活性,血管瘤逐渐消退,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此种方法治疗血管瘤效果比较好,不容易复发,不会留有疤痕。
四、核素90锶
利用核素90锶源能释放出来的管线让血管瘤内的皮细胞产生电离从而使血管瘤吸收,血管瘤组织微血管逐渐乳化、凝固,收缩,增生组织细胞分裂速度减低、停止,最后消失。
五、美国第五代Cynegy血管病变修复疗法
既能有效的祛除表浅的红色血管,也能深入到真皮内部,清除深在的蓝色血管。同时,协同作用使得治疗效率大大提高,副作用显著减少。
婴儿血管瘤的类型
小儿常见的血管瘤有鲜红斑痣(红胎记)、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要判断具体哪类血管瘤,还得根据具体类型的具体的症状来了解。
1、 鲜红斑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随着人体长大而增大,终身持续存在。
2、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血管瘤,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按压后不退色。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生长迅速,可达到平方厘米。
3、海绵状血管瘤:多数位于皮下,呈圆形或不规则性,可高出皮表,形状如结节状或分叶状,质软而有弹力,颜色为淡紫色或紫色,挤压后可缩小。
新生儿鲜红斑痣与鲜红斑痣的区别
1、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在民间常被人们称为红色胎记,多在患者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多见于面部、躯干或四肢等部位,颜色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表面平滑,扁平而不突出皮肤,手指按压后可出现褪色。鲜红斑痣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经有效地控制与治疗,不会自行消退。
2、新生儿斑痣: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 毋需治疗。上海复大血管瘤研究中心专家认为新生儿斑痣很可能是血管在丛状期,由于有些毛细血管停止发育而致。
鲜红斑痣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为双波长血管病变cynergy工作站,双波长血管病变cynergy工作站是针对鲜红斑痣等血管性病变而开展的治疗。为美国赛诺秀公司针对血管性病变而研发的治疗方法,它集世界上最尖瑞的两部激光器脉冲染料585激光和Nd-YAG1064激光于一身,两种激光有效地结合。既能有效的祛除表浅的红色血管,也能深入到真皮内部,清除深在的蓝色血管。同时,协同作用使得治疗效率大大提高,副作用显著减少,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血管病变治疗设备。
脑血管瘤如何诊断
观察皮肤表面的颜色:血管瘤分为三类,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如果皮肤表面是红色、淡红色、暗红色、紫红色,并且突出皮肤表面,很可能就是草莓状血管瘤。如果是蓝色,则可能是海绵状血管瘤。如果这两类颜色都有,考虑为混合型血管瘤。
观察是否有包块:如果海绵状血管的位置较浅,可以看到皮肤表面是蓝色,位置较深,则无法看到。但是血管瘤会生长,如果皮肤表面正常却突出皮肤如同一个包块,就应开考虑海绵状血管瘤。
观察双侧肢体不对称:面积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淋巴血管瘤可表现出双侧面部、肢体大小不对称。患者可以根据这个来进行判断。
B超诊断:B 超对肝内血管瘤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敏感性较高的优点, 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检查方法,肝血管瘤往往由 B 超首先发现,其敏感性很高,甚至可检出 1cm 以下的小血管瘤,但其特异性不高。
匍行性血管瘤症状
匍行性血管瘤,病因不明,90%患者为女性,多数在16岁以前发病。典型病损直径1毫米左右,颜色从鲜红到紫色血管瘤样小点或小丘疹,稍隆起于皮肤表面,压之褪色,群集发生,匍行性发展。随着病情发展,原病损消退变平,周围又出现新的皮损,使病变呈环形、线状或网状,似“窗花格”样外观。并可见鳞屑及轻度苔藓化,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无自觉症状。全身除掌、跖、粘膜外,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病,但以下肢最为多见。
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的区别
所谓的混合型血管瘤,顾名思义就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的血管瘤叫做混合型血管瘤。而草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混合的血管瘤是最常见的混合型血管瘤,也是最容易和草莓状血管瘤相混淆的一种类型。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种类型的血管瘤怎么区别:
一、草莓状血管瘤只有一种症状存在,而混合型血管瘤同时存在草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症状。
二、草莓状血管瘤只是表面突起,而混合型血管瘤皮下的海绵状血管瘤还突起一个包块状肿物,而海绵状肿起的包块可能和正常皮肤颜色相同,也有可能是表现出青色、紫色、青紫色等颜色。
血管瘤的早期症状
一是颜色的异常改变: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红色、暗红色、蓝色、紫色、紫红色可能是血管瘤的表现,一部分血管瘤如鲜红斑痣,生下来的时候即可发现皮肤表面红色的异常表现,而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有可能皮肤表面没有异常颜色,也有可能从皮下呈现出蓝色、紫色等,很大一部分被老百姓当做胎记对待。
二是包块或突起。血管瘤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有包块在皮肤表面或皮下突起,比如草莓状血管瘤红色突出周围正常皮肤,海绵状血管瘤会在皮下隆起柔软的包块,而草莓状血管瘤的突起随体位的改变没有变化,海绵状血管瘤突起的包块则会随着体位的改变体积有所改变,一部分还可能被误认为外伤。
三是畸形的血管。一部分位置比较表浅的血管瘤在皮肤表面能看到屈曲盘长的畸形血管。四是局部皮肤的温度,一部分血管瘤局部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五是血管的异常搏动,动脉畸形能在局部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