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钩体病伴着水灾到

钩体病伴着水灾到

水灾过后小心钩体病

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通常是在水灾过后,洪水淹没了猪圈,粪尿横溢,并随着大水流动,造成环境污染,引起该病流行。钩体病主要流行于6~10月,其主要传播动物是野鼠和家猪。若这两种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就可通过排便使病菌污染田水或雨水、泥土。当人们接触这些污染水体后,水中的钩端螺旋体经人体黏膜或皮肤伤口进入体内,长则三周,短则三天便可引发钩体病。

哪些症状值得警惕

钩体病有不同的临床类型,其症状各不相同。

流感伤寒型

60%~80%的钩体病属于此型。其症状为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8~41℃。此外还有全身乏力不适、头痛、肌肉疼痛、眼结膜充血等。

肺出血型

患者会出现呼吸急促困难、脸色苍白或青灰、咯血或口鼻大量涌血、休克,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这是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类型。

黄疸出血型

患者早期表现同流感伤寒型,另有肝脏肿大、全身黄疸等表现。

脑膜脑炎型

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嗜睡、谵妄或昏迷等症状。

肾功能衰竭型

各型钩体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表现,但多可恢复正常。此型患者的突出表现为肾功能衰竭。

疫苗可防钩体病

钩体病流行地区的人群和参加抗洪救灾的人员可以进行钩体疫苗的预防接种。没有疫苗的地区需要下水者,可注射青霉素进行防治。

凡洪水泛滥或暴雨10天后,若出现发烧或浑身无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加强营养。

治疗钩体病可使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中的任何一种。轻型、中型病人首选庆大霉素或多西环素(强力霉素),重症病人首选青霉素。值得注意的是,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因此首剂抗菌药物注射后应加强监护数小时。

小儿黄疸是什么

基本症状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患者可以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疲乏无力、尿黄如茶、肝区疼痛、发热、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等症状。

伴随症状

1、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译】: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肝大,若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3、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charcot三联症,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慢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等。

细螺旋体病不同程度症状

因受染者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可直接影响其临床表现。Edward和Domm将钩体病分为第一期(即败血症期)、第二期(即免疫反应期)。

(一)早期(钩体血症期)多在起病后3天内,本期突出的表现是:

1.发热多数病人起病急骤,伴畏寒及寒战。体温短期内可高达39℃左右。常见弛张热,有时也可稽留热,少数间歇热。

2.头痛较为突出,全身肌痛,尤以腓肠肌或颈肌、腰背肌、大腿肌及胸腹肌等部位常见。

3.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较明显,有时行走困难,不能下床活动。

4.眼结膜充血,有两个特点,一是无分泌物,疼痛或畏光感;二是充血持续,在退热后仍持续存在。

5.腓肠肌压痛,双侧偶也可单侧,程度不一。轻者仅感小腿胀,压之轻度痛,重者小腿痛剧烈,不能走路,拒按。

6.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多见于腹股沟,腋窝淋巴结。多为黄豆或蚕豆大小,压痛,但无充血发炎,亦不化脓。

本期还可同时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纳呆,腹泻;呼吸系统症状如咽痛,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部分病人可有肝、脾肿大,出血倾向。极少数病人有中毒精神症状。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约在起病后3~14日,此期患者经过了早期的感染中毒败血症之后,出现器官损伤表现,如咯血、肺弥漫性出血、黄疸、皮肤粘膜广泛出血、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肾功能不全、脑膜脑炎等。

此期的临床表现是划分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和脑膜炎型等的主要依据。

1.流感伤寒型多数患者以全身症状为特征。起病急骤,发冷,发热(38~39℃)头痛,眼结膜充血,全身肌痛尤以腓肠肌为显著,并有鼻塞、咽痛、咳嗽等。临床表现类以流行性感冒、上呼吸感染或伤寒。无黄疸,也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正常,肺无明显病变。是早期钩体血症症状的继续。自然病程5~10天。也有少数严重病人,有消化道、皮肤、阴道等处出血;部分严重病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泻。可有低血压或休克表现。

2.肺出血型在钩体血症基础上,出现咳嗽、血痰或咯血,根据胸部X片病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心肺功能表现,临床上可分肺普通出血型与肺弥漫性出血型。

3.黄疸出血型原称外耳病,多由黄疸出血血清型钩体引起。临床以黄疸出血为主,病死率较高。本型可分为3期,即败血症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于病后3~7天出现黄疸,80%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常见有鼻衂、皮肤和粘膜瘀点、瘀斑、咯血、尿血、阴道流血、呕血,严重者消化道出血引起休克而死亡,少数患者在黄疸高峰时同时出现肺大出血,但不知无黄疸型的肺大出血急剧凶险。本型的肝脏和肾脏损害是主要的,高胆红素血症,一般总胆红素超过正常5倍以上,而AST很少超过5倍以上。70%~80%的病例累及肾脏,肾脏变化轻重不一,轻者为蛋白尿、血尿、少量白细胞及管型。病期10天左右即趋正常。严重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少尿或无尿、酸中毒、尿毒症昏迷,甚至死亡。肾功能衰竭是黄疸出血型常见的死因,约占死亡病例的60%~70%。本型20%~30%的病例尚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4.肾功能衰竭型临床症状以肾脏损害较突出,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尿闭,出现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酸中毒。氮质血症一般在病期第3天开始,7~9日达高峰,3周后恢复正常。本型无黄疸,故易与黄疸出血型的肾功能衰竭鉴别。严重病例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5.脑膜脑炎型在散发型无菌性脑膜炎病例中,钩体病脑膜炎型约占5%~13%。临床上以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为特征,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呕吐、腓肠肌痛、腹泻、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颈项强直和阳性的克氏征等。在免疫期前脑脊液中细胞数可以不高,一般10~几百/mm3,偶尔可达1000/mm3;蛋白反应呈弱阳性;糖和氯化物往往正常。临床上类似于无菌性脑膜炎。

(三)恢复期或后发症期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少数病人退热后经几日到3个月左右,再次发热,出现症状,称后发症。

1.后发热在第1次发热消退后1~5天,发热再现,一般在38~38.5℃,半数病人伴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无论用药与否,发热均在1~3天内消退。极个别病人可出现第3次发热(大约起病后18天左右),3~5天内自然退清。

2.眼后发症多见于北方,可能与波摩拿型有关。常发生病后1周至1月,以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为常见,巩膜表层炎、球后视神经炎、下班体混浊等也有发生。

鉴别黄热病

一、鉴别

本病须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恶性疟、回归热、病毒性肝炎、药物性或中毒性黄疸,以及立克次体病、伤寒、其他各种出血热(拉沙热、非洲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阿根廷出血热等)相区别。

疟疾可能与本病合并存在,因此,即使血或骨髓涂片检出疟原虫,也不能除外本病。应及早发现黄热病的散发、早期或轻症病例,忽视或漏诊常可导致本病的爆发流行。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多与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与肝、肾衰竭为常见致死原因。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本世纪30年代,疟疾几乎遍及全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发病率大大下降,至1992年全国发病人数降至7万。由于许多地区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疫情漏报或不报的情况仍较严重,有关专家估计实际发病人数要多1~3倍,但总的下降趋势是肯定的。还必须清楚看到的是,至今仍有约15个省(自治区)546个县 (市)近3亿人口还在疟疾威胁之中,且局部地区疫情波动较大,小规模暴发不断,南部恶性疟病例增多,因此,疟疾的防治在传染性疾病中仍然居于重要地位。

咔血有哪些表现

咯血伴有发热,多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癌等。

咯血伴胸痛,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栓塞、肺结核、支气管癌等。

咯血伴呛咳,可见于支气管癌、支原体肺炎等。

咯血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咯血伴黄疸,多见于钩端螺旋体病、大叶性肺炎、肺梗塞等。

立夏习俗养生 立夏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 染性疾病,重症患者常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 及患者生命。流行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我国 除北方少数省区外,均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细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

因为感染的菌型不同,其临床特点也纷歧样:有的症状明显,病例呈现高热、粘膜出血、黄疸、溃疡或坏死,血红卵白尿;有的病例呈隐性颠末,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农业劳动者,接触污染的田水,经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消化道粘膜导致感染;对于患此病的妊妇,钩端螺旋体还可颠末脐带使胎儿受染。

1.早期(败血病期)

2.中期(败血病伴器官毁伤期)

3.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预防措施第一,制止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鼠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接触。

第二,驱鼠、灭鼠。

第三,严禁食用病畜肉及带菌动物的生肉及其他产品。

第四,管好猪、犬等家畜,接种兽用钩体菌苗,制止施用新鲜畜肥。耕种田在插秧前施石灰氮,割禾前十天放干田水。

第五,人群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钩体菌苗。

疾病描述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是钩端螺旋体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综合征。

相关推荐

火灾现场急救方法有哪些

1.吸入性损伤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热损伤,吸入的干热或湿热空气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肺实质的损伤;二是窒息,因缺氧或吸入窒息剂引起窒息是火灾中常见的死亡原因,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尤其是密闭环境中,大量的氧气被急剧消耗,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伤员窒息。另一方面,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含氮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氰化氢,两者均为强力窒息剂,吸入人体后可引起氧代谢障碍,导致窒息;三是化学损伤,火灾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粉尘颗粒和各种化学性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通过局部刺激或吸收引起呼吸道粘膜的直接损

立夏和夏至区别 传统习俗不同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九十一”。 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高血压头痛吃什么药

这种头痛是高血压病人的常见症状。头痛常为深部搏动样钝痛,有时有头部紧压感。 1.六味黄酮茶(成品食用茶,每袋4克),视血压情况每日一三袋,95度开水冲饮。六味黄酮茶是降血压、降血脂、降血液粘稠中草药的茶。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头胀效果明显。 2.天麻钩藤饮:天麻10克,钩藤20克,夜交藤30克,石决明30克,炒山栀10克,黄芩10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益母草30克,寄生30克,茯神10克。

火灾的急救常识有哪些

发生吸入性损伤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1.吸入性损伤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热损伤,吸入的干热或湿热空气直接造成呼吸道粘膜、肺实质的损伤;二是窒息,因缺氧或吸入窒息剂引起窒息是火灾中常见的死亡原因,由于在燃烧过程中,尤其是密闭环境中,大量的氧气被急剧消耗,而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使伤员窒息。另一方面,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含氮物质不完全燃烧可产生氰化氢,两者均为强力窒息剂,吸入人体后可引起氧代谢障碍,导致窒息;三是化学损伤,火灾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粉尘颗粒和各种化学性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通

孕妇感冒为什么会头痛

孕妇在怀孕初期有时会感头痛、偏头痛、头昏、就象感冒的症状,有时有眼花,耳鸣,心悸,水肿或高血压,是较常见的妊娠反应。 1、钩藤蜜茶:洋槐花蜂蜜、钩藤各15克,绿茶1克。用法:钩藤加水500毫升,煮沸3分钟,去渣,加入蜂蜜与绿茶;日服1剂,分3次温服。主治流行性感冒由病毒引起的鼻塞、喷嚏、咽痛、声嘶、咳嗽、发烧、头痛、身痛,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等,并有流行趋势。 2、蜜姜感冒饮:洋槐花蜂蜜、姜汁各适量。用法:将蜂蜜、姜汁按1∶1的比例配制饮用。主治普通感冒即“伤风”,由病毒引起,全身表现较流行性感冒轻微,如

钩虫的致病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同时还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因此,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除与钩蚴侵入皮肤的数量及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外,也与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密切关系。有的虽在粪便中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象者,称为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有的尽管寄生虫数不多,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 ⑴钩蚴性皮炎:感

流感应与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1、链球菌性咽炎 该病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WBC 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 2、流感伤寒型钩体病:夏秋季多发,有疫水接触史,临床除发热外,腓肠肌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实验室检查可通过显凝实验检测抗体,若抗体效价为1:400以上增高,考虑该病,通过血培养可诊断。 3、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 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4、支原体肺炎 也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5、普通感冒:多种病毒引起,多为散发,起病较慢,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感冒俗

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有什么呢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种叫做钩虫的寄生虫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钩虫是一种寄生虫,可导致钩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并且钩虫寄生在肠道内,不可能自己爬出体外的,因此可以长时间存在于人体内,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下面我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钩虫对人体的危害底有哪些。 1.幼虫致病 钩虫丝状蚴钻入皮肤,数分钟数十分钟,局部皮肤可有针刺感、烧灼感和奇痒感,很快出现充血斑、丘疹,1~2天内出现红肿及水疱,内含浅黄色液体。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形成脓泡,最后结痂、脱皮自愈。此即钩蚴性皮炎,俗称"

免费小儿疫苗接种有哪些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据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共13种疫苗。 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炭疽、钩体等13种疾病其免费接种对象为从2008年9月1日起,达各疫苗各剂次应种月(年)龄的儿童即可享受免

钩虫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冬季进行普查普治。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注意粪便无害化处理,禁止鲜粪施肥,采用高温堆肥法,或用药物杀灭粪内虫卵,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不吃不洁生蔬菜,防止钩蚴经口感染。 3.保护易感人群:在易受感染的环境中劳动时,避免赤手裸足操作;此外,在皮肤上涂布防护药物,也有一定效果,防护药物可酌情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白矾,1%碘酒,95%乙醇100ml,浸泡l~2天,滤过,再加乙醇l00ml,松香15g,近来应用如下配方的松香乙醇,认为防护效果比较可靠:95%乙醇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