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哪些人不能吃竹笋 竹笋什么时候长出来

哪些人不能吃竹笋 竹笋什么时候长出来

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

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


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竹笋如何选购

1、看根部,根部的“痣”要红,“痣”红的笋鲜嫩。

2、看节,节与节之间距离越近,笋越嫩。

3、看壳,外壳色泽鲜黄或淡黄略带粉红、笋壳完整且饱满光洁的质量较好。四要手感饱满,肉色洁白如玉。


竹笋煮不熟会中毒吗 六种人不宜多吃竹笋

1.少年、儿童以及缺钙人群要少吃竹笋。因为竹笋中含有大量较难消化的纤维素以及草酸,草酸会和钙、铁、锌等矿物质形成难以溶解吸收的复合物。如吃太多竹笋,容易缺钙、缺锌,影响发育。

2.患有尿道结石的患者要少吃竹笋。因为竹笋中的草酸很容易与人体内的钙相结合,形成结石。

3.肠胃疾病、肝硬化患者要少吃竹笋。竹笋是一种比较难消化的食物,食用后会加重肠胃负担,可能引起胃出血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尤其对于肝硬化的患者来说,更要注意。

4.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要少吃竹笋。因为食竹笋后容易产生消化不良、胃腹胀、反酸嗳气等不适,过量食用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并发症。

5.老年人也要少吃竹笋,因为消化能力较脆弱,经常吃竹笋会加重消化负担。

6.过敏体质人群也要少吃竹笋。因为竹笋属于天然食物,也是过敏源之一,有些人对竹笋过敏,吃了竹笋会加重过敏症状。


竹笋为什么麻嘴 食用竹笋的注意事项

1、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要少吃或是不吃竹笋,竹笋内含有大量的粗纤维,能够加快胃肠道蠕动的速度,对一些患有胃病,胃肠道出血等患者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一些胃肠不好、消化系统不好的人群尽量的少吃竹笋。

2、每次五六片即可,竹笋性寒属于发物,这样的食物虽然营养丰富,但是普遍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并且会诱发某些疾病问题,因此在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吃的太多,最好每天吃5-6片即可。

3、建议吃竹笋时不要空腹食用,最好在吃之前先喝口汤、羹之类,这样可以减少竹笋对胃黏膜造成的刺激。另外,吃完竹笋之后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像冰淇淋、冰啤酒、生海鲜之类。


孕妇能吃竹笋吗 孕妇可以吃竹笋

孕妇可以吃竹笋,竹笋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食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也富含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素。不仅能够排出体内的废弃物,同时还能够有效治疗由于怀孕造成的水肿现象。


竹笋为什么会发麻 吃竹笋的注意事项

1、竹笋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等成分物质,其中人体暂时没有可以将纤维素消化代谢的消化酶,因此不宜食用过量竹笋,避免加重自身肠胃负担。

2、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要少吃或是不吃竹笋,竹笋的粗纤维,虽加快胃肠道蠕动的速度,但对于患有胃病,胃肠道出血等患者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3、竹笋性寒,对于体寒者来说,不宜过量食用竹笋,避免加重起身肠胃负担,导致人体出现腹痛、腹泻以及便溏等不适症状发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竹笋的营养价值

竹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 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但惟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比如春笋烧腊肉、干烧春笋、鸡炖笋、竹笋香菇汤等菜深受广大食客朋友的喜爱和青睐。

很多人喜欢吃竹笋,那么吃竹笋到底有没有营养呢?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鲜竹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因此,过去有一些人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但是没有什么营养,有的甚至认为“吃一餐笋要刮三天油”。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尤其是江浙民间以虫蛀之笋供药用,名“虫笋”,为有效之利尿药,适用于浮肿、腹水、脚气足肿、急性肾炎浮肿、喘咳,糖尿病、消渴烦热等,嫩竹叶、竹茹、竹沥均作药用。

竹笋是不是发物

竹笋自古以来就是菜中珍品,并且竹笋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维生素B、多种氨基酸等等人体所需的成分,营养价值非常高,并且竹笋的口感非常好,鲜脆可口,另外竹笋还可以促进消化、治疗便秘、防癌等多种功效,所以竹笋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中医里面,竹笋是属于发物的,也就是吃了会诱发某些疾病,如果患病的人吃了就会加重病情,甚至是会引发一些旧疾,所以终于一般是不建议人们多吃竹笋,特别是那些天天吃竹笋的人群,就更需要小心了。但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竹笋的反应也会不一样,有些人吃了竹笋过后会没什么感觉,但是有些人就不一样了在吃竹笋后,身体就会产生不适的反应。所以在吃竹笋时一定要注意,并且竹笋是属于寒性食物,所以不管体质怎么样都不要吃太多的竹笋,特别是那些体质偏寒、湿气重的人群就更要少吃了。

但就算竹笋是发物,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注意事项来减少竹笋对身体的伤害。

春笋和冬笋有什么不同 春笋是冬笋长大的吗

不一定。

冬笋是指冬季尚未出土的毛竹笋,而随后春天破图而出的毛竹笋就是长大的冬笋,但是竹笋除了毛竹笋之外,还有雷竹笋、早竹笋以及哺机损等等,而这些竹笋不是冬笋长大的,这些春笋就是在春天出土的竹笋,所以春笋不一定是冬笋长大的。


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笋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

竹笋富含B族维生素及烟酸等招牌营养素,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本身可吸附大量的油脂来增加味道。所以肥胖的人,如果经常吃竹笋,每顿饭进食的油脂就会被它所吸附,降低了胃肠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竹笋需要怎么挖

竹笋并不好挖,尤其是刚刚冒土的新鲜嫩竹笋,挖掘竹笋需要通过几个方面来挖,具体方式如下:

1、裂纹:在寻找竹笋的时候,若是发现土地表面有裂纹,或者是有明显的突起,那么在此处可能是会有竹笋的。

2、地势:竹笋一般会长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地势越高竹笋可吸收的营养就越少,所以在挖竹笋的时候可以在低处寻找。

3、挖掘:在挖掘竹笋的时候,一定要深挖,沿着竹鞭一直挖,这样才能够挖出比较完整的竹笋。


孕妇能吃竹笋吗

孕妇可以吃竹笋

孕妇可以吃竹笋,竹笋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食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也富含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素。不仅能够排出体内的废弃物,同时还能够有效治疗由于怀孕造成的水肿现象。

吃竹笋的几大好处

功效:

竹笋是高蛋白、低糖、低脂肪、低淀粉、多纤维食物,尤其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一应俱全。竹笋富含食物纤维,可以吸附油脂,降低胃肠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从而达到减肥目的,还具有防癌、利尿、化痰等功效。所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常吃竹笋特别有益。

温馨提示:

1.食用竹笋时,应先将它用开水烫5-10分钟,这样既可去除大部分草酸(影响钙铁吸收),又能使菜肴无涩感,味道更鲜美。

2.鲜笋存放时不要剥壳,否则会失去清香味。

3.有尿路结石和肾结石的人不宜多吃。脾胃虚弱者或妇女产后也不适合吃竹笋。竹笋还能助发疮毒,这一类患者也应忌吃。

家庭药用偏方:

治小儿麻疹、水痘初期发热口渴、小便不利:

鲜竹笋50克,鲫鱼一条约250克,煮汤食用,可促使透疹使疾病早愈。

治便秘:

鲜竹笋100克,炒菜、煮食均可。

用鲜竹笋的根煮水代茶常饮还可降低胆固醇,有减肥、降压作用。

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竹笋长出来分阶段。

竹笋一般是在立春之后开始冒土,也就是每年的二月初就出土了,而竹笋长出来是分为三个阶段的。

冒土在二月初期至四月上旬,而初步的长成在四月的中旬以及下旬,而成熟期在五月以后,所以竹笋的冒出基本是有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竹笋都是可以食用的,只是在口感上有所差距而已。

从上市的角度上来说,其在2月中旬左右就已经上市有售卖了,只是其并不会太多,主要上市的时节在3月份左右。


哪些人不能吃竹笋

1、患有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患者。这类人吃太多竹笋容易出现腹泻、肠胃绞痛等不适,因为竹笋含有丰富的粗纤维,难消化,不宜空腹或单吃竹笋,也要细嚼慢咽。

2、肝硬化者也不宜吃竹笋。曾有报道称有肝硬化的人一次进食较多竹笋,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而送医院急救。

3、患泌尿系结石者不宜常吃竹笋,其中的草酸盐易与其他食物中的钙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草酸钙,从而加重病情。

4、自体免疫疾病、皮肤炎及过敏体质者不宜吃竹笋。专家解释,竹笋属于“发物”,容易上火、生痰、发疮、过敏、或令旧疾复发、新病加重,这类病人都不宜多吃。

5、发育期的儿童不宜吃竹笋,如果儿童吃太多笋子,容易缺钙,罹患软骨病,还会缺锌造成生长发育缓慢,这是因为笋中含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和锌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发育期间要特别注意不要多吃。


相关推荐

竹笋相克的食物 六种不宜多竹笋

因为竹笋中含有大量较难消化的纤维素以及草酸,草酸会和钙、铁、锌等矿物质形成难以溶解吸收的复合物。如太多竹笋,容易缺钙、缺锌,影响发育。尿道结石患者要少竹笋,因为竹笋中的草酸很容易与体内的钙相结合,形成结石。竹笋是一种比较难消化的食物,食用后会加重肠胃负担,可能引起胃出血及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尤其对于肝硬化的患者来说,更要注意。食竹笋后容易产生消化不良、胃腹胀、反酸嗳气等不适,过量食用可能出

竹笋多了好吗

竹笋多了好吗对于身体有很多的好处中医认为,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适宜肺热、咳嗽、胃热者食之。 现代医学证实,笋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等特点,常食有吸附脂肪、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对预防肠癌及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益处。竹笋虽然含有体所需的多种的营养素,但是多了也会影响体的健康,因为竹笋中也含有一种不合适体的成分——草酸盐。草酸盐深深的

竹笋有什么营养价值 什么不能食用竹笋

既然竹笋如此之好,那么,是不是任何都可以,到底什么样的不适宜竹笋呢?一般来说,以下几种要慎重或忌食竹笋!一、胃不好的竹笋性寒味甘,又含较多粗纤维素,患有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患者。太多竹笋容易出现腹泻、肠胃绞痛等不适,因此不宜多。二、自体免疫疾病、皮肤炎及过敏体质者:竹笋属于「发物」,容易上火、生痰、发疮、过敏、或令旧疾复发、新病加

竹笋分类

概述中国优良的笋用主要竹种有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毛竹生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

竹笋的注意事项

1、与肉一起炒竹笋是偏寒的食物,如果是单独竹笋,对身体肯定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的,因此可以通过与肉一起炒,来中和竹笋的寒性,这样就会降低竹笋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竹笋的注意事项2、竹笋是有相克的食物的自古以来,任何事物都有与其相克的,竹笋也不例外。竹笋不能与红糖一起食用,两者通过加热会产生一种叫做赖安酸糖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影响体的身健康,对体是极为不利的;竹笋不能与羊肝同食,竹笋和羊肝在

为什么说竹笋是发物不能 六种不宜多竹笋

1、竹笋中的膳食纤维素含量较高,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消化,但竹笋的纤维较硬,对于患有胃溃疡、胃出血和慢性肠胃炎等肠胃疾病的群一次性不能食用太多,以免刺激肠胃壁加重肠胃负担几种病情。2、对于肝硬化病症的群,多伴有腹壁静脉曲张的现象;而竹笋的粗纤维较多,容易刮伤腹壁和消化道,从而引起患者不适感,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出血等症状。3、大病初愈的消化功能都比较弱,所以这类尽量避免食用竹笋,以免引起胃痛和拉

春笋是什么时候出来

一般春季3-5月份的时候会出春笋。正常情况下,每年的3月中下旬一直到清明前后,是挖春笋的最佳时间,不过地区温度不同使每年春笋生可能早可能晚,所以春天来了一定要常到竹林走动观察,春笋冒头就要尽快挖了,否则冒头的春笋很快高就不能了。另外根据竹子品种的不同,春笋出来的时间也会不一样,一般散生竹在3-5月份的时候会出春笋出来;丛生竹一般在3-5月份的时候发芽,6-8月份的时候发笋;混生竹生一般

新鲜竹笋怎么帮好

新鲜竹笋怎么帮好新鲜竹笋也不是时时都有的,一般是在南方的夏天才有出产,夏日雨后会有大量的竹笋破土面出,过几天竹笋有一米左右高了,这时候就可以切回家里了,这就是很鲜嫩的新鲜竹笋了。1.腊肠炒竹笋的材料新鲜竹笋适量,腊肠适量,辣椒适量。2.腊肠炒竹笋的做法1)先把准备好的辣椒清洗,然后再切成丝。然后再把竹笋清洗一下,然后再用水泡一下,这样有助于去除竹笋的苦味,然后再炒,这样的味道特别好。2)这

孕妇能笋子的吗

孕妇可以竹笋竹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在营养上,过去有不少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但是没有什么营养,有的甚至认为“一餐笋要刮三天油”。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其实,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鲜竹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

竹笋多了有什么坏处

竹笋多了有什么好处竹笋可以补充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们常说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钙、铁、磷等众多体需要的维生素都能在竹笋的时候得到补充,是不是有点不敢相信了呀?不仅如此,这些维生素在竹笋中的含量还相当丰富,竹笋中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是大白菜的2倍多。这些维生素能够帮助机体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体防病抗病的能力。可以说竹笋称得上是一种优良的保健菜了。竹笋开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