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俞的按摩方法 胃俞自己按摩的方法

胃俞的按摩方法 胃俞自己按摩的方法

正坐或站立,双手绕到背部,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小儿呕吐按摩手法 第六步:按揉胃俞

胃俞穴在小儿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按摩胃俞穴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胃痛呕吐等症状,在进行推拿的时候可让小儿趴在床上,双手拇指同时着力,按压此穴,然后再以画圆圈的方法按揉,约按揉50次即可。至此,一整套的小儿治疗呕吐的按摩手法到此结束。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推膊阳池,以清肠之热而存胃肠之阴;运内八卦自坤经兑至乾,乃土生金,金生水,而成金水相滋之功,以达养阴清热之治;摩脾俞,肾俞,胃俞,膏肓俞,乃养胃生津之法,具清而不滋,补而不碍脾运之效。

宝宝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小儿食积呕吐怎么推拿

小儿食积呕吐的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治法:消食导致,和中消食。

推拿方法:补脾经,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板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摩胃俞,脾俞,分腹阴阳,赤凤摇头。

推拿方解:揉中脘,板门,天枢,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摩胃俞,以消食导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可理气调中,消胀除满;补脾经,摩脾俞,按揉足三里,可成健脾和胃之用。

胃溃疡按摩疗法有哪些

—、消除腹胀按摩法:按摩穴位有三焦俞、膈俞、肝俞、胃俞、脾俞、大椎、肩井、命门、肾俞各穴。

按摩方法:按摩者将双手掌重叠,然后分别对病人的膈俞和三焦俞穴进行按揉,也可用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病人的膈俞至三焦俞穴—段的膀胱经内侧线。按摩者用单手掌根部用力按揉病人的肝俞、脾俞和胃俞穴,并依赖腕关节做手掌晃拨动作,以刺激这三个穴位。按摩者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沿病人的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其大椎和命门穴。按摩者用食指、拇指、中指和掌根分别捏拿病人双侧的肩井穴至肾俞穴之间的腰背肌,同时可做适当的捻转动作。

二、消除疼痛按摩法:按摩穴位有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各穴。

按摩方法:让病人仰卧,按摩者坐在病人身体的右侧,先用轻快的—指禅推法或大鱼际揉法,自病人的剑突下至中脘向左沿着肋弓推按,往返按摩5~1O遍,然后按揉其中脘、气海、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病人的足三里穴。最后用手掌轻拍病人的胃脘部3~5分钟。

三、止呕按摩法:按摩穴位有内关、手三里、肩井、合谷各穴及两胁部。

按摩方法:让病人坐在椅子上,按摩者分别对其内关、手三里、肩井、合谷等穴进行用力的按揉,然后用双手揉搓病人的肩臂和两胁,以使其局部的经络通畅。

宝宝厌食推拿手法 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胃仓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胃仓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与两髂前上棘水平连线相平即为第4腰椎,向上数4个椎体,即第12胸椎,再从其棘突旁开量3寸处,平胃俞,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哪个部位对胃好 按摩胃俞穴调整胃功能

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按摩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的顺利进行。

取穴: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按摩方法:正坐或站立,双手绕到背部,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胃俞的作用与功效 胃俞什么时候按最好

下午3-5点。

胃俞是膀胱经上的穴位,而膀胱经的运行时间为申时,也就是每天下午3-5点之间,此时是膀胱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也是按压胃俞穴的最佳时间。

另外上午7-9点也可以对胃俞进行按摩,此时是胃经的运行时间,此时按摩胃俞也能起到不错的调理效果。

经常按摩胃俞能提升肠胃消化功能,同时能帮助预防肠胃疾病。

小儿推拿呕吐食积腹泻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方解

揉中脘,板门,天枢,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摩胃俞,以消食导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可理气调中,消胀除满;补脾经,摩脾俞,按揉足三里,可成健脾和胃之用。

相关推荐

按摩疗法医治思虑过度性遗精有何方法

按摩疗法医治思虑过度性遗精的方法:(1) 按揉膻中穴:以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的指端按揉 膻中穴3~5分钟,或以掌根按揉,增强疗效。(2) 摩腹:将双掌搓热后,重叠放在脐下腹部,按顺、逆 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使腹部温热。虚象明显者,只宜按逆 时针方向摩动多次。(3) 点按气海、关元:拇指和示指端用力,同时点按气 海、关元两穴3~5分钟,先轻后重,逐渐用力。(4) 按会阴:以中指端一松一紧按压会阴穴80~100次。术时要求患者收缩肛门,提吸小腹。(5) 揉心俞、膈俞、脾俞、胃俞:双手拇指或示指指端置

女人长期不来月经怎么办

按摩疗法 (一)取穴 (1)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 (2)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 (二)治法 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后按摩下肢。先涂擦活血药液(如药油、药酒),后再进行按摩。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 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2、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多种,如全身性疾病、生殖道炎症或肿瘤的可能,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

大便不通按摩哪里

大便不通按摩治疗原则 通便是治疗总则。 胃肠燥热当清热降浊;气机郁滞当舒肝理气;气血亏损当培补气血;阴寒凝结当壮阳散寒。 基本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一指禅,㨰,按,揉,摩,擦。 取穴与部位: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大肠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 操作: 1.患者俯卧,在背部两侧膀胱经用㨰法,重点在脾俞,胃俞,大肠俞,八髎。 2.患者仰卧,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 3.顺时针摩腹。 辩证加减按摩 胃肠燥热:强刺激足三里,大肠俞;点揉外关,合谷,曲池以泄热。 气机郁滞:加一指禅推膻中,期门,章门

胃痛按哪个部位会好点 按揉胃俞,脾俞调理气血

按摩方法:胃俞胃俞身体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脾俞位于人体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胃俞,脾俞上,适度用力按揉0.5-1分钟。 按摩功效:调理气血,健脾和胃。

胃疼怎么按摩缓解 按摩足三里,胃俞,夹脊

患者取坐位,先点按右足三里穴,按摩者右手拇指尖端与穴位处皮肤呈45°向上方按摩,由轻到重,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继续在原处逆时针方向按摩,以使酸胀感向膝部及腹部放射为佳,继续按摩2-3分钟,患者深呼吸配合,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左足三里穴;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利于患者左侧,用拇指沿脊柱两侧由下往上推按,并点按胃俞穴,如在背部摸出明显压痛点或条索状结节,可双手着力这些反应点,使之产生酸胀感为度。 按摩作用:调脾胃,通络止痛,适宜于各种胃疼。

教你按摩治疗胃痉挛

按摩治疗以止痛解痉,和胃降逆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施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指腹逆时针按揉中脘、内关10-15分钟,以患者微热为度;之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腹按揉胃俞、脾俞、肝俞5-10分钟,稍用力,以患者皮肤潮红为度。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内关、胃俞、脾俞、肝俞时,应向头部方向用力;按摩中脘穴时,用力方向应向足部。 中脘为任脉穴位,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脉交会穴之腑会,具有降逆利水、和胃健脾之功用。内关穴是为手厥阴心包经俞穴,又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手少阴与

肠胃不好怎么按摩 按摩大肠俞穴调和肠胃

大肠俞是人体消化器官的下后部分,大肠即为从盲肠至肛门的部分,俞,同输,转输,此穴是大肠之气输注于背之处,主治大肠疾病,故名大肠俞,按摩大肠俞穴,有调和肠胃,理气降逆的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脱肛,便秘等症。 穴位定位:位于腰部,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按摩方法:取俯卧位,用食指点揉大肠俞2分钟左右。

胃痛艾灸哪个位置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按摩肝俞的好处 肝俞按摩功效

肝俞是肝的背俞穴,是肝在背部的反应点。按摩肝俞,能柔肝,并补益肝血,肝血充足,就能保证肝的气机正常,有疏肝利胆,降火,止痉,退热,益肝明目,通络利咽,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