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咽炎推拿手法图解 点揉缺盆
小儿咽炎推拿手法图解 点揉缺盆
定位: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缺盆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主治:点揉缺盆具有调理气血,清咽止咳的作用,主治咽喉炎,咽喉肿痛,咳嗽,哮喘等病症。
宝宝咽炎按摩什么位置
小儿咽炎按摩常用穴位
1.点揉天突: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按摩时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穴位。
2.点揉缺盆:缺盆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按摩时用中指指腹稍用力点揉穴位。
3.按揉合谷: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摩时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穴位。
4.揉大鱼际:大鱼际位于手掌拇指根部,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部位,按摩时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大鱼际。
5.按压少商:少商位于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按摩时将拇指和食指做钳状,夹住少商穴,一夹一松的按压。
6.点揉风府:风府位于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按摩时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穴位。
穴位解析:天突降逆止呕,理气平喘;缺盆调理气血,清咽止咳;合谷镇静止痛,通经活络;大鱼际消炎止痛;少商宣肺解郁,清热止呕;风府散热除湿,通关开窍。六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咽炎。
小儿咽炎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咽炎随证推拿
症状诊断:咽干急痛,有异物感,发痒干咳,痰粘量少,午后烦热,脘灼口干。
随证加疗:揉按肺俞,膏肓。
症状诊断:咽干涩痛,痰质粘稠,咳痰不爽,喜咳恶心,甚则肿痛,声音嘶哑,潮热腰酸。
随证加疗:揉按丰隆,揉按外关。
症状诊断: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后痛缓,有异物感,夜间多梦,耳鸣目眩。
随证加疗:按揉太溪,照海。
推拿分析:推拿上述穴位,有滋阴增液,止咳顺气的作用,能缓解患儿咽喉痛痒,咳嗽,喘息等不适。
呃逆按哪里可以缓解 小儿呃逆基本推拿治法
治则:和中降逆,顺气止呃。
取穴:缺盆,膻中,中脘,脾俞,胃俞,膈俞。
推拿手法:
1.患儿仰卧位,推拿者坐于右侧,先拿揉缺盆,膻中穴约2分钟,然后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摩腹,重点摩中脘穴约10分钟。
2.患儿俯卧位,推拿者坐于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沿背部膀胱经自上而下治疗3遍,重点在膈俞,脾俞,胃俞约5分钟。
3.按揉膈俞,脾俞,胃俞,以酸胀为度,最后搓两胁,使有温热感。
小儿感冒怎么按摩 儿童感冒护理注意
1.患病期间,宜给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感冒流行期间可应用食醋熏蒸法,有消毒空气,预防感冒的作用。
小儿推拿通便手法图解,小儿通便的推拿方法
小儿鼻炎推拿手法图解 按压印堂
定位:位于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推拿手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按压印堂1分钟。
功效:清头明目,通鼻开窍。主治小儿鼻炎,小儿惊风,感冒,头痛,鼻塞,流涕,昏厥,抽搐等病症。
呃逆按哪里可以缓解
呃逆基本推拿治法
治则:和中降逆,顺气止呃。
取穴:缺盆,膻中,中脘,脾俞,胃俞,膈俞。
推拿手法:
1.患儿仰卧位,推拿者坐于右侧,先拿揉缺盆,膻中穴约2分钟,然后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摩腹,重点摩中脘穴约10分钟。
2.患儿俯卧位,推拿者坐于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沿背部膀胱经自上而下治疗3遍,重点在膈俞,脾俞,胃俞约5分钟。
3.按揉膈俞,脾俞,胃俞,以酸胀为度,最后搓两胁,使有温热感。
呃逆辩证加减推拿
胃中寒凉
证候: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愈甚,饮食减少,口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
治则:温中祛寒。
推拿方法:延长摩腹时间,加摩气海穴,施振法于中脘部,擦背部两侧膀胱经,透热为度。
胃中燥热
证候:呃声洪亮,连续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面赤;舌苔黄,脉滑数。
治则:泄热通腑。
推拿手法 :加摩天枢,大横,腹结穴以泄热,按揉大肠俞,八髎,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
1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大椎穴、阿是穴 功效: 一般常选用大椎穴、阿是穴等,对于宝宝的肺热有一定效果的,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做10分钟,做个穴位的按摩,有利于身体健康。 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2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迎香穴清肺热 功效: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位置: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3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合谷穴“降温” 功效: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位置: 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4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劳宫穴 功效: 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 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位置: 劳宫穴的位置在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小儿肺炎推拿手法图解 风邪闭肺型推拿手法
主证:发热,咳嗽气喘,痰稠黏黄,气促鼻扇,舌红,指纹青紫。
推拿处方:清肺经,推天河水,运内八卦,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推拿原理:清肺经,推天河水可清热解表,疏风宣肺,运内八卦可宽胸利膈,理气化痰;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可清热散结,消胀化痰。咳甚痰多胸闷者,加推脾经,揉膻中。
小儿支气管肺炎怎么推拿按摩
风寒闭肺型支气管肺炎推拿手法
症状:发热无汗,头痛,咳嗽痰白,恶寒不渴,甚则气急喘息,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浮数,指纹浮红。
推拿取穴:肺经,大肠,天河水,二扇门,天突,风池,肺俞,胸背部。
推拿手法:
1.患儿取坐位,推拿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依次清肺经,大肠300次,清天河水400次,揉二扇门50次。
2.患儿取坐位,推拿者站其身侧,先用按法推拿天突,风池,肺俞各2分钟;再用擦发推拿胸背部各3分钟。
风热壅肺型支气管肺炎推拿手法
症状:恶风发热,汗少,口渴,咳嗽气促,咽干鼻煽,舌质红或边尖红,苔黄,脉浮数。甚则高热,烦躁,抽搐,痰涌喉鸣,面唇青紫,尿黄便干,苔黄厚,脉洪数或滑数,泻热内陷则昏迷谵妄,面青唇舌紫黯,心悸惊厥等。
推拿取穴:肺经,大肠,心经,脾经,天河水,六腑,涌泉,脊柱。
推拿手法:
1.患儿取坐位,推拿者坐其对面,以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依次清肺经,大肠,天河水各400次,退六腑500次,清心经,脾经各300次。
2.患儿取仰卧位,推拿者站其右侧,以右手持患儿左腿,用左手拇指自涌泉穴向足趾方向直推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术者站其左侧,推脊5遍。
小脑萎缩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推拿:
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对于脑萎缩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肢体功能障碍,推拿部位则以头面部为主。头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开天门,推坎宫,分推额阴阳,揉运太阳,双揪铃铛,分推面颊,掐人中,点揉神庭、百会、前顶、后顶、脑空、脑户、风池等穴,五指拿头顶,三指拿颈项,扫散法,干洗头等。
若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则同时要求做肢体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滚上肢内外侧面,点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等穴,摇上肢肩、肘、腕、指关节,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滚下肢内外侧面,拿下肢,点揉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拔伸下肢,摇下肢髋、膝、踝关节,抖下肢等。腰背部可选用滚法,擦法,拍法,点揉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等手法。另外,对于小儿患者还可采用捏脊,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根据症候的虚实,选用脾经、肾经、心经、肝经、肺经的补泻手法进行对证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由推拿医师直接给患者操作。注意有骨质关节结核、骨髓炎症、按摩部位局部皮肤破损、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脓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