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给宝宝捏脊

怎样给宝宝捏脊

●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给宝宝捏脊的步骤

1.让孩子平趴在床上,即脸朝下平躺,背部放松,保持与床平行的状态;

2.大人立于孩子的正后方,双手除了拇指和食指外,保持半握拳状;

3.双手食指弯曲,用其与拇指相邻的第二关节处侧面,轻轻抵靠在宝小儿的尾骨,(脊椎的最后一段骨节),拇指与食指一同轻捏住皮肤,并温柔地慢慢往上拉起;双手互相交换,循序渐进地沿着脊椎往上拿捏,一直捏拿到脖颈后与肩膀平行的骨头突出部位为止,如此为捏脊疗法的一组动作;

4.按照这样的捏脊动作,连续捏拿四组,不过,每当捏拿三下,就需要将背部的皮肤往上提拉一下。接着,再做两次第一组动作;

5.最后,捏脊人用双手的拇指,各自从上往下的沿着脊柱,按压脊柱的两侧,三到五次即可;

6.捏脊不可做的太频繁,一般情况下,一天一次,一个疗程的持续时间为七到十天。倘若效果不是很明显,可以给孩子接连做两个疗程。

别以为只是小问题很可能是缺什么 积食

如果宝宝头发竖着长,还伴有不爱吃饭,不思饮食的问题,那很有可能是宝宝积食导致的。

可采用小儿推拿:捏脊治疗。

做法:在宝宝脊椎从下往上用双手捏脊,每天睡前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每次捏3—5分钟为宜,可治疗宝宝积食问题。

宝宝体弱试试捏脊

捏脊疗法是只通过调节孩子的脾胃,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这对体弱多病宝宝可达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哦。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父母站或跪靠在宝宝的腿边,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用温暖的手轻轻抚摸几下宝宝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捏脊有两种手法,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手法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脖子处(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共捏6次,第4次时向上捏提一次,捏完后在两肾俞穴(腰部)按摩2~3下即可。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一次做8~10分钟。6次为一个疗程。

宝宝感冒、发烧时不要捏脊。捏脊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需休息2小时再进行。体质弱的宝宝每次时间以3~5分钟为宜。第一次给宝宝捏脊,可用力稍轻。

夏天宝宝上火有什么症状 手心干热虚火

如果宝宝手心是凉凉的、潮潮的,则是正常的;如果是干热干热的,晚上还容易出汗,说明宝宝有虚火。这样的宝宝体质较弱,不能吃寒性较大的食物。

灭火对策:妈妈可以给宝宝捏捏脊,搓搓脚心,适当做些小儿推拿。如果情况严重,还是要及时咨询一下医生。

小儿推拿治湿疹的手法

1、清肺经300次,清大肠100次,补脾经300次。

2、宝宝仰卧,妈妈以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撮拿百虫穴50次。

3、按揉合谷、曲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

4、宝宝俯卧,家长以小鱼际揉法沿脊柱两侧从肺俞开始向下,沿脾俞、胃俞、三焦俞(胃俞和肾俞中间)、肾俞到八髎穴、往返治疗,时间约5分钟,拇指、食、中三指捏拿膈俞穴(两间肩胛骨下缘连线上,胸椎第七届)处的肌肉10~20次。

5、坚持给宝宝捏脊5-10遍每天,在每次提捏到大椎穴要重点刺激几次。

宝宝体内有火的症状 手心发热

经常牵着孩子小手时,就摸摸孩子手心儿,如果是凉凉的,潮潮的,那就放心了。如果是干热干热的,晚上还出汗,那就是有虚火了。这样的孩子,体质弱,不能用寒性大的食物去火。

应对措施:给宝宝捏捏脊,搓搓脚心,是个不错的办法。孩子出汗时,及时擦干换衣,避免感冒。

宝宝易积食不妨捏捏脊背

当孩子积食或消化不良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捏捏积。捏积简单易学、效果明显,不用去医院,父母在家中也可以自己给孩子捏积。不过,捏积的技巧掌握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

首先把宝宝放平,让他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家长站或跪靠在孩子腿部旁边,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积。

捏积的基本手势是两只手呈空拳状,小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捏积时应从患儿尾椎和肛门之间的长强穴开始,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当低头时颈椎处有一个凸起较高的骨头,医学上叫做第七颈椎。第七颈椎下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这叫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一般每天捏一次。

宝宝捏脊注意事项

1.不能在孩子饥饿或过饱时捏脊,最好是在孩子临睡前或者饭后两小时后。

2.捏脊前的准备工作:让整个背部光裸,并尽量维持后背平直、肌肉松弛的状态。

3.进行捏脊疗法时,要调整室内温度,不可过冷或过热。捏脊人的手部也不能过凉、指甲不能过长、手法不能过轻或过重,否则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效果。力度要适中,匀速推进,最好能持续捏脊,不要中断。

4.孩子身体承受能力有限,因此每次捏脊时间不过长,最好是在三到五分钟。

5.捏脊的动作要从轻到重,慢慢过渡,以便让孩子习惯,绝不能过重;要采用捏拿的动作,而不是拧或转动;捏脊时,要沿着脊椎直线往上,不可随意改变方向,随意捏拿。

6.捏脊疗法虽说有较多的益处,但是要视孩子年龄而定,适用于六个月至七岁。这是因为一方面,半岁以内的婴幼儿肌肤吹弹可破,捏脊疗法易破坏皮肤的完整性;超过七岁的孩子,背部皮肤相对厚实,不容易被捏拿,影响效果。另一方面,宝宝太小,强制宝宝平趴,就很可能被扭伤,严重时,可能导致宝宝呼吸困难。

6.有些情况不能给予捏脊疗法,例如脊椎损伤、背部皮肤破裂以及患有皮肤病等。同时,有心脏病、发热等患儿需要谨慎使用捏脊疗法。

捏背要注意哪些事项

捏脊是民间一种常见的保健方法,也是利用中医治疗儿童疾病促进儿童生长的一个好方法,很多人对知道捏脊对预防孩子便秘,促进孩子的新陈代谢的发展其实都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可以说捏脊就是一种最好的保健方法,捏脊对解决孩子的厌食问题,积食问题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而对于那些没有这方面问题的人来说捏脊就是一个最好的保健方法。

但是捏脊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的话不仅不能起到一个保健的作用,说不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生长发育呢?那么给宝宝捏脊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厌食、积食:从“长强”开始,拇指及食指将皮肤提起,食指向前推动,拇指向下形成捏拿、推捻动作,一捏一放,两手交替,沿着脊柱中线徐徐向前推进,一直捏到“大椎”为止。重提脾俞、胃俞、大肠俞1次。

呕吐: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脾俞、胃俞、大椎穴。

便秘:常规捏脊6遍.从“长强”捏至“大椎”止.重提胃俞、大肠俞、大椎穴。 捏脊时的注意事项 捏脊时,在手上适当涂抹一些爽身粉,不但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又能呵护宝宝娇嫩的皮肤。

将捏脊时间安排在清晨或者入睡前进行,效果不错。但不建议空腹进行,且饭后不能立即拿捏,最好间隔2个小时以后开始。 严格控制每次捏脊的时间,对于体质较弱的宝宝,建议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为宜,且中途最好不要停下。

捏脊疗法只适用于半岁以上七岁以下的宝宝,年龄过小由于皮肤娇嫩,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弄破宝宝的皮肤;年龄过大.此时背部肌肉渐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准从而影响疗效。 对于积食情况较严重的宝宝,捏脊的同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整体疗效。 如果宝宝出现情绪不稳,或者抵抗意识的话,就不要再强行继续了。另外,对初次捏脊的宝宝,动作一定要轻柔.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会导致宝宝产生恐惧心理.拒绝配合。 如果宝宝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很可能会因为过于哭闹,加重病情或引发意外,家长在捏脊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反应。 对于患有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由外伤而导致严重智力不足的宝宝,不适合进行捏脊治疗。 如果宝宝近期或正患有某些急症,如感冒、发烧等,这段时间也不能进行捏脊.直到病情好转。

总之捏脊虽然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但是捏脊也是会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不注意其中的注意事项的话,那么也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做捏脊的时候应该了解一下给孩子捏脊都有哪些讲究,孩子适合捏脊吗?

宝宝头发竖着长是怎么回事 原因五:积食

如果宝宝头发竖着长,还伴有不爱吃饭,不思饮食的问题,那很有可能是宝宝积食导致的。 怎么办 可采用小儿推拿:捏脊治疗。

解决办法:

在宝宝脊椎从下往上用双手捏脊,每天睡前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每次捏3—5分钟为宜,可治疗宝宝积食问题。

3岁宝宝发烧按摩哪里

1.推清天河水:握住宝宝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妈妈右手食指、中指,自宝宝前臂内侧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当时手指蘸了凉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钟要200-300下呢!

2.推清肺经(其实就是无名指):从指尖往指根推,匀速吧,200-300下,这个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点。

3.推脊柱:我拿个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温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着宝宝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复推,200下。

还可以加捏脊,就是脊柱两边捏,我婆婆教我的, 她说捏脊满疼的,心软的妈妈就放弃吧,我当时就没让婆婆上手,原来不打算写了,但是看到好多妈妈收藏了,我想就干脆把自己知道的都写全了吧。大家可以看下面左侧的穴位图,捏脊就是用大人的大拇指和食指捏图上的几个穴位,怎么捏?就捏那块的肉肉!下手重的话孩子准哇哇大哭,我婆婆给人家宝宝捏过,那孩子都哭晕过去了(幸好我没看见,看见的话我可要心疼死了)不过那孩子高烧还真就很快好了,医院都没去,胆子也真大。

4.按压足三里:匀速按1-2分钟。

5.按压涌泉穴:脚心偏上,匀速按1-2分钟。

宝宝捏脊的好处

脊椎是我们人体的比较重要的部位之一,它支配着我们人体的很多项活动的,所以对于脊椎我们大家一定是要好好保护的,因为要是脊椎受损,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伤害的。同样,适时地捏脊对于人体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下面就来具体说说捏脊的好处。

捏脊的五大好处:1.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因为脊柱乃是大脑的外延及重要通道,大脑通过脊柱脊髓指挥内脏与四肢的活动,可谓人体的要塞与要害部位,坚持给宝宝捏脊,可以疏通这些要塞,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2.脊柱两侧分别有17对穴位.比如脾俞、肾俞、心俞、肝俞等,经常按摩.以捏代针,可提高宝宝的免疫力。3.从中医上讲,脊柱是人奇经八脉中的督脉。督脉的作用就是“督一身之阳气”,我们身体上的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在大椎穴上,督脉行脊里,入络脑.又络肾,与脑、髓、肾关系密切。所以,经常捏脊,可以帮助宝宝精力充沛.有助智力发育。

4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恰好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可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怍用。比如胃肠疾病、脾胃失调、消化不良、挑食厌食等。5.捏脊助消化安睡眠。

综上所述,我们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了捏脊的好处通常有五个方面。了解了这个五个方面的好处之后,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的家长们不妨经常来帮我们的宝宝们捏脊吧,这不仅可以提高宝宝对于疾病的免疫力,而且还有益于宝宝们的智力的发展以及促进他们的消化和睡眠等等。

宝宝捏脊的技巧

正确的捏脊技巧,可以事半功倍。

1.捏脊作用部位在背部的正中央,从脊椎的最后一个骨节,沿着督脉循序渐进地往上捏,直至颈椎附近,即与肩平行的突出骨节部位处。倘若孩子面部疾病的表现较为显著,例如双目赤红、牙龈溃烂、面黄肌瘦、惊悸咬牙等情况,可捏拿到风府穴。等到捏脊结束,应按压孩子的肾俞穴。

2.准备捏脊时,应使孩子光裸着背部并让呈现平趴的姿势,以背部肌肉松弛为主,务必趴直。

3.因为对颈椎处的捏拿比较困难,所以可以用拇指的指腹进行推压的动作;或者使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提拉颈部后面的肌肉。

4.捏脊中的做法之一“提法”,即捏拿住肌肉,往上提拉,然后放松一下,使肌肉自行从两指中脱落。按照“捏三提一法”进行,即每捏三次,往上提拉一次;或者按照“捏五提一法”,即每捏五下,就往上提拉一下;当然,也可以只做捏的动作,不往上提拉。倘若往上提拉,需要配合孩子的承受力,来决定提拉的高度。其中对孩子身心刺激最小的是:采用只提不捏的方式,而使孩子反应最大的做法是:“捏三次提一次”。

5.做捏脊疗法时,要按照孩子当时的情况而定,为增加治疗功效,可针对背部的某些穴位来决定捏拿的力度。

宝宝积食怎么办 捏脊

让宝宝面孔朝下平卧。爸妈们可以用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宝宝的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相关推荐

宝宝反复腹泻9个调养方

1、宝宝辅食6个月左右加。加辅食时,脾胃虚弱的宝宝要比一般孩子晚加半个月左右,要先加米汤、米粥,再加米粉,然后再加蛋黄及其它。水果不要早加,腹泻的宝宝更要少加果泥及果汁等。 2、不可追着喂。脾胃虚弱的孩子不要喂太多,孩子不吃时不要追着喂,能吃多少算多少,避免伤食,同时要重视给宝宝多喝水。 4、食粥养脾胃。脾胃虚弱的宝宝,要先调养,经常吃些山药、大米、莲子、大枣、小米、胡萝卜等,用这些食材二三样煮粥。山药是健脾的好食材、而且常吃无妨。脾胃调养好了,自然营养易吸收。如果只一味的补各种高营养的肉食,宝宝无法吸收

大人捏脊很痛什么原因 捏脊的正确手法

1.让宝宝俯卧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肌肉放松。 2.捏脊的人站在宝宝后方,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次。 3.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4.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即可。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

推拿按摩提高宝宝免疫力

推拿按摩是可以提高宝宝饿免疫力,但具体的做法却需要妈妈们特别的注意,以免出现反作用。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了解下不同部位的推拿按摩方法吧。 1.捏脊 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低头,颈胸部交界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宝宝脱去衣裤,伏卧床上,家长站或跪在宝宝的后侧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整个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操作。 具体手法: 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

按摩缓解宝宝肚子胀

1、腹部按摩 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搓热双手,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右手掌顺时针按摩,不要太大力!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2~3次。 2、热敷按摩 用一条温热的毛巾,拧干水后敷在宝宝的腹部,注意不要太热,防止烫伤宝宝(热敷前先在妈妈的手腕处试下温度),敷的时间也不宜太久,每天10分钟左右即可。 3、按捏脊背 脱掉宝宝的上衣,让ta趴在床上,轻轻地提捏宝宝脊柱两侧的肌肉,从尾骨一直捏到颈部,每捏3-5下就提一下。动作轻柔,每天1~2次,每次捏3~5分钟即可。

小儿捏脊的注意事项

捏脊要注意什么 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手法: 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②要捏捻,不可拧转。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

小儿尿床的治疗方法

专家指出,中药治疗小儿尿床的效果较为明显,除了辨证选用温补肾阳、固摄缩尿的中药口服之外,还可采用外治疗法。外治疗法为敷脐法和捏脊法。 敷脐法:将五倍子、何首乌各20克,研磨成粉末后,用醋调匀;取黄豆大小敷于宝宝的脐部,外用纱布覆盖,每晚一次,次晨取下,连敷一周即可。 捏脊法:家长双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宝宝的脊背之上,再以双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把宝宝皮肤捏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推转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从长强穴开始,沿督脉两侧由下向上随捏,随按,随推,随捻,随提,随放,一直捏到大椎穴处为1遍,如

怎么按摩治疗宝宝肠胃不好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经脉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捏脊疗法就是通过疏通这两条经脉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的目的,临床上也常用来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呕吐、便秘、咳喘等症。这种疗法有简便易行,痛苦小,见效快,且易学易懂易操作,有心的家长学会后,在家里就可常给宝宝做。 推拿治疗夏季宝宝胃口不好食欲差的步骤及方法如下: 首先让宝宝俯卧或侧卧在床上,背部保持平正,肌肉尽量放松; 家长站在宝宝身体一侧,双手食指半屈,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用食指中节靠近拇指侧面的地方

捏脊治婴幼儿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术中的一种,它适合半岁到7岁的宝宝,它可以帮助宝宝房子防治多种疾病,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下面我们来看看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小儿捏脊治疗腹泻的方法。 小儿捏脊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的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

小儿食积就选中医捏脊疗法

小儿食积病因病理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 2、胃阳虚:如果胃阳盛,则多会而不清。苦出现胃阳虚,则饮食而闷胀,饮食易于留滞。进食生冷之物,容易导致胃伤。 3、脾阳虚:脾阳虚,就会食而不化,饮食停留,脘痞腹胀。 小儿食积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大便臭秽,矢气味殊,饮食不香或食欲大减;有的患儿会出现厌食,可能出现腹痛、哭闹等。 捏脊治疗小儿食积 捏脊是运用中医的阴阳、气血、经络等理论为指导,通过推、拿、提、捏等手法直接对脊背部进行刺激

宝宝积食怎么治疗

1、中医疗法 捏脊:可以让宝宝趴在床上,家长给宝宝捏脊,在做的时候最好可以脱去上衣露出背,如果天气比较寒冷可以在室内开空调避免冻到宝宝。具体的捏脊方法是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揉板门: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给宝宝揉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