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躁狂症的症状
轻度躁狂症的症状
第一个症状是情绪高涨。病人处于持久而强烈的兴奋状态,经常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让人莫名奇妙。常常认为自己是很有本事的人,整天喜气洋洋。
第二个症状是动作明显增多。病人在说话时手舞足蹈,做任何事都很积极,对人一见如故,亲热异常。终日忙忙碌碌,效率却不高,一事无成。
第三个病状是联想迅速。病人感觉心里的话太多,因而口若悬河,尽管因言语过多而导致声音嘶哑“,可病人仍会讲个不停,但多半杂乱无章,前言不搭后语,病情轻的人,则内容丰富,给人一种能言善辩的印象。
而且,情绪状态的激烈程度因人而异。轻度躁狂症是一种不严重的躁狂症。很多人并不把轻度躁狂症当做一个问题。实际上轻度躁狂症感觉起来可能会很好。你会有更强的安宁感和活力。然而,对于一些
患有躁郁症的人来说,轻度躁狂症可能会发展成为躁狂症,或者变成严重的抑郁症。
中医对躁狂进行辨证治疗中医治疗躁狂症主要依据中医对躁狂症的分型、病因、临床表现确定治疗。火内扰,热陷心包:相当急性躁狂症。主证:起病急速,心烦不寐,性情急躁,继而情绪高涨,手舞足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声音嘶哑,常伴有夸大观念和妄想,琐事繁多,动作增多,虎头蛇尾,房室不节,大便秘结,时有出现意识障碍,打人毁物,弃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墙爬屋,壮热口渴,神错谵语,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数。济南神康专业治疗躁狂症。
抑郁性躁狂症症状
躁狂抑郁症简称为躁郁症,也有人称为情感性精神病。病状主要为情感的不正常,常伴有行为及思维的障碍。其情感改变的特点为过度的情感高涨或过度的低落,其思维和行为随之相应地改变,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易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常常易感染别人,即在旁的人常易被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所感动。该病发病期间表现情感高涨时称为躁狂,表现为情感低落时称为抑郁。这类病人在一生中可以反复多次发作,两次发作之间谓之间歇期。此时病人的精神状态完全恢复正常。其反复发病的形式可以每次都为躁狂,也可每次都为抑郁,也可有躁狂抑郁两种形式不规则的交替发作。这种病人大多数多次反复发作,少数一生只发作一次。有些病人从年轻到老年可有10多次发作,但虽然多次发病,病后其精神状态却很少变为衰退。
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之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躁狂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和言语动作增多。而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与躁狂症相反,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及言语动作减少。躁狂期的患者要居住在安静的环境中,适当引导进行简单的活动,避免与之正面冲突。
此病大多于青壮年开始,在常见的精神疾病中其发病率较精神分裂症低,每次的病程一般为2~6个月。在患病期间不但影响病人的劳动力而且给其亲人的精神及生活带来了负担,经常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病程时间也越长,遇上年老体弱时也常易迁延为慢性。例如我们遇见过一位男性熨衣工人,从19岁第一次发病后到60岁时共发病19次,几乎平均每两年患一次病,每次约3个月到半年,每次发作形式均为躁狂,仅有一次为不典型的轻性抑郁。间歇期工作得很好,常被评为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后追踪他60岁以后因年老体弱,发病后逐渐转为慢性,多年未见缓解。该病目前病因未明,故应着重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
老人突然话多是狂躁症吗
生活中,有些老人的话特别多,而且说起话来丝毫不感到疲倦。心理医生说这样的多话老人很可能是位躁狂症患者。引发躁狂的原因很多。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骨骼、肌肉发达,结缔组织充实的老人,较身体纤弱的人患病多。循环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好交际、开朗、兴趣广泛、好动、易兴奋乐观、也较易变得忧虑多愁。矮胖体型伴有循环型人格的老人患上躁狂的几率明显增高。
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功能逐渐衰退,心理活动的调节能力和平衡能力也较弱。特别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对刺激的承受力差,一旦受到强烈的情绪刺激,长时间才能平复,更容易出现躁狂症状,表现为兴奋话多,情绪高涨,精力过于旺盛,言语内容夸大,似乎无所不能等症状。巨大的刺激可直接诱发躁狂,而且,很多老人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如轻微的脑梗塞,平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遇到情绪刺激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发生剧烈改变,就可能加重这些器质性病变,进而诱发躁狂。
据了解,躁狂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境高涨: 这些老人常常处于持久而强烈的兴奋状态,经常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让人莫名奇妙。常常认为自己是很有本事的人,整天喜气洋洋,好像人间从无烦恼事。病人常自称是“乐天派”、“高兴极了”、“生活充满阳光,绚丽多彩”。情绪反应不太稳定,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二、动作明显增多: 这些老人在说话时手舞足蹈,做任何事都很积极,对人一见如故,亲热异常。终日忙忙碌碌,效率却不高。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然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
三、自我评价过高: 他们常常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常有“脑子开了窍”、“变聪明了”、“舌头跟思想赛跑”的体验。
四、食欲性欲增强,睡眠需求减少: 尤其是老年人性欲突增,很可能是躁狂症患者或受到躁狂情绪影响的人,其抑制性兴奋的能力下降,会出现性欲亢奋,有这种症状的老年人,千万别把这种恶性症状当做是精力旺盛的表现,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检查。
由于轻度躁狂的老人会显得自信乐观,幽默诙谐,甚至妙语连珠,容易给人积极印象。此时,家人不要被这个假象迷惑,应着重关注此人与之前是否“判若两人”,其情绪行为是否与所处的生活环境协调。如果情况加重、延续时间长,则应该去就医。
精力旺盛有可能是轻度躁狂症的表现
我们身边会有一些人对工作比较热衷,也不觉得疲倦。现在小编就对于精力旺盛的现象来详细说明下,避免一不小心得了轻度躁狂症。
有些工作狂,总是不知疲倦,别人干活累趴下了他们还神采奕奕,每天下班总是最晚的,有的还要求别人也像他们一样充满激情地对待业务。如果他们的能力突出,很可能会成为你的老板或领导。在这些精力旺盛者手下工作,你也许怨声载道,有些人甚至在背地里称他们是“轻躁狂”。
但是精力旺盛也并非都等于躁狂症,,前者完全可以是正常人的表现,而后者是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两者在很多地方都不一样,不可混为一谈。
精力保持旺盛完全可以是健康人的正常表现,而不少所谓“工作狂”其实是具备了A型性格特征,其特点是精力旺盛,睡眠需要量少,每天只睡3~5个小时就够,时间观念极强,具有拼搏精神,喜欢接受挑战,总是给自己找竞争对手,追求工作效率与事业成就,等等。
轻度躁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的特征是经常情绪高涨,整天感到幸福满足,言语活动较多,特别喜欢夸夸其谈。他们思维不是很正常,却意识不到自己是病人,不能在一个方面集中精力,做事总是有头无尾。
躁狂症的症状表现
提起躁狂症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脑海里基本上会闪现出一个样子,就是抓狂甚至愤怒……那么真正的躁狂症症状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没几个人能够原原本本的说出其症状表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患上躁狂症之后会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1.患上躁狂症以后首先就是病人的情绪开始有明显的变化,多半会表现的很高涨也很强烈,尤其是是在高兴或者喜悦的时候就开始变得很疯狂,装疯卖傻的可能都会有,有些患者更严重可能会出现咬人,打人甚至是撕毁异衣物之类的表现,然后装疯卖傻之后依旧大笑。
2.病人的大脑思维开始变得明显加快,就是想得非常多,也非常的广泛,典型的表现就是当我们说起一个事物,病人立刻就会想起一些和这个事务相关的无聊的话题,甚至不着边际的话题。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变得自恋,认为自己是变聪明了,或者说自己终于懂的多了,欣喜若狂。
3.废话突然增多,这也是躁狂患者最明显的一个症状,并且总是停不下来,一直不停的说话,并且多是说一些废话,不着边际,听得让人哭笑不得。有些严重患者可能还会和人争吵,没事找事之类的。
躁狂症的症状及发病原因
躁狂症相信很多人都并不了解,其实,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躁狂症在生活中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是相当大的。那么,躁狂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引起躁狂症的常见病因又有那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吧。
【症状分析】躁狂症症状多样化
1.思维奔逸
精神躁狂症患者的联想过程明显加速,自觉变得聪明,大脑反应敏捷,思维内容丰富,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有时感到语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其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持久,表现为思维活动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使话题突然改变,因此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丰富,有的出现音联和意联。
2.心境高涨
精神躁狂症状常表现为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周围的一切都非常美好,感到其生活绚丽多彩,自己也无比幸福和快乐;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情绪不稳定,有易激惹性,常以敌意或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但易激惹,情绪常持续时间短。
3.活动增多
此类精神躁狂症状表现为精力旺盛、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整日忙碌不停,做事有始无终;喜观热闹,交际多,对人热情大方;爱管闲事和打抱不平,好说俏皮话,开玩笑,有时花钱大方,注意打扮,行为轻浮和靠近异性。有时举止粗野,不计后果,食欲、性欲增强。睡眠减少,但精力充沛,毫无倦意。
【病因熟悉】躁狂症病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无论是群体调查、高发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还是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大多数资料提供与遗传有关。
2、体质因素:循环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交际、开朗、兴趣广泛、好动、易兴奋乐观,也较易变得忧虑多愁,中胚叶型骨骼,肌肉发达,结缔组织充实的病人,比外胚叶型体格纤细娇弱的人患病较多。
3、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异常,中枢5-色胺能系统功能异常,多种胺代谢障碍假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电解质代谢异常,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4、精神因素:外界环境及精神刺激的因素,也可诱发该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躁狂症的概述了。大家看完之后应该对躁狂症的一些症状和发病缘由都有一定了解了。在生活中,知道发病原因要及时避免,了解症状要及时诊断哦。最后希望大家保持健康,远离躁狂症。
春天易发躁狂症要小心
民间有句话叫“菜花黄,痴子忙”,说的是油菜花飘香的春天,一些被称为“痴子”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会达到高峰,出现忙乱、亢奋甚至躁狂表现。老百姓的生动总结,其实是与精神疾病临床调查结果相契合的。
在临床上,一年中的3—5月为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和躁狂症)复发率最高的时期。
另外,春天的气候也会使30%的正常人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烦躁不安,发生伤人、酗酒、吵架等事件。
有统计显示,约有1/3到1/2精神分裂症的初次发作是在春季,而约一半躁狂症也是在春天发作,一些青年躁狂症患者会出现言语举止轻浮,寻衅滋事等症状,在民间也称“桃花癫”。
从医院近日的接诊病例来看,老年躁狂症患者明显增多。
为什么风和日丽的春天反而会让“火力”升级、情绪躁动呢?
随着春季日照的延长,空气的电离程度高,人体内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松果体褪黑激素分泌下降,体内单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神经递质增加,从而诱发躁狂或精神分裂症,也使正常人的情绪更加高涨甚至躁动。
而老年人因为身体和心理功能逐渐衰退,心理活动的调节能力和平衡能力也被削弱。特别是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更容易出现躁狂症状,表现为兴奋话多,情绪高涨,精力过于旺盛,言语内容夸大,似乎无所不能等症状。
人体内分泌激素和神经递质的改变,还容易让人白天犯困、晚上睡不着,进而波及情绪。那些平时脾气急的人,此时情绪更容易激动,压不住火,与他人发生摩擦。
因此,过去有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病史的患者,尤其家属,在春天这个敏感的季节,要注意不要随意给患者减少药物剂量,更不可擅自停用药物。如果病情加重,也不要自己加大药量,而应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轻度躁狂的人会显得自信乐观,幽默诙谐,甚至妙语连珠,容易给人积极印象。此时,家人不要被这个假象迷惑,应重点看此人是否与之前“判若两人”,其情绪行为是否与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协调。如果情况加重、延续时间长,则要去就医。
对于正常人群而言,则需要注意在白天,特别是下午,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也不要在睡前让自己过于兴奋,以保证正常的兴奋度和良好的睡眠。对于情绪,既不过于压抑自己,也不要从事太多高强度、兴奋的活动,而是要压着点火,稳稳过一个春。
轻性躁狂症的症状
躁狂症的症状表现1、轻躁狂:主要的表现是持续的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的增强,常常会有显著的感觉良好,并且觉得身体与精神活动都富有效率。社交的活动增多,说话开始滔滔不绝,与人过分的熟悉,性欲逐渐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莽撞等,此阶段往往不被家人认为是病态。
躁狂症的症状表现2、躁狂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这样的病人比上述的轻躁狂的程度要严重,病人可能着手一些过分与不切实际的计划,挥金如土,变得攻击性强,好色,有的也不出现心境高涨,而取而代之的是易激惹和多疑。严重的程度会达到完全扰乱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
躁狂症的症状表现3、躁狂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病人仍以持续心境高涨为主,但膨胀的自我评价和夸大观念可达妄想程度。易激惹和多疑。可发展为被害妄想,严重而持久的躯体活动与兴奋可致攻击和暴力。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功能丧失。
总之,躁狂症的症状表现比较复杂,当有精神病性症状时,如夸大或被害妄想等,应根据病程的全部经过加以诊断。
女人复发性躁狂症该怎么治疗
我们都清楚躁狂症属于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并以心境持久的高涨为基本临床表现,各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疾病。躁狂症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性不小,躁狂症不仅会使患者长期处于一种病态的躁狂中,久而久之,还会引发各种各样的躯体及精神疾病。生活中,许多患者对躁狂症都持有一种恐惧的心态,不知道该如何应付。基于此,心理医师就为大家讲讲躁狂症的治疗。 躁狂症的起因很复杂,有的是遗传,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遗传;也有的是个性因素所致,如喜爱交际、兴趣广泛、好动、易兴奋乐观。一般看来,商业人士除具备以上因素外,其客观环境也不可忽略,如在生活和工作中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但又急于求成。由于躁狂症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故很少有躯体不适,只有检查后才可发现其瞳孔轻度扩大,心跣加快,且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如便秘等。躁狂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长期不治或失治,还会并发其他更严重的精神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 躁狂症患者的用药是一定要小心谨慎的,由于躁狂症发作的不规律,很多躁狂症患者病情不稳定,时重时轻,为此,家属自行加药或减药,不按着医嘱服药,其实这种治疗都是不科学的。因为药不是吃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病情和体质来定,不同的患者药量也是不同的,所以,病情的好转程度要根据医生来调节,不可擅自加药或减药。
其实复发性躁狂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只要我们按照以上介绍的复发性躁狂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都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治愈效果,一定要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千万不能熬夜,一定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