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专家教你如何保护肝脏
健康专家教你如何保护肝脏
一次醉酒相当于患一次急性肝炎,专家提醒:保持健康从爱护肝脏开始
中国首席健康专家万承奎教授曾在讲述他的健康“秘方”时提到:喝醉一次白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酒精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在胃肠内被吸收,90%以上在肝脏代谢。正常人少量饮酒后,肝脏可将其代谢解毒,不至于引起肝损伤。但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肝细胞和肝功能损害,引发免疫功能紊乱,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一次大量酗酒后,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等。专家指出,当你为“酒喝八分醉”而自豪时,你的肝脏其实已不堪重负。经常过量饮酒,则会进一步导致肝硬化。
关爱肝脏从体检开始
一般情况下,肝功能检查能够有效地反映肝脏是否存在损伤。以谷丙转氨酶(ALT)为例,只要有1%的肝细胞出现损伤,血清的ALT活性就会增长1倍。肝功能检查通常有十余项反映肝脏不同方面功能的项目,能够逃脱肝功能检查这个“照妖镜”的肝病几乎不存在。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应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对于已经明确存在慢性肝病的患者,则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增加检查的次数和项目。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稳定时每3个月需要检测一次肝功能,一次乙肝病毒载量,一次乙肝五项,每半年检查一次肝脏彩超,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要增加甲胎蛋白的检测,而脂肪肝患者还要监测血脂、血糖水平。
每天吃几种“爱肝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向公众推荐最著名的7种“爱肝食物”:白薯、玉米、海带、苹果、牛奶、洋葱、冬瓜。每天吃几种爱肝食物,能够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不让它有机会附着在健康的肝脏上。
好好喝水是爱肝表现
忙碌的我们饮水量普遍不足,而饮水不足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转。通常来说,成人每天需要饮水2000毫升,老年人1500毫升。肥胖者因体内水分比正常人少15%~20%,所以,每日饮水量达到2200毫升~2700毫升才符合健康标准。最科学的饮水方式是:平均每3个小时摄入300毫升~500 毫升水;饮用水的最佳选择是白开水、矿泉水以及清淡的茶水等,不要以各种碳酸饮料、糖水来代替饮水。
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脂肪肝
别以为患上脂肪肝的人就一定是营养过剩,事实上,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脂肪肝的人数正在大幅上升,约占脂肪肝总人数的27%左右。很多过度节食减肥的女性或者挑食偏食者,也会因为营养不良而逐步引发脂肪肝。
如何保护肝脏健康
关爱肝脏从体检开始
一般情况下,肝功能检查能够有效地反映肝脏是否存在损伤。以谷丙转氨酶(ALT)为例,只要有1%的肝细胞出现损伤,血清的ALT活性就会增长1倍。肝功能检查通常有十余项反映肝脏不同方面功能的项目,能够逃脱肝功能检查这个“照妖镜”的肝病几乎不存在。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应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一次肝脏超声检查。对于已经明确存在慢性肝病的患者,则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增加检查的次数和项目。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稳定时每3个月需要检测一次肝功能,一次乙肝病毒载量,一次乙肝五项,每半年检查一次肝脏彩超,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要增加甲胎蛋白的检测,而脂肪肝患者还要监测血脂、血糖水平。
每天吃几种“爱肝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向公众推荐最著名的7种“爱肝食物”:白薯、玉米、海带、苹果、牛奶、洋葱、冬瓜。每天吃几种爱肝食物,能够帮助消耗多余的脂肪,不让它有机会附着在健康的肝脏上。
好好喝水是爱肝表现
忙碌的我们饮水量普遍不足,而饮水不足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转。通常来说,成人每天需要饮水2000毫升,老年人1500毫升。肥胖者因体内水分比正常人少15%~20%,所以,每日饮水量达到2200毫升~2700毫升才符合健康标准。最科学的饮水方式是:平均每3个小时摄入300毫升~500 毫升水;饮用水的最佳选择是白开水、矿泉水以及清淡的茶水等,不要以各种碳酸饮料、糖水来代替饮水。
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脂肪肝
别以为患上脂肪肝的人就一定是营养过剩,事实上,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脂肪肝的人数正在大幅上升,约占脂肪肝总人数的27%左右。很多过度节食减肥的女性或者挑食偏食者,也会因为营养不良而逐步引发脂肪肝。
粽子的热量高专家教你健康吃粽子
一个粽子的热量=一碗饭
粽子的热量依其“大小”、“内容”不同有所差别:
粿粽子的热量:每个热量约含 210至250大卡;
肉粽子的热量:每个热量约含450至600大卡,台式肉粽由385至671大卡,平均495大卡,而湖州粽则由400至520大卡,平均459大卡,肉粽的内容物当然也直接影响它的热量,如使用五花肉和使用赤肉当配料,所含热量自然不同。
豆沙粽子的热量:每个热量约含 500至600大卡,热量在粽子王国中,数一数二偏,因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豆沙粽多以猪油炒过,所以热量增加很多。
碱粽子热量:因体积较小,相对热量较小,热量在未沾糖前约为100至120大卡,沾糖后则含120至150大卡;
因此,包粽子时,最好选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碱、少糖、多纤维)材料,调味料少一点,或尽量以猪后腿肉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黄,加入胡萝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纤维质,或将糯米混加普通大米,增加粽子的纤维。
专家教你健康吃粽子
粽子并非不容易消化
首先,国内外的血糖研究都证明,热的糯米食品餐后血糖反应非常高,也就是说,它的消化吸收是非常之快啊。体外模拟小肠消化的研究也证明,糯米饭与大米饭相比,消化速度明显地快。而且,我们实验室的测定发现,糯性食品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冷了再热透之后吃,消化速度一样快甚至更快!一般的米饭面食之类,冷后再热了吃,消化速度都要比刚煮出来的时候慢一些。粽子一般都是煮出来再卖的,回家还要加热一次,趁热吃照样容易消化。
其次呢,自己也可以试试,刚蒸出来的热粽子(注意,是没有加油加肉那种粽子,加枣或豆沙的那种传统产品)一点都不会给胃肠带来负担。按一碗米饭的量,换成粽子,吃起来很快,胃里也并不觉得堵。有些人因为粽子好吃,一下子吃太多而觉得堵,那不能作为理由。因为科学上比较消化速度时,是用同样量的淀粉来比较的。一个大粽子就差不多相当于一碗米饭了,何况连吃三个——换成同样量的米饭更撑。
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如果因为贪吃螃蟹大虾之类胃里发凉,赶紧吃一个热粽子,或者喝碗热糯米粥,马上就会舒服不少(如果说这就算食疗,那大部分食品都能“疗”了)。
不过,凡是养生建议,都要区分不同体质的人。对于消化差的人,粽子固然是个养生好食品,对于糖尿病人就未必了。因为食后血糖上升太快,甚至比白糖还要快,糖尿病人应当少吃精白糯米做的粽子。哪怕是不加大枣不加豆沙的粽子,也完全一样。正如王兴国老师在博客中所说的那样,食物中有没有糖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餐后血糖上升有多快。
1.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更明显。
2.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适。因为早餐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方便,又让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觉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但毕竟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来说吃一个大粽子减一小碗米饭即可。
4.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一旦饿了,会感觉饿得特别强烈。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为他们的血糖控制能力本来就差,特别容易大起大落。
5.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黄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会感觉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则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腻的菜。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不宜配促进身体发热的牛羊肉类、油炸食品和过辣的菜。蔬菜、豆制品和不油腻的鱼类最宜。
6.因体质不同,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少量粽子配合较多的蔬菜也会好一些。
肉粽中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的脂肪。凡是质地柔软的熟肉,必定是脂肪含量偏高的,何况做肉粽常用的是五花肉。高血脂病人当然是要避免的,可以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品种。
甜粽呢,往往令糖尿病人担心。其实,糯米本身血糖反应就过高,糖尿病人是应当避免的,无论无糖与否,都应当避免食用。
温馨提示:粽叶蒸后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发暗是正常的,不要选那种皮色鲜绿甚至蓝绿的粽子,因为很可能是经过硫酸铜处理的粽叶,安全性没有保障。
专家教你怎么保养肾脏
1、冬天注意保暖。调查发现,在冬天不论是肾功能恶化或是洗肾的新病人,都远超过其它季节,主因低温下血管收缩,血压窜升。小便量减少。血液凝结力变强。容易使肾脏出问题。
2、适量饮水不憋尿。尿液潴留在膀胱,就如同下水道阻塞后容易繁殖细菌一样,细菌会经由输尿管感染肾脏。
3、不乱吃药。许多市售的止痛药、感冒药和中草药都有肾脏毒性,不要不经医师处方乱吃。对医师处方的抗生素、止痛药也应该知道其副作用。
4、治疗感冒。若感冒去了又来,或是感冒后。有高血压、水肿、解小便有泡泡。最好找肾脏科医生做筛检。
5、不暴饮暴食。吃太多蛋白质和盐分。会加重肾脏负担。此外,运动饮料含有额外的电解质与盐分,有肾病的人需小心这类饮料。
6、定期检查。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酸酐和尿素氮检查。女性怀孕时肾脏负担会加重。应该监测肾功能。以免因妊娠毒血症而变成尿毒症。
7、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血压控制不好、糖尿病太久都会造成血管硬化。而肾脏就是由数百万个微血管球组成。血糖血压控制不好。肾脏坏得快。
怎么保护肝脏健康
1.只爱面食这一口
研究发现,大米含有全部7种氨基酸,1天吃两大碗就可以摄取能够维持肝功能的最低量。而小麦则缺少其中的两种必需氨基酸,因此以大米为主食会更有利于肝脏的健康。
2.卸除山大“鸭梨”
一旦感到精神压力,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就会增加,送往肝脏的血流量则会减少,影响肝脏的代谢能力。相反地,如果身心放松,那么副交感神经会占据优势,流入肝脏的血流量会上升。压力过大的可以尝试利用瑜伽、泡澡、芳香精油或喝药草茶等方法以舒缓减压。
专家教你如何保持骨骼健
现状堪忧:骨质疏松“盯”上年轻人
专家介绍,目前骨质疏松症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有调查显示“硬脖子”、“硬背脊”的年轻人超过半数,部分35岁女性的骨密度已达到60岁的程度,甚至一些青少年也出现骨骼提早老化的现象。
究竟是什么在危害着骨骼健康?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列出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绝经期、营养不良、不足的钙质和维他命D的摄取、运动不足、体重偏瘦、吸烟和酗酒。
纠正误区:喝汽水不会阻碍钙质吸收
近来网络上“喝汽水会阻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腐蚀骨骼”的流言引发疑虑。
对此有专家表示,早在1997年便有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发现,汽水中的成分并不会对钙的吸收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其研究的结论认为:对于大多数年龄段的人群而言,将钙的吸收与汽水的饮用联系起来是没有必要的。
专家进一步介绍,此前有调查指出,汽水中的磷酸可能是容易造成骨折的原因之一。但只有在过量摄入的情况下才存在危害。目前中国居民人均每日磷的推荐摄入量为720毫克,一罐330毫升汽水中含磷约为33毫克,远低于前者。所以,适当饮用汽水不会直接导致骨骼健康问题。此外,无论饮料的酸碱性如何,我们的身体都能自动保持酸碱平衡,因此更没有“腐蚀骨骼”一说。
日常保健:适度运动可推迟骨骼老化
保护骨骼健康,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专家提醒,骨骼的健康可通过营养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来维护。
饮食上,要保证充足的钙质补充,适当吃牛奶、酸奶、虾米、白菜、油菜等,同时要多晒太阳,以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
适量合理的运动能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全身骨骼、肌肉的协调性,可直接刺激骨骼,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推迟骨骼老化,对维持骨量、防止骨量丢失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人体对饮食中钙的吸收。尤其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春天是其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季节,是骨骼生长的黄金时段,有效的体育运动对孩子的骨骼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养肝吃什么 胡萝卜
在早上,你还可以吃一点胡萝卜,通过吃胡萝卜吸收其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A能阻止、抑制肝脏中癌细胞的扩散,使得肝细胞趋于正常水平。煮胡萝卜粥,或者把胡萝卜打成汁喝,都是不错的食用方式,希望大家多尝试。点击蓝字了解更多:胡萝卜用油炒等于白吃 专家教你正确吃法 护心通血管
专家教你如何保持骨骼健康
纠正误区:喝汽水不会阻碍钙质吸收
近来网络上“喝汽水会阻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腐蚀骨骼”的流言引发疑虑。
对此有专家表示,早在1997年便有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发现,汽水中的成分并不会对钙的吸收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其研究的结论认为:对于大多数年龄段的人群而言,将钙的吸收与汽水的饮用联系起来是没有必要的。
专家进一步介绍,此前有调查指出,汽水中的磷酸可能是容易造成骨折的原因之一。但只有在过量摄入的情况下才存在危害。目前中国居民人均每日磷的推荐摄入量为720毫克,一罐330毫升汽水中含磷约为33毫克,远低于前者。所以,适当饮用汽水不会直接导致骨骼健康问题。此外,无论饮料的酸碱性如何,我们的身体都能自动保持酸碱平衡,因此更没有“腐蚀骨骼”一说。
日常保健:适度运动可推迟骨骼老化
保护骨骼健康,日常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专家提醒,骨骼的健康可通过营养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来维护。
饮食上,要保证充足的钙质补充,适当吃牛奶、酸奶、虾米、白菜、油菜等,同时要多晒太阳,以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
适量合理的运动能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全身骨骼、肌肉的协调性,可直接刺激骨骼,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推迟骨骼老化,对维持骨量、防止骨量丢失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人体对饮食中钙的吸收。尤其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春天是其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季节,是骨骼生长的黄金时段,有效的体育运动对孩子的骨骼健康和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