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诊断检查
结肠癌的诊断检查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常被患者忽视,也易漏诊。故对中年以上患者有下列表现时应提高警惕,考虑有无结肠癌的可能:①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②粪便变稀,或带有血液和粘液;③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④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等;⑤腹部可扪及肿块。
有上述可疑现象时,除作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应即进行下列系统检查,以期确定诊断
(一)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 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以资鉴别。
(二)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虽长25cm,但75%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更高的诊断率,国内已广泛应用,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三)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检查 适用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可见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2.钡剂灌肠检查 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四)癌胚抗原(cea)试验 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目前对结肠癌的大规模人群防治普查尚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唯有遇见上述结肠癌可疑征象时,及时选用合适的检查方法,早期作出诊断,特别是遇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务必进一步追究其原因。
如何诊断是否是大肠癌
大肠癌的临床诊断
1、凡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大便变扁,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部不适,便血,均应疑有肠癌的可能,并及时行直肠指检或内镜检查。
2、对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要考虑大肠癌慢性失血的可能,应作大便潜血检查证实,必要时行x线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3、成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腹部肿块、腹痛等,也应疑及大肠癌的可能。
4、对有慢性结肠炎、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应重点进行癌前普查。有息肉者尽快切除并明确诊断。
5、凡对疑及本病者,均应借助内镜或指检等行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大肠癌的鉴别诊断
1、结肠癌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结肠炎性疾病,如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阿米巴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息肉病等。临床上鉴别要点是病期的长短,粪便检查寄生虫,钡灌肠检查所见病变形态和范围等,最可靠的鉴别是通过结肠镜取活组织检查。
阑尾周围脓肿可被误诊为盲肠癌(结肠癌),但本病血象中白细肠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无贫血、消瘦等恶病质,作钡灌肠检查可明确诊断。
2、直肠癌往往被误诊为痔、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误诊率高达60%~80%,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肛门指诊和直肠镜检查。
3、结肠其他肿瘤如结肠直肠类癌,瘤体小时无症状,瘤体长大时可破溃,出现极似结肠腺癌的症状;原发于结肠的恶性淋巴瘤,病变形态呈多样性,与结肠癌常不易区别。均应作病理活检来鉴别之。
大肠癌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1、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2、直肠指诊: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因此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3、乙状结肠镜检查:国内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常用的乙状结肠镜管长30cm,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
4、钡灌肠x线检查: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5、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这是一种糖蛋白,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作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如大肠癌经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则逐渐下降;若复发,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检查:直肠内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ct检查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直肠癌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
肠癌的症状及表现 肠癌如何确诊
肠癌的确诊还是要依靠病理学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当中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明确诊断,拟定治疗方案所必需的依据。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可以分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肠癌的脱落细胞学检查包括直肠的冲洗,肠镜下刷取,取组织来看的,也可以做活组织的标本,例如在肠镜下夹取组织,例如在手术过程当中切下来的肿块,对于肿块进行活检,来进行确诊的。
怎么检查结肠癌
癌胚抗原(CEA)检查
CEA是一种消化道系统肿瘤标志物,其升高可见于多种肿瘤中。因此,CEA不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不适合作为结肠癌普查项目。但是,血清CEA水平在结肠癌中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反比,并与分期明显相关,对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估计预后的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钡灌肠检查
作为结肠癌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钡灌肠检查主要用于显示腔内病变及纵向侵犯情况,还可观察病变区黏膜皱襞有无破坏及胃肠道的形态和动力学变化。由于钡灌肠检查价格低廉,至今仍是结肠癌检查的一个简单有效、经济实用的诊断方法。
肠镜检查
对于临床疑有低位大肠癌的患者应首选采用直肠指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查。这两种方法对距肛门25cm以内的低位大肠癌至少可发现60%的病变,而对于距肛门20cm以上的结肠癌,纤维结肠镜为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其不仅可确诊钡灌肠不能确定的病灶性质,还可发现钡灌肠所漏诊的小病灶。
CT检查
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主要优势在于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受侵、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脏器的转移等。近年来,随着CT成像技术的发展,CT对微小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为增加,在结肠癌术前分期及术后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简便易行,能显示出结肠癌肠壁的各层结构,判断出肿瘤侵润的程度及淋巴结受累的情况,已成为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重要检查方法。
结肠癌如何诊断
对于结肠癌,患者早期一般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比较轻微或者是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常被忽略,更糟糕的是还容易误诊。但是如果生活中出现便秘、腹泻、便血、乏力等迹象时,就要提高警惕,考虑是否患有结肠癌。结肠癌诊断如下。
对与中老年人有下列表现时应提高警惕,考虑有无结肠癌的可能:①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②粪便变稀,或带有血液和粘液;③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④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等;⑤腹部可扪及肿块。
有上述可疑现象时,除作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应即进行下列系统检查,以期确定诊断。
一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
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以资鉴别。
二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虽长25cm,但75%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更高的诊断率,国内已广泛应用,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三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检查 适用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可见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2.钡剂灌肠检查 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四癌胚抗原cea试验
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目前对于结肠癌这种疾病,预防工作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若是遇见了上述的种种迹象时,一定要尽快的去医院进行排查,是否患有结肠癌,癌症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治疗,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找出发病原因。
诊断直肠癌的常见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方法法简便易行,也是常见的区分结肠疾病的检查。其次是血红蛋白检查,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而且血红蛋白低于100g/L者应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或者钡剂灌肠检查。试验室最后一种检查方法是血清癌胚抗原检查,但是此种检查没有特异性,因此适合作为普查或早期诊断。
二、直肠肛门指捡
直肠肛门指捡简单易行,并且此种检查方法是直肠癌手术前最基本以及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因此,此检查方法也是重要的直肠癌诊断方法之一。
三、内镜检查
凡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或者是便血、经直肠指检没有特殊症状者,可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通过直视可了解病灶情况,取病人的活检作病理学诊断依据。维结肠镜检查是目前对大肠病变诊断最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法,多数早期大肠癌患者可由内镜检查发现。
四、双重对比造影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技术比传统的钡剂灌肠X线检查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已成为放射科检查直肠肿瘤的常规检查。
五、CT诊断
CT诊断不作为直肠癌早期的诊断,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意义,特别是不能直接手术,应用外放射或放疗后有可能被手术的病人更有价值。CT检查作为对晚期直肠癌诊断以及复发性的手术估计有较大意义。
六、超声显象检查
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依据探测直肠癌外侵以及癌肿对直肠壁浸润程度为目的诊断方法,早在1983就开始应用于临床。此种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出癌肿所侵犯的部位和大小。这对直肠癌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
七、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对直肠癌的外侵会更有意义,但是磁共振目前还缺少技术完善,对磁共振所提供的图象认识也应该进一步深化。
卵巢癌诊断检查
1.血清肿瘤标记物测定:
(1)血清CAl25:是卵巢上皮性癌诊断及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放免法测定卵巢上皮性癌血清值大多敷为400~600U/ml,而其他类型肿瘤累及腹膜者血清值大多在300U/ml以下,正常健康妇女一般低于35U/ml。
良性疾病如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感染性疾病、盆腔结核等疾病均可出现血清CAl25值升高,但一般低于200U/ml。
(2)癌胚抗原(CEA):有部分卵巢黏液性癌及腹膜假黏液瘤的患者血清CEA值升高,在肿瘤细胞减灭术后2周可转阴。对CEA升高的卵巢恶性肿瘤的病例,连续监测CEA对判断疗效、诊断复发均有帮助。但消化道肿瘤,以及肝胆及胰腺的一些良性疾病均可呈阳性,特异性较低。
(3)甲胎蛋白(AFP):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如胚胎性癌、恶性畸胎瘤,特别是内胚窦瘤患者的血清AFP浓度较高。
(4)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某些特殊类型的卵巢恶性肿瘤,如卵巢原发性绒癌、胚胎癌及混合型无性细胞瘤患者,血清HCG可为阳性。
(5)乳酸脱氢酶(LDH):部分卵巢恶肿瘤血清中LDH升高,特别是无性细胞瘤者常常升高,但这并非特异指标。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盆腔肿块的来源及性质;可测定卵巢的大小、外形轮廓及实质的囊实性变化;对盆腔肿块的大小、形状、内部结构,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来源也可作出判断。必要时可行阴道超声检查。
3.CT及MRI:适于对盆腔肿块的进一步定位,了解其大小、范围及性质(实性、囊性、脂肪性、血性及脓肿等)。对已确诊为恶性肿瘤者,可判断其浸润及转移范围,有利手术前分期,指导手术。
4.X线检查:胸腹部摄片、胃肠摄片、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可协助诊断卵巢癌转移状况。
5.腹水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及对卵巢癌进行临床分期。腹水征明显者可行腹腔穿刺抽液进行细胞学检查。腹水少的病例,可经阴道后穹隆做穿刺或通过腹腔镜吸取腹腔冲洗液做细胞学检查。
6.腹腔镜检查:对卵巢癌的诊断,临床分期、治疗追踪.早期发现转移和复发都有其独特怍用。还可取活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可在直视下检查盆腔及腹腔器官,还可在直视下做腹腔较大范围的冲洗,从而提高了腹腔冲洗液的阳性率。
7.剖腹探查:发现有盆腔包块,经各种无创性检查不能确定其性质且不能除外卵巢恶性肿瘤者,采用剖腹探查。
8.盆腔检查:双合诊和三合诊检查子宫及附件,注意附件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界、质地、表面状况、活动度、触痛及子宫直肠窝结节等。
9.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及MRI检查对判断肿瘤大小、性质(囊肿或实性)、转移部位、有无腹水及发现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增大有一定价值。
10.腹腔镜检查:诊断不明确时,可通过腹腔镜检查了解盆腔肿块的大小与性质。还可以对可疑部位做活检,吸取腹腔液体做细胞学检查,观察腹膜及脏器表面的情况及了解横膈膜的情况,以做出较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11.剖腹探查:对通过各种检查仍不能肯定但又排除不了卵巢癌的病例,剖腹探查是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能准确了解肿瘤的病变范围、病理特点,有利于准确分期和治疗。
分期:卵巢癌的分期必须通过全面的临床检查及通过剖腹手术对盆、腹腔全面探查,腹腔液体或冲洗液的细胞学检查及对盆腔以外可疑部位多处活检病理检查后,才能做出全面的分期。
直肠癌的诊断要点
直肠癌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是直肠癌这种恶性肿瘤疾病的治疗在目前的社会中还是比较高的,为此我们想要知道怎么护理好直肠癌的患者我们得知道直肠癌这种疾病的检查方式都有什么,再者还需要直肠癌患者的积极配合和治疗。
1.结肠、直肠癌可疑症状 凡中年以上出现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并做进一步检查:
①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②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
③粪便带脓血或粘液。
④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
⑤腹部扪及肿块。
2.检查方法
①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主要的方法,约70%的直肠癌指肠指诊可触及肿瘤。
②内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及高位直肠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病变。
③X线钡灌肠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了解病变的范围及结肠其他部位有无异常。
④B超、CT检查:可了解腹部肿块、肿大淋巴结及肝内有无转移。
⑤血清癌胚抗原测定:对评估预后、疗效、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⑥其它检查:如阴道双合诊、膀胱镜检查等,也可帮助诊断。
3.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 与害怕癌症诊断、担心可能作结肠造瘘等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直肠癌早期症状、诊断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3.自我形象紊乱 与结肠造瘘引起的心理和行为上的不正常有关。
4.社交障碍 与害怕亲属和朋友对结肠造瘘产生反感有关。
5.腹泻 与结肠切除或肛门失去括约作用有关。
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以上虽然给出了相关的知识总结,但是直肠癌的患者还需要不断地在饮食上注意起来,比如说一旦直肠癌的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那么就会增加我们治疗疾病的难度,为此我们应该告诉患者怎么做好饮食的护理。
结肠息肉的检查诊断
1.组织病理学检查
息肉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对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必须注意下列几点:①取材:同一腺瘤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分布不一,不同部位的异形增生程度不一。癌变可能是中心性和局灶性,故取材于不同部位的活检标本其病理诊断可能不一,应多处或多次取材,最好将息肉全部切除送检。②标本的标记和定位:应及时正确固定标本并作好标记,使病理医生能辨认标本的头部、基部和切缘。腺瘤伴上皮异形增生或癌变时,可因病理医生经验差异而作出不同的诊断。
2.粪便隐血试验(FOBT)
其总的息肉检出率较低。近年发展了一些新的FOB检测方法。郑树等1991年报道使用反向间接血凝法粪便潜血试验(RPHA-FOBT)及计算机危险度评价,联合对人群结直肠癌进行筛检,发现RPHA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该法对结直肠息肉有一定检出率(21.1%)。息肉大小与出血关系密切,直径>1cm的息肉出血检出率达43.5%。恶性倾向大的腺瘤FOB阳性率增加,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腺瘤的RPHA-FOB阳性率依次为17.8%、30.0%、45.5%。<1cm的腺瘤常因无出血而FOBT假阴性,经纤维结肠镜检时可发现。
3.肿瘤标记物检测
例如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肿瘤组织中MC3、CA19-9、CEA、CA50等肿瘤相关抗原;利用流式细胞仪或显微分光光度仪测定肿瘤组织DNA含量或分析DNA倍体水平等。这些指标的异常被认为与癌发生有关,有的指标出现在形态学改变之前。可用于早期癌变、癌进展和早期复发的监测。
4.直肠指检
是检查距肛7~8cm以内下肠最简便可靠的方法。触及硬结是息肉恶变的可靠指标,但如息肉部位较高则直肠指诊常不能触及。
5.乙状结肠镜检
是检查低位结直肠息肉的最主要方法,与钡剂灌肠法使用常可取长补短。
6.钡剂灌肠造影
不易检出较小息肉,对低位尤其直肠下段息肉不易显示。双重对比气钡造影可提高对息肉检出率,且可减少因肠腔内气泡引起的误诊。乙状结肠镜发现息肉>0.5cm的病人,需进一步行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近端结肠,往往可发现同时伴有的结肠病变,单对比钡灌肠对近端肠息肉的敏感性,较双重对比为低。故凡乙状结肠镜发现腺瘤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首先选用纤维结肠镜,如无法查完全结肠,则再选用双重对比钡剂灌肠检查。
7.纤维结肠镜检查
是当前诊断结直肠息肉最确切可靠的方法。操作技术熟练者90%以上可达回盲部,能对息肉是否癌变作出一定估计。据报道经内镜涂抹染料可发现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近年国外方面对纤维结肠镜的检查指征报道较多。有报道40岁以上人群中有10%~25%用内镜发现无症状息肉,并发现大量的息肉位在60cm乙状结肠镜可及范围之外,故对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的任何息肉患者,或息肉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中应作全结肠镜检,以便及时发现同时性癌或同时性息肉。约半数的息肉和癌被气钡灌肠漏诊,因之应对结直肠癌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全结肠,以促使发现同时性肿瘤,减少早期异时癌和腺瘤癌变的发生率。目前国外有人主张凡曾经过腺瘤切除的患者都应进行长期、周期性的纤维结肠镜检查,但有人不赞成,认为仅单个小腺瘤的患者术后死于癌的危险是很低的。
直肠癌的诊断检查
第一大便潜血试验,这个检查方法是大规模普查和高危人群的初筛手段,阳性者会进一步做检查的。
第二直肠指诊,这个方法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一般病人出现有血便,排便习惯,大便性状,这些症状时都应该进行这个检查,通过这个检查可以检查出肿瘤的部位,大小,固定的程度,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第三内镜检查一般可以在内镜检查下取活组织出来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这个疾病最有效可靠的方法,内镜检查包括以下几种(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肠镜)。
第四影像学的检查通常检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钡剂灌肠,腔内B超,CT检查,CEA检查)一般医生都会根据病情做合理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