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宝宝口腔健康
关注宝宝口腔健康
婴幼儿有哪些常见口腔疾病?宝宝口腔溃疡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保护好宝宝的口腔健康呢?有哪些需要引起重视?看看下面专家的说法吧。
●宝宝口腔健康
专家指出,从孩子出生到3岁阶段被称为婴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孩子乳牙继续钙化、陆续萌出、形成乳牙的阶段,也是孩子恒牙牙胚陆续形成和恒牙处于钙化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也是孩子身体至关重要的时期,此时孩子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将逐渐消失,后天需要形成的免疫尚未完全建立,因而孩子容易罹患疾病,影响到孩子乳牙的正常萌出,使正处在钙化期的恒牙也受到影响,从而会可能导致孩子乳牙萌出迟缓、恒牙的釉质发育不全。对孩子今后的口腔健康以及牙齿美观带来不利影响。
●不得不重视的口腔疾病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多种口腔疾病,家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鹅口疮
又名雪口。它是婴儿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之一,容易发生在颊、舌、软腭及唇黏膜上。
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此病如不采取治疗措施会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并且可以扩大蔓延至牙床、咽部等处。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暴露出红色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症状较重的患儿还会出现食欲低下、拒奶、哭闹不安、低热、呼吸困难等。
创伤性口炎
多由于外伤、擦伤等使相应的口腔黏膜损伤。此病与受力方向、力度大小有关。常见的有两种:即婴儿舌系带溃疡和贝氏口疮。舌系带溃疡是由于孩子新萌出的乳牙摩擦过短舌系带造成的溃疡,久之此病会进一步形成较硬的纤维瘢痕。贝氏口疮是指由于婴儿反复吮吸拇指、异物等在黏膜较薄的上颌翼钩处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
口角炎
常发生在秋冬季节,由于反复用舌舔唇和口角而引起,不仅婴儿,其他年龄段的人也经常可见。如果孩子经常嗜咬手指、铅笔等,孩子的唾液分泌就会过多,容易使其口角部位潮湿引起口角炎;儿童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B2或患有缺铁性贫血,也会引起口角炎。
疱疹性口炎
这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病,孩子在6个月到2岁时最易患此病。起病时孩子会出现38℃~40℃的发热,一两天后,口腔黏膜上会出现小水疱,小水疱破溃后形成很浅的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的渗出物,周围有红晕。患儿常会有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
●如何保护孩子口腔
培养良好的习惯母亲在哺乳孩子时要注意姿势,应左右轮换喂奶,以免影响婴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避免婴儿睡着了后还使奶嘴含在婴儿口内,因这样容易引起孩子乳切牙和第一乳牙患龋。专家提醒,还应尽早地让幼儿练习咀嚼,这样可对婴幼儿的颌骨产生生理性刺激,从而促进其口腔相关骨骼的生长。另外,儿童应从3岁起就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家长应给予指导和监督。
治疗龋齿当用心龋齿俗称蛀牙或虫牙,在儿童中发病率极高。龋齿部位下面是正在成长的恒齿,由于受到侵蚀,往往也易于龋变而早期脱落。孩子发生龋齿后,家长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治疗。
加强营养婴幼儿时期需要供给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这对预防孩子口腔疾病大有裨益。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最好每隔半年给孩子进行一次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总之,从小保护好宝宝的口腔健康,让宝宝有个口漂亮的牙齿,为以后的健康打下好基础。
口腔健康关乎全身健康
最新调查显示,超过5000名受访者中有40%的人并不知道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相关;在最应重视的儿童健康指标中,口腔健康的关注度偏低;39%的家长只在孩子出现口腔不适时才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同时,82%的受访者没有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的习惯。近日,由国家卫计委和北京市卫计委共同组织开展的“全国爱牙日”主题宣传活动上,国家卫计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强调,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并呼吁公众更加关注口腔健康。
口腔健康教育须规范
在过去的一年,为更有效、规范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中华口腔医学会设立了“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和方法研究”项目,针对6个年龄组人群(孕妇和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中学生、成年人及老年人),收集、筛选、编制、推荐了一系列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并汇集成教材免费送给参加活动的基层口腔医生和社区医务人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表示,未来5年,学会将重点关注口腔健康科普宣传工作,将组织、开展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方法、具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并加以评价和推广;培训一批立足基层,惠及大众的口腔健康教育者,培养一批立足高校,掌握健康科普传播技能的口腔健康教育骨干,推出实践健康科普传播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口腔健康教育大家。
口腔疾病可防治
中华口腔医学会教授台保军强调,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可导致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龋病和牙周病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不仅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还会造成患者社交困难和心理障碍等;孕妇口腔感染是早产和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口腔疾病还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精神压力等。维护口腔健康有益于防控全身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高学军指出,口腔健康关系着全身健康,同时也呵护着全家幸福。口腔疾病是可防可治的,防控口腔疾病需要个人口腔维护和专业维护相结合。个人口腔维护包括有效刷牙、平衡膳食、合理使用氟化物、定期口腔检查等。专业口腔维护包括局部应用氟化物、窝沟封闭以及定期洗牙等。同样,定期检查、及早防治,是口腔健康的关键。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儿童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
如何预防口腔癌 关注口腔健康
关注口腔癌前的病变特征,比如嘴里出现白的、或者粗糙不平的斑等。要定期做口腔临床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岁宝宝缺锌有什么症状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如果宝宝口腔经常会长溃疡,或者舌苔出现一片片舌黏膜脱,做父母的就要关注一下,宝宝是不是缺锌了,锌元素的缺乏会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及上皮生长受阻,伤口愈合速度减缓,导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小儿口腔溃疡怎么办
宝宝口腔溃疡可找到发病部位,看看是什么起因造成儿童口腔溃疡,假如患处邻近的牙齿有尖利不润滑的缺口,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处置。
宝宝口腔溃疡怎么办?宝宝口腔溃疡应当留神饮食,对给宝宝吃流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还要少让宝宝吃酸、辣或咸的食品,免得加重宝宝痛苦悲伤感。
宝宝口腔溃疡的时候,为了减轻宝宝的痛苦,家长们应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宝宝一个舒服,开心的生涯环境,减轻宝宝的痛苦。
总之, 儿童上火是一种比拟麻烦的疾病,家长们要有足够的耐烦辅助宝宝,尽可能减轻宝宝的疼痛,这样上火才干恢复的快一点。
对于宝宝口腔溃疡专家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其实,宝宝口腔溃疡是常事,只要平时多注意观察,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别让孩子的情绪波动太大,再就是家中常备小儿降火药,以防万一,这样才能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密切注意宝宝换牙期的口腔健康
1.注意乳牙早失。乳牙与恒牙的“交班工作”有一定的顺序,顺序分别为下门牙、上门牙、下门牙边上的两颗、上门牙边上的两颗。若乳牙在应脱落之前就脱落了,称为乳牙早失,这往往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长歪。此时应带孩子去医院订制缺隙保持器,给恒牙腾出足够空间。
2.注意恒牙萌出是否有困难。如果孩子的恒牙迟迟长不出来,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切开部分牙龈来帮助恒牙萌出冒尖。另外,还有一些原因会导致恒牙延迟萌出,如多生牙、牙瘤、含牙囊肿等,都需要尽早去看医生。
3.纠正孩子舔牙的习惯。换牙时孩子常习惯用舌舔松动的牙,这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纠正。因为在换牙期,牙齿间的咬合关系是逐步建立的,舔牙有可能打乱咬合关系,导致恒牙排列不整齐。
4.密切关注口腔卫生。换牙期的孩子往往正在嗜好甜食的阶段,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集中时间吃甜食,吃完后立即认真刷牙。不要认为反正要换牙就忽视乳牙的龋齿,换牙前如果不治疗烂牙,化脓后将影响新牙的外形和排列。
5.多吃“硬物”而非细软。许多家长在换牙期给孩子吃软食,这反而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其实,让孩子在换牙期常啃啃水果等“硬物”,多咀嚼,反而有利于颌面部发育。
宝宝流口水无需担心 要注意口腔卫生和护理
1.用柔软的棉手绢给孩子擦口水
孩子流口水,流到嘴角,下巴,肚子上都是水,如果不能及时帮孩子擦干净的话,可能引起空气中的灰尘附着,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娇嫩的皮肤出现湿疹之类的皮肤问题。所以,妈咪们要准备好一条干净柔软的棉制手绢,孩子流口水之后轻轻擦试干净。切记不可用力过大,擦伤宝宝皮肤。妈咪要多点耐心,多关注宝宝,一有口水就及时擦干净。这样宝宝的皮肤就不会受到湿疹或是细菌的威胁了。
2.宝宝流口水不要过于担心
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妈咪们不必过于担心。有些妈咪看到宝宝流口水非常着急,以为宝宝是缺少什么营养物质或是微量元素,于是到处找偏方,什么猪尾巴之类的东西弄给宝宝吃。吃了反而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孩子流口水是因为孩子口腔唾液分泌发育,孩子还没学会吞咽,他们不知道把口水直接吞进肚子里,也不知道像大人一样把多余的口水吐出来,只好任其自然流出,等孩子大一点学会了吞咽自然就好了,不必过于担心。
3.注意口腔卫生和护理
孩子长牙的时候也会流口水,因为长牙期,牙床会有发痒不适,孩子就会用舌头去添牙床,从而导致川唾液分泌更多,多余的口水就流出来了。此时,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看看孩子有没有添破牙床,引起口腔炎症。最好是教会孩子用软毛刷刷牙,孩子太少父母可以帮孩子刷。少吃糖和油腻食物,不利于牙齿萌出,多吃水果蔬菜,适当运动有助于牙齿的萌出。
4.注意好孩子小手卫生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被病毒和细菌感染,是因为孩子把附着有病菌和细菌的小手放到嘴里添咬才导致了感染。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小手健康,饭前便后游戏结束都要洗干净手,发现孩子把手放到嘴里要及时制止。不要让孩子用脏手拿食物吃,从小养成健康洗手,健康用手的好习惯,就能有效地减少被病菌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意10个细节宝宝口腔更健康
预防儿童口腔问题 专家建议要做到“10”点:
1.鼓励儿童多吃纤维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
儿童应注意平衡膳食、不挑食,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丰富的食物,这样,既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不易患龋病,又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
2.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
睡眠时人的口腔唾液分泌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差,如果刷牙后睡前再进食食物,那刷牙就没有意义啦。此外,儿童应养成规律饮食的习惯,除每日三餐外,尽量少吃零食。
3.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帮助和监督
从3—4岁开始,儿童动手能力和四肢协调性明显增强,家长和保教人员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3-5次,前牙舌侧需将牙刷竖起上下刷,牙齿的各面(包括唇颊、舌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学,这样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儿童应选用适合其年龄的儿童牙刷。
4.帮助孩子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
提倡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3—6岁是儿童乳牙患龋的高峰期。该阶段牙弓(在肉红色的牙床上, 牙齿沿着牙槽骨依次排列成弓形 )开始发生变化,出现牙间隙,为替牙做准备,但易造成食物嵌塞,引发牙齿之间出现龋坏。龋病早期治疗所需时间短、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
5.局部用氟预防乳牙龋病
含氟牙膏具有一定的预防龋病的作用。学龄前儿童可用儿童含氟牙膏刷牙,但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并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以防误吞。另外,可在医院和幼儿园接受由专业人员实施的牙齿局部涂氟,预防龋病。
6.乳牙龋病应及时治疗
龋病影响儿童口腔和全身健康。龋病初的表现是在牙表面有白垩色改变(牙釉质脱矿),有色素沉着则牙齿局部变色,一般为褐色或黑色,进而牙齿表面硬组织剥脱,形成龋洞,直至牙齿完全崩解、脱落。龋病可以引起儿童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长期不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面部发育两侧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如果没有健康的牙齿,儿童不愿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乳牙总是要换的,坏了不用治”的看法是错误的。
7.及时治疗牙外伤
乳牙外伤常发生于2岁以上的幼儿,多为前牙,一般是跌倒所致。外伤可能会把牙齿碰松、碰折、碰掉等,乳牙外伤可能会影响以后恒牙的发育和正常萌出,应及时到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
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时,儿童好穿胶底防滑的旅游鞋、运动鞋。在进行滑板、滑轮等高速度、高风险运动时,应戴头盔、牙托等防护用具,减少牙齿受伤的风险。
牙齿是不可再生的硬组织,如果受伤后出现牙龈出血、牙齿裂纹、折断、松动、移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8.用窝沟封闭方法预防“六龄牙”(第一恒磨牙)的窝沟龋
“六龄牙”是萌出时间早的恒磨牙,其咀嚼功能强大,也容易发生龋病,甚至过早脱落,所以保护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很重要。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的有效方法。需要提醒的是窝沟封闭后还应认真刷牙,在定期口腔检查时,如果发现封闭剂脱落应重新封闭。
9.注意防治青少年牙龈炎
青少年牙龈炎表现为刷牙和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牙龈红肿、口腔异味等,其病因与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更主要的是牙菌斑堆积所致。所以,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牙龈炎有效的方法是有效刷牙清除牙菌斑。发现牙龈出血后,应更注意刷出血部位,轻柔地反复多刷几次,并结合使用牙线彻底清除该处牙菌斑。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时,应到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就诊。
10.牙齿排列不齐应及时诊治
刚萌出的两颗上前牙之间缝隙较大,正常情况下会随着其他前牙的萌出,间隙自动消失。如间隙过大或不能自动关闭,应到医院检查。家长千万不可简单地用橡皮筋关闭间隙。通常在12岁左右,乳牙完全替换为恒牙。如果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等畸形,可在此时期矫治,易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提醒的是,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每餐后均应刷牙,以清除因佩带牙齿矫治器影响而滞留的菌斑和食物残屑,建议选择正畸专用牙刷和牙间刷清洁牙齿。
宝宝口腔护理要点
0~6个月温热纱布洗口腔 ;孩子在长牙以前,父母应在喂奶后或睡觉之前用温热水浸湿的纱布轻擦小儿口腔各部分黏膜和牙床,以去掉残留在口腔内的乳凝块。这种清洁方法不仅能清洁口腔,而且能促进小儿口腔黏膜、颌骨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家长替宝宝抹口腔时,还可观察他口腔情况的变化,有需要时可带他去看牙科医生。 此外,在此期间宝宝睡着时最好能停止喂哺,切勿让他含着奶嘴睡觉。
6~12个月淡盐水轻擦乳牙; 6个月左右,宝宝的乳齿开始长出来了。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宝宝“刷牙”了。父母可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用淡盐水轻擦牙齿的各面。 宝宝牙齿的清洁大可不必按照早晚两次来进行,最好一日数次,每天宝宝早上起床及晚上吃完最后一餐后都要替他抹口腔,同时还要抹他刚长出的牙齿,此时也可以开始用较柔软的婴儿牙刷,让宝宝适应用牙刷刷牙的感觉。
1~2岁白开水刷大牙; 宝宝一岁左右,磨牙长出。这时完全可以用儿童牙刷给宝宝刷牙了,不过为了宝宝的口腔健康,最好选择白开水。此外,宝宝大牙长出后,就要开始注重口腔检查了。宝宝第一只牙齿长出后六个月内应去医院作一次口腔检查。
2~6岁开始用牙膏刷牙 ,两岁以后,宝宝的上下牙全部萌出后。此时宝宝可用小型软质牙刷沿牙齿的缝隙上下刷。不过,如果是宝宝自己刷牙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醒宝宝,在洗刷中注意不要使刷毛伤及口腔黏膜和牙龈 。较之以往的盐水和白开水刷牙,此时的宝宝可以使用牙膏来刷牙了。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用儿童牙膏刷牙。为了避免误咽,量要少,大约黄豆粒大小,且应教会孩子漱口,尽量吐干净。为了避免宝宝自己刷牙刷得不干净,家长最好每晚替孩子补刷牙齿一次。 此外,为了保护牙齿,预防龋齿,在儿童饮食方面,家长也要特别注意,应喂不含蔗糖的饮料与流食,喂药或其它营养品后应用清洁水帮助洁牙。
看了以上关于宝宝口腔护理的要点,我们可以了解,并不是宝宝没有长牙齿就可以忽略其口腔护理,否则,很容易引发小儿口腔炎症,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为以后孩子以后长牙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关注宝宝的口腔护理,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吃石榴会拉肚子吗 宝宝吃石榴要注意什么
1、宝宝不适合嚼食石榴,因为石榴中石榴籽的颗粒较为坚硬,宝宝的牙齿不足以将石榴籽嚼碎。
2、宝宝吃石榴不宜食用过多,以免肠道收敛作用过强,导致宝宝出现腹泻的情况。
3、同时对石榴过敏的宝宝不适合食用石榴,以免出现过敏不适的情况。
4、宝宝吃石榴的时候要选择甜一些的石榴,并且不能食用过多,以免石榴中的果酸刺激口腔、影响宝宝牙齿发育。
5、宝宝吃过石榴要及时漱口,以免大量发酵糖类残留在口腔中,导致细菌滋生,影响宝宝口腔健康。
不同年龄段宝宝应使用不同的儿童牙刷牙膏
阶段1:6个月以下
这一时期的宝宝基本上还未长牙,因此也就不需要儿童牙膏和牙刷,但是口腔清洁工作不能忽视。在宝宝吃完母乳或奶粉后,可给宝宝喂温开水,有助于清楚口腔中残留的乳渣。
阶段2:6个月-2岁
宝宝乳牙萌出后,父母可使用硅胶指套牙刷为宝宝清洁牙齿,无需使用儿童牙膏,因为宝宝此时还不会吐牙膏泡沫。指套牙刷一般是由食品级硅胶原料制成,整体圆润柔软,不会伤及宝宝幼嫩的口腔壁。
阶段3:2岁以上
大于2岁的宝宝牙齿基本长齐,可为宝宝配专用的儿童牙膏和牙刷,牙膏可选择如蒲地蓝儿童牙膏,这种专业的儿童护理牙膏。牙刷要选择软硬适中,富有弹性的,牙刷毛不宜过硬,以免伤及宝宝口腔。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为了省事,直接让宝宝使用成人牙膏甚至成人牙刷,殊不知这样会伤害幼嫩的口腔。所以,为了宝宝的口腔健康,请选用专业的儿童牙膏、牙刷吧!
宝宝长牙期要注意的几件事
出牙一般是不疼的,但有些宝宝会感到不舒服和烦躁。你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或湿润的纱布,放入孩子的口中磨擦牙龈,这样会对他有所帮助;凉凉的出牙环也可以用来缓解孩子出牙时的牙龈不适。
要谨慎使用牙胶,过多地使用牙胶对孩子没有好处。出牙不会引起发烧。如果孩子发烧,应该带他去看医生,可能另有原因。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牙齿发育是有利的。宝宝6个月大时就可以使用水杯,1岁时就别再给他用奶瓶了。这些有利于他的牙齿发育。
在两餐饭之间只要添加些水或普通纯牛奶即可,不要让孩子喝果汁或其他饮料,因为里面存在大量的糖。如果你想给宝宝喝些果汁或加了甜味剂的牛奶,可以直接让孩子在用餐时饮用。
宝宝出第一颗牙时,就应该帮他刷牙了,一天两次。最重要的一次是在晚上就寝前。要用轻柔的婴儿牙刷,挤上少量的牙膏,轻轻地帮他刷牙。注意不要让孩子吞食牙膏。
在宝宝萌出以一颗乳牙到一岁以前,不论宝宝的牙齿有没有问题都要去检查一下牙齿健康状况,并且以后都要定期检查,随时关注宝宝的口腔健康状况。在宝宝长牙期间,可以适当给宝宝增加一些咀嚼性食物,这些普通的东西能够帮助缓解宝宝在出牙时的不适。
牙龈炎的预防方法要注意哪些呢?
1.为避免牙结石引发的危害,应定期去专业的牙科机构进行洁治。
2.由于牙龈疾病与全身健康也有密切的关系,美国牙周病协会报告指出患有牙龈牙周疾病孕妇发生早产和生产出低体重婴儿是正常孕妇的7倍,所以孕妇尤其需要加强口腔健抗护理。
3.口腔健康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需要密切关注。
4.健康的口腔健康很重要,如果您刷牙时常常会出现牙龈出血,提醒您需要加强口腔健康护理或看牙医了。
预防牙龈炎要从日常的护理来调节,希望我们的介绍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牙龈炎的问题的话,可以在提问,我们有专业的口腔科医生将为您解答。
带你探究 是什么让宝贝口水直流
1、口腔受刺激
如果孩子的口腔内受到刺激,例如宝宝口腔内受到细菌感染,口腔溃疡,这些都会使得唾液分泌增多,导致宝宝口水直流。这时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给孩子用药治疗。小孩子体质弱,皮肤柔嫩,父母在平时吃完饭后给孩子擦嘴时,或者擦口水时,要注意使用质地较好的毛巾,最好的棉质的手帕,防止摩擦到孩子的皮肤,使得口腔内的粘膜受损,导致口腔遭受刺激,刺激唾液分泌的更多。
2、口腔不卫生
小孩子不知道食物干净与否,很多掉在地上的食物,他们也会抓起来吃,这会影响口腔的卫生,导致口腔受到刺激,唾液分泌较多,甚至导致口腔疾病。所以父母在平时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尤其是口腔卫生,不要让孩子咬手指,舔衣服之类的物件。
3、神经调节有障碍
人的神经可以支配很多的动作,唾液的分泌也受到神经的调节。如果宝宝的神经调节有障碍的话,那么可能会导致唾液分泌过多,口水直流。父母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治疗,帮助孩子恢复正常。
4、睡姿不当
如果孩子在睡觉时侧卧,半边嘴巴微张,那么口水会顺着嘴巴流出来,浸湿枕巾。这种情况是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的,父母只需要调整孩子的睡姿就好。
在平时,母亲可以在孩子的脖子上围一个口水巾,专门用来擦口水,但是要选用那种质量好的棉质布巾,这种不会伤害到孩子的皮肤。在孩子长牙齿期间,流口水是正常的现象,父母不必担忧,但是如果是其他病理性的情况,父母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口腔健康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口腔可以直接的将细菌传递进身体内,所以父母要倍加关注,不能孩子的轻视口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