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诱发皮肤病
不良情绪诱发皮肤病
揭秘情绪与皮肤病的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皮脂腺分泌及毛发的营养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皮肤汗腺分泌,微血管舒缩受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神经机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以影响皮肤。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烦恼、抑郁等是荨麻疹的诱发条件。
心理研究还证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秃、过敏性皮炎、荨麻疹、银屑病、多汗症、湿疹等皮肤病发生与情绪有关。例如:一位从未患过荨麻疹的妇女听到女儿自杀,顿时全身出现风疹;一位姑娘听到高考落榜大惊失色,一会儿工夫荨麻疹起了一身;一位教师因父亲突然死亡,悲痛欲绝,数日未眠,头发就大片大片脱落。有学者随机抽样研究了200例牛皮癣患者,发现其中5%具有强迫症性格,16%有焦虑及恐怖倾向。
情绪诱发的一系列皮肤病
脱发
精神压力太大或是受到创伤后,激素的陡然增加会让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从而使头发脱落。只有当我们心理状况恢复正常时,头发才会重新生长。
每天焦虑不安会导致脱发,压抑的程度越深,脱发的速度也越快。女性若在生活忙碌之外又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头发会光彩乌黑,充满生命力。男性经常进行深呼吸,散步,做松弛体操等,可消除当天的精神疲劳。
痘痘
如果你的粉刺是黑头的,这多半与你过度的户外奔波有关;白头粉刺与你在焦虑状况下大量进食甜食和高热量食品有关;无头粉刺通常是神经高度紧张的结果。
战胜痘痘,充足睡眠是最好的美容方法,另还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熬夜,避免因情绪或压力造成的失眠。为预防痘痘,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均衡饮食,用餐保持愉快的心情,应选择适宜的化妆、保养、清洁用品等。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患者在发病前一年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刺激,如家庭成员矛盾、经济问题、工作学习压力等。性格急躁情绪不稳定的人,对这些不良刺激应变能力差,反应敏感、强烈而持久,就容易发生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应解除可能发生的病因,尽量避免局部瘙痒抓挠,忌热水烫洗和肥皂洗,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刺激,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如何避免湿疹疾病的复发呢
1.湿疹治疗后要注意皮肤的保养。包括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油腻、煎炸之品,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生活作息规律,保证足够睡眠时问,避免过多熬夜。
2.湿疹治疗后要注意调节。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逆境和挫折要学会自我调整,保持心态平和、平静,避免不良情绪诱发或加重病情。
3.湿疹治疗后要注意避免过敏因子。过敏体质的人需在生活或工作中尽可能避免致敏因子。如家庭主妇在日常烹调、洗涤等家务不得不接触一些肥皂、洗涤剂时,可选择内层为绒布的塑胶手套;对植物花草敏感者避免接触该类物质,同时注意居住环境的杀虫,勤换勤洗衣被,加强个人卫生;还有确因工作场所接触的油漆、染料、各种添加剂等导致发病者,建议调换工种。
4.湿疹治疗后要留意生活习惯。属于过敏体质的人,饮食宜清淡,不饮酒,勿食海鲜、牛羊肉、狗肉等发物,避免诱发,洗浴次数不宜过多,尤其是冬季,不宜过多使用香皂、沐浴露等,勿以过热或盐水烫或擦洗患处。
冬季频繁洗澡诱发皮肤病
冬季是皮肤病的高发阶段,很多皮肤病就是因为过渡的清洗而造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3点。
1、气温下降导致皮肤抵抗力下降。气温下降是重要诱因。气温的下降,导致人们的抵抗力下降,同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皮肤病。研究发现,冬季气温低的地方皮肤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气温高的地区。
2、新陈代谢慢,不利于毒素的排出。到了冬季,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但是因为寒冷,导致人的汗毛孔处于收缩的状态,因此,排汗减少,人的排汗是可以带走一些毒素的,所以,没有了汗液的保护,导致了皮肤抵御外界的能力下降,而得皮肤病。
3、冬季的气候相对干燥,经常洗澡破坏了皮脂膜。冬天雨雪的天气还是比较少的,比任何一个季节都干燥,而人们天天洗澡,就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我们的皮肤正是靠这层皮脂膜在保护着,一旦破坏,皮肤就像干裂的土地严重缺水,干燥,所以会变得很敏感。
所以,专家呼吁冬季千万不要天天冲凉,虽然感觉是干净了,但是对皮肤是有伤害的,尤其是老年人本身的皮肤代谢就已经下降,抵抗力也很低,天天洗澡就容易造成皮肤瘙痒和过敏,因此,建议老年人冬天5天洗一次澡为宜,而年轻人3天洗一次也足够了。
脸过敏还能用洗面奶吗
脸过敏不建议用洗面奶,实在要用也要使用温和不刺激的洗面奶。
皮肤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诱发皮肤过敏的不良因素有很多,例如过度护肤,接触过敏原,甚至换季也会引发皮肤干燥过敏。皮肤过敏一般会引起红肿,一片一片的,或者是大片的肿还伴随疼痛和痒,不要用手挠,越挠会越严重的,可用温水洗下,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皮肤,另外要注意饮食,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
日常生活湿疹患者要注意哪些方面
1、过敏体质的人需在生活或工作中尽可能避免致敏因子。如家庭主妇在日常烹调、洗涤等家务不得不接触一些肥皂、洗涤剂时,可选择内层为绒布的塑胶手套;对植物花草敏感者避免接触该类物质,同时注意居住环境的杀虫,勤换勤洗衣被,加强个人卫生;还有确因工作场所接触的油漆、染料、各种添加剂等导致发病者,建议调换工种。
2、平时要避免患感冒。对感冒病毒抵抗力低者,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外,还可使用卡介苗多糖核酸针剂、转移因子针剂等细胞免疫增强绿色疗法,以增强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
3、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4、生活态度乐观向上。面对逆境和挫折要学会自我调整,保持心态平和、平静,避免不良情绪诱发或加重病情。情绪要稳定。皮肤是人的"心理器官",压抑、紧张、焦急、恐惧的情绪对湿疹很不利,可诱发和加重病情。生活起居有规律,应保证睡眠时间,按时作息,避免精神创伤,情绪要稳定,注意劳逸结合。
两侧面肌痉挛的预防护理
1.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易影响日常生活,因而病人易产生焦虑、紧张、自卑等心理。要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态度,消除紧张不良情绪,树立治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诱发。
4.积极寻找病因,确定手术或药物治疗方案。
不良情绪竟能诱发糖尿病
您别不信,科学研究最新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元凶” 。
天津医大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张主任介绍说,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
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不良情绪诱发糖尿病,不良情绪因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对中老年人更为明显;再者,也不是一般的不良情绪就能导致糖尿病,只有这种情绪反复刺激、持久作用于机体时,才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人如何控制血糖?
“同样道理,紧张、焦虑、发怒、恐惧、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会使糖尿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张主任强调,糖尿病人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这对控制血糖非常关键。
此外,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体育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心情,控制病情。病人家属也应多疏导、鼓励、安慰并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再有,患者还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难以排解时,应及时找专科大夫就诊,避免加重病情。
如何控制不良情绪
现代人越来越压不住火
愤怒,确实是普通人最不善于处理的一种情绪。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伯格市的愤怒化解研究所主任道尔·金特里博士曾统计过,每人每周会发怒两次,男人发怒的强度要大一些,女人每次发怒的时间要长一些。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教授的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向来以隐忍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压不住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生存压力成为人们易怒的根源。第二,价值观的碎裂,让人们觉得未来无法把握,而曾经教导人们“温良、忍让”的传统文化,也面临消亡;第三,自然环境的缺失,钢筋水泥的围绕,使人们越来越不安;第四,缺少朋友、缺乏沟通,让坏脾气只能通过谩骂得以宣泄。
愤怒的生理反应会让全身“中毒”
当你感到愤怒时,你全身的肌肉,你的脖子后的汗毛,你的血压,你的血糖水平,你的心率,你的呼吸频率,你的肠道,甚至你手指头的温度……都会发生反应。陕西省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天布对此也表示:“人生气时,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激素分泌都会增加,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虽然生气和长跑同样会造成人的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但长跑是血压缓慢上升且心跳加快的过程,回落过程同样缓慢;生气则是瞬间上升,身体不好的人或老人,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并心肌梗死,还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心情烦乱等,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因素如果相互影响,会带来恶性循环,诱发疾玻
吃火锅如何避免诱发皮肤病
一、在吃火锅时,汤料和调料中不要放太多的辣椒、花椒。这些调味品对皮肤有刺激,易发生红斑和瘙痒等皮炎症状,特别是喜欢吃辣椒的人更要注意,在火锅汤和调料中,盐不要放得太多,因为盐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使皮肤发痒、干燥;食物不要吃得太烫,较高的温度可以刺激皮肤;调料中放些香油,可以有效地防止接触性皮炎发生,或者明显减轻临床反应。
二、吃过火锅后,一般要用温水洗脸,以防刺激物长时间刺激皮肤。洗脸时也不要过度摩擦,否则也会刺激皮肤引起皮炎。一旦发生接触性皮炎后,要避免上述刺激,若症状严重须寻专业医生咨询用药。
传统火锅中众多香料经过过度烹调,汤底会产生内啡肽。也正是神奇的内啡肽,能刺激人的感官,让人获得极大快感,所以我们吃传统火锅的时候,往往感觉越辣越爽,欲罢不能。
没有人具体研究过人一辈子吃多少次火锅是最合理的,但皮肤专家从健康角度建议,不同体质的人应该有相应的饮食安排。而一个月吃火锅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2次!
过度劳累会诱发皮肤病吗
过度疲劳是现如今白领的通病,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会使我们的免疫力大大下降,于是各种各样的急慢性疾病也就随之而来。就来我们常见的一些皮肤病,如带状疱疹、荨麻疹、白癜风,也多半是累出来的。
皮肤病多是累出来的
皮肤包裹着全身,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的刺激和损伤,不仅是我们的“门脸”和“卫兵”,更像是反映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当生物钟发生紊乱或内脏器官有了病变时,很容易通过皮肤发出警报。一方面,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都会因为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生活作息改变等原因而加剧或诱发。另一方面,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被红疹、瘙痒等反复困扰,严重时无法正常休息和工作,打乱生活节奏,进一步导致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过度疲劳容易患上带状疱疹
得了带状疱疹的成年人,说明其在儿童期得过水痘,水痘病毒经过治疗被“杀灭”之后,并非完全消失,而是会“沉睡”在人体内。等到长大成人,一旦长时间处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之下,免疫力变得低下,这种病毒就会被再次唤醒,使人患上带状疱疹。
过度劳累会导致荨麻疹
一般情况下,当接触过敏源后不一定发病,只有当机体防御机制遭到破坏,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才能诱发荨麻疹。临床上追问病人的病史时,病人常常诉说病前有劳累情况,如长期超负荷劳动、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大量出汗、受寒受凉、淋雨、长途旅行、熬夜等等,这些情况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机体免疫力的暂时性下降。
过度劳累会诱发白癜风
过度的劳累就会使人的气血耗损,而血液的运行不通畅,就会直接导致患者自身的抗病免疫力的下降。而经常性的熬夜就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而患者的不良情绪的产生,就会影响到患者自身的黑色素的合成。
减压是预防皮肤病的关键
首先,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过度劳累等;其次,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注意心理调节,及时清理不良情绪;最后,病毒流行的季节,还要注意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家有病毒疹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合理服用抗病毒药,并对其所用的物品、房间等进行消毒。
不良情绪危害健康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癌症与情绪是有密切联系的。癌症病人在发病前大多有长期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有严重的精神创伤、过度紧张和忧郁的病史。正象有些人所说的“情绪是癌细胞的催化剂。”不仅癌症与人的情绪有关,而且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神经官能症、溃疡病以及常见的偏头痛、糖尿病、哮喘、神经性皮炎等许多疾病都与情绪状态有关。现已证明,重大的精神刺激、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引起神经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失调,使人们对感染或中毒的免疫力减低,食欲减退,导致营养不良或对有毒物质的抵抗力受损。如果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于激动,或长期处于苦闷、焦虑、悲观、恐怖、绝望等不良情绪之中,就很容易诱发高血压或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甚至还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危象等意外。
因此,在日常紧张的工作、繁忙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自觉地培养、维护与发展积极的良好情绪,因为良好的情绪是维护人的生理机能正常进行的前提,也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还要使自己成为宽厚、大度、开朗和乐观的人,控制感情,消除不必要的精神激动,经常心平气和,从容地应付各种挫折和不幸,乐观处世,减少和避免由于情绪激动而带来的损失,努力克服消极的不良情绪,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的状态,通过自我调控,在紧张中松弛情绪,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只要这样,才能保证身心的健康,才能延年益寿。
不良情绪竟能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也能“气”出来?
您别不信,科学研究最新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元凶” 。
天津医大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张主任介绍说,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
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不良情绪诱发糖尿病,不良情绪因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对中老年人更为明显;再者,也不是一般的不良情绪就能导致糖尿病,只有这种情绪反复刺激、持久作用于机体时,才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人如何控制血糖?
“同样道理,紧张、焦虑、发怒、恐惧、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会使糖尿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张主任强调,糖尿病人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这对控制血糖非常关键。
此外,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及适量的体育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心情,控制病情。病人家属也应多疏导、鼓励、安慰并理解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再有,患者还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难以排解时,应及时找专科大夫就诊,避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