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1.抗病毒治疗
对慢性HBV感染,病毒复制指标持续阳性者,抗病毒治疗是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抗病毒药物,效果都不十分满意。应用后可暂时抑制HBV复制,停药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使原被抑制的指标又回复到原水平。有些药物作用较慢,需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由于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限,且仅当病毒复制活跃时才能显效,故近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倾向于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2.保护肝细胞药物
益肝灵由水飞蓟草种子提取的黄体甙,可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用法为每次2片、每日3次,疗程3月。
3.休息
发病早期必须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明显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及肝功能波动为度。在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再经1~3个月的休息观察,可逐步恢复工作。但仍应定期复查1~2年。
慢性肝炎会不会传染呢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一、慢性肝炎传染吗--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肝炎总类
传染性慢性肝炎一般是指病毒性肝炎,也就是由各类肝病病毒导致的肝炎。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丙肝、丁肝、戊肝等,其中以乙肝和丙肝的数量最多,分别为我国第一大和第二大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种类不同,其传染的方式也不相同。
二、慢性肝炎传染吗--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肝炎总类
其实,有很多种类的肝炎是不具有传染性的,此类肝炎患者朋友可以参加社会各类活动和工作,大部分经过正规治疗可以痊愈。不具有传染性的肝炎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酒精肝:酒精肝又称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饮酒导致。如果不加以治疗严格戒酒会逐渐向着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方向发展,应及时的进行治疗。
2.脂肪肝:脂肪肝可分为轻、中、重三个阶段,当发现轻度脂肪肝时就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继续恶化。推荐阅读:肝脏“好坏”检查才明了!
三、慢性肝炎传染吗--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方式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血液传播,另一类是粪-口传播。
下面具体介绍:
1.血液传播类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丁肝均为血液传播,当血液或皮肤黏膜接触到此类肝炎病毒时就有可能导致感染肝炎,通常有母婴途径、输血感染、整容器械等。
2.粪-口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属于此类传播,容易造成集体性爆发。此类病毒性肝炎传播性较强,唾液、汗液、粪便等都有可能导致传染,一起吃饭、洗浴等会导致该类肝炎的传播。
上述文章详细阐述了慢性肝炎的一些常识,用于慢性肝炎治疗周期比较长,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治疗中途千万不要放弃一旦放弃病情会加重,甚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到时候就会大大增加治愈的难度,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
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凡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于病发后六个月,HBsAg血症不减退,抗-HBc效价不降落,抗-HBs不阳转者(尽大年夜部分),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凡慢性肝炎HBV传染指标不较着或只有抗-HBc一项指标阳性,应进行肝穿刺,用荧光抗体手艺、ELISA染色手艺进行肝内HBsAg、HBsAg检测,此中一项阳性者仍可诊断为乙型肝炎。
2、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急性期初期大年夜便抗-HAV免疫电镜看到有抗体桥保持的HAV颗粒凝集体者。
(2)凡急性期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阳性者。
(3)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效价呈4倍以上降落者。
3、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凡呈水源、食品爆发流行特点,又分歧适甲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标准者,可诊为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2)凡分歧适急性甲、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指标,并解除大小胞病毒、EB病毒传染者(无特异性IgM抗体)可诊为急性非甲非乙型肝炎。
(3)凡慢性肝炎患者HBV传染指标全数阴性,并解除本身免疫性肝炎、荮物中毒或过敏者,可诊为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推荐阅读:病毒性肝炎治疗流程图
4、HBsAg诊断标准
凡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血症延续阳性六个月以上,并经肝穿证实肝脏无肝炎病理改变者,可诊为HBsAg健康携带者。
总胆红素偏高传染吗 当被传染了该怎么办
肝脏明显损害时,因卧床休息,可减少代谢物特别是乳酸的产生,减轻肝脏的负担,使肝脏的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
病毒性肝炎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功能均减退,临床症状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所以调理饮食十分重要,应尽可能进食新鲜、易消化、富有蛋白质、维生素和高热量的清淡食物。
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特异疗法,西医对肝脏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具体而严格,但又无理想药物可消灭病毒,而中医经过从古至今的经验累积,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往往又可受到较好的效果,所以把中西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是目前对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一条有效又可靠的方式。
丙肝到哪里治疗好
1.抗病毒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蛋白酶抑制剂博赛匹韦(BOC)或特拉匹韦(TVR),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三联治疗,2011年5月在美国开始批准用于临床,推荐用于基因型为1型的HCV感染者,可提高治愈率。博赛匹韦(BOC)饭后,每天三次(每7-9小时),或特拉匹韦(TVR)饭后(非低脂饮食),每日三次(每7-9小时)。期间应密切监测HCVRNA,若发生病毒学突破(血清HCVRNA在最低值后上升>1log),应停用蛋白酶抑制剂。
2.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①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
2.抗病毒治疗
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仅在急性丙型肝炎时提倡早期应用干扰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①干扰素:重组DNA白细胞干扰素(IFN-α)可抑制HBV的复制。隔天肌注,连续6个月,仅有30%~50%患者获得较持久的效果。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②拉米夫定:是一种合成的二脱氧胞嘧啶核甘类药物,具有抗HBV的作用。口服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下降,服药12周HBV-DNA转阴率达90%以上。长期用药可降低ALT,改善肝脏炎症,但HBeAg阴转率仅16%~18%,治疗6个月以上,可发生HBV的变异,但仍可继续服用本药,副作用轻可继续服用1~4年。③泛昔洛韦:是一种鸟苷类药物,它的半衰期长,在细胞内浓度高,可以抑制HBV-DNA的复制。本药副作用轻可与拉米夫定干扰素等合用提高疗效。④其他抗病药物:如阿昔洛韦、阿德福韦、膦甲酸钠等均有一定抑制HBV效果。
3.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有:①胸腺素α1(日达仙) 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重建原发、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②胸腺素 参与机体的细胞发生免疫反应,诱导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放大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调节T细胞各亚群的平衡。③免疫核糖核酸 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导向治疗
新的免疫治疗(如DNA疫苗免疫复合物治疗等)、基因治疗(反义核酸治疗转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
5.护肝药物
护肝药:①促肝细胞生长素 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纤维化作用。②水飞蓟宾 有保护和稳定肝细胞膜作用。③甘草酸二铵(甘利欣) 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适用于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④腺苷蛋氨酸(思美泰) 补充外源性的腺苷蛋氨酸有促进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6.中医中药
辨证治疗对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有较好疗效,如茵陈、栀子、赤芍、丹参等。
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不论黄疸型还是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其病因多为湿热蕴郁,清热利湿选用药物:茵陈、虎杖、龙胆草、蒲公英、车前草、栀子、板兰根、大黄、黄芩、苦参、马兰根等。芳香化浊选用药物:霍香、佩兰、白豆蔻、草豆蔻、厚朴、菖莆、苍术等。
调气活血选用药物有郁金、柴胡、香附、川楝子、陈皮、大腹皮、泽兰、丹参、赤芍等。根据上述治则结合病例选药组方,热偏重者可参考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化裁,湿偏重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参考茵陈四苓散、三仁汤加减化裁。瘀胆型肝炎多与湿热瘀阻肝胆失泄有关,一般亦按阳黄治疗,在下述治则基础上重用消瘀利胆法(如赤芍、黛矾散、硝矾散等)。
二、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发病比较复杂、常由湿热病邪蕴结不解、日久伤及脏腑和气血,导致衰退性变化和失调性变化。衰退性变化可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阴阳两虚、气血两虚等不同。失调性变化则多为气血失调(如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胃不和、心肾不交等。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中药有哪些?慢性肝炎治疗原则应去邪、补虚、调理阴阳气血三结合,辨证时应分析邪之性质、虚在何脏以及阴阳气血失调的程度,从整体出发制订治疗方案。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颇似“急黄”(也称“瘟黄”)。若见湿热毒盛、弥漫三焦者,治宜重剂清热解毒,以黄连解毒汤或清瘟败毒饮加减。若见湿热伤营入血,迫血妄行病毒性肝炎患者,治宜清营凉血化瘀法,以清营汤含犀角地黄汤加减。若见瘟邪逆传,蒙蔽心包昏迷不醒病毒性肝炎患者,治宜清宫开窍法,以安宫牛黄丸加减。若见气虚血脱、阳阴离绝,当用大剂独参汤或生脉散。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中药有哪些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中药有哪些?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此病不仅发病非常快,而且还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如何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还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重症疾病,因此我们需要尽快治疗,那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中药有哪些呢?这款弄爱普生。病毒性肝炎可以分为急性、慢性及重症三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自然治疗药物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中药如下:
病毒性肝炎一般可按中医传统分为黄疸和无黄疸两大类,黄疸又分为阳黄和阴黄进行诊治,但需重视分析中医病机,强调辨证论治。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不论黄疸型还是无黄疸型,其病因多为湿热蕴郁,清热利湿选用药物:茵陈、虎杖、龙胆草、蒲公英、车前草、栀子、板兰根、大黄、黄芩、苦参、马兰根等。芳香化浊选用药物:霍香、佩兰、白豆蔻、草豆蔻、厚朴、菖莆、苍术等。
调气活血选用药物:郁金、柴胡、香附、川楝子、陈皮、大腹皮、泽兰、丹参、赤芍等。根据上述治则结合病例选药组方,热偏重者可参考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化裁,湿偏重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参考茵陈四苓散、三仁汤加减化裁。瘀胆型肝炎多与湿热瘀阻肝胆失泄有关,一般亦按阳黄治疗,在下述治则基础上重用消瘀利胆法(如赤芍、黛矾散、硝矾散等)。
(二)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机比较复杂、常由湿热病邪蕴结不解、日久伤及脏腑和气血,导致衰退性变化和失调性变化。衰退性变化可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阴阳两虚、气血两虚等不同。失调性变化则多为气血失调(如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胃不和、心肾不交等。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中药有哪些?慢性肝炎治疗原则应去邪、补虚、调理阴阳气血三结合,辨证时应分析邪之性质、虚在何脏以及阴阳气血失调的程度,从整体出发制订治疗方案。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颇似“急黄”(也称“瘟黄”)。若见湿热毒盛、弥漫三焦者,治宜重剂清热解毒,以黄连解毒汤或清瘟败毒饮加减。若见湿热伤营入血,迫血妄行病毒性肝炎患者,治宜清营凉血化瘀法,以清营汤含犀角地黄汤加减。若见瘟邪逆传,蒙蔽心包昏迷不醒病毒性肝炎患者,治宜清宫开窍法,以安宫牛黄丸加减。若见气虚血脱、阳阴离绝,当用大剂独参汤或生脉散。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常用中药有哪些?专家表示,中药疗法和西药疗法比较,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毒副作用相对来较小,但是药效显得缓慢一些,对于一些肠胃不好,西药反应比较大的患者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患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1.急性肝炎的治疗
(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 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 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急性乙肝最有效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 另外就是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他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4)中药治疗 可因地制宜,采用中草药治疗或中药方剂辩证治疗。急性肝炎的治疗应清热利湿、芳香化浊、调气活血。热偏重者可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或龙胆草、板蓝根、金钱草、金银花等煎服;湿偏重者可用茵陈四苓散、三仁汤加减。
(5)营养应高蛋白饮食 热量摄入不宜过高,以防发生脂肪肝,也不宜食过量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
(6)抗病毒药物治疗 ①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能阻止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内复制,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停药后部分病例的血清指标又逆转。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干扰素治疗可提高疗效。副作用有发热、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乏力等,可在治疗初期出现,亦可发生暂时性脱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②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苷酸(聚肌胞,Peoly I:C)在体内可通过诱生干扰素而阻断病毒复制,但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较低。近又合成新药Amplige(Poly I:C·12U),是一种作用较聚肌胞强大的干扰素诱生剂。
2.慢性肝炎的治疗
提高生活品质是乙肝治疗的终极目标。众所周知,乙肝病毒很难被彻底消灭。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似物都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短期治疗(≤1年)停药后,患者的HBV-DNA水平可能会出现大幅度反弹,导致乙肝复发。乙肝抗病毒最忌讳早停药,擅自停药或换药很可能会造成病情恶化,最终造成疗效不佳,加重疾病进展。因此,大家在治疗期间一定要做到长期用药、规范用药。
3.重型肝炎的治疗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具有再恢复的可能,但相当数量的病人预后不良。病人应绝对卧床,避免并去除诱发肝昏迷的诱因,预防和控制感染,及时救治出血,加强对症支持疗法。有条件者应考虑肝脏移植手术。
4.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治疗
凡有HBV复制指标阳性者,适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首选α-I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