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肌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新生儿心肌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清心肌酶检查 可见GOT、LDH、CPK等升高,尤其以LDH同工酶LDH1及CPK同工酶CPK-MB升高意义大。
2.病毒学检查 抗体检查较易进行,早期查病毒IgM有助于诊断。
3.心肌活检 确诊靠心肌活检病毒分离。
4.X线检查 心脏可扩大,透视下心搏减弱,肺纹理增多。如有心力衰竭,X线可有肺水肿表现。
5.心电图 心电图主要表现Ⅰ、Ⅱ、aVF、V5、V6等导联ST段下降,T波低平、倒置、双向,严重者ST段抬高呈单向曲线并伴有深Q波,酷似成人心肌梗死的图形,说明有严重的心肌损害。可有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期前收缩、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颤动,房室、窦房、束支传导阻滞等。 3.超声心动图 可见心脏扩大、搏动减弱及心功能减退等。
小儿心肌酶高吃什么食物
新生儿心肌酶高于正常值提示说明有心肌损伤或心肌炎的情况,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只需注意休息,加强护理,避免着凉;同时应该应用营养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B6,果糖之类的药物。
如果新生儿心肌酶高是与病毒感染侵犯心肌有关的,那需注意最近有无病毒感染,感冒等症状,体温如何,注意休息,营养心肌治疗,一般可用果糖,VC,辅酶Q10等治疗的,应注意预防感冒,定期复查心肌酶谱。
此外,心肌酶是心肌组织中的一种酶类,平时在血液中是比较低的,如果心肌酶增高,说明心肌组织存在损害的现象,还应综合查看心肌酶谱的其他指标,确定是不是心肌炎
新生儿心肌酶高的注意事项
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新生儿的心肌酶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新生儿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
其实,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对较重的心肌炎小儿可检查超声心动图,以发现心腔扩大和心功能有否降低;对复杂的病儿,必要时还需进行心肌、心内膜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那么,新生儿的心肌酶偏高的话,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呢?
对于新生儿心肌酶高,建议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在新生儿护理上,要保证充分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新生儿心肌酶正常值是多少
心肌酶谱是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检查的心肌酶包括LDH、CK一MB、a一HBDH,GOT,这组相关酶对诊断新生儿心肌损伤有一定辅助作用。
新生儿心肌酶谱参考值较成人增高,新生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别为:
1、肌酸激酶:(115±82)U/L;
2、肌酸激酶同功酶(19士13)U/L;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15)U/L;
4、乳酸脱氢酶(263士113)U/L;
5、a-羟丁酸脱氢酶(246士114)U/L。
新生儿心肌炎怎么办
1.治疗原则
尚无特效治疗。治疗应包括吸氧、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控制心律失常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
2.治疗方法
(1)充分休息 避免对患儿的过度体检和护理操作,尽可能减少刺激,保证休息。
(2)积极的保护心肌 可以使用大量的维生素C、能量合剂、磷酸果糖、中药黄芪、丹参等。
(3)对症处理 迅速的对症处理,例如: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心源性休克,控制严重的心律失常。
(4)静脉免疫球蛋白 有报道应用治疗心肌炎取得较好疗效。
(5)免疫抑制剂 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新生儿心肌炎的饮食
出院并不意味着心肌炎痊愈,仍需要一段时间恢复。要为患儿建立一个愉悦舒适的休息环境,按时作息,避免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如快速跑、长跑、跳绳、跳远等,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慌、胸闷为宜。
饮食应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荤素搭配,多食营养丰富的鱼、肉、蛋、牛奶等,多吃水果,如柑橘、苹果、香蕉等。每日饮水量约1000—1500毫升,注意定时排便,以防便秘。
心肌酶高后遗症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心肌酶都会高于正常成年人,所以,这点是在检测新生儿的心肌酶时候需要注意的。然而,对于新生儿心肌酶高的情况下,大家都会关心会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什么后遗症。下面,就由小编简单为大家介绍下,新生儿心肌酶高是否会有后遗症吧!
目前,心肌酶谱是评价“心肌损伤”的一个指标之一。新生儿心肌酶高,一般提示心肌受损,在心电图、心脏超声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危险,也不会有后遗症,建议定期复查即可,必要时可以口服或静点营养心肌的药物治疗。
我们需了解的是,一般情况下,在缺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阻等情况下,就会出现心肌酶谱增高。而医院检查心肌酶谱是想了解,新生儿出生缺氧时,是否存在心肌损伤的情况。
但是,新生儿本身正常的心肌是会略高于成年人的,因此,如果只是轻微偏高;那么不必担心;如果超过1倍以上,则应该有心肌损伤的问题。而关于后遗症,如果高出两倍,那么只要及时治疗,并什么不良后遗症,而且恢复也非常好。
新生儿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
1. 病毒感染
最为常见的是各种病毒感染,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有30多种病毒可以引起心肌炎。其中最多见的是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等,其次为其他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病毒、疱疹病毒、星状病毒、轮状病毒等,近年发现乙型肝炎病毒也可以导致心肌炎。
2. 细菌感染
各种细菌感染可以发生心肌炎,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严重败血症、休克,和外科常见的长疮化脓等。这些细菌感染到人体后在血液中生长繁殖然后放出各种毒素,毒素的毒性很大可以损伤大脑、肾脏、肺、心脏、肝脏等器官,从而发生各种脏器受损。
3.各种中毒
例如:农药中毒、医药中毒、蛇毒、蜂毒、吃野菌中毒等。
4.各种结缔组织疾病
例如:风湿热、红斑狼疮。
5.肿瘤侵犯到心肌。
导致心悸胸闷的原因有哪些
步骤/方法:
01
能够引起心悸胸闷的疾病有很多,比如说病毒性心肌炎,风湿热,猩红热,败血症,伤寒性心肌炎,新生儿心肌炎等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在患者心悸胸闷的同时,可能还会伴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肌收缩,心律失常等多种症状。
02
心悸胸闷还可能是因为一些心肌损害性疾病导致的,比如说风湿热活动期间,或者一些继发性的感染疾病都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患者不但会心悸胸闷,还会感觉头晕腹痛,甚至是食欲不振心前区疼痛。
03
如果出现心悸胸闷的症状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有的患者出现这种症状之后去做检查可能有白细胞计数增高的请讲,有的患者可能是身体血沉加快,同时身体骨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的含量都会增高,这提示可能是延缓了一些其他疾病。
注意事项:
心悸胸闷的患者去做心电图检查可能发现有各种心律失常,还可能身体出现了传导阻塞性的障碍,心悸胸闷并且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可能是因为多了一些食管方面的疾病,比如说食管炎。
新生儿心肌酶偏高会导致肌肉萎缩吗
新生儿的心肌酶升高很常见,如果孩子吃奶正常,呼吸正常,可不治疗。待患儿三月龄时复查心肌酶。一般新生儿心肌酶偏高,多是心肌有损害,注意有没有给宝宝口服什么药物,最好建议进一步检查一下,但一般是不会引起肌肉萎缩的,如果你宝宝伴有肌肉萎缩的话,肯定是有其它的原因,一定要系统检查。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从患儿心包穿刺液分离到病毒,或者说通过抗体检查呈现出阳性。
或者从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病毒,临床上主要诊断依据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或者说患者有心包炎的表现,心脏扩大,心电图室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心律失常。
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前面的1到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腹泻等感染,明显的胸闷头晕等症状,患者也会出现拒食,四肢发凉等严重的现象,新生儿的诊断主要是结合母亲流行病学史作出诊断,心电图可以看到轻度的异常。病程的早期,还可以看到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增高,病程中患者的心肌抗体也会增加。
要想确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就需要具备两项中一个指标,比如说心电图指标,你要同时具备这两项中的其中一个,那么就可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现心肌炎的同时,身体的其他系统也会出现病毒的感染现象,如果没有病毒那么就需要进行患者本身的病史,临床上考虑是否是因为病毒引起的心肌炎。
如果不具备以上的条件,但是临床上被怀疑属于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就可以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的随诊,如果出现系统的动态变化,那么就考虑可能是患有心肌炎。
新生儿心肌酶高后遗症
目前,心肌酶谱是评价“心肌损伤”的一个指标之一。新生儿心肌酶高,一般提示心肌受损,在心电图、心脏超声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危险,也不会有后遗症,建议定期复查即可,必要时可以口服或静点营养心肌的药物治疗。
我们需了解的是,一般情况下,在缺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阻等情况下,就会出现心肌酶谱增高。而医院检查心肌酶谱是想了解,新生儿出生缺氧时,是否存在心肌损伤的情况。
但是,新生儿本身正常的心肌是会略高于成年人的,因此,如果只是轻微偏高;那么不必担心;如果超过1倍以上,则应该有心肌损伤的问题。而关于后遗症,如果高出两倍,那么只要及时治疗,并什么不良后遗症,而且恢复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