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具体表现
脑瘫的具体表现
1、哭声微弱或无原因持续哭闹。
2、自发运动少,呈无力状态。
3、小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边吃边哭、易呛奶,吸吮后疲乏无力,小儿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
4、小儿特别安静或特别烦躁、易受惊抽搐。
5、肌张力增强,全身发硬,好打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硬直伸展或四肢一屈一伸,不对称。
6、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肌肉松弛。
7、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
8、原始反射减弱或增强:如拥抱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患儿的姿势呈拉弓射箭状)。
预防小儿脑瘫具体的做法
1、坚持优生优育,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如有高血压、妊娠毒血症可及时治疗,避兔难产;保证孕妇良好的营养、预防早产;孕期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怀孕期间(尤其头三个月)做好风疹预防工作;鼓励母乳喂养,增强婴儿抵抗感染的能力。婴儿出生后定期去医院检查,早期发现发育迟缓的症状,给予及时指导及治疗;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防止脑膜炎及其他传染病发生;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以及发烧的正确处理,有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2、早期发现,早期发现可疑脑瘫的患儿是实施脑瘫康复的关键,主要从运动,语言和进食发育3个方面来观察。运动方面,出生后1一2个月,身体特别僵硬,穿衣或活动其身体时感到困难;3个月时双腿僵硬,不能抬头,双手不能支撑,侧卧时,头偏向一侧,一侧肢体屈曲,另一侧伸直,双手不能放在一起;6个月坐时出现圆背,不能抬头,上肢僵硬,手握拳;将其推向坐位时,头后仰或背向后伸;9个月时用手玩东西的能力较差,下肢僵硬,脚尖着地,不能用下肢负重;12个月不能扶物站立,下肢僵硬、脚尖着地;不会爬,只用身体一侧或用手拖自己;或者,双腿软如棉,不能抬头,悬空抱对其四肢下垂、活动少,抬头、坐和运用双手活动迟于同龄孩子或常用一只手活动;18个月时一侧上肢僵硬,一侧脚尖站立行走,站立平衡差;大部分时间用一只手玩,一侧下肢可能僵硬,坐时一侧身体负重。
语言方面:出生后不爱哭或容易哭,易激惹、睡眠差或终日睡;或者,5-6个月仍不会哭,且对外界反应淡漠;不会发音或极少发音;8-12个月对成人的语言仍然毫不理解。进食方面,吸吮和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如果发现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小儿脑瘫具有传染性吗
一、患儿头部损伤,脑瘫患儿头部损伤一般包括产瘤、头皮血肿、腱膜下出血。其中产瘤是由于头皮的外伤造成表浅部位的出血性水肿,临床上不需要治疗,通常情况下3天后会消失。
二、孕妇生产过程中由于孩子胎头在通过骨盆腔时,由于外力的压迫和拖拉可能会造成胎儿大量出血,进而引发休克死亡。另外触诊时有波动感,临床上需注意大量失血、黄疸等并发症。
三、胎儿宫内脐带绕颈也是脑瘫的一个原因,孕期若脐带有多处缠绕,对于胎宝宝则是非常危险的,缠绕较紧者可影响脐带血流的通过,进而影响到胎宝宝氧和二氧化碳的代谢,使胎宝宝出现胎心率减慢,严重者可能出现胎宝宝缺氧,甚至死亡。
家长一定要对疾病可能产生的环节多加注意,及时在各个阶段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孩子患病的风险。
面瘫具体的症状
1、面瘫后遗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面瘫患侧麻痹的神经没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复所遗留的部分病症,另一部分是接受损伤性治疗所造成的如针灸。因此,这是属于患有了面瘫后遗症的症状表现之一。
2、面瘫后遗症的症状一般是指病程超过3个月,因治理方法不当延误面瘫的病情或经多种方法治疗仍未痊愈,如面瘫患者的面部表情肌没有完全恢复时遗留的症状及自觉症状。
3、面瘫后遗症的症状还可表现为抬眉动作或抬眉幅度低、眼上睑松弛、鼻唇沟浅、口角偏斜、刷牙漏水、面部僵硬、食滞、流泪等。
4、一旦患了面瘫,生活质量就要面临考验。较严重的变性会对病人的面部造成缺憾,这意味着面瘫患者的余生在面部表情和表达方面产生永久性欠缺。
小儿脑瘫在各个阶段的具体表现
新生儿期,双下肢过度伸直且不易分开,换尿布困难;两上肢屈曲,手紧握拳,很少活动。
3—5个月:不能做双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的动作。
7—8个月:仍不会坐。强扶成坐位时双下肢呈屈曲状,膝关节处不能伸直;强扶成前倾体位后,大人一旦松手又向后倾倒。扶小儿腋下使其成直立站位时,髋及膝过度伸直,甚至交叉剪刀状。
7—8个月后:孩子不会爬或爬行时只表现为上肢活动,下肢没有伸屈交替运动。
1岁之内:孩子用手不分左右,只会一只手去拿东西;面部经常出现异样表情(如节律性地吐舌动作);吸奶时找不准奶头的位置或出现吸吮吞咽困难。
儿童脑瘫具体因素有哪些
导致脑瘫的原因一、遗传性因素
一些脑瘫可有家族遗传病史,在同辈或上辈的母系及父系家族中有脑瘫、智力障碍或先天畸形等。近亲结婚出生的幼儿中脑瘫的发生率增高。相关机构调查同型脑瘫16个家族,其中10个家族有先天性运动失调,3个家族有失调性双瘫。
导致脑瘫的原因二、宫内感染
母亲患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胎儿的发育异常,包括各种先天畸形以及智力障碍从而导致脑瘫。在妊娠期感染中,最普遍的先天性感染(如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 疹病毒、EB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等)是胎儿神经发育残疾的已知原因。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感染常伴有脑瘫、癫痫等中枢神经后遗症,在癫痫、脑 瘫、神经性耳聋患儿中,弓形虫检出率显著增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孕期感染可能是脑瘫形成的十分重要的单独病因。
导致脑瘫的原因三、宫内发育迟缓
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大脑发育也相应受到损害,由于头颅发育障碍常导致小头畸形,又进一步制约了脑组织的发育,所以容易造成脑瘫。
导致脑瘫的原因四、妊娠期外伤
如外伤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可致胎儿宫内死亡、宫内窘迫和宫内发育迟缓,与脑瘫发生的相关机制可能是损伤后胎盘血流减少,胎盘血栓形成和胎膜早破导致早产。GillesMT等的研究认为孕妇外伤程度与胎儿损伤情况无明显相关性,有时轻微损害也能导致胎儿死亡和早产。
小儿脑瘫的检查方式具体有哪些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者两手持小儿侧头部左右回旋头。如为脑瘫患儿则会出现颜面侧上肢伸展,反对侧上肢屈曲姿势。
2、坐位:同龄儿能做到稳稳坐或稍帮助能坐,而脑瘫患儿不稳定和两上肢不随意运动明显。如轻轻推头倒向后方,正常儿则呈弓背取防御姿势,脑瘫患儿则会“叭哒”倒下。
3、抓握反射:检查者在小儿下肢方向,叫小儿握检查者两侧拇指。脑瘫患儿抓住拇指不放,抬起上身。正常儿则在上体抬起前放松拇指。
4:下肢交叉反射:检查者使患儿侧卧。抬起一侧下肢,正常儿可见另侧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脑瘫患儿另侧下肢亦一起抬起。
5、俯卧位:正常儿俯卧位呈以上肢支撑身体姿势,头抬起。脑瘫患儿手呈软塌塌的样子。
6:踢蹬反射: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以一侧手掌来按压脑瘫患儿膝时,另一侧下肢会做踢蹬运动,而正常儿看不到这种运动。
7:踏步反射:检查者扶小儿两侧腋下保持立位,正常儿时两下肢稍开大,足底着地立。脑瘫患儿则以足尖立,且两下肢一边交叉,像有意识地踏步。
8:惊吓反应:检查者使患儿取仰卧位躺下,检查者从头侧稍稍靠近,突然用双手叩敲小儿头左右侧。正常儿闻声上肢或下肢只有瞬间地抖动。而脑瘫患儿上肢和下肢均会抬举,且上肢有短暂地停举。
脑性瘫痪可以治好吗
婴儿抚触、全身及局部按摩、针灸治疗、功能和智力训练、心理治疗、运动疗法、高压氧治疗、物理疗法、水浴疗法等也是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还可使用,西药、中药、手术等方法来治疗小儿脑瘫。具体来说:
1、运动(体育)疗法
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 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等都是小儿脑瘫的运动治疗方法。
2、物理疗法
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现在这种专门化的医院或诊所在城市也有了,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选择,但疗效一般。
3、中医疗法
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温馨提示: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更衣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要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患儿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