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学会这几招,一治一个准! 孩子为什么依赖手机?
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学会这几招,一治一个准! 孩子为什么依赖手机?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最近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可是经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有什么难题、不开心也不当面交流,放在心里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
此外,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学习是个慢节奏的过程,这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没有动力”,每天超过1小时,3-4年后注意力将会落后于同龄人一大截。
长时间玩手机还有以下危害:
1)引发很多眼部疾病,导致近视成灾,影响就业。
2)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不听课,学习成绩下降。
3)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交际能力差。
4)玩手机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导致孩子活动减少,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
5)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6)游戏里打打杀杀,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
(1)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孩子要学会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2)孩子出门玩耍时,可以要求不带手机出门。
(3)小学生:周一至周五19:30,周末21:00,准时将手机收走,并且关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初中生:平时住校,周末21:00准时收走手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4)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至于具体玩多久,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
(5)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机作为惩罚。
以上5条请坚持一个月时间,一份坚持一份收获,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
分享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小故事:
有一天,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每天不定时更新;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4周,视情况做调整。如果你接受,那就开始行动,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码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
他拎着一桶水,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不错哟,完成了第一件家务,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真棒,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东东啊,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这纸条就给你,12点后就作废。”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事实证明,一周后,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么,家长可以这样做: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
丨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丨孩子闹脾气时,不拿手机哄
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有时候谁也没惹他,他自己一个人生闷气或者来闹闹你。家长觉得烦,怎么哄都不听,这时候就拿出了大法宝——手机。
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是这样染上的。因此,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不要用给孩子玩手机的快速解决方法,不要养成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
丨家长态度要坚定
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智能手机功能多,很多人睡觉之前喜欢玩下手机再睡,手机拿起便放不下,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休息时间,第二天上班萎靡不振,生物钟被打乱,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免疫力,导致疾病发生等。
长时间盯着手机会造成眼疲劳,长期低头完手机对于颈部,手臂肌肉等都会不同程度的损害,会导致肌腱损伤,手指关节疼痛等症状。
长期把注意放在手机上,朋友聚会都在玩手机,手机成了感情的寄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疏远,而且手机常处在一个多任务的状态,人的注意力会被影响,思维被不断打断,消减了思维能力。
小孩子失眠应该怎么办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培养习惯相同,有规律的让孩子在适当的时间休息,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
白天的睡眠时间要进行改善。有时候白天的睡眠时间过长或者过短,也会影响孩子晚上的休息。比如每天睡两个小时,如果孩子超过两个小时还在睡眠状态,应该叫醒孩子。更能保障晚上的睡眠。
给孩子一个好的睡眠空间。孩子在睡觉也是休息的过程,尽量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多度的吵闹影响睡眠质量,孩子也会无精打采。
带着孩子多运动,消耗孩子的精力,让睡眠变得更容易。有些宝宝经历旺盛,到了睡觉的时间还很精神。建议大人白天带着孩子多运动,以消耗孩子精力。让孩子感到疲惫,主动要求睡觉。
注意日常饮食。在平时的饮食中,尽量做到营养均衡。过多的饮料,零食。其中如果含有咖啡因等成分会让孩子变得兴奋,难以入睡。
不要过多的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更多的家长因为无暇顾及孩子,而随意将手机,电脑,电视,游戏机等电子设备给孩子独自操作。这样会让孩子沉迷其中。太过专注,同样也影响着孩子的睡眠。
帮助孩子摆脱手机控的方法
1.转移注意力。当孩子哭闹着要玩手机游戏时,父母可以给孩子找最喜欢的玩具,来将他的注意力吸引开,不要因为孩子们一哭闹就心软满足他们。
当孩子想玩手机时,可以带他到外面玩耍,不过,不要带手机出去,而是用他感兴趣的游戏转移注意力。或带孩子去公园,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2.给孩子制定玩手机规则。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手机,可以先慢慢减少他玩手机的时间。同时,父母要给孩子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每次只能玩5分钟或10分钟。若孩子遵守了,就表扬一下。如果孩子没有遵守,也不要打骂,而是直接把手机从孩子手中拿过来,或适当处罚。
3.父母要坚守原则。给孩子制定规矩后,父母一定要先守规矩,即孩子再哭闹也要坚守原则。如果因为孩子哭闹,父母就妥协,就让孩子玩手机,那么,孩子就会将哭闹作为与父母对抗的武器。
4.父母要树立好榜样。很多孩子爱玩手机,与父母有很大关系。所以,父母要想孩子不长时间玩手机,或不玩手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父母为了哄孩子玩,主动拿出手机,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5.利用同伴的力量: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少用手机短讯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时候,手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6,培养兴趣:越是枯燥空虚的时候,对手机的依赖性就越大,只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且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时候,对手机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7、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是自己认可的行为,都是无法获得积极效果的。要改变沉迷手机的现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控”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脸变胖是什么导致的 喜欢低头玩手机
手机是每个人必备的一个工具,但是随着手机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依赖手机的使用,而且很多人更是成为了一名低头族,这样是非常不好的。低头玩手机玩久了,自己的脸会有一种很不舒适的感觉,而且还能够感觉到自己脸上的肉在往下掉,其实这是真的,就好像有人一直在拉你的脸一样,最后连也就越来越大了。除了这个,上时间玩手机还容易出现双下巴,让自己看起来就胖。
儿童手机应如何正确的使用
就岗顶附近某小学一个班级中常用手机的30位学生中,有90%的收到过银行诈骗信息,不明信息,色情信息等。如何控制和过滤不良信息的入侵,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孩子手机里有些内容,我们成年人看了都觉得不适合。”一位学生家长表示,自己曾发现儿子手机里有同学发的黄色笑话,这让他十分尴尬。 手机功能太花俏 实用绿色是关键 在走访过程中,该学校的老师就向我们反映。
现在手机的功能太多了,游戏,上网,MP3、MP4、拍照摄影等功能应有尽有,孩子的自制力还不强,很容易令孩子沉迷其中。更可怕的,玩这些还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话费。有个学生就是因为手机上网,无缘无故的把预存几百块的话费都扣光了。老师的态度是,时代进步了,有条件的孩子可以配手机,但是功能太花俏的话会影响学习,实用绿色才是最重要的。
强制禁止不实际 选择专用学生儿童手机更可行 笔者通过谷歌搜索“儿童手机”,联系了在广州天河软件园的儿童手机生产企业贝易通公司,据介绍,该公司研发的儿童手机产品正是针对学生儿童专用的需求定位开发的。具有不良信息过滤,LBS位置定位,话费可控,家长远程控制,亲人一键通等实用功能,同时也是通过欧盟安全认证和RoSH无毒物质认证,绿色安全。所以,给孩子选择合适可控的手机更实际,也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近期校园安全事件频繁,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紧急求救更显重要,也是家长给孩子配置手机的一大因素。
别让孩子过度依赖电视机
儿童电视病并非所指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种习惯上引发的疾病,并且有可能引起心理上的疾病,孩子过于沉迷电视带来的精彩而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交流,影响了日常生活,例如部分孩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但是到了课堂却变得消沉懒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父母关系紧张等,这些症状统称为电视病。
儿童电视病高发于家庭关系紧张的家庭,例如父母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让孩子整天呆在家里面,孩子没有事情好做感到无聊了就会长时间的看电视,另外一些父母关系紧张也会引起孩子对于现实生活的焦虑,他们为了逃避现实而选择观看电视,其结果是孩子越来越沉迷电视不可自拔。
长期沉迷电视的孩子会表现出生活消极,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电视病已经成为了社会热议话题,也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预防孩子电视病,关键还是要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其他积极的乐趣,创造一个温馨愉快的家庭。 首先,父母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工作忙碌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不可以忽略的,此外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和社会有更多的联系,让他们能够跟自己的小伙伴有更多的接触,多做些户外运动,转移孩子对电视机的注意力。
总结:家长对孩子每日观看电视的时间以及内容都要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内容上要有所控制,让孩子看些传递积极正能量的内容,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等,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孩子网瘾怎么办
网瘾的原因及应对办法:上瘾很多情况下是被迷惑,还有就是无聊消磨时间导致的,再就是无目标导致的。
孩子呢好奇心强,而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信息又很多,所以很容易被迷惑,被吸引,所以在不得已让孩子上网的时候,可以考虑屏蔽一些内容,设置后,以健康的引导孩子上网;
消磨时间的原因,有时候孩子会有很多时间,比如寒假暑假,此时父母一般在上班,孩子独自一个人在家,而外出家长也不方向,那么导致孩子染上网瘾,则是家长的责任,应对这个,家长可以选择把孩子带到爷爷奶奶哪里,一方面能有人照顾,另一方面也能有陪孩子说话的人,再或者选择带到有孩子的同事、朋友家里,让一群孩子一起玩耍,再或者报考一些孩子喜欢的培训班,让孩子选择,并能充实、快乐的过好每天。
目标安排的方法,如果孩子有很多时间,可以辅助孩子制定学习及玩的目标,让充裕的时间,有合理的安排,并且引导孩子能为了实现目标而不会浪费很多时间在网络。
游戏网瘾戒除的办法:现在有网瘾的孩子,一般花很多时间在游戏上,不仅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及作息,也导致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在戒除的过程,可以尝试体谅、劝说及一起游玩的办法,让孩子慢慢的走出来,一般来说小孩子都有叛逆和倔强的特点,如果只是采取强硬的办法,一般会适得其反,而通过理解的办法及合理引导的办法一般会有好的效果,让孩子从游戏中脱离后,需要有其他吸引他的事情去做,并能让他在改变中活动乐趣和成就感;而深度的网瘾,则需要结合医学治疗。
手机及聊天等网瘾戒除的办法:目前有手机的人年龄越来越小,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孩子依赖手机网络,常花很多时间在聊天上,应对这个难道有点大,一般情况,只能是花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并且做好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做引导,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上瘾的几率及更容易走出来。
长期熬夜玩手机的危害 影响社交
过度依赖手机等科技设备,对身边人的忽视程度就越严重。在网络上活跃的人,现实中反而更孤独。
建议:晚餐时少用手机,多和家人交谈。外出社交时,也避免过多使用手机,以免冷落他人。
网络成瘾症的特征种类及治疗方法
依赖网络症状:不靠自己动脑,“有事找百度”
办法:家长和学校除了正确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互联网的优势和危害,预防和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外,还要在网络的使用、坐姿、上网时间上进行指导,特别是生理上的健康指导,比如用网的时候注意眼睛的健康,维生素的正常摄入。
迷恋网络症状:自制力不强,要靠家人监督
办法:家长要对孩子的网络使用进行控制和干扰。把孩子每天上网的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理的交流,避免亲子关系的恶化、感情上的被动。可以为孩子安排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比如在暑假时,可以和孩子共同制订假期计划,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共同关注的能力,与孩子经常旅游、参观。用体验式的现实活动来控制孩子对互联网的过度沉迷。
网络成瘾症状:已经初步沉迷,家长干预不起作用
办法:进行心理治疗。请医生加以鉴定,并且服用药物。同时对电脑进行控制,比如对电脑进行防火墙的设置,并且把电脑放在醒目的地方。家长与孩子约法三章,限制孩子的上网内容、时间和地点。同时转移孩子的兴趣,在培养自信心等方面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尽快脱离网络的控制。同时在营养上也要加强,因为沉迷网络常令孩子的成长受到干扰,身体机能也有退化。
完全沉迷症状:完全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办法: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必须带孩子到有关专业医院或“脱瘾”中心进行药物治疗,长期之下还应该在社区、学校的帮助下进行治疗。因为这个时候“脱瘾”应该是综合的,一方面是生理治疗,另外一方面是家长和学校的关心。学校在现阶段应该配合家长,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有兴趣、有地方、更广泛进行学习,乐意于人际交流。比如可以运用团体“脱瘾”的方法,从网上拉到网下,让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