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现哪些症状 子宫收缩痛
产后出现哪些症状 子宫收缩痛
分娩之后,产妇的子宫一阵阵收缩引起腹痛,称为宫缩痛,是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产后的1-2天会出现症状,3-4天左右就会自行消失。3〜4天后会自行消失。
这种疼痛感不会很强烈的,多见于第二胎以上的产妇,往往会在喂奶时加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一周以后的话,同时还伴有恶露量增多的现象,那么这个时候产妇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来治疗。
产后子宫收缩多久 产后子宫收缩痛的原因
分娩以后,子宫会由大变小,并逐渐恢复到未孕时的大小。由于子宫收缩呈阵发性痉挛状态,使子宫肌壁血管缺血,组织缺氧,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出现剧烈疼痛。
宫缩痛是在哪个部位
首先,宫缩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女性的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疼痛的主要部位一般就是整个的腹部,子宫有规律的收缩用手触摸孕妈妈们的肚皮,会感到痛的时候肚皮就会发紧,宫缩痛结束肚皮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另外,宫缩痛的时候孕妈妈们一定要记住身体千万不要往后仰,因为这个动作会引起宫缩痛的加重,更不要用力的去憋气,因为憋气同样会增加宫缩痛。有的孕妈妈们在宫缩痛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头晕的现象,尤其是要注意宫缩痛出现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坐椅子或者下蹲的姿势了,这种姿势会把所有的重力全部增加到盆腔部位,使排便的感觉越来越严重,从而疼痛的感觉也会越来越重。
产后宫缩痛怎么办
产后子宫收缩是每个产后妈妈都会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因为经历过孕期巨大变化的子宫在胎儿娩出后需要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产后子宫收缩仍然是一阵一阵的,但跟分娩时的子宫收缩不同,大部分的产妇是不会感觉出来的。但是,也有少部分的产妇在产后1-2天内会感到下腹部一阵一阵的疼痛感袭来,甚至有些产后妈妈的疼痛感比较厉害,排出的恶露也增多,这就是产后宫缩痛。
产后宫缩痛在初产妇中比较少见,经产妇出现的情况比较多。这是因为多次的生育劳损二是子宫肌肉内所含的弹性纤维的平滑肌减少,弹性差的结缔组织增多,从而导致子宫肌肉的回缩力不强,子宫会呈现痉挛性的阵阵收缩,从而产生疼痛感。而初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一般是持续性的,初产妇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而有些急产的个别产妇产后也可能会出现宫缩痛,这种急产通常是由于子宫收缩过强引起的,产后子宫收缩时就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
对于大多数出现产后宫缩痛的产妇来说,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产后宫缩痛不比产前的阵痛,经历过产前阵痛的妈妈,一般对于产后宫缩痛的忍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实在是疼痛难忍,可以到医院检查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痛药减轻疼痛感。正常情况下,产后宫缩痛的时间不会太长,一般产后3-4天就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产后子宫收缩是什么症状
新妈妈在生完孩子之后,除了为孩子来到这个世上而感到无比的开心,往往还要经历一个子宫收缩痛的这样一个过程。呢吗当产完孩子之后,子宫收缩的症状是什么?以及产后宫缩痛如何缓解呢?
子宫收缩的症状
子宫收缩的症状也有分孕妇和宝宝的情况来说明的,子宫收缩之后,子宫内会感觉到滚动的感觉,除了这个,对于胎儿来说,胎儿背部或手脚也会因活动而推挤子宫壁使部份子宫变硬或变形。
产后宫缩痛如何缓解呢
1.妈咪们注意平时睡觉,午休,都好,反正要侧着睡觉,这样可以避免子宫压到,同时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该部位的疼痛,坐时给产妇臀部垫个坐垫也会有帮助。
2.宫缩也有分情况,如果是轻微的,我们可以自己调理,但宫缩痛影响到休息及睡眠,应通知医护人员,必要时可以用温和的镇静剂止痛。
3.平时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每次敷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可以缓解子宫收缩带来的痛。
4.在产后的那几天,孕妇要叫亲朋好友帮适当的帮你作环形按摩,一直到感觉该部位变硬即可,以促进宫腔内残余物质排出;疼痛厉害时,按摩可使子宫肌肉暂时放松,缓解疼痛。
5.保持好的心态很重要,平时感觉到压抑时可以转移注意力、按摩法、深吸气法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产后子宫收缩时,妈咪们不必紧张,放缓心态,保持好的心态是治疗的根本,依据上面的情况,妈咪们可以保存起来哦,说不定以后能用到呢。
产后子宫收缩是什么原因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子宫要通过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
多胎产妇及经产妇的痛感更强烈,主要是因为子宫只有加强收缩才能恢复正常大小。
生产后第一天,子宫维持在脐部高度,然后每天下降一横指,10-14天子宫会回复到骨盆内的位置,4-6周回复到正常体积。喂哺母乳者因宝宝吸乳会使体内释出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加重宫缩痛。产后腹部会发生象抽筋般地疼痛(尤其是喂哺宝宝母乳的时候),这是子宫在收缩,为了使子宫能正常下降到骨盆内所引起的。这种疼痛4-7天后会自然消失。
在产后初期按摩子宫底,让子宫肌肉受刺激收缩,是最自然的方式。还有,让宝宝吸吮母乳也会刺激子宫收缩。但是没有哺喂母乳的产妇怎么办呢,依照子宫收缩的生理原理,刺激乳头都会让人体产生子宫收缩素,所以按摩乳房或是热敷乳房都会产生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用物理的方式来促进子宫收缩的方法。
历经10月怀胎,成功“卸货”后,得让孕期中变化最大的子宫好好休息。在月子期间,注意子宫恢复情况,也别忘记满月后要复诊,确认子宫的恢复状况。而月子期间常喝的生化汤,则要注意正确的饮用方式,避免恶露一直滴滴答答,影响子宫恢复。
子宫肌瘤什么情况需要手术 出现其他症状
子宫肌瘤的体积虽不大,但出现症状,如月经量增多、贫血、尿频、便秘或大便困难等。子宫肌瘤的症状与其生长位置有关。凸向宫腔的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影响子宫收缩,容易发生月经量多和贫血症状;子宫前壁下端和宫颈肌瘤可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子宫后壁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下腹部坠胀、便秘等症状。有症状的肌瘤可用丙酸睾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等药物治疗使子宫肌瘤萎缩,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选择肌瘤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脱至阴道的宫颈肌瘤可选择经阴道手术,行肌瘤拧除术。
产后子宫收缩是什么症状 宫缩痛
产后子宫收缩时,会伴随宫缩痛,即小腹部疼痛。这是由于子宫收缩力强,引起局部血管缺血,组织缺氧,神经纤维受压而出现剧烈阵痛。一般持续3-4天后可以自然消失,无需做特别处理。
生二胎产后宫缩痛会更加明显
产后子宫肌肉群收缩会使子宫周围血管关闭,以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可能。但是这种收缩同时也会引起周围血管缺血,组织缺氧,神经纤维受到压迫。因此会同步造成我们常说的产后宫缩痛。疼痛一般会持续2~3天,最长不超过一周。妈妈在给宝宝哺乳时体内也会产生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具体表现为喂奶时妈妈会觉得腹部疼痛。但也恰恰说明了母乳喂养利于妈妈产后恢复的说法。
二胎妈妈疼痛更加明显
妈妈怀第一胎宝宝时,她的子宫肌肉纤维较为紧密,也就说子宫肌肉弹性较好,因此产后子宫收缩时并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往往这时候的疼痛感就好比来月经时的腹痛。
但是二胎妈妈因为子宫肌肉纤维已经被拉扯过一次,比较松弛,因此收缩时就需要更大的力气。
所以此时妈妈的宫缩痛非常明显,甚至和分娩时的阵痛不相上下。
妈妈怎样去判断子宫收缩的好坏?
可以通过看子宫收缩的进度来判断收缩的好坏。临产时子宫底大概位置与胃部水平。胎盘分娩出来后,子宫底立即降至肚脐位置。以后每天下降1横指,并在第10天降至骨盆腔,以后我们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宫了。
为了促进子宫正常收缩,妈妈可以在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以肚脐为中心进行环形按摩。宫缩痛的妈妈可以选择侧睡缓解疼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