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双脚麻凉要高度警惕
糖尿病患者双脚麻凉要高度警惕
一旦糖尿病足病发生,必须尽早给予专业化的治疗,强调早期、强调专业化,延误一天,病情均会迅速进展。
糖尿病患者双脚麻凉 要高度警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东北地区的糖尿病足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目前临床诊疗不规范,导致糖尿病足病患者致残率高、截肢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费用高,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脚发凉、麻木、怕冷应警惕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在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足部破溃、溃疡及坏疽。糖尿病足病发生前通常会有一些临床症状:如双脚发凉、怕冷、麻木、对冷热刺激不敏感、脚不怕疼、走路小腿酸疼或行走乏力等。这些临床症状通常提示糖尿病患者已经合并了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在这个阶段,如果不小心脚碰破了、鞋子小挤脚了、睡热炕头脚烫着了、剪脚指甲出血了、鞋子里有沙子硌着了,那么糖尿病足病就发生了。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高度警惕,一旦出现上述现象,一定要到专科医生处就诊。
有效防治有三个基本原则
糖尿病足病的有效防治有三个基本原则:预防为主,专业化治疗和多学科合作。
预防为主:就是要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并加以纠正,使高危足不发生足溃疡。第一,注意血糖要达标,不能忽视血糖的控制;第二,尽量避免吸烟,少饮酒;第三,每年进行正规的并发症检查,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早期都是可治愈的;第四,一旦发现双脚麻凉及双腿乏力,及时诊治;第五,每日自我检查双脚,及早发现异常。
治疗强调早期和专业化
一旦糖尿病足病发生,必须尽早给予专业化的治疗,强调早期、强调专业化,延误一天,病情均会迅速进展。对于已发生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及时的发现并进行专业化治疗能够使足部溃疡愈合。
对于已经发生严重足溃疡坏疽的病例,医生需要认真地全面评估病情,进行分类、分期,结合全身情况和足溃疡程度,多学科合作、中西医结合、综合处理,力求救命保肢,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糖尿病科、血管外科、骨科、中医科等多学科合作,才能完成促进溃疡愈合或避免截肢。
脚麻怎么办
有的人脚麻是由颈椎病导致的,有的人脚麻是由于蹲的时候过久,而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不同病因导致的脚麻治疗方法不同,那脚麻怎么办?
如果是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多元微创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其次的是患有糖尿病、神经炎引起的麻木或者是药神经内科就诊,确诊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物化学制剂引起的手脚麻木、还有就是脑血栓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脚麻木。这些情况需要到医药 偶尔出现的手脚麻木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经常性的手脚麻木或者持续性的则要警惕,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对症的科室就诊,生活当中一定要警惕颈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早确诊早治疗。
由于引发脚麻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对脚麻的治疗,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再做对症的治疗。
10个征兆预示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机体内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下降,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排尿增加会导致口干舌燥,这时不要用含糖饮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糖含量,加重病情。
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体重略减轻听起来似乎并非糖尿病的标志。其实,糖尿病引起体重略减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水分从尿液中排出;二是排尿频繁也会带走一些热量。
高血糖意味着身体调节血糖出现了问题,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面),胰岛素会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这会使人感到虚弱,进而渴望获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导致恶性循环。
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可能意味着吃的食物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由于机体没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很累。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这些症状往往出现较慢。
血糖异常时会感觉不舒服,可能变得更加暴躁。事实上,高血糖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觉得很累,不喜欢做事情,不想外出,只想睡觉。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身体自愈能力减弱。
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麻木。
尿路和阴道糖水平升高将成为细菌和酵母感染的温床,要警惕反复感染。
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副教授阿龙·赛普拉斯提醒说:“患糖尿病后不及时控制血糖的时间越长,发生心脏病、肾病、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就越高。”他建议有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评估。如果已出现了以上信号,建议到医院检查相关指标。
手麻脚麻是什么病的前兆 中风
经常出现手麻脚麻的症状,要警惕中风。中风常见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如何警惕糖尿病患者脑病
1、糖尿病人平时康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及血溢情况,争取使糖尿病早期微血管演变就得到纠正,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离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2、应下决心戒烟、戒酒。此外,肥脖病的长期高胰岛家血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进食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含量的食品,并适当运动,努力减肥。
3、在糖尿病治疗中需防止出现低血糖,因为反复低血糖或糖代谢低下,可成为脑血管病再次发作的重要原因。固此,一般主张将血糖控制于接近 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4、糖尿病脑病预防注意预防感染。
糖尿病人脚麻是为什么
脚麻、腹胀、出汗、发凉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却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手脚部的疼痛和麻木,可导致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的发生,严重者不得不进行足趾截趾甚至截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您患有糖尿病,也许您正在被手足麻木疼痛所困扰,而这往往正是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的表现。
不幸的是,尽管您的血糖控制良好,周围神经的病变还会发生。实际上,随着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10年以后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达到50%以上。一旦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会逐渐加重。
怎么治脚麻
怎么治脚麻
如果是神经损伤引起的脚麻,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多元微创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其次的是患有糖尿病、神经炎引起的麻木或者是药神经内科就诊,确诊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物化学制剂引起的手脚麻木、还有就是脑血栓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脚麻木。这些情况需要到医药 偶尔出现的脚麻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经常性的脚麻或者持续性的则要警惕,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对症的科室就诊,生活当中一定要警惕颈腰椎病引起的脚麻,早确诊早治疗。
引起脚麻的原因
一、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脚麻
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经常出现麻木、酸痛、肿胀,就要及时检查血糖。
二、药物或化学制剂引起的麻木
如感冒或拉肚子时,服用了黄连素或痢特灵后,会引起手脚麻木;在含有氢、砷、二硫化碳等环境中呆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手脚麻木。
糖尿病发病的10个征兆
1.多尿。糖尿病患者机体内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下降,导致血液中糖含量升高。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致使尿量明显增多。
2.口渴。排尿增加会导致口干舌燥,这时不要用含糖饮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糖含量,加重病情。
3.体重略减轻。超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体重略减轻听起来似乎并非糖尿病的标志。其实,糖尿病引起体重略减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水分从尿液中排出;二是排尿频繁也会带走一些热量。
4.虚弱和饥饿感。高血糖意味着身体调节血糖出现了问题,如果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精米和白面),胰岛素会升高,引起血糖迅速下降。这会使人感到虚弱,进而渴望获取更多碳水化合物,导致恶性循环。
5.持续疲劳感。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可能意味着吃的食物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由于机体没有得到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很累。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这些症状往往出现较慢。
6.喜怒无常,脾气暴躁。血糖异常时会感觉不舒服,可能变得更加暴躁。事实上,高血糖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如觉得很累,不喜欢做事情,不想外出,只想睡觉。
7.视物模糊。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因为葡萄糖在眼睛积聚,暂时改变其形状,导致眼睛不能聚焦。在血糖稳定下来后约六至八周,视物模糊症状就会消失,眼睛也会自动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的此症状多不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8.伤口愈合慢。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身体自愈能力减弱。
9.脚发麻。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麻木。
10.更容易发生尿路和酵母菌感染。尿路和阴道糖水平升高将成为细菌和酵母感染的温床,要警惕反复感染。
脚麻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
多元微创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其次的是患有糖尿病、神经炎引起的麻木或者是药的神经内科就诊,确诊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物化学制剂引起的手脚麻木、还有就是脑血栓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脚麻木。
这些情况需要到医药 偶尔出现的手脚麻木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经常性的手脚麻木或者持续性的则要警惕,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对症的科室就诊,生活当中一定要警惕颈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早确诊早治疗。
脚麻木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如果是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多元微创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其次的是患有糖尿病、神经炎引起的麻木或者是药的神经内科就诊,确诊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物化学制剂引起的手脚麻木、还有就是脑血栓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脚麻木。这些情况需要到医药 偶尔出现的手脚麻木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经常性的手脚麻木或者持续性的则要警惕,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对症的科室就诊,生活当中一定要警惕颈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早确诊早治疗。
糖尿病患者遇到脚麻了怎么办
糖尿病通常会引起其他很多病发症的诱发吗,处处都要小心,如果糖尿病患者遇到脚麻了怎么办呢
糖尿病症状脚麻怎么办呢?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麻预示着糖尿病患者要患有足病,糖尿病足是让患者十分担心的病情,治疗糖尿病脚麻刻不容缓,不要让糖尿病剥夺您健康的生活。
脚麻是糖尿病足症状表现,糖尿病足病的症状多表现为双脚麻木、发凉、感觉迟钝、易受伤、浅表伤口不易愈合等。发展至一定阶段,糖尿病人因神经末梢功能下降和血管病变使局部防御能力进一步减弱,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导致足部创伤。即使如鞋子挤压、擦伤、皲裂、鸡眼处理不当、烫伤、搔抓破损等很小的伤口,都可能引起足部感染、溃疡,若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发生坏疽而被迫截肢,甚至因细菌经伤口大量侵入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
脚麻的糖尿病患者加强营养保暖,避免感染;足部小创面和外伤要积极进行治疗,特别是颜色的改变,足背动脉搏动,检查双足有否水疱,伤口划痕等。也可以保持适量运动利血液回流,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要严格的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糖尿病人此时节还要注意以下方面:少穿旅游鞋,保证足部清爽干燥,避免脚癣;穿凉鞋时穿上袜子,避免足部破损;注意驱蚊,尽量避免双足被蚊虫叮咬,即使被咬也别用手搔抓,可抹风油精或花露水止痒;每天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双脚,保持足部清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特别是趾甲边缘,要预防其向肉里生长。
糖尿病人脚麻是很多糖尿病人都会出现的症状,患者出现四肢麻木,伴有针扎性疼痛,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足,建议及时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等糖尿病足的综合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从而有助于治疗。
糖尿病症状脚麻怎么办呢?想必糖尿病都有所了解了吧,脚麻就是糖尿病足症状表现之一,如果不用好好的治疗就会引发严重的糖尿病足,有可能导致患者截肢。
以上表示我们为你提供的详细内容了,如果有发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脚发麻了怎么办
脚发麻,由颈腰椎病引起的,它是由颈椎腰椎病变引起的上肢麻木和腿麻木,这种四肢分散麻木出现的情况是局部神经受到了刺激,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腿脚发麻,气血虚的人也经常容易引起。那么,脚麻了怎么快速处理呢?下面为您介绍脚麻了怎么快速处理?
脚发麻了怎么办
一、脚麻了怎么快速处理
如果是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多元微创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方法
其次的是患有糖尿病、神经炎引起的麻木或者是药神经内科就诊,确诊后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物化学制剂引起的手脚麻木、还有就是脑血栓神经受压损伤导致手脚麻木。这些情况需要到医药 偶尔出现的手脚麻木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经常性的手脚麻木或者持续性的则要警惕,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对症的科室就诊,生活当中一定要警惕颈腰椎病引起的手脚麻木,早确诊早治疗。
身体好不好看脚就知道 脚麻
如果你的脚时不时就感到麻木,有可能是脚部血液循环不通,导致了阻塞,从而出现了血栓的现象。要是你有糖尿病史,出现脚麻的情况,一定要警惕是糖尿病足,为了身体的健康,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如何预防糖尿病结核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并发肺结核:
1、糖尿病患者结核菌素实验阴性时,应接种卡介苗,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糖尿病,更应当接种。结素实验强阳性者,应进行化学预防治疗。
2、糖尿病患者,应定期作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肺结核,早期治疗。
3、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作胸部X线检查:①血糖不稳定或者控制不满意者②消瘦体重下降者③出现结核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者。
4、老年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更应注意并发肺结核。
对肺结核患者要警惕并发糖尿病:
1、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应常规做血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无症状的隐形糖尿病。
2、肺结核患者食欲或体重明显增加、化疗中症状好转不理想,应及时查血糖和尿糖,血糖可疑者,应做糖耐量实验或糖基化血红蛋白测定,以便早期发现隐形糖尿病。
3、肺结核患者反复出现皮肤疖肿,阴部瘙痒,肺部病变呈现干酪渗出为主,柱蚀状空洞,正规化疗出现恶化或复发者,应警惕并发糖尿病。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该瘦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
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轻),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缺乏,人体就不容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明显下降。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经过合理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2型糖尿病患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抵抗。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所以,即使是轻微超重的人,也要警惕糖尿病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