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日常护理
急性白血病的日常护理
急性白血病的对症护理-出血贫血
1.鼻出血 鼻部冷敷,用1:1000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压迫止血,严重时用油纱条止血粉作后鼻道填塞止血。
2.牙龈出血 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或口腔护理,避免刷牙损伤粘膜。局部可用明胶海绵止血剂贴敷止血。
3.消化道出血 可有呕血、黑便,患者出现头晕、心悸、脉细速、出冷汗、血压下降时应及时抢救,给予止血和补充血容量。
4.头面部出血 患者有眼眶周围瘀斑,眼底出血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按医嘱给予及时治疗。
5.颅内出血 平卧位,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及降低颅内压药物,输注成分血。头部可给予冰袋或冰帽,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记录。
6.限制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安全,补充足够营养,有心悸气促的患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做好输血护理。
急性白血病的对症护理-生活护理
(1)鼓励病人积极和疾病作斗争,克服悲观绝望情绪,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病人在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应减少或避免探视,不到公共场所活动。
(3)地面要清洁消毒,室内紫外线照射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每日用淡盐水、呋喃西林含嗽液漱口,以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注意肛门周围的清洁,大便后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5)饮食搭配要合理,摄入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忌烟酒。
(6)生活起居要规律,慎避寒暑,劳逸结合,调情志,忌郁怒,保持心情舒畅,使机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另外在工作中接触电离辐射及有毒化学物质(苯类及其衍生物)的工作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禁止服用对骨髓细胞有损害的药物如氯霉素、乙双吗琳等。
白血病诱发勃起异常 白血病日常护理原则
白血病是一种可怕的血液性疾病,白血病又被称为“血癌”,患上白血病是多么不幸的一件事儿。男性朋友有勃起功能障碍,一定要查明病因,因为白血病也会导致勃起异常。那么,白血病为什么会引发勃起异常呢?
白血病易导致勃起异常
阴茎异常勃起是指在没有性欲或性刺激的情况下阴茎持续勃起,持续勃起时间超过6个小时以上,属病理性。白血病导致的阴茎异常勃起仅占总发病率的1%左右。部分白血病患者是以阴茎异常勃起作为首发症状到泌尿科就诊时偶然发现患有白血病。
根据阴茎血液动力学,一般将阴茎异常勃起分为低流量型(缺血型)和高流量型(非缺血性)两类。低流量型为阴茎异常勃起的最常见类型,绝大多数白血病所致的阴茎异常勃起均属于这一类型。
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阴茎异常勃起患者应把血常规作为必选的检查项目之一,以排除白血病。白血病所致的阴茎异常勃起可能与白细胞过度升高,白细胞浸润及盆腔内脏神经(勃起神经)受损有关。但据目前临床病例来看,白细胞绝对数量的增多并不是白血病相关阴茎异常勃起唯一的诱发因素,具体诱发机制现不完全明确。
阴茎异常勃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对于白血病相关阴茎异常勃起,为了避免继发不可逆转的阴茎勃起障碍,应该尽可能地在24h内采取有效手段解除病理性勃起状态。
白血病如何护理
一、白血病患者需要避免接触致癌物
白血病的发生与接触癌物质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白血病的护理措施之一就需要患者避免接触到癌物质,做好职业防护和监测的工作。例如:当患者在生产生产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品、农药等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接受到有害和有毒的物质。
二、白血病患者需要多进食并注意饮食营养
鼓励白血病患者多多进食,注意患者饮食的习惯和嗜好,针对白血病患者的不同嗜好调节食物品种,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摄入。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对白血病病人大有裨益,如:瘦肉、禽蛋、鱼类、动物内脏和豆类及其制品。
三、白血病患者需要注意一些对病情不利的食物
白血病的护理措施中还要注意一些不好的饮食,勿食桃仁、慈菇等一些比较坚硬或油炸的食物,以免出血;对白血病的病前有习惯性便秘者,白血病的护理应注意多吃些富含纤维素食品,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辣椒、韭菜、酒;少食虾、蟹、羊肉、狗肉、扁豆、白薯及煎炸过度、生冷难消化食品。
四、白血病患者需要适量的运动配合饮食
运动与饮食同时进行也是属于白血病的护理措施,引导白血病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增进食欲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同时白血病患者要避免坚硬或纤维多的食物,防止损伤黏膜或嵌入牙间隙,一旦食物嵌塞,白血病的护理措施中会教会患者以及家属正确地去除嵌塞物,防止剔牙时损伤牙龈,用软毛牙刷刷牙及含漱液漱口。
白血病的护理要点
一、保持卫生:
白血病患者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特别是天气热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卫生,容易引发感染。白血病患者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换内衣,经常换洗床单,勤洗澡,擦洗身子。出血时就地压迫及填塞止血。气温高时,白血病患者的伤口不易愈合,尽量减少手术等。白血病病人自身凝血机制差,应尽量减少意外。这是白血病的护理措施。
二、合理饮食:
注重饮食健康也是白血病日常护理的重中之重。白血病患者应多吃混合菜食,食物以富含纤维、维生素、高蛋白为主:如水果、芹菜、动物肝脏、瘦肉、银耳、大豆;应常饮绿豆汤等预防中暑,不食用生冷食物、冰箱冷冻食品等,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大小便等要保持正常,这是白血病的护理注意事项。
三、调整心态:
白血病发病后,患者心态上往往会有一些变化,治疗期间,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心态上的调整。血液病病情复杂多变,但通过治疗及精心护理,对于减轻病人痛苦,预防并发症,防止白血病的病情加重恶化是非常必要的。
专家提醒,因为白血病病期长,而且治愈难度大,所以需要长期治疗,在治疗期间,护理方面也是不能松懈的,需要根据不同季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白血病患者也需要家人的关心和陪伴,细心的护理是治愈白血病的重要一步,需要大家重视起来。
老人会得白血病吗
老人也会得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危害很大的疾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一般小孩和青壮年得急性白血病的较多,而老年人则多是慢性白血病。一般我们在新闻里看见的白血病患者都是孩子或者花季少女,所以我们对这个病有一个印象,就是年轻人的病,其实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会患白血病。其中在老年白血病中,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
急性白血病的日常饮食护理
1、膳食结构合理,以保证营养摄入
我们要清楚一点白血病患者大多体质较虚,膳食结构要合理,以保证营养摄入。总的饮食原则大致是以素为主,荤素比例为3:7。
要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及低脂饮食,如鱼、精瘦肉、蛋、牛奶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临床上,绝大数患者都会出现贫血等症状。所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努力补铁。出血较明显者,可以多食“藕",尤其是藕节,具有凉血止血功能,花生米红衣,具有收敛止血功能,可以升高血小板。
3、食欲不佳时以软饭或者是半流食为主
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调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时,患者若出现了食欲不佳或者消化不良等症状时,患者的饮食要以软饭或者是半流食为主。
4、要有所忌口
在治疗期间,还要做到有节制的饮食,遵守基本的饮食禁忌。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凡属辛辣、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
急性白血病的辨证饮食禁忌:
阴虚内热型禁忌辛温燥热之物,以免助热生热,更伤阴津,加重病情。
气阴两虚型应禁忌大寒大热之品,如上阴虚内热型之食品,同时性偏寒凉之品,易伤及脾胃,则气阴加重,也应少食或不食。
热毒炽盛型严格禁忌温热性食品,防止以热助热,加重病情。如辣椒、大葱、洋葱、大蒜、蒜苔、芥末、胡椒、花椒等大辛大温之品,当绝对忌口。
痰毒内结型禁忌辛温燥热类食物。
白血病的日常护理
白血病患者患病后,经济支出巨大,家庭负担沉重,因此极易身心劳累、心情不畅。而一旦劳累,身心疲惫,则正气下降,抗病能力减弱,病邪会乘虚而入,导致病情加重或治愈后卷土重来。感冒频发、饮食无度、起居不规律、舒适过度等因素也会对白血病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白血病的康复是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的。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应做到医生、患者、家庭三方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为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1、使用化疗药物时应注意
(1)掌握化疗方案、给药途径、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时,药物浓度不宜过大,药液量不宜过多,应缓慢推入,术后需平卧4~6小时以减少不良反应。
(2)熟练穿刺技术。化疗药物多为静脉途径给药。且有较强的刺激性。药物渗漏会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及组织坏死。注射时需确认静脉通畅后方能注入。光照可引起某些药物分解。如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用黑纸包裹避光,以免药物分解。操作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保护,以免药液污染操作者。
2、输血的护理 骨髓暂时再生低下是有效化疗的必然结果。白血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输血液成分或输血进行支持治疗。输注时应严格输血制度。一般先慢速滴注观察15分钟,若无不良反应,再按患儿年龄、心肺功能、急慢性贫血及贫血程度调整滴速。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3、饮食护理 白血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亢进,免疫力低下,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矿物质并易消化的饮食。可适当进食花生、大枣、核桃、蘑菇、猴头菇、菠菜、苹果、木耳、莲子、藕等以养血生血;禁食用辛辣食物如生蒜、生葱、生姜等刺激性食品。鼓励患儿进食。食品食具应消毒,水果应洗净、去皮。
4、心理护理 生气和郁闷都会使气血在体内运行失常,流通不畅,造成脏腑功能紊乱,病情复发。同时,焦虑、绝望、自闭等负面的心理因素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引起患者内分泌的状况朝向不利于疾病恢复的方向发展。因此,护理时应注意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培养积极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
急性白血病应该如何预防
想要做好急性白血病的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尽量避免接触到各种放射线,如:X射线、电离辐射等这类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很大,若长期接触的话,会严重损害自身健康
2、避免滥用药物,在服用一些免疫抑制剂、各种抗癌药物或者是某种降压药物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擅自服用,更不可滥用或者是长期服用必须要遵循医嘱,以免损害自身健康,导致急性白血病的发生
3、减少苯等化学物质的接触,也是急性白血病的预防之一因为,这类化学物质能够影响人体中的造血系统,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增加了患病的几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定要尽量减少这类物质的接触
4、作息时间正常,太晚睡觉,或者经常加夜班,也会增加患急性白血病几率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经常加夜班,食用过多的加工处理过的肉类食品,都会增加患急性白血病几率
白血病和血癌的区别是什么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肿瘤,给儿童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儿童时期白血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95%以上),慢性白血病仅占3%-5%(主要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中又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占75%以上)。
白血病日常护理原则
1、定期服药,不可擅自停止,这是最重要的,经常有患者忘记吃药,当患者出院时,会携带居家口服药物返家,家属应了解药物的服用方法及副作用。切勿自行停止药物,而造成疾病的再度复发。
2、维持家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厨房、厕所的清洁维护。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有事外出时病童需戴口罩外出。白血病的护理工作应避免与感冒、传染病患者接触。避免与长水痘患者接触。如发现居家环境中有长水痘者,患者需要严密与其隔离,并返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患者一旦感染水痘需马上治疗。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容易做到的,使用软毛牙刷,养成进食后即刷牙的习惯,以减少食物残渣存留口腔,降低细菌繁殖。白血病的护理工作要做到每天洗澡,并观察身体皮肤的完整性,有无伤口、破皮、出血点、瘀青、出疹子等异常情形。养成固定排便习惯,大便后由前往后擦拭肛门。保持会阴部的清洁,男性的包皮易隐藏污垢,需清洗干净。
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1.观察患者有无发热,有无畏寒,是否伴出汗。
2.观察患者有无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肛周炎、肺部感染。
3.观察患者有无贫血,表现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易倦、头晕、头痛、活动后心悸、心慌。
4.观察患者有无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观察患者有无月经过多、子宫出血,观察有无呕血、便血。
5.观察淋巴结有无肿大。'
6.观察胸骨下端局部有无压痛,有无关节痛。
7.观察有无头痛、头晕,有无呕吐,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等。
8.观察有无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
9.化疗过程中和化疗后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观察有无过敏反应,观察患者面色和心率。
白血病分为哪几类
一、急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出血、贫血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有数周至数月。一般可根据白血病细胞系列归属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两大类。
(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型
1.FAB分型:
M0:未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1:部分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2:分化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M3: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M4: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M5: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M6:红白血病
M7: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2.WH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相关前驱细胞肿瘤2008分类
1997年来自美、欧、亚等各大洲的国际血液病学家和肿瘤学家组成的临床医师委员会与病理学家共同讨论,提出血液肿瘤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的新分类方法。在白血病FAB、MIC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WHO分类法,经过2年的临床试用后,于1999年及2000年对新分类修定,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认定,形成WHO 2000分类,在此基础上又形成2008分类。
(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分型
ALL根据免疫表型不同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2000WHO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分为三种亚型:(1)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亚型):t(9;22)(q34;ql1),(BCR/ABL);t(4;llq23),(MLL重排);t(1;19) (q23;p13);(E2A/PBX1);t(12;21) (p12;q22),(ETV/CBFα)。(2)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3)Burkitt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中的急淋形态学亚型分型方法,因可重复性较差,现已基本放弃,不再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L1、L2、L3。骨髓中幼稚细胞》25%时诊断采用ALL的名称,幼稚细胞≤25%称为母细胞淋巴瘤。
二、慢性白血病:其特征是有功能的已分化成熟细胞过度增生,因此慢性白血应是一种由于信号传导不良或细胞增殖失控所至的疾患,而非成熟障碍所至。慢性白血病常见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
白血病一般在哪个年龄段发病
年发病率与死亡率约为2~4/105,在儿童和青年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第1位。急性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青壮年多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以中老年人为主,50岁以上者占90%。以上所述仅是白血病发病的一般性规律,实际上各个年龄段的人均有发生白血病的可能,因此年龄在65~80岁左右的人,甚至年龄更高的人均有可能发生白血病。不同类型白血病发病年龄是不一样的我国总发病率为2.76/10万,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细胞多见,其中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最多,其次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最少。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81:1)1、成人急性白细胞以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多见2、儿童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3、慢性非淋巴性白血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增高4、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50岁以后发病率才明显增高,中位数发病年龄为53岁
影响白血病发病因素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能够威胁人的生命健康的疾病,治疗难度大。而人类急性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急性白血病的病因有很多。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遗传因素、放射、化学毒物或药物等因素。
(1)病毒
早已证实C型RNA肿瘤病毒或称逆转录病毒是哺乳类动物如小鼠、猫、牛、绵羊和灵长类动物自发性急性白血病的病因。这种病毒能通过内生的逆转录酶按照RNA顺序合成DNA的复制品,即前病毒,当其插入宿主的染色体DNA中后可诱发恶变。
肿瘤病毒携带有病毒源瘤基因(v-onc),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的细胞)基因体内有与v-onc同源的基因称源瘤基因。v-onc被整合入宿主细胞 的基因体内后可使邻近的基因发生恶变。逆转录病毒的感染也可致源瘤基因激活,成为恶性转变的基因,导致靶细胞恶变。进入体内的病毒基因即使不含有v- onc,如果改变了基因的正常功能,也有可能引起急性白血病。
人类急性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急性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2)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和某些急性白血病发病有关。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急性白血病家族史者占8.1%,而对照组仅0.5%。近亲结婚人群急性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比期望值30 倍。某些染色体有畸变、断裂的遗传性疾患常伴有较高的急性白血病发病率,如Down综合征、先天性血管扩张红斑症(Bloom综合征)和Fanconi贫血 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患者50%有一种特殊掌纹,称为Sydney线。急性白血病和HLA抗原型别有某种联系,如急性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常伴HLA-A2和A9等。都说明遗传因素和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有某种联系,但对大多数急性白血病而言,急性白血病毕竟不是遗传性疾病。
(3)放射因素
电离辐射有致急性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及辐射部位有关。一次较大剂量(1~9Gy)或多次小剂量均有致急性白血病作用。
全身和放射野较大的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导致骨髓以致和免疫以致,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断裂和重组。放射线能导致双股DNA可逆性断 裂,从而使细胞内致瘤病毒复制和排出。放射可诱发急、慢性非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急性白血病,但未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且发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 期,其潜伏期约为2~16年。
(4)化学因素
苯的致急性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 细胞急性白血病和红急性白血病为主。烷化剂和细胞毒药物可致继发性急性白血病也较肯定,多数继发性急性白血病是发生在原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和易产生免疫缺陷的恶性肿瘤经长 期烷化剂治疗后发生,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化疗后也易发生继发性急性白血病。
通过以上对急性白血病的病因进行分析,想必大家对此也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不小心患上了急性白血病,也不要太慌张,因为这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治疗,不要随便投医。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01化学因素:这是因为患者长期接触化学品,如苯,苯的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为主。但这个原因不常见。
02遗传因素:这个发病因素至今还未证明,临床上认为可能是白血病的发病原因,白血病患者中有白血病家族史者占百分八,是比较常见的原因,不能忽略。
03病毒:如果患者在前期就患有其它疾病的话,如某些肿瘤,这时候就有可能发生白血病了,因为大多数脊椎动物同源的基因都是源瘤基因,且RNA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所以这也是引起白血病的病因之一。
04放射因素:人们很早发现,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放射科医生在没有防护情况下),接受放射线治疗的非白血病患者如脊柱炎等,容易得白血病。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病率较其他城市人口为高,爆炸后5年最高。就是因为放射线使人的造血细胞发生恶性变化。
白血病日常护理
1、休息:白血病患儿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长期卧床者。应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2、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最重要的儿童白血病的护理方法就是预防感染。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儿童白血病的护理方法应做到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4、出血护理出血是白 血病患儿死亡的又一主要原因。出血护理参阅本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