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测腰龄
怎样自测腰龄
年龄、骨龄、心理年龄等等,影响人体健康的“年龄”如今又有了一个新的成员:腰龄。白领一族,可以自己测一下“腰龄”。
以自己的同龄人作参考物:
1、大家都做一个弯腰摸脚趾的动作,别人做起来比较轻松,而自己很费劲,甚至腰还有点疼;
2、大家一块郊游爬山或做别的超负荷运动,别人睡一觉就恢复了,而自己过了两三天还缓不过来,腰酸背痛的。
如果是这样,你真得反省一下了,你的“腰龄”很可能超标了。
腰椎衰老自测
腰的损伤主要由于生活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体位,如久坐、长期从事弯腰工作;或习惯性的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引起的。据统计,中国人的腰椎平均在40岁左右就会开始明显衰老。和人身上许多器官一样,“腰”其实也有自己的“年龄”。要知道自己的腰龄是否超标,可以参考以下四种情况。如果有一项经常发生,说明你的腰椎开始衰老,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这四种情况包括:
一是,腰疼时轻轻咳嗽几声,发现腰疼加重了。
二是,熟睡一夜后腰痛仍没有缓解,改变体位疼痛仍不能减轻。
三是,平躺坐起,双腿因为疼痛而伸不直。
四是,平躺,将双腿的膝关节伸直,并抬高,抬不到一半就疼痛难忍。
腰酸背痛的疾病自测
腰背痛是常见症状,见于多种内、外科疾病中。中年以上患者出现慢性腰背痛,每因外伤或某些体位受凉等因素而加剧,经长时间休息后或关节不活动时(于夜间或凌晨)疼痛较明显,多为增生性脊椎炎;20~40岁患者出现腰背痛,每于阴雨及寒冷时加重,常有微热、疲乏、身体消瘦、肌肉萎缩、手指呈梭形,多为类风湿性脊椎炎。
病人在搬重物、举重、弯腰提水、肩负重物等体力劳动中扭伤后,突然出现腰痛和一侧坐骨神经痛,疼痛如撕裂样,咳嗽、喷嚏、腹部加压时均使疼痛加剧,卧床时疼痛缓解,同时有腰部弯曲,不能后伸,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在弯腰屈髓伸膝姿势下搬运或抬起重物时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腰肌剧烈酸痛,伴有压痛及肌肉痉挛,也可伴有反射性腿痛,多为急性腰肌劳损;急性腰肌劳损治疗不彻底,患者感到间歇性或持续性腰肌周围酸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好转,疼痛不剧烈,但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多为慢性腰肌劳损。
患者突然出现腰部阵发性绞痛,感觉体温升高,饭量减少,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尿量减少,腰部肾区叩痛明显,多为肾结石;腰部酸痛,伴有会阴部不适感,尿道灼热,排尿次数增多,夜间失眠,多见于慢性前列腺炎。
女性患者腰骶部疼痛,伴下腹部重坠感和压痛,白带增多或出现臭味,腰部活动自如,多为盆腔炎。
有的患者在腰背疼痛轻微的时候往往不予重视,待疼痛加重,不能忍受时才到医院就诊,结果治疗较为困难。故为了个人健康,为了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腰背痛的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4种不同类型乳头的哺乳方法不同
4类型乳头哺喂技巧
成功哺喂母乳最重要的是妈妈自己的信念,信念坚定的妈妈,往往都能成功顺利地哺喂母乳,至于乳头的部分,只是一些哺乳上的重点需要提醒大家而已。
扁平乳头
【自测】 扁平乳头是指直径虽然在标准范围内,但是却不够突出,也就是乳头长度较短,约在0.5厘米以下。
【技巧】多吸吮:对宝宝而言,扁平乳头比较不容易吸到口腔深处,不过只要多让宝宝吸吮,转变成正常乳头的几率很高,宝宝也就能吸得轻松又顺利。
小乳头
【自测】 是指乳头直径与长度都在0.5厘米以下。
【技巧】含乳晕与多吸吮:和扁平乳头一样,宝宝比较不容易含住吸吮,只要让宝宝连乳晕一起含住,还是可以吸得到奶水,而且只要持续哺喂母乳,乳头形状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吸吮。
巨大乳头
【自测】乳头直径在2.5厘米以上。
【技巧】多吸吮:宝宝刚开始吸奶时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吸吮,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宝宝就会习惯妈妈的巨大乳头。
即使妈妈的乳头比一般乳头大许多,只要妈妈与宝宝一同用心,一样可以顺利、成功地哺喂母乳。
凹陷乳头
【自测】乳头凹陷在乳晕中无法突出于外部。
【技巧】及早护理:这类型乳头要及早先做好护理工作,以手指头刺激或乳头吸引器等方式都可以使乳头突出。刘文琪护士长指出,这类凹陷乳头,可以利用霍夫曼运动来改善凹陷情况,让哺乳变得更为顺利,一旦哺乳步上轨道,乳头只要接收到宝宝吸吮的刺激,就会自动突出,不再需要刻意拉引,所以此乳头类型的准妈妈可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如何自测腰椎间盘突出
正常的腰椎间盘通常在25岁以后就开始逐步退变、老化,其中的胶原成分逐渐减少,弹性也随之降低。如果在此基础上,还有长期、反复的劳损,比如长时间站立或者长时间坐着,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不变,或者经常弯腰负重搬东西等,对椎间盘的损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正因为如此,重体力劳动者(如搬运工、运动员)、久坐和久站人群(如教授、司机、公司白领等)、妊娠妇女(胎儿重量的增加和激素水平改变导致)都是最容易受到腰椎间盘突出“青睐”的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
腰椎间盘突出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如果你正好是上文中说的高危人群,又正好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当心了。
1.腰痛和(或)放射性的腿痛,部分患者可能没有腰痛,只有腿痛。
2.行走时疼痛,身体僵硬,不能正常迈步。
3.腰部肌肉僵硬、痉挛。
4.按压腰部正中或两侧时会出现疼痛。
5.神经功能的异常,如下肢无力或感觉麻木,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
如何自测腰椎间盘突出
当怀疑自己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以下方法可以自我进行初步的体格检查。
1、抬腿有没有疼痛加重:平躺在床上,保持不痛的那条腿不动,膝关节伸直,逐渐缓慢地抬起另外一条疼痛的腿。如果抬起角度小于60-70°时就出现明显的疼痛加重,甚至有的患者刚抬起一点,只有20-30°就会剧烈疼痛难忍,感觉像有一条“筋”扯住腿一样的痛,很可能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了。
2、是否跛行:在急性扭伤后,是否跛行。如走路时一手扶腰或患侧,下肢怕负重,而呈一跳一跳的步态,或是喜欢身体前倾,而臀部凸向一侧的姿态。
3、换位休息:仰卧位休息时,疼痛仍不能缓解;可尝试在左侧卧位、弯腰屈髋、屈膝时观察疼痛症状能否缓解。
4、轻敲后腰:仰卧位,自行或旁人用手轻轻触后腰部、腰椎正中及两侧,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压缩。
5、观察关节:仰卧位,然后坐起,观察患者下肢是否可因疼痛而使膝关节屈曲。
6、抬肢受限: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并将患肢抬高,观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回事吗?答案:不是。
若可以做腰椎间盘的磁共振普查,中青年人群中很多都会有“椎间盘突出”,但却没有腰痛、腿痛或腿麻的“症状”,是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所以大家在体检或是其他检查中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字眼,只要没有明显的疼痛或麻木的症状,大可不必过于紧张。
腰椎间盘突出要做哪些检查?
当然,即使自测和症状都高度怀疑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终也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确诊。一般来说,临床检查主要有几种:
腰椎正侧位X光平片:有时候可能会需要加上腰椎的过伸过屈位X光平片。它的特点是简单方便,费用低,通常用于筛查,会有一点点辐射,但对身体影响不大,不过孕妇还是得禁用。
腰椎CT:它的特点是方便快捷,诊断可靠,检查的辐射剂量会稍大一点,但偶尔一次影响也不会大。
腰椎磁共振(MRI)检查:它的特点是精确度高,诊断明确金标准,没有辐射,但价格略贵。
腰椎间盘突出的自我疗法
一、动髋:仰卧,先以右腿向脚的前方猛然一伸,同时髋部向右一摆。再做左腿。动作要协调而有力,两腿交替做二十至三十次。
二、蹬腿:仰卧,尽量屈曲髋、膝关节,足背勾紧(背屈)。然后足跟用力向斜上方(约四十五度)蹬出后,将大小腿肌肉绷紧,放下还原。两腿交替做二十三十次。
三、昂胸:俯卧,用双手支撑床上,先从头部后仰开始,同时支撑手渐渐撑起而把胸部向上昂起,最后使劲后仰,力度达到腰部为止。平伏休息,重复五至十次。
四、鱼跃:俯卧,两手放在腰部,把上身和两腿同时后伸抬起,做成弓状。注意膝部不要弯曲。尽量在这一姿势下维持一段时间,时间越长越好。
五、下腰和后伸:站立,两腿分开约肩宽,足尖向内。弹动性地向前弯腰,使手触地。然后复位再向后伸腰,也要弹动性地后伸到最大量。反复五至十次,病情好转后加大动作幅度,注意循序渐进。
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注意事项
1、睡硬板床: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应睡硬板床,卧床3周后观察疼痛是否缓解。
2、避免运动:避免进行强刺激运动,连咳嗽、打喷嚏都要小心,防止便秘。
3、轻度锻炼: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护腰的方法
腰龄有三个指标
腰椎承载了上半身所有的体重,久坐、肥胖、缺乏运动等都让我们的腰部随巨大的负担。腰痛年轻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更有部分人可谓是“二三十岁的人,五六十岁的腰”。因此,判断“腰龄”,得衡量腰椎、腰肌和腰围三方面。
1、腰椎
人体各项器官一般在25岁之后走下坡路,腰椎也是一样,但每个人腰椎老化速度不同。长期腰部过度用力、姿势和体位不正确、伏案久坐、女性长期穿着高跟鞋等,都可能导致采集磨损得多,加快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2、腰肌
腰肌好像人体的天然“腰带”,对腰椎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腰部肌肉力量逐渐变弱,容易导致腰肌劳损。如果腰肌劳损反复发生,会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
3、腰围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指出,腰围每增加1英寸,患癌风险就增加8倍。《生命时报》调查显示,39.8%的人5年来腰围增长了1~2公分,31.7%增长了3~4公分,12.2%的人腰围增长了5~6公分,4.4%的人增长了8公分以上。
测测你的“腰龄”达标了吗?
判断“腰龄”状况,可以用以下方法自测。腰椎、腰肌和腰围有一项不合格,就说明你的“腰龄”可能没达标。
仰卧起坐测腰肌
仰卧起坐可以测定人的腰腹部肌肉力量及持续工作能力。《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规定:20~24岁的女性,1分钟做16~25个为及格,年龄每增长5岁, 数量标准降1~2个。40岁以下的成年女性,平均要做到20个。以此推算,60岁的女性每分钟做12~16个为宜,男性的数量要在女性基础上增加5~10 个。
卷尺测腰围
世卫组织推荐的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将带尺经脐上0.5至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测腰围。男性腰围最好不要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要超过80厘米。
看症状测腰椎
腰椎问题可以到医院进行核磁检查,判断是否腰椎出现提前退化或椎间盘突出。早期 症状主要为腰部柔软性变差、晨起腰部僵硬,经过适当的卧床可缓解,但如果是反复腰伤、腰痛,或者出现腿麻、下肢放射痛(即坐骨神经痛),腰痛进行性加重甚 至夜间痛,就要考虑腰椎出现病变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重点人群格外小心
首先,长期居住或工作在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要特别注意避免腰部着凉。其 次,受过外伤的人。搬重物、运动时瞬间用力过猛,就会造成腰部受伤,损伤经久不愈可能会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再次,重体力劳动者。其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 的发病率高。最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应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腰部力量
新手妈妈喂奶要掌握正确姿势
1、扁平乳头
【自测】 扁平乳头是指直径虽然在标准范围内,但是却不够突出,也就是乳头长度较短,约在0.5厘米以下。
【技巧】多吸吮:对宝宝而言,扁平乳头比较不容易吸到口腔深处,不过只要多让宝宝吸吮,转变成正常乳头的几率很高,宝宝也就能吸得轻松又顺利。
2、小乳头
【自测】 是指乳头直径与长度都在0.5厘米以下。
【技巧】含乳晕与多吸吮:和扁平乳头一样,宝宝比较不容易含住吸吮,只要让宝宝连乳晕一起含住,还是可以吸得到奶水,而且只要持续哺喂母乳,乳头形状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吸吮。
3、巨大乳头
【自测】乳头直径在2.5厘米以上。
【技巧】多吸吮:宝宝刚开始吸奶时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吸吮,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宝宝就会习惯妈妈的巨大乳头。
即使妈妈的乳头比一般乳头大许多,只要妈妈与宝宝一同用心,一样可以顺利、成功地哺喂母乳。
5、凹陷乳头
【自测】乳头凹陷在乳晕中无法突出于外部。
【技巧】及早护理:这类型乳头要及早先做好护理工作,以手指头刺激或乳头吸引器等方式都可以使乳头突出。刘文琪护士长指出,这类凹陷乳头,可以利用霍夫曼运动来改善凹陷情况,让哺乳变得更为顺利,一旦哺乳步上轨道,乳头只要接收到宝宝吸吮的刺激,就会自动突出,不再需要刻意拉引,所以此乳头类型的准妈妈可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怎么测骨龄 骨龄能自己判断吗
不能自己判断出来。
骨龄是无法用肉眼所能辨别的,自己是无法判断的,只能用骨龄仪摄片来判断骨龄。一般手腕部最理想,这里集中了大量的长骨、短骨和圆骨,集中地反映了全身骨骼生长和成熟状况,且方法简便,结论准确。
男性自测身体健康的方法
1、“不倒时间”——检验老化程度。平衡能力在人类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的山田教授根据对人体组织30多年的研究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人体老化简易自测法”。具体方法:自测者双手下垂紧贴身体两侧,闭上眼睛,用一只脚直立站住,然后根据他的“不倒时间”来判断自己老化程度。判断标准:9.9秒,男性生理年龄为30-35岁,女性生理年龄为40-49岁;8.4秒:男性生理年龄为40-49岁,女性生理年龄为50-59岁;7.4秒:男性生理年龄为50-59岁,女性生理年龄为60-69岁;5.8秒:男性生理年龄为60-69岁,女性生理年龄为70-79岁。未达到标准者,老化程度偏快,即生理年龄高于实际年龄。
2、腰臀比——检验脂肪指标。腰臀比(WHR)是反映身体脂肪分布的一个简单指标,世界卫生组织通常用它来衡量人体是肥胖还是健康,保持臀围和腰围的适当比例关系,对成年人体质和健康及其寿命有着重要意义。许多研究已证明,该比值与心血管发病率有密切关系。标准的腰臀比为男性小于0.8,女性小于0.7。根据美国运动医学学会1997年推荐的标准,男WHR》0.95和女WHR》0.86就是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腰臀比数据。注意,测量时一定要采取站姿。
教你如何自测血管年龄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动脉、静脉和许多微血管及各种组织细胞组成的整体。我们每个人出生时的血管内皮都是光滑干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会慢慢沉积,使血管内皮慢慢变厚,血管腔慢慢变窄,每年变窄1%~2%,有高血压、高血黏度、糖尿病者更为严重,每年变窄3%~4%或以上。当动脉血管堵塞75%以上,血流量过少时,人就会有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适的感觉,更严重的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
它是夺取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
当血管功能失调时,新生血管形成,还会诱发数目众多的恶性肿瘤、感染以及免疫性疾病。
血管硬化或蜕变,将导致心、脑缺血以及痴呆等疾病。一般的老年病,其实就是血管老化引起的。例如活动时感到心慌、气短,伴有呼吸困难;在饱餐、寒冷、情绪变化时,感到心前区憋闷、心悸,平躺时透不过气来,必须把后背垫高才能入睡;有些人长期左肩胛阵发性疼痛,久治不愈等,其实,这些是脑细胞供血、供氧不足的表现。
6类人的血管老得最快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和精神紧张,会加速血管老化。
(1)高血压:特别是无症状或没有控制好的高血压,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病的导火索。以脑血管为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即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7倍。
(2)血脂异常:无论是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或低密度脂蛋白,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3)糖尿病: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也能导致大血管病变,其危害不在高血压之下,其脑出血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2~3倍。
(4)肥胖:肥胖易与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结缘,从而使血管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5)吸烟:就血管而言,烟草中以尼古丁为代表的多种有毒物质可以刺激身体自主神经,使血管收缩、痉挛,小动脉变细,血液中含氧量减少,损害血管壁,导致血压升高,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加速动脉硬化等。
(6)情绪: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收缩,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心性猝死的危险。
血管老化的3大后果:心梗、脑梗、脑出血
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是3只吃人的大老虎,如果高血压患者出现以下征兆,请你立即就医,因为这3只吃人的老虎,已经到家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