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

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焚毁。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如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4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疤痕体质有什么危害性 易形成疤痕疙瘩

疤痕体质人群极易形成疤痕疙瘩,这些患者的疤痕疙瘩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形成瘢痕疙瘩。

H7N9怎么预防 减少与禽类接触

在H7N9禽流感多发期间,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并且原理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

(3)针头用完盖帽时;

(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针刺伤的职业危害

针刺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害

2.1 身体危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模), 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 1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0.3%~0.5%、4%~10%, 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但它们通过意外接种感染的机会相对很低。乙型肝炎病毒(HBV)则较HIV的致病性强, 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 一次随时发生的针刺伤导致乙型肝炎的几率为1/5000。另外, 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2 心理危害医务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 有时还会带来工作行为的改变, 尤其是在被带HIV的针头刺伤。

2.3 经济危害根据美国医院管理机构报道, 1例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后终身约需100万美元用于检查、治疗、弥补因病不能工作的损失和作为丧失工作能力的赔偿, 即使没有感染,每例针刺伤后相关检查及治疗花费也需51~3766美元。

2.4 社会危害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从患者到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由于HBV传染力强, 目前很多国家已达成共识, 限制患有HBV的医务人员为患者从事有创性操作。但对于HCV和HIV阳性的医务人员各国意见尚不一致。

3 针刺伤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影响因素

3.1 针头的污染源最具有传播疾病能力的是直接进入静脉或动脉的针头, 其次为肌内注射针头, 而进入患者静脉输液管道的针头其传播疾病的能力几乎为零。

3.2 针刺的深度针刺越深, 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 会增加传染疾病的危险。

3.3 针头的口径粗细有研究表明口径20号的针头所携带的血量是口径27号针头的30倍。

3.4 针头的类型即空心针和实心针。空心针如抽血、注射针比实心针如缝针所携带的血量多, 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大。由于护理人员多被空心针刺伤, 而医生的针刺伤多由缝针造成, 且是在戴手套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此, 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高于医生。

3.5 针刺伤时是否戴手套针刺伤时戴1层手套会减少50%以上的接触血量, 戴2副手套则会减低70%以上的血量, 尤其在使用实心针时戴手套的防护效果会更好。

3.6 针刺伤时是否注入血液如注入血液则会增加感染疾病的危险。

3.7 是否接种疫苗目前仅有HBV疫苗。接种HBV疫苗后, 如果抗体量达到100IU/L表明接种成功, 能有效保护受刺伤者免受HBV感染。

3.8 针刺伤后是否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HBV易感者针刺后及时注射HBV免疫球蛋白有效率可达到75%, 联合使用HBV疫苗效果会更好。可疑HIV感染者在伤后几小时内使用叠氮胸苷(zidovudine)进行治疗, 会使感染HIV的危险性降低81%以上。

4 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

4.1 护理人员未严格遵守操作程序研究表明护士在工作中粗心大意, 未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技术不熟练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因素之一, 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①抽取药液配液时; ②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针头时; ③用双手将针头套入针帽时; ④毁形或浸泡针头时; ⑤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 ⑥收集一次性医疗用品时; ⑦用手折安瓿后徒手处理用后安瓿; ⑧为不合作病人治疗时缺少必要的协助; ⑨传递锐器时未集中注意力。袁秀萍的调查研究发现护士锐器伤主要发生在针头使用后到丢弃之间这一过程中, 如回套针帽, 摆弄针头, 浸泡毁形, 送针头处理等, 89%的针刺伤发生在手部, 非惯用手的拇指和示指损伤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针头在使用后应及时丢弃。如过多增加套回针帽, 取下针头, 浸泡等操作会大大增加护士锐器伤的时机。据谢珍红、聂军等的报道, 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工作行为分两大类: 一类是以病人日常治疗护理密切相关的行为, 占锐器伤原因的40%, 其中抽血、肌注、静注、指尖血糖试验, 将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标本从注射器注入标本容器等行为占19%, 另一类为清洗及处理针头相关的行为, 其中分离或连接静脉管占16%, 清洗锐器导致的锐器伤占12%, 40.5%的锐器伤发生在病房, 多数锐器伤的发生不是随机不可避免的, 其发生与护士个人认知态度, 行为和个性等因素有关, 42%的锐器伤是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 74%的锐器伤是工作紧张或繁忙时发生的。任小英等调查结果显示, 注射前的操作针刺伤行为占14.03%, 虽此时无感染性病毒, 但留下伤口, 增加感染率, 注射时的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时, 其刺伤率16.96%, 注射后用具处理为62.68%, 提示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卫生部门一次性物品处理的要求是避免针刺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4.2 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不强, 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是发生针刺伤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39.7%的护士对标准预防内容不是很熟悉, 甚至从未听说过。2004年6月1日, 我国卫生部制定了《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其中突显了“标准预防”概念, 即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的病源物质, 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 必需采取隔离措施, 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另外有些医院管理者认为戴手套增加医疗成本, 学校学习和临床实习缺乏职业安全的教育与指导, 使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针刺伤该如何应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针刺伤

美国护士协会一项调查显示:护理职业健康和安全最关注的前10位问题之一:针刺伤(锐器伤)后传染病。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因工作原因,经常与缝针、刀、剪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接触,这使护士经常暴露于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尤其是利器损伤。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有关专家评估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约65万人,近年来以30%的速度递增。我国还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丙肝的感染率为3%,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机率也就随之增加。

发生针刺伤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查看患者是否有无乙肝、丙肝、HIV等阳性感染,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与患者沟通经患者同意后,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公共卫生科应立即给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单。

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公共卫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肝癌怎么预防 减少亚硝胺摄入

亚硝胺能够引起肝脏损害,有致癌作用。因此饮食中应当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用含有亚硝胺的物质。如酸菜、咸菜、盐渍食物、酱类、发酵食物、腐烂的水果以及晒干的菜与薯类(萝卜干、地瓜干、土豆干等)都可能含有亚硝胺类物质,均当少吃或者不吃。

暗疮如何护理

1、疤痕疙瘩、疤痕过度增生是创伤、外伤的一种重要的并发症,造成疤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烧烫伤、外伤、创伤、痤疮(青春痘)、打耳孔、打预防针,都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增生及疤痕疙瘩。

2、它的预防措施主要在于疤痕形成前、形成间尚未成熟阶段,主要目的是尽量去除各种造成疤痕增生的因素,减少疤痕的生长,预防疤痕对机体造成的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时注意尽量减少对患处的机械、化学、热力的刺激.

3、平时注意防止创伤、烧烫伤、打耳孔、纹眉线等以免损伤真皮,特别是免役功能差的部位,如胸前,肩背等处。

4、青春痘痊愈后,一般会留下深色的斑点,这些斑点跟青春痘一样难看。因为长青春痘的时候,病菌会刺激青春痘附近的色素细胞,所以青春痘痊愈后会留下深色的斑点,这种反应叫炎症色素沉积症。

相关推荐

儿童儿童口眼歪斜治疗方法

小儿也会有面瘫的问题,而且一般都是很严重了,才会到医院去检查。这是由于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对于面瘫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儿童面瘫的治疗方法,和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要高度的重视起来。 在选择儿童面瘫的治疗方法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方法,这一点更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来进行。对于小儿面瘫的治疗应选择:对症治疗、去除病因、祛风散邪、温经通络、营养神经的方法。中医对这个病早有记载,而且中医治疗方法也较为丰富。我们对小儿面瘫的治疗力求系统、全面,综合运用刺、灸疗、面部推拿等方法,再配合内服中药。在

高热惊厥后到底能打预防

预防引起高热惊厥还是很少见的,况且注射的剂量与不良反应并不成正比。麻疹的注射对象为8个月到14岁,这种病发病率还比较高,还有高热的症状,所以不要因小失大。除了个别的禁忌症,如容易过敏.近期注射过检毒活疫苗的除外还是必须打的。具体怎样注射能不能注射何时要遵循当地的防疫督导医生。 有高热惊厥史不影响打预防,与损伤大脑无关,可能是打预防的大夫怕打预防后引起孩子发热,再次导致高热惊厥,所以劝你不要打预防,但是又不愿意费口舌,所以才简单告诉你会损伤大脑,好让你快速自己选择不打预防以达到他的目的。因打预

手指被木刺扎了怎么办

在日常劳动、生活中,手指常被木刺、竹篾或刺扎伤,有时木质和竹质刺易折断残留于指甲下和手指软组织,使人疼痛难忍。其实,被刺伤的伤口大小或出血多少倒是次要的,主要应该注意有无木刺残留在伤口里,由于木刺等残留就有可能使伤口化脓,被刺伤的伤口往往又深又窄,更有利于破伤风细菌的侵入繁殖和感染,故必须取出异物,消除隐患。 手指被扎进木刺后,如果确实已将木刺完整拔出,可再轻轻挤压伤口,把伤口内的瘀血挤出来,以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然后碘酒消毒伤口的周围一次,再用酒精涂擦2次,用消毒纱布包扎好。 如果伤口内留有木刺,在消

少商刺方法 刺少商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窍,醒脑开窍。 主治:咳嗽,咽喉肿痛,热病,鼻衄,昏迷,癫病。 配穴:配商阳治疗咽喉肿痛和热病;配隐白治疗癫病;配水沟治疗昏迷。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腮腺炎,鼻出血,失音,呃逆,昏厥,休克的治疗。

乙肝刺伤被感染几率

总的来讲被乙肝病人的头扎破以后感染乙肝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因为正常成人免疫系统比较完善,对乙肝有较强的免疫能力,但是具体被扎还要具体分析,要看你当时被扎的时候有没有挤压伤口把血液挤出来,然后有没有在流动的水龙头下面冲洗伤口,然后还要看有没有在挤压以后用消毒液消毒局部伤口,还有被扎以后,可以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如果抗体很高,那感染乙肝的概率就非常非常的低。

灸治病禁忌人群

很多人认为中医的特色疗法温和,没有伤害性,所以常常用于保健或者治疗时都没有考虑到自己是否适合。灸治疗也是如此,只知道灸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确没有深入去考究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灸治疗,灸治疗是否适合自己。本期我们请到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特色疗法科室的赵铭锋医生来为我解答一下,哪些人群不适合灸,出现了一些灸意外的时候,又应该如何处理。 灸不是人人适合,灸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1. 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

风门穴刺怎么操作

风门的刺方法 取穴法:在背部,平第2,3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外侧1.5寸,即旁开2横指。 简易取穴:俯卧,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方向:从背后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深度:0.3-0.5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周围。 功能主治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交通一身之阳,故其祛风通络,解表清热之力强,之可疏散风寒,宣泄邪热,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灸之振奋经

痘痘疤痕如何预防

相信在我们身边有不少的痤疮患者,有时痤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痤疮愈合之后留下的疤痕,不少痤疮患者为那顽固的疤痕而苦恼不已,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痤疮疤痕的预防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疤痕疙瘩、疤痕过度增生是创伤、外伤的一种重要的并发症,造成疤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烧烫伤、外伤、创伤、痤疮青春痘、打耳孔、打预防,都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增生及疤痕疙瘩。 2、它的预防措施主要在于疤痕形成前、形成间尚未成熟阶段,主要目的是尽量去除各种造成疤痕增生的因素,减少疤痕的生长,预防疤痕对机体造成的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

突发性耳聋的预防

由于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并无对性的预防措施。作为一般性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2.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3.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4.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5.对于已经患突发性聋并且治疗后患耳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除上述建议外,还建议特别应该保护健侧耳:①避免接触噪声;②避免耳毒性药物;③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预防疤痕疙瘩的方法

预防疤痕疙瘩的方法,疤痕疙瘩一直以来,经常困扰着患者的生活中,因此疤痕疙瘩的预防成了广大患者所关注的问题,那么预防疤痕疙瘩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防疤痕疙瘩的方法,以下是专业皮肤病专家的具体介绍: 疤痕疙瘩严重影响我们的美丽形象,那么如何预防疤痕疙瘩呢?疤痕疙瘩、疤痕过度增生是创伤、外伤的一种重要的并发症,造成疤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烧烫伤、外伤、创伤、痤疮(青春痘)、打耳孔、打预防,都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增生及疤痕疙瘩。 疤痕疙瘩的预防措施主要在于疤痕形成前、形成间尚未成熟阶段,主要目的是尽量去除各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