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按什么穴位
甲减按什么穴位
甲减按什么穴位
1、甲减按什么穴位呢
我国的传统中医认为甲减是因为人体肾阳虚弱和肝经失调造成的。可以经常按摩神阙、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涌泉这几个穴位,能有效地缓解疾病,但是要注意力度,不要太用力。
另外患者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平时休闲时可以活动一下手腕脚腕,拍拍手、搓搓脚心,这些简单的动作都会促进四肢的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
2、甲减怎么治疗
2.1、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
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为主。检测甲状腺功能,维持TSH在正常值范围。
2.2、对症治疗
中、晚期重型病例除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外,需对症治疗如给氧、输液、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等。
3、甲减怎么饮食
3.1、补充适量碘
国内一般采用每2千克至10千克盐加1克碘化钾,用以防治甲状腺肿大,使发病率明显下降,适用于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此外,对生育妇女更要注意碘盐的补充,防止因母体缺碘而导致孩子患克汀病。
3.2、摄取足量蛋白质
每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至少超过20克,才能维持人体蛋白质平衡。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人体中每日约有3%的蛋白质不断更新。甲减使小肠黏膜更新速度减慢,消化液分泌腺体受影响,酶活力下降,白蛋白下降,故应补充必需氨基酸,供给足量蛋白质,改善病情。
3.3、限制肥腻饮食
甲减患者往往有高脂血症,这在原发性甲减患者中更明显,故应限制脂肪与胆固醇饮食,每日脂肪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20%左右。
3.4、纠正贫血
有贫血者应补充富含铁质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必要时还应补充叶酸、肝制剂等。
甲减的食疗方法
1、芡实苡米饭
芡实、鲜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15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桂枝3克,泽泻6克,粳米150克,红糖、大枣适量。
将茯苓、白术、桂枝、泽泻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备用,再将芡实、鲜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大枣洗净蒸熟,兑入药汁,加粳米和水,再蒸40~50分钟即成。食前拌入红糖适量。
芡实、山药、莲子肉具有补脾固肾作用,苡仁、茯苓、白术、桂枝、泽泻可健脾利湿、温阳化气,粳米、大枣补脾和胃,红糖温中活血调味。诸味相伍,制成米饭食用,具有补脾益肾、温阳化水,对于脾肾气(阳)虚并有浮肿甲减者食之为益。
2、六味地黄粥
六味地黄丸100克,红枣10颗,红糖20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熬粥作饮。早、晚餐服,1剂/日,2周/疗程。
补肾益气,滋阴填精,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主治阴阳两虚型甲减。
3、山里红鸡汤
红花锦鸡儿、山里红适量煎汤服,要注意适当适量,避免急功近利伤害身体。
平补阴阳。主治阴阳两虚型甲减,症见头晕目花,皮肤粗糙,干燥少汗,动作迟缓,神情呆板,面白无华,头发干枯、稀疏、色黄,声音低嘎,大便秘结,舌淡苔少,脉迟细。
甲减要注意什么
需先明确病因,不可贸然高碘饮食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不少患者想当然地以为,得了甲减就应该高碘饮食,其实不然,是否需要额外补碘要看导致甲减的病因是什么。
如果甲减是由于单纯缺碘引起的(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减),则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碘;如果甲减是由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则要求低碘饮食,限制海带、紫菜及各种海产品。因为高碘饮食会增加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浓度,诱发并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在日常饮食上,甲减患者应注意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及铁,保证鸡蛋、牛奶、豆制品、淡水鱼虾等的摄入;同时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以免加剧脂代谢紊乱;尽量避免食用促甲状腺肿的果蔬,如卷心菜、萝卜、马铃薯、大豆、豌豆、花生、核桃等。
血虚阴亏艾灸如何调理的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本型症状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行气活血,化浊止痛。
中医认为调理气血两虚,第一步要调理的当属胃肠功能,胃肠功能恢复好了,就可以很好的消化和吸收。《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
1那么艾灸调理气血两虚可以艾灸中脘、关元和足三里穴,时间可以控制在30-40分钟,随着艾灸时间的延长,在考虑加减穴位和延长时间。
2也可以在心俞和膻中艾灸,时间10-15分钟,这个可以调整心血亏虚。
3中气下陷气血两亏,除艾灸上述穴位外,艾灸百会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
减肚子的穴位
穴位一、关元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下大约3寸处。
穴位二、气海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下大约1.5寸处。
按摩气海、关元穴能有效地抑制食欲,有利于腹部脂肪均匀分布;而按摩天枢穴则可以帮助消化、排气、促进肠胃蠕动、废物排泄,当然更有利于消除小腹赘肉。穴位按摩方法及时间:每天早晚仰卧在床上,先以手法2由上腹部向小腹推压3~4回,再先后以手法1和手法2依次按摩以上7个穴位,每个穴位各按摩2分钟左右。
穴位三、中脘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大约4寸处。调节身体消化机能,通便。
穴位四、水分穴
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上大约1寸处。(按摩水分穴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避免水肿,并且可以帮助肠胃蠕动、锻炼腹肌,避免小腹突出)
穴位五、天枢穴
肚脐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以左天枢为重点。
穴位六、水道穴
肚脐以下大约3寸,关元穴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
穴位七、带脉穴
脉穴肚脐水平线上的侧腹处。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
耳穴减肥贴什么穴位
1、耳穴减肥贴什么穴位
耳朵上的胃穴、脾穴以及内分泌穴可以利用中药来按压。可以在饭前半小时按压2~3分钟。耳朵贴穴位减肥还可以选取肺、脾、肾、三焦以及内分泌为主要穴位,而肝、胃、神门、皮质下及饥点等可以作为配合穴位。耳穴皮肤要先消毒,中药放在胶布上,直接贴在耳穴上。每个穴位每天可以按压8次,每次五分钟左右。
2、耳穴减肥贴的原理
耳针及耳贴都是经常被使用的减肥方法,其中耳朵贴穴位减肥又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了。耳朵贴穴位减肥比起耳穴针刺和埋针等,操作起来都更加简便,而且效果更可靠,也不会产生痛苦或引发副作用。在耳朵贴穴位减肥期间,也不会出现失眠、便秘和动脉硬化,糖尿病及关节炎等并发症。这就是耳朵贴穴位减肥的优点了。
那耳朵贴穴位减肥有哪些机理呢?利用耳贴敷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脏器功能。临床上有许多肥胖患者会在进食后或饥饿状态下来贴耳穴,由此可以控制饥饿,阻止脾胃消化功能。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身体明显变轻了,体重真的有在下降哦。
帕金森综合症的防治
1、针灸治疗帕金森综合症
针灸治疗是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方法之一。可随证加减穴位,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头皮针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为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
2、药物治疗帕金森综合症
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在最初几年药物对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中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
3、一般治疗帕金森综合症
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患者在患病早期可以尽可能的采用理疗(按摩、水疗等)和医疗体育〔活动关节、步行、语言锻炼)等疗法维持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推迟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针灸穴位
本病的针刺治疗方法,在临床当中多以震颤熄风等等方面为主,在具体的针灸过程当中体针常用穴位主要包括了曲池、合谷、四神聪、风池、阳陵泉、太冲、太溪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随证加减穴位,一般每个穴位需要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头皮针在针灸当中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部位为治疗当中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患者的症状可配合针灸患者的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总的针灸的疗程是以连续使用10~15天为佳。
需要注意的就是帕金森在临床当中针灸的疗程较长,应避免出现穴位疲劳的现象,必要时可以为患者考虑2组处方在实际操作当中交替使用。因本病属于是一种顽疾,临床上常使用的方法是电针,具体的操作当中常用频率为100~180次/分不等,同时也以连续波为主,有时治疗也可选择疏密波的方法。
帕金森这个病对于患者的生活的影响非常大,而患者也一定要知道的是,早期发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恢复来说有最大的帮助,同时家属也需要对患者多多的关心,在饮食上多给患者合理的补充营养,配合患者锻炼身体,才可以减缓疾病的发展,期待早日康复。
拔罐减肥穴位图 拔罐减肥下肢穴位图
减肥功效:清血利湿.可调理血液循行。
减肥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可调节人体消化及内分泌功能。
帕金森如何治疗见效最好最快
1、药物治疗帕金森见效最好最快目前,帕金森治疗的药物主要是西药。应用抗胆碱能和改善DA递质功能的药物,改善患者的症状。患者一旦接受药物的帕金森的治疗,很可能终生都要依赖药物,一旦停止药物,很可能复发。2、手术治疗帕金森见效最好最快帕金森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方法一段时间后,效果减退,病情恶化,更加难以控制,这个时期就应考虑外科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技术(细胞刀)与电刺激两种方式,对于严重的帕金森患者,手术方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3、针灸治疗帕金森见效最好最快针灸治疗帕金森多以震颤熄风为主,这点需要大家注意。体针常用穴位为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等,可随证加减穴位,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疗程以10~15天为佳。4、康复治疗帕金森见效最好最快康复治疗是帕金森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帕金森病情的恢复有莫大帮助。所以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后应该积极参加功能训练,尽力改善运动、平衡、协调功能,积极进行言语训练,设法提高或维持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帕金森病症怎么治效果更好
1、头颈部的锻炼: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颈部往往呈前倾姿势,非常僵硬,许多人以为是颈椎病造成的。可前后左右锻炼颈部。
2、针灸治疗:可随证加减穴位,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头皮针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为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
3、手术治疗:一般来讲,对早期的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应首先采取药物治疗,而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方法之药物治疗3~5年后效果减退,出现了“开、关”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病情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这时候就应考虑外科治疗。
4、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在最初几年药物对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中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
甲亢按摩什么穴位
睛明
眼内角外上方的凹陷中。
扶突
正坐,微仰头,颈部侧面,平喉结旁3寸,胸锁乳突肌肌腹中间取穴。
臑会
上臂外展平举,肩峰后方凹陷是肩谬穴,于肩谬穴直下3寸,三角肌后缘取穴。
内关
仰掌,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取穴。
足三里
膝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处取穴。
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取穴。
每日自我按摩2~3次,平日宜保持情绪乐观,勿急躁暴怒,少食肥甘辛辣之品。
中医如何针灸治疗甲减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系甲状腺激素合成 甲状腺与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好而致的全身性疾病。若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或新生儿期,称为克汀病;始于性发育前儿童称幼年型甲减;始于成人称成年型甲减。 女性甲减较男性多见,且随年龄增加,其患病率见上升。新生儿甲减发生率约为1/7000,青春期甲减发病率见降低,成年期后则见上升,甲减的病因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多。
以下是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有效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人迎。
操作:选用迎随补泻和《神应经》中论述的“三飞土进”为补的方法:进针至人迎穴部位静候5分钟,用指甲轻弹针柄3次,以喉头为中心,往喉头方向向上向内搓针3下(名为飞法),再把针推进0.5~1cm,将针向喉头方向拨一下(此为一进)。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4例,基本恢复6例,显效1例,有效6例,疗效不明1例。
②艾灸
取穴:肾俞、脾俞、命门。
操作:用二味温补肾阳中药研粉,铺在穴位上,厚度为lcm,然后将直径为5cm的空心胶木圈放在药粉上,以大艾炷(直径4cm)在药粉上施灸,每穴3~5壮,每周3次,4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7例,基本恢复3例,好转2例,无效2例。
中医如何有效的治疗甲状腺疾病
辩证治疗甲状腺疾病:
根据甲状腺疾病患者检查结果结合症状选药,不同病情选不同的药以内服,根据病情辩证治疗。具有特效的纯中药:黄芪、贝母、海藻、三棱、全虫、党参、玄参、丹参、天龙、穿山甲、鳖甲、土元等五十种纯天然中草药及虫类药,精制提纯成“消瘤”纯中药系列方剂以内服中药,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痰散瘀、益气补血、增加身体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使瘤体由硬变软、由大变小、逐渐消失。
1、气滞型甲状腺疾病:表现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病位在肝经。除颈部肿物外伴有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滑,用理气解郁法,宜用逍遥散主之。也可以用川楝子、香附、青皮、陈皮、木香、八月札、砂仁、枳壳、血余炭、地榆等进行加减。
2、痰凝型甲状腺疾病:患处不红不热,按之坚实或有囊性感,舌苔薄腻,脉滑,用化痰软坚法,宜用海藻玉壶汤主之。也可以用夏枯草、海蛤壳、海浮石、生牡蛎、黄药子、山慈姑、白芥子、血余炭、地榆等加减治疗。
3、风热犯表型甲状腺疾病:恶寒发热,热重寒轻,头痛身楚,咽喉肿痛,颈项强痛,转则不利,瘿肿灼痛,触之痛甚,可想儿、枕记下颌部放射,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咳嗽痰少而粘,自汗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缓解甲状腺疾病。
疏通经络治疗甲状腺疾病:
经络和穴位是脏器在体表的反射部位,不同的甲状腺疾病反应的敏感区域不同。在疾病对应的穴位点上进行自我指压按摩,有助于疏通气血经络,益于甲状腺疾病的康复。如肝火旺可选择足背肝经的太冲穴,心慌可按摩手臂部的内关穴和交感穴等,甲亢选择补阴的重要穴位三阴交,甲减可按摩和艾灸穴位足三里、昆仑、照海、关元等。
甲状腺疾病在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疾病,由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疾病时已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中药治疗占了主导地位。临床的实践证明,其中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优势可大大减轻手术及放化疗的痛苦和毒副作用等,并且治疗效果明显,增加了治疗效果。
穴位按摩减肥
上脘穴
位置:胃的上部,肚脐上方5寸。
功效:为食道减负,保护食道可避免饮食过快,造成食物淤积于胃部,产生消化不良,从而导致体重上升。
按摩手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揉上脘穴3分钟。
中脘穴
位置:肚脐上方4寸。
功效:刺激中脘穴,胃部蠕动会加快,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按摩手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顺时针按揉3分钟。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哪些 掐法
恰法是用指甲着力重按穴位,运用掐法是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不得抠动而掐破皮肤,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常用于点刺穴位,是“以指代针”之法,掐后常用拇指揉法,以减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