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偏头痛的几种常见病症类型

偏头痛的几种常见病症类型

偏头痛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面对这样的一个病症,我们只有了解偏头痛的种类,才能很好的针对病症来治疗,那么具体的偏头痛的种类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视网膜性偏头痛

视网膜性偏头痛症状与眼睛有关,重复发生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失明或视野缺损,并伴随偏头痛。头痛一般在出现视觉症状1小时内发生。不发作时眼科检查正常,不归因于其他疾病。

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 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 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这类型的偏头痛易与脑梗死尤其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相混淆。偏头痛先兆包括肢体无力,同时又有视觉先兆或肢体麻木、针刺感或语言障碍,一般持续5 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恢复,先兆期内或先兆症状后1小时内发生偏头痛,而且其一代或二代亲属中有类似病史,现在已发现此类偏头痛的遗传基因位点。

基底型偏头痛

旧称“基底动脉偏头痛”、“基底偏头痛”。先兆包括以下症状中至少2条:说话含混不清、眩晕、耳鸣、听觉迟钝、视物成双、走路平衡困难、动作不协调、意识水平下降、同时双侧躯体感觉异常(如四肢麻木)。上述症状可持续5分钟至1小时,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偏头痛发作。此类症状应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做脑血管检查,以除外脑血管狭窄等器质性病变。

儿童前额头痛怎么办?

1、普通型偏头痛 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偏头痛的80%,无明显遗传史,前驱症状不明显,头痛常呈:1双侧性,或开始于一侧而波及对侧,也有双侧交替发作;2搏动性;3重度患者可影响日常活动;4上楼梯或类似日常活动可加重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及畏声。头痛时间一般较长,可持续1-3d,常因精神紧张,疲劳而诱发。

2、典型偏头痛 此种类型的偏头痛约占偏头痛的10%左右,60%-80%有遗传史,往往从青春期开始发病,发病由每日至数次至数月1次不等,间歇期不定。其发作分为四期:1前驱期:在头痛发作前半小时左右,主要表现为痛对侧视野出现闪光暗点,有时基至出现同向偏盲,并可有言语障碍、口唇、手指麻木、眩晕、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2头痛前期:前驱症状消失后突然出现搏动性头痛、多位于一侧颜面或顶部。3头痛期:头痛期:头痛逐渐消退多移行至入睡,有时表现为兴奋、欣快。

3、眼肌瘫痪型偏头痛 患者一般先有或无先兆偏头痛史。在一次偏头痛发作1-2 d后头痛逐渐减退之际,发生该侧的眼肌瘫痪。受累神经多为动眼神经,其次为展神经。瘫痪持续数日至数周后恢复。不定期发作,大都在同侧。多次发作后,瘫痪可能经久不愈。并能除外鞍旁病变。

4、视网膜型偏头痛 反复单眼出现盲点或单眼盲持续不到1h,眼症状出现后至头痛的间隙不超过1h,但头痛可先于眼症状出现;并能排除眼或血管病变。

5、儿童期周期性综合征(偏头痛等位症)

可能为偏头痛先兆或伴随偏头痛。它可分为:

(1)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常为健康儿童突然出现十分严重的眩晕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伴有平衡障碍、焦虑、眼震、呕吐。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脑电图正常。

(2)儿童期交替性偏瘫:婴幼儿交替性偏瘫,智力障碍及伴其他阵发性症状如强直性发作、肌张力异常、舞蹈手足徐动样运动,或其他眼肌运动异常,植物神经障碍。

儿童的头疼可能和孩子的日常习惯有关。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那就用安神的药水给孩子轻轻的按摩,如果头疼是经常性发生的事情就需要大家注意了,头疼的具体原因还需要到医院里做个彻底检查才能知道,进而对症下药。

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

1.有先兆的偏头痛

也称典型偏头痛,占偏头痛的15%~18%,多有家族史。典型病例发病过程分为三期:

(1)先兆期发作前出现短暂的先兆,如视觉先兆:闪光、闪烁的锯齿形线条、暗点、黑蒙和偏盲等;还可有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如轻偏瘫和失语等,但相对少见。先兆可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

(2)头痛期在先兆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约2/3的患者为单侧,1/3为双侧或两侧交替。也可表现为全头痛、单侧或双侧额部头痛及不常见枕部头痛等。头痛常从额部、颞部及眶后部开始,向半侧或全头部扩散。典型有颞浅动脉明显搏动感,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患者喜静卧于暗室,睡眠后减轻。头痛持续2~10小时,少数可达1~2天,儿童持续2~8小时。发作频率可每周、每月或数月,发作次数不等。发作间歇期多无症状。

(3)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患者常表现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好转。

2.无先兆的偏头痛

也称普通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偏头痛的80%。相对于有先兆的偏头痛,缺乏典型先兆,常为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伴呕吐。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使头痛终止。本型偏头痛常与月经有明显的关系。与有先兆偏头痛相比,无先兆偏头痛具有更高的发作频率,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常需要频繁应用止痛药治疗。

3.特殊型偏头痛

(1)偏瘫型偏头痛少见。多在儿童期发病,偏瘫可为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单独发生或伴偏侧麻木、失语,偏头痛消退后偏瘫可持续10分钟至数周不等。

(2)基底型偏头痛或称为基底动脉偏头痛。儿童和青春期女性较多见,发作可与月经有关。多有家族史,家族成员可患此型或其他类型偏头痛。其常见视觉先兆:如闪光、暗点、视物模糊、黑蒙和视野缺损,持续20~30分钟出现枕部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头痛持续数小时至1天,睡眠后缓解。其还可因椎基底动脉缺血出现脑干和颞枕叶症状:如眩晕、视物成双、眼震、耳鸣、言语不清、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身体协调性下降、不能保持平衡)、意识改变(嗜睡)、跌倒发作和黑蒙等;多次发作后可导致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

(3)复杂型偏头痛偏头痛伴先兆延长。症状与有先兆的偏头痛相同,先兆在头痛发作中持续存在,延续1小时乃至1周。此类型需做磁共振检查排除脑内病变。

(4)眼肌麻痹型偏头痛较少见,患者多有无先兆的偏头痛史。在偏头痛开始发作或发作后渐趋消退之际出现头痛侧眼睛肌肉瘫痪,动眼神经最常受累,可同时累及滑车、展神经,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复发多见于同侧,多次发作后瘫痪可持久不愈。此类型应注意除外颅内动脉瘤和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5)视网膜动脉型偏头痛多见于有先兆偏头痛病史年轻人,可能为视网膜动脉痉挛所致。常出现单眼黑蒙伴闪光性暗点先兆,可有视力范围下降。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水肿。

(6)晚年型偏头痛45岁后发病,发作性头痛伴反复发作的偏瘫、麻木、失语或言语不清,每次发作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相同,持续1分钟至72小时。此应注意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偏头痛等位症表现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血管功能障碍。极少数情况,老年人和儿童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自主神经症状,如眩晕、呕吐、腹痛、腹泻、肢体和关节痛等,不伴头痛发作或与头痛交替出现。

常见类型的偏头痛

1、无先兆偏头痛

旧称“普通偏头痛”、“单纯偏头痛”。其特征为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小时。典型头痛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程度为中或重度,走路或爬楼梯、咳嗽时会加重,常伴随恶心或畏光、怕吵。偏头痛通常位于前额和颞部(太阳穴)。

2、先兆性偏头痛

旧称“典型偏头痛”、“复杂性偏头痛”。在头痛开始时或开始前不久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是为先兆,如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对光或声音敏感、恶心、视觉模糊、打呵欠及脸色苍白等,通常在5~20分钟内逐渐产生,持续不超过60分钟。头痛通常在先兆症状后发生。少数情况下,先兆发生后没有头痛发作;也有头痛发作却没有先兆的。

盘点偏头痛的症状与治疗

1、无先兆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 与有先兆偏头痛相比,无先兆偏头痛具有更高的发作频率,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常需要频繁应用止痛药治疗,易合并出现一新的头痛类型——“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

2、有先兆偏头痛

先兆偏头痛大约占了偏头痛患者的10%,发作前大概会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打哈欠等症状。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先兆症状一般在5~20分钟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分钟;不同先兆可以接连出现。头痛在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发生,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苍白或出汗、多尿、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头面部水肿、颞动脉突出等。活动能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可缓解头痛。疼痛一般在1~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4~6小时或十几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无力和食欲差等。

偏头痛的症状

头痛的类型有很多,不过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偏头痛了,偏头痛也分为许多种,其中主要包括先兆性偏头痛和无先兆的偏头痛。

1、先兆性偏头痛

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多有家族史,偏头痛发生过程主要分为先兆期、头痛期以及头痛后期三个阶段。

(1)先兆期。这个时期会发生视觉先兆,如闪光、闪烁的锯齿形线条、暗点、黑蒙和偏盲等,还可有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还有身体的一些先兆,如一侧肢体或者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1个小时。

(2)头痛期。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也可表现为全头痛、单侧或双侧额部头痛及不常见枕部头痛等。头痛常从额部、颞部及眶后部开始,向半侧或全头部扩散。还会伴随有恶心、呕吐、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头痛持续时间为2~10小时,少数可达1~2天,儿童持续2~8小时。

(3)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患者常表现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好转。

2、无先兆的偏头痛

无先兆性的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发病前缺乏典型的先兆,常为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头痛反复发作,伴呕吐。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发作是会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使头痛终止。女性无先兆偏头痛发生多与月经有关系。

除了以上的两种偏头痛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型的偏头痛,如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复杂型偏头痛、眼肌麻痹型偏头痛等。如果发现偏头痛的症状,必须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偏头痛的病因复杂,及时诊断可以为治疗赢得宝贵时机。

偏头痛的概述

偏头痛,病证名。又称头偏痛、偏头风。《医林绳墨:头痛》:“有偏头痛者,发则半边痛,然痛于左者属气,此气胜生风也,宜以驱风顺气为先,如防风通圣散之类;痛于右者属痰,此风胜生痰也,治宜清痰降火为要,如贝母、二陈加芩、栀、甘菊之属。”参见头痛、偏头风条。

临床上根据头痛起病方式可分为:

①急性起病的头痛:常见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其它脑血管疾病、脑膜炎或脑炎等;

②亚急性起病的头痛:如颞动脉炎、颅内肿瘤等;

③慢性起病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药物依赖性头痛等。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偏头痛是一类发作性且常为单侧的搏动性头痛。有大量患者因偏头痛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多数患者有家族史。

偏头痛的常见症状

(1)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

为最常见的有先兆偏头痛类型,先兆表现为完全可逆的视觉、感觉或言语症状,但无肢体无力表现。与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即为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若与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发生的头痛表现不符合偏头痛特征,则称为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当先兆后60分钟内不出现头痛,则称为典型先兆不伴头痛。后两者应注意与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相鉴别。

(2)偏瘫性偏头痛偏瘫性偏头痛

临床少见。先兆除必须有运动无力症状外,还应包括视觉、感觉和言语三种先兆之一,先兆症状持续5分钟至24小时,症状呈完全可逆性,在先兆同时或先兆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如在偏瘫性偏头痛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至少有一人具有包括运动无力的偏头痛先兆,则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若无,则称为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

(3)基底型偏头痛

先兆症状明显源自脑干和(或)两侧大脑半球,临床可见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双眼鼻侧及颞侧视野同时出现视觉症状、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双侧同时出现感觉异常,但无运动无力症状。在先兆同时或先兆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常伴恶心、呕吐。

偏头痛的几种症状介绍

1.无先兆偏头痛

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本型偏头痛常与月经有明显的关系。与有先兆偏头痛相比,无先兆偏头痛具有更高的发作频率,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常需要频繁应用止痛药治疗,易合并出现一新的头痛类型——“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

2.有先兆偏头痛

约占偏头痛患者的10%。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打哈欠等前驱症状。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表现为视觉、感觉、言语和运动的缺损或刺激症状。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常为双眼同向症状,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先兆症状一般在5~20分钟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分钟;不同先兆可以接连出现。头痛在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发生,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苍白或出汗、多尿、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头面部水肿、颞动脉突出等。活动能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可缓解头痛。头痛可持续4~72小时,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无力和食欲差等,l~2日后常可好转。

3.视网膜性偏头痛

为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或失明,并伴偏头痛发作,在发作间期眼科检查正常。与基底型偏头痛视觉先兆症状常累及双眼不同,视网膜性偏头痛视觉症状仅局限于单眼,且缺乏起源于脑干或大脑半球的神经缺失或刺激症状。

4.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

可视为偏头痛等位症,临床可见周期性呕吐、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即腹型偏头痛、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发作时不伴有头痛,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发生偏头痛。

偏头痛常见的表现是什么

偏头痛常见的类型有:无先兆性偏头痛和有先兆性偏头痛。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偏头痛患者的80%,有先兆的偏头痛约占10%。

有先兆性偏头痛的主要表现: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有先兆症状,最常见的是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其次是感觉先兆,多为面-手区域的针刺或麻木感觉;也有少见的言语障碍,偏身无力等等。先兆症状一般持续5~60分钟,头痛在先兆同时或先兆后发生,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颞部或眶后的搏动性头痛,为中、重度的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畏光、畏声等,喜卧于暗室中。活动能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头痛缓解。疼痛多持续数小时或十几小时,重者可历时数天,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无力和食欲差等。

无先兆性偏头痛表现为偏头痛不伴有先兆。头痛发作的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等均与有先兆性偏头痛相似。

相关推荐

头疼的介绍

临床上根据头痛起病方式可分为:①急性起病的头痛:常见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其它脑血管疾病、脑膜炎或脑炎等;②亚急性起病的头痛:如颞动脉炎、颅内肿瘤等;③慢性起病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药物依赖性头痛等。 根据头痛发生病因,国际头痛协会于2004年制定的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II)将头痛分为三大类:①原发性头痛(the primary hea

偏头痛患者切忌强忍以防诱发中风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类型,是有明显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等。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起于青春期。据国外资料表明,各国的平均发病率男性成人约9%,女性成人约16%。女性发病以20~24岁年龄段最高,男性以20~29岁年龄段最高。10岁以下和70岁以上患病率都很低。调查还发现,偏头痛的发病率以内陆高原最高,

怎样缓解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和类型,人们习惯将其作为一种疾病来看待。偏头痛属于功能性头痛,以一侧头痛多见,也有双侧或者一侧头痛后转变成全头痛。偏头痛常以并发症的形式出现,与神经、内分泌、饮食、生活方式及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要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降低头痛发作强度,预防是关键。 减少头痛的发作,应提倡有规律的生活和工作,避免劳累、紧张,特别是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等。对喧闹声、强烈气味及日晒的刺激,也应尽可能减少,饮食也应注意,如牛奶、巧克力及红酒,只能适量。需要注意的是,偏头痛的病人每月发作两次

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

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 1、无先兆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 与有先兆偏头痛相比,无先兆偏头痛具有更高的发作频率,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常需要频繁应用止痛药治疗,易合并出现一新的头

偏头痛是怎么回事

(1)某些食物添加剂和饮料 最常见者是酒精性饮料,如某些红葡萄酒;奶制品,奶酪,特别是硬奶酪;咖啡;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如汤,热狗;某些水果,如柑橘类水果;巧克力;某些蔬菜;酵母;人工甜食;发酵的腌制品如泡菜;味精。 (2)某些药 某些易感个体服用硝苯地平,异山梨酯或硝酸甘油后可出现典型的偏头痛发作。 (3)情绪 如果情绪低落、紧张、生气的话,则是会引起偏头痛的。并且,有许多女性逛商场或者是到人多的地方也是会出现偏头痛症状的。 (4)激素变化 口服避孕药可增加偏头痛发作的频度;月经是偏头痛常见的触发或加重因

头痛有哪些常见的类型

1、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与大脑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慢性神经系统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以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为特点。多表现为剧烈的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和呕吐。 偏头痛的治疗包括发作期治疗和间歇期治疗两个方面。一旦出现发作表现,甚至先兆,就应及时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百服宁或泰诺等。这些药物适用于轻、中度偏头痛发作。如上述药物效果不好或头痛较重时,可选用曲普坦类药物,国内目前使用的有舒马曲坦和佐米曲坦,这是治疗偏头痛发作的特效药物。 2、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非遗传性、单侧性或双侧性头痛。疼痛可分

神经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颅内、外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临床特点为突然发作的头部剧痛,头痛可自动或用药后缓解,常反复发作,间歇期无头痛及后遗症。本病国内外均相当常见,患病率约占人口的10%。 偏头痛的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及内分泌失调有一定关系,部分偏头痛患者,尤其是有先兆型偏头痛多数有家族史,很多偏头痛患者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在精神刺激、环境变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下容易引起头痛发作,偏头痛的发生常受内分泌的影响,很多患者的偏头痛开始于青春期。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周期变化有

血管性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

血管性偏头痛的症状是什么?血管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偏头痛,主要是以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神经肌肉紧张所引起的头痛,发病率也是很高的,那么,血管性偏头痛的症状到底都有哪些表现呢? 血管性偏头痛的症状是什么?血管性头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两侧头部剧烈疼痛,头痛为钻顶样头痛或搏动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头痛部位左右不定。头痛发作受睡眠、情绪、过度疲劳、喝酒之后、女性患者在经期前后头痛加重。 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方面,这类患者西医治疗主要以止痛,扩张血管,镇静为主,可适合短期内应用。对于长期慢性患者,头

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有哪些区别

头痛是神经科门诊最常见的就诊原因。我国头痛常见的两大类型是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又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常常是由于长时间精神过度紧张、劳累、焦虑,或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或因外伤、颈椎病等因素,导致头颈部或背部肌肉持续性收缩而引起的。临床上常有双侧颞部、头顶部或颈枕部的压紧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 头痛好发于3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在当前现代化都市里,人们为了适应竞争的环境,生活、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而受紧张性头痛的困扰也显得更为突出和普遍。香港今年

长期头痛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1.反复发作性头痛 头痛性癫痫是指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癫痫的唯一表现,在癫痫中占百分之三点八,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性别无明显差异。起自突然的发作性头痛,有的发作前有先兆,如情绪激怒,头晕、恶心、眼前冒金花等。头痛部位以前额部多见,其次为颞区、顶区、眼眶部。性质以搏动性痛最常见,也表现为胀痛、刺痛。 2.中度或轻度头痛 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脑肿瘤是引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