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刮痧对肝有好处吗 曲泉穴疏泄肝经湿热

刮痧对肝有好处吗 曲泉穴疏泄肝经湿热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功效:通调下焦,清理湿热,适宜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产后腹痛,遗精,阳萎,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下肢痿痹。

配伍:配肝俞,肾俞,章门,商丘,太冲治肝炎;配复溜,肾俞,肝俞治肝肾阴虚之眩晕;配归来,三阴交治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不调。

刮痧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祛湿,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刮痧能促进代谢,排出毒素 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

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湿疹能刮痧吗 湿疹刮痧的部位

取穴:脊柱两侧,肩上区,颈1~7与胸1~5及其两侧,或肘弯区,手掌区,或腰骶椎及其两侧,膝弯区,足背区。病变局部周围。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7至尾椎)轻刮3行,肩上区轻刮1~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再刮病变局部的周围。然后随病变部位刮治,上部病变:重点刮颈椎与胸1~5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肘弯区、手掌区;下部病变: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膝弯区及足背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湿疹(急、慢性均可用之)。临床屡用,效果甚佳。若配合药物涂擦患部,则疗效更佳。皮损处忌刮。

取穴: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肩髃、曲池、合谷、神门、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在上述穴位皮区依次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对慢性湿疹者在刮拭后,可在湿疹周围应用放痧与挑痧法。

主治:湿疹。用之临床,均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忌用热水和肥皂烫浴。避免搔抓。

取穴:大椎、肺俞、脾俞、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大椎、肺俞、脾俞,再刮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然后刮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湿疹。屡用效佳。

取穴:分3组:一为肺俞、曲池、委中、阴陵泉、神门、大椎;二为大都、阴陵泉、脾俞、足三里、曲池;三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膈俞、郄门。

治法:用刮痧、放痧法。第1组先刮颈部大椎,再刮背部肺俞,然后刮前臂曲池、神门,膝部委中放痧(刺血),最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用泻法,委中放痧,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背部肺俞,再刮前臂曲池,然后刮下肢阴陵泉、大都、足三里。用补泻兼施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3组先刮背部膈俞,再刮前臂曲池、郄门,然后刮下肢内侧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湿疹(第1组主治湿热浸淫型,第2组主治脾虚湿蕴型,第3组主治血虚风燥型)。分型施治,用之效佳。

刮痧刮什么部位最好 阳陵泉穴养筋骨利肝胆

阳陵泉位于膝下,是八会穴的筋会穴位,可以舒筋活络,治疗全身有关筋骨的病症,尤其对下肢的麻痹,疼痛,水肿,膝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症效果很好;阳陵泉又是胆经的下合穴,可以疏通肝胆经气血,并且能补益肝气,通过刮痧,可以起到养筋骨,利肝胆的作用,有效缓解气机不通,肝肾亏虚的问题。

注意: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刮痧可以治疗荨麻疹吗 荨麻疹刮痧刮哪里最好

分2组,1组为风门,肝俞,肩髃,委中;另1组为曲池,鱼际,足三里,三阴交,并随症配穴,风寒束表配风池,肺俞;风热客肺配大椎,风池,神门;脾胃湿热配脾俞,胃俞,肾俞;气血两虚配中脘,郄门,大都,膈俞;冲任失调配气海,关元,膈俞,内关,公孙,地机,气冲穴。

刮法:先刮第一组穴,再刮第二组,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症加刮配穴。

分2组,1组为风门,肝俞,肩髃,曲池和鱼际,1组为委中,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刮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其中鱼际以点揉,再刮第2组穴,均刮至初出现痧痕为止。

风府,大椎,膈俞,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

刮法:用刮痧法,先刮颈背部风府,大椎,膈俞,再刮上肢部曲池,合谷,然后刮血海,足三里,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肩周炎怎么刮痧

外邪内侵型肩周炎刮痧

取穴:肩髃,肩贞,臂臑,曲池,外关,手三里,阿是穴。

刮痧顺序:先刮肩髃,肩贞,再刮臂臑穴,然后刮曲池,手三里,外关。

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本方以患部穴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外关,曲池疏导少阳,阳明经气,祛风除湿。

气滞血瘀型肩周炎刮痧

取穴: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阳陵泉。

刮痧顺序:先刮肩髃,肩髎,肩前俞,阿是穴,再刮阳陵泉穴。

刮痧方法:泻法或肩部放痧。

方义:取肩部各穴以活血化瘀,筋会阳陵泉消肿止痛。

气血虚弱型肩周炎刮痧

取穴:肩髃,膈俞,肩贞,足三里,气海,关元。

刮痧顺序:先刮肩髃,肩贞,再刮膈俞,然后刮腹气海,关元,最后刮足三里。

刮痧方法:补法。

方义:局部穴位行气活血,足三里,气海,关元,膈俞相配伍以补益气血。

脸部如何刮痧去黄褐斑 肝气郁结型黄褐斑

刮痧取穴: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

刮痧顺序:先刮局部病变部位,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心俞,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刮拭方法用泻法。

方义:取局部病变部位,可疏通局部气血,褪色除斑;肺俞至肾俞可疏肝理气,宁心安神,宣散风热,活血通络,阳陵泉,太冲,可疏理气机,疏肝解郁。

护肝按摩图示及说明 按摩太冲穴平泄肝热

太冲一支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该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按摩太冲能疏泄肝经湿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有柔肝养肝的好处。

定位取穴:正足背侧,第一趾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坐位,两腿并拢屈曲,大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3-5分钟,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穴位。

相关推荐

中医刮痧美容要注意什么

面部刮痧的好处 面部美容的刮痧疗法,是根据刮痧治病的原理派生出来的一种新颖疗肤法,它是根据面部的生理结构设计的专用面部刮痧板,沿面部特定的经络穴位实施一定的手法,使面部经络穴位因刮试刺激而血脉通畅,达到行气活血梳通毛孔纹理,排出痧气,调整面部生物信息,平衡阴阳的目的。同时,面部经络穴位受刮试刺激而产生热效反应,使面部血溶量和血流量增加,受损变化的枯,弱细胞激活促使代谢产物交换排出,最终达到排毒养颜,舒缓皱纹活血除疮,抗氧嫩白,行气消斑,保肤健美的功效。 刮痧助于祛除色斑。刮痧穴位选俞穴、太冲穴、血海

高血压的治疗

拔罐治疗血压高 特效穴位 大杼至膀胱俞、曲池、足三里、太溪、血海、太阳、阳陵泉、俞、肾俞、三阴交、太冲。 操作顺序 1、我们可以先从背部大杼穴刮到膀胱俞。 2、肾精不足者加刮太溪和血海穴 ;火亢盛者加刮太阳、阳陵泉穴 ;阴虚阳亢者加刮俞、肾俞、三阴交和太冲穴。 刮痧治疗 督脉、膀胱经、胆经、曲池穴刮至合谷穴、人迎、足三里、内关。 操作顺序 1、刮督脉:由头顶部百会穴向头后刮至大椎穴。 2、刮膀胱经:这个时候从天柱穴刮到风门穴的地方。 3、胆经:由风池穴沿颈部刮至肩背部肩井穴,由风市穴刮至阳陵泉。 4

中医刮痧轻松降血脂

方法一:刮拭头部、手足全息穴区 方法1:每天以刮痧的方法之厉刮法依次刮拭额旁1带、额旁2带、额顶带中1/3段1-2次。 2:经常用刮痧的方法之面刮法刮拭手掌和足底心脏、脏、脾脏的全息穴区。 提示:心脏为身体的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提供动力,胆参与体内脂肪的代谢,脾脏负责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刮拭这3个脏腑的全息穴区可以促进相应脏腑器官的功能 方法二:刮拭胸部全息穴取、刮拭背部全息穴区 方法:1:用面刮法和刮痧的方法之双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背部心脏、脏、脾脏的脊柱对应区。再用平刮法从内向外刮拭左背部脾脏体表

湿疮的刮痧疗法

湿疮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是一种呈多种形态皮疹,发无定处,易于糜烂流津的瘙痒性、渗出性皮肤病、本病具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急性者多泛发全身,慢性者多固定于某些部位。本病按照病因病机可分为湿热侵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3型。 一、湿热侵淫 (一)症状 表现为发病急,可泛全身各部,初起皮损潮红灼热、肿胀,继而粟疹成片状或水泡密集,渗液流津,瘙痒不休,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 (二)治法 (1)选穴肺俞、曲池、阴陵泉、神门、大椎。 放痧:委中。 (2)定位肺俞:在背部,当第三胸椎

刮痧治疗妇科炎症效吗

妇科病刮痧疗法 子宫肌瘤、宫寒不孕和月经不调一直困扰着很多女人,这三大妇科病也是医学上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治疗方案也很多,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我们最传统最安全而且经济效的方法,那就是中医刮痧。 月经不调(痛经)的刮痧疗法 刮痧可快速疏理气、打通瘀滞,经络气血一通,痛经自然就可缓解或康复。 刮痧部位 第一步:背部俞; 第二步:胸部,期门; 第三步:足厥阴经的太冲穴。 操作方法:在背部刮痧拔罐,痛经病人一般在俞穴附近会出现结节,结节很多种表现如黄豆大、蚕豆大、铜钱大,在结节明显处应进行留

胆结石刮痧位置

刮痧位置:脊柱两侧,肩上区,胸8~12及其两侧(急性期配胸1~5及其两侧),肩胛区,上腹部及异常反应区,膝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命门)轻刮3行及肩上区,至泛红为止,再于胸8~12及其两侧(或加刮配段)刮5行(手法力度:急性宜重,慢性中等),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肩胛区和异常反应区、上腹部及膝弯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急性期(发作)用泻法,慢性期(缓解)用平泻法。临床屡用,均良好的止痛效果。必要时,应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刮痧位置:发作期取天宗、胆

刮痧排毒的原理

1、头部是一个全息器官,对五脏六腑调节功能。 经常作头部刮痧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消除头疼、改善大脑供血,因此很多老人都以梳头的方法来达到保健的效果。长期做头部刮痧利于改善头发干燥、脱发的现象,这就是刮痧排毒对人体的好处。 2、面部刮痧美容对于面部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暗疮、色斑、皱纹、黑眼圈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良性的面部“刮痧”刺激,改善了面部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血液和淋巴液、体液的流量,使皮肤毛孔细胞得到充分增殖,维护纤维的弹性状态。 3、疏经通络,解痉止痛。 凡是疼痛则肌肉多紧张

刮痧刮哪里

现在刮痧是很受欢迎的一种保健医疗方式,能够将体内的毒素排出,具很好的保健作用,女性刮痧还能排毒养颜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可是刮痧怎么刮你都知道吗? 1、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2、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

湿气重刮痧部位图 阴陵泉穴

刮痧位置: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刮痧对高血压帮助吗 简易部位刮痧法降压

刮拭部位:头部,背部,上肢,下肢。 刮拭步骤:1,刮头部督脉,由头顶百会穴向下经风府刮至大椎穴,以皮肤出痧为度; 2,刮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由天柱穴往下经风门,心俞,膈俞,俞等穴刮至肾俞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3,刮足少阳胆经,由颈部风池穴刮至肩背部肩井穴处,再由下肢风市穴经阳陵泉等穴刮至悬钟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4,刮阳明经,先刮上肢手阳明经,由曲池穴经手三里,阳溪穴刮至合谷穴处,再刮下肢足阳明经,由足三里穴刮至丰隆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5,刮下肢足部经太冲穴,以皮肤出痧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