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该如何调养
围绝经期该如何调养
有氧运动
规律锻炼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运动产生的内啡肽等令人愉悦的神经递质,可稳定体温、调节中枢,使外周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稳定,协调骨骼肌。建议围绝经期女性每天快步走20分钟以上,也可进行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
清淡饮食
围绝经期妇女肾上腺-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盐格外敏感,易引发高血压。此期性激素紊乱,可导致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上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身体基础代谢率下降,容易肥胖。因此,建议多食新鲜蔬菜,如芹菜、黄瓜、番茄等。芹菜中含有较高的纤维素,可以带来饱腹感,避免频繁吃东西引起肥胖。
心理调适
学会科学地珍爱自己,不要只是一味地忍受,而应尽量把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向家人倾诉出来。倾诉也是一种心灵郁闷有效的宣泄方式。乐观对待退休、子女成人离家、自己患上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等。
卵巢早衰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的必要性
尤其对于年轻的卵巢早衰患者来说,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实际上,在女人的一生中,卵巢功能并非一劳永逸,它总是要在女性生命周期的某一段时间内开始降低直至完全丧失。这个时间段,就是女性的围绝经期。在围绝经期内,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大约2/3的女性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低雌激素血症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即所谓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而只有大约1/3的女性无明显不适,可以平稳过渡。不过,对健康女性而言,围绝经期的出现,应当是在完成了女性特有的经、孕、产、乳等生理历程之后,大致在45~55岁之间。北京中医医院妇科滕秀香
同样是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的结果,对于卵巢早衰患者则不同,因为这一结果并不是自然生理过程递进,而缘于卵巢功能发生了病理改变。这样,女性应该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才应该出现的一系列类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如潮热、汗出、易怒、性欲低下、阴道干涩等种种症,便在不当之时,出现在患有卵巢早衰疾病女性的生活中。
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出现什么结果?近期便是类似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出现、女性生殖器官的改变、乳房萎缩、皮肤变化,远期则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风险。
如何平稳渡过围绝经期
策略一
自我保健击退潮热
很多正处“围绝经期”的女性时常会突然感到自己的皮肤像着火似的发烫,脸烧得通红,内心也变得惶恐不安。这就是“围绝经期”女性的潮热现象。
出现潮热症状主要是由于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对此采用补充雌激素的办法可改善症状,但最好还是掌握“自我保健”方法:
1放松身心:当潮热出现时应注意稳定情绪,采用放松和沉思方式,也可以喝一杯凉水。
2衣服调剂:女性出外时不妨穿内外两件衣服,以便在潮热发作时增减,最好选择易吸汗的棉质衣物。
3避免烟酒:酒精和尼古丁的刺激,会造成血压和精神方面的异常,故“围绝经期”女性不宜饮酒、吸烟,咖啡、茶等也应少饮。
策略二
保持愉悦赶走灰色心情
“围绝经期”女性的激素水平波动大,身体出现种种不适,加之精神压力大,很容易出现抑郁症。女性应学会心理调节,良好的情绪至关重要。
1培养广泛兴趣 这样可从自己取得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引以为乐。
2学会转移矛盾 当伤心、焦虑、生气时,应设法消除、缓和,变不利为有利,如听音乐、结伴郊游等。
3优化夫妻关系 要比过去更注重优化夫妻关系,要以温柔的回报和激情的响应缓和厌倦和排斥,努力使自己“恢复”过去。
策略三
合理膳食唤回年轻活力
1饮食低脂 “围绝经期”妇女膳食要清淡,要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多吃蔬菜 许多富含纤维的蔬菜,如萝卜、黄瓜等,可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木耳、香菇能补气强身,益气助食。
3降低食盐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可能会出现水肿、高血压,因此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
4增加钙铁 “围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骨组织合成代谢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围绝经期”女性要常食用奶制品等含高钙的食品。
策略四
定期检查远离疾病侵扰
其实,这一时期的女性更要用心“经营”自身健康,如有需要,应寻求医疗照顾。“围绝经期”后,许多疾病的发生率均会增加,而半年或一年的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治疗。因此建议出现征兆的女性尽早咨询医院的妇科内分泌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把握好女性围绝经期时间窗
绝经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到绝经后1年之间,可持续3~5年的时间。按照女性绝经的平均年龄50岁来计算,通常出现在45~55岁。
在围绝经期,由于女性卵巢衰竭、性激素水平紊乱,会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月经失调是围绝经期开始的标志性症状。除此之外,超过七成的女性还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其他症状,如潮热多汗、脾气暴躁、抑郁焦虑、皮肤萎缩和关节疼痛等。对于围绝经期的症状,应给予足够重视与合理治疗,避免为骨折、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老年痴呆等疾病埋下隐患。
女性在绝经前后到底该不该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什么时候要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很多人对此很困惑。专家认为,补充雌激素对一些人是有益的和必要的,但一定要掌握好时间。
女性在围绝经期如果出现症状就应该积极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激素补充等治疗。绝经及出现相关症状,(如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神经或精神症状等)以及预防骨质疏松,是应用激素补充治疗的首要适应症。而各种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和未查明原因的妇产科问题则属于禁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史、乳腺疾病等属于慎用情况。
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相应减少的时期。在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还会致骨量呈陡坡式快速丢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所以,在围绝经期适当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保持骨量,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同样,激素补充也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如果错过这个“窗口”期,当附壁血栓形成后才使用激素补充治疗,反而会造成栓子脱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围绝经期是通过激素补充预防女性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的“时间窗”。
适合补激素的三个阶段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女性在绝经早期或围绝经期接受雌激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绝经期症状,还能够增加性欲、降低骨折发生率、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认知功能。
专家指出,女性在围绝经期(即40岁到绝经后一年),对身体如果护理保健到位,则能预防老年病,主要是预防骨质疏松、老年性萎缩、心血管病三大疾病。绝经期的预防窗口分三个阶段,一是绝经过渡期(40岁到绝经期);二是45岁到55岁;三是绝经10年内,建议在这三个阶段要注意补充雌激素。
女性围绝经期有什么饮食原则
围绝经期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大多数妇女没有任何不适,也有些人有某些不适。专家指出女性围绝经期的饮食也是很重要的,专家还推荐下面的饮食原则:
1、饮食低脂
“围绝经期”妇女膳食要清淡,要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多吃蔬菜
许多富含纤维的蔬菜,如萝卜、黄瓜等,可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木耳、香菇能补气强身,益气助食。
3、降低食盐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可能会出现水肿、高血压,因此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
4、增加钙铁
“围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骨组织合成代谢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围绝经期”女性要常食用奶制品等含高钙的食品。
5、补充维生素
当女性体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6,会维持经前稳定的情绪。由于维生素B6可以进步神经传送素的分泌,可有效缓解经前各种焦虑症状。维生素E,可减少前列腺激素的分泌,而前列腺激素就是引起痛经的因素之一,因此摄入足够的维生素E可有效缓解痛经。
女性围绝经期保健十要点
1.医务工作者应使进入围绝经期的女性甚至其家属了解此期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及围绝经期常见病的早期症状和防治知识。
2.此期女性有许多精神神经症状,单靠药物治疗有时难以奏效,还要从心理上给予指导和疏导。
3.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
4.注意劳逸结合,工作、生活应有规律。
5.由于围绝经期女性生理和代谢等方面发生变化,胃肠功能吸收减退,应限制糖、热量、动物脂肪、胆固醇和盐的摄入,补充优质蛋白(奶类、鱼类、豆类、瘦肉、海产品、黑木耳等)、维生素、微量元素、钙和纤维素,以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可以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食用药膳,肾阴虚者应多吃山药、枸杞、茯苓、黑芝麻等食物,肾阳虚者多吃鹿茸、杜仲、胡桃肉。
6.维持和谐的性生活。
7.讲究围绝经期个人卫生:
①口腔卫生:进入围绝经期,牙齿开始松动,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②皮肤卫生:围绝经期皮肤的保护作用减弱,应经常洗澡,勤换内衣,不用肥皂洗澡,以防皮肤油脂过多洗去,引起感染;
③外阴卫生:应每天冲洗外阴部,防止老年性阴道疾病。
8.围绝经期女性肿瘤的发生率增高,所以应定期做妇科和乳腺检查。
9.激素治疗是调整月经和缓解激素缺乏引起的症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激素类药物要严格遵循医嘱服用,剂量不宜过大,定期b超检查子宫内膜。
10.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以预防为主,早期调理。
其实每个女性都会有脾气暴躁的那一天,也就是说女性都会有围绝经期的那一天,到了围绝经期那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迟迟不保健,任由其发展,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着想,好好阅读女性围绝经期保健十要点,做一个健康的女性。
月经越来越少是什么原因
对于你的情况需要看一下你的年龄的,如果年龄比较大了就有可能是正常的情况的月经周期不准,超前、落后、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是稀薄等,统称为月经不调。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
什么是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度时期,通俗的讲就是老百姓说的“更年期”。一个女性,从青春期开始经过了30-40年周期性的有月经的生理阶段后,随着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体内原有的内分泌开始紊乱而渐入围绝经期。围绝经期一般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个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绝经期研究组,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的定义曾提出下列意见:1、围绝经期是指绝经期之前临近绝经期,其卵巢的内分泌活动减少,生育力下降,月经周期改变和各种症状开始出现之时。2、绝经期指卵巢内卵泡活动丧失所引起的永久性月经停止。3、绝经后期则指月经完全停止后的时期。一般来说,绝经前期开始于45岁左右,持续2-4年即进入绝经期。自然停经持续1年才能称绝经。绝经后期持续6-8年。因此整个围绝经期为8-12年。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多间,一般在绝经过度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绝经期的表现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围绝经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围绝经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围绝经期的生理和心理有哪些变化呢?由于围绝经期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表现为阵发性的潮热、面红、出汗等症状;又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减少:出现生殖器官的萎缩、阴道分泌物少、局部干燥性交时不适感明显,也会出现腰背及四肢、关节的酸痛等骨质疏松症状,还会出现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女人闭经前后要注意什么
1、即便你仍有月经,也会经历一些绝经期才有的症状
通常在绝经期到来的前几年,你可能就会经历绝经期的症状,这一阶段被称为围绝经期,一般发生在绝经的前几年以及绝经之后的第一年。
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激素水平会出现很大波动。因此,女性在这一时期,可能会出现潮热以及月经周期发生改变的现象。月经量可能一下子会比原来多很多,也可能会比原来少;月经周期可能会变短也可能会变长,或者在某些月份出现没有月经的情况。虽然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生育能力会下降,但仍可以怀孕。
2、绝经前就可能出现“潮热”症状
虽然不是每一位女性都会在绝经期前后经历“潮热”症状,但据估计,大约80%-85%的女性在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后,会经历“潮热”。每个人“潮热”的严重程度和频率是不同的。体质指数(BMI)较高和绝经较早的女性,出现“潮热”和“盗汗”现象的频率较高。
这里推荐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减轻这种不适:穿衣厚度要适当,避免饮酒及吃辛辣食物,吃大豆类食物或黑芝麻提取物,将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怎样区别围绝经期和更年期
个人理解是没什么区别,但是我听说围绝经期会出现潮热,易怒,失眠,阴道干涩/性交困难,皮肤萎缩,关节痛等症状。同时围绝经期的远期危害包括骨质疏松骨折,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所以适当补充女性所需雌性激素是必要的。比如拜耳出品的克龄蒙是专门针对围绝经期女性研发的激素补充的产品,可以缓解围绝经期的不适症状,同时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
绝经后预防骨质疏松吗 选择雌激素进行替代治疗
40岁以后的妇女,期经周期由规律变为不规律直至月经停止后1年之内的时期叫做围绝经期。月经停止超过1年被视为绝经。处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前10年的妇女由于其卵巢功能的衰退,其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便迅速降低,从而导致了其骨质流失的增加。为了抑制骨质的流失,这一类女性应从围绝经期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服用雌激素,以避免或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进行长期小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地减少女性绝经后5~10年间的骨质流失,从而使骨骼得到长期的保护。
绝经的诊断标准
绝经的诊断是根据围绝经期妇女连续停经1年来进行回顾性判断,可以伴有或不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大多数不需借助辅助检查,人工绝经通过分析绝经的原因也不难确诊。对于40岁以前绝经的妇女,则常需依靠辅助检查来确诊,一般以血中FSH>40U/L为诊断依据。介绍如下:
1、临床诊断:
自然绝经的诊断是根据围绝经期妇女连续停经1年来进行回顾性判断,可以伴有或不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大多数不需借助辅助检查,人工绝经通过分析绝经的原因也不难确诊。
对于停经时间较短的妇女,必须行盆腔检查,以了解子宫大小;必要时行尿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以除外早孕,因为围绝经期妇女也会有偶发排卵而受孕,切忌想当然而按绝经处理。
2、卵巢早衰:
对于40岁以前绝经的妇女,则常需依靠辅助检查来确诊,一般以血中FSH>40U/L为诊断依据,为避免FSH脉冲分泌的影响,可以隔天抽血标本两次,E2水平较低,但早期可能有波动,可供参考,LH升高,绝经后可达40U/L以上,但其上升较FSH迟缓,故FSH/LH>1。
更年期还要不要调经
对于围绝经期月经失调的处理应该因人而异。围绝经期月经失调与青春期、生育期不同,它不需要恢复排卵,也不必考虑生育,目的主要是使患者顺利度过从无排卵出血期到绝经期。
围绝经期月经失调由稀发而逐渐绝经者,如无特殊情况,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候其自然绝经。有些人则是在规则的月经后突然停经,在排除意外妊娠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闭经后,也不必做任何处理。重要的是要让这些女性认识到,绝经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必然经历,坦然面对这一生理变化,身心愉快地度过这个阶段。
需要明确诊断而进一步治疗的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表现为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先有几星期至几个月的停经,然后发生不规则出血,量往往较多,持续时间长,可导致贫血;也有的只表现为经期延长,出血量并不多而周期可能是正常的。围绝经期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高发期,其中不少患者的外在表现就是阴道出血,由于这个阶段的妇女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把这些出血认为是围绝经期的正常现象,未加小心而不检查治疗,等到出现其他症状时,肿瘤已属晚期,治疗效果极差。临床工作中,笔者碰到多例围绝经期妇女因“月经失调”就诊的病例,结果查出是子宫体癌瘤、宫颈癌、卵巢癌等等。另外,许多良性的器质性疾病也可表现为类似月经失调的症状,比如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宫颈炎等。因此,当出现上述围绝经期月经紊乱症状,应该找妇科医生检查,最好先进行诊断性刮宫。这既可使患者迅速止血,刮出的子宫内膜也可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根据结果确定治疗方案。
绝经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不难诊断。自然绝经的诊断是根据围绝经期妇女连续停经1年来进行回顾性判断,可以伴有或不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大多数不需借助辅助检查。人工绝经通过分析绝经的原因也不难确诊。对于停经时间较短的妇女,必须行盆腔检查,以了解子宫大小;必要时行尿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以除外早孕。因为围绝经期妇女也会有偶发排卵而受孕,切忌想当然而按绝经处治疗治疗目的:缓解近期症状,早期发现、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原则上应以维持机体的健康为目标。如为预防绝经后退行性疾病则需要长期用药。
围绝经期保健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间,即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的时期。这个时期一般始于40岁,历时短则1~2年,长则10~20年。以往一直用"更年期"来形容这一段时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废除这一词,采用"围绝经期"一词。
绝经是指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卵巢功能逐渐衰竭,月经永久性停止。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由于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分泌亦相应减少,出现了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临床上表现为月经紊乱及一系列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关症状:其中月经紊乱为常见症状,半数以上妇女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月经量增加,这段时期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
雌激素下降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血管舒缩症状——潮热:反复出现的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2.精神神经症状——情绪、记忆、认知功能症状明显下降,常出现激动易怒、抑郁寡欢、而且不能自我控制;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有报道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的发生率为38.3%,抑郁为30.3%。因此应警惕老年痴呆的发生。
3.泌尿生殖道表现为萎缩症状:性交困难、反复发生阴道炎、反复发生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可伴有张力性尿失禁。
4.心血管疾病:雌激素对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血管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雌激素下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高血压、脑出血而且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
5.骨矿含量改变及骨质疏松:雌激素有保护骨矿含量的作用,是妇女一生维持骨矿含量的关键激素,如果雌激素下降,骨质丢失变疏松,骨骼压缩、身材变矮,易骨折。
一些生殖道肿瘤也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如子宫肌瘤是生殖器官中最常见一种良性肿瘤,以40~50岁多见,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外阴癌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约3/4发生在50~60岁;子宫颈癌发生高峰在也多在50岁左右;子宫内膜癌占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子宫出血是最突出的症状,也多发生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卵巢癌高发年龄为50~60岁。
防治重点
掌握绝经前后的保健知识使妇女顺利度过绝经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注意:平时坚持生活规律、体格锻炼,增加日晒时间,重视营养摄入和合理膳食:其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热量55~60%, 以粗粮食物为佳;脂肪占总热量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胆固醇平均每天少于300g;蛋白质每天60~70g;蔬菜水果,保证一定量的食物纤维和维生素;尤其注意钙的摄入量,绝经后妇女每天钙的需要量为1500mg。
近几年来国内外都提倡激素替代治疗(HRT)围绝经期综合征,因为雌激素受体分布于全身各重要器官,激素替代治疗即补充雌激素最关键,可控制和预防围绝经期各种症状及相关疾病,欧美50岁以上的妇女已有20%接受了雌激素治疗。该妇女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雌激素并定期加用孕激素,注意合理用药、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