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也能诊断卵巢癌
为什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也能诊断卵巢癌
甲胎蛋白是存在于胎儿体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成份。出生后不久,用一般的检查方法难以查出。多数人已经知道,如果成人血液中甲胎蛋白升高,除妊娠或活动性肝病外,主要就是原发性肝癌所致。然而,有些卵巢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也可升高,这种现象却鲜为人知。
卵巢癌类型繁多,其中有一种类型叫做卵巢内胚窦瘤,又名卵黄囊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15%。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在卵巢内胚窦瘤的组织切片内可见到甲胎蛋白颗粒,临床观察也发现。卵巢内胚窦瘤能产生大量的甲胎蛋白。
此外,卵巢内胚窦瘤常与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同时存在,称“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目前测定血清甲蛋白所采用的火箭电泳自显影方法,敏感度很高。对于混合性肿瘤中内胚窦瘤成分极少的类型也能测出。如果病理取材未能找到内胚窦瘤,而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可反复再作切片,即可能找到遗漏的内胚窦瘤成分,从而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病理诊断。此外,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还可以判断此类肿瘤的疗效及预后,所以对卵巢内胚窦瘤的诊断很有帮助。
检查卵巢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超声波检查:B超能了解盆腔包块的大小、形状、囊实性、良恶性及有无腹水。可清楚区别健康组织、液性囊肿和肿瘤组织的不同之处。
2.骨盆检查:包括检查子宫、阴道、卵巢、输卵管、膀胱和直肠窝等,是否有反常情况如:形状、大小、是否有肿、良性或恶性。骨盆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做子宫颈涂片,这可早期诊断宫颈癌症,但不是早期诊断卵巢癌的可靠的方法。
3.免疫学诊断:癌胚抗原(CEA)在卵巢上皮性癌尤其是粘液性癌中升高明显,有参考意义。甲胎蛋白(AFP)升高有助于卵巢内胚窦瘤的诊断。卵巢上皮性癌的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如CA-125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CA-125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液中肿瘤标志物CA-125,常比正常妇女高。
4.腹腔镜或剖腹探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盆腔的病理变化、范围,并作活检。病理切片检查通过剖腹探查手术,取得病理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如果怀疑癌症,外科医生进行卵巢切除术整个卵巢切除。这很重要,因为如果是癌症,取组织样品时切开卵巢外膜,很容易导致癌细胞播散到腹腔内,所以查出癌后要全切除。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哪些
1、甲胎蛋白(AFP)。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细胞癌;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胆道癌、胰腺癌等AFP含量也可增高;某些良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会引起AFP升高。
2、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广谱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分泌CEA的肿瘤大多位于空腔脏器,如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另外,吸烟者、妊娠期妇女、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患者,血清中的CEA也会轻度升高。
3、糖类抗原(CA)。主要包括CA19-9、CA125、CA15-3等,其中CA19-9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消化道癌,如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等。另外,胰腺炎、黄疸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引起CA19-9升高。CA125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卵巢癌,而CA15-3则主要用于辅助诊断乳腺癌。
4、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另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也可致t-PSA和f-PSA轻度升高。值得关注的是,联合检测t-PSA与f-PSA,得出的f-PSA/T-PSA比值,有助于诊断良性前列腺疾病与前列腺癌。
甲胎蛋白升高偏高的危害
第一,在成人,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甲胎蛋白阳性率为50%。因此,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着肝癌的发生。
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到每升20微克,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所以甲胎蛋白偏高应考虑肝癌的可能性。
第二,孕妇的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意味着胎儿有缺陷。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
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甲胎蛋白可由开放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明显。
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甲胎蛋白偏高。
甲胎蛋白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在妊娠16-18周血浆甲胎蛋白偏高则有诊断价值,但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的错误。
第三,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是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引起的。
因此,甲胎蛋白偏高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必须引起患者的注意,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了解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时治疗,减少甲胎蛋白带来的危害。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⑴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调查发现约有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此,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提醒一点的是:不能仅仅凭借甲胎蛋白偏高[4] 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因为肝癌的发现不一定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有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
⑵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 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⑶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⑷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另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⑸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⑹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⑺其他原因: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有甲胎蛋白增高。
甲胎蛋白过高怎么办
在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甲胎蛋白偏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正常的成人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提示肝癌,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因为肝癌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很早就会有甲胎蛋白偏高的情况,一旦检测出这种情况,必须尽快就医,以确诊疾病。
但是甲胎蛋白检测异常并非都是肝癌,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诊。
由于甲胎蛋白是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的,而且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因此胎儿和妇女妊娠期间常出现甲胎蛋白偏高的现象(但测定值一般不会超过400μg/L),但是它是会在生产完毕后逐渐恢复正常的,这种情况一般不必担心。
但是孕妇甲胎蛋白偏高也可能是一些疾病引起的,如孕妇本身患有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胆疾病及胚胎瘤时,或胎儿在宫腔内出现异常情况时(如脊柱裂、神经管缺损、无脑以及死亡、脐胎瘤等先天性的缺陷)也可导致孕妇血中的甲胎蛋白高出正常水平。
特别是胎儿出现先天性开放性神经管畸形时,孕妇10~16周时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就可比正常值高出10倍左右,这时候就应该及时进行诊治了。
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提示多种疾病,因此一旦检测出甲胎蛋白浓度高过正常水平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等了解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时治疗,减少甲胎蛋白带来的危害。
血清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都是什么
血清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都是什么?肝功能检查中,往往很多人的血清甲胎蛋白偏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不是所有的血清甲胎蛋白偏高都的病理性的甲胎蛋白偏高呢?一下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血清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胚胎时血清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6周后的人胚胎,甲胎蛋白是正常的血浆成分,在胚胎生命的12~16周达甲胎蛋白浓度的峰值,出生后数周在血液中消失。血清甲胎蛋白放免法测定正常值为小于31微克每升。
病理性血清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有:肝细胞癌,睾丸癌和卵巢的胚胎瘤,畸胎瘤,肝转移的胃肠道肿瘤,慢性活动性肝炎及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型乙肝,甲胎蛋白偏高标志肝细胞的活跃再生,甲胎蛋白偏高者较甲胎蛋白正常者的预后好。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甲胎蛋白显著偏高,以肝细胞癌可能性最大;甲胎蛋白轻微增高,也应谨慎除外肝细胞癌的可能。
通过我们上面的介绍现在您对血清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都是什么了解了吧,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直接到正规肝病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怎样早期发现小肝癌
肝细胞癌中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称为小肝癌。怎样早期发现小肝癌。首先应注意肝癌高危人群,所谓肝癌病危人群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上而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有5年以上的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阳性者;有5-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高危人群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发现甲胎蛋白升高但低于200微克/升时,应每半月复查1次并进行动态观察直至排除或明确诊断,有些小肝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阴性,b超可弥补甲胎蛋白检查之不足,故有条件最好b超与甲胎蛋白同步检查。甲胎蛋白检测是一种较理想的发现小肝癌的初查方法,甲胎蛋白测定与b超检查是发现小肝癌的重要手段。对于甲胎蛋白升高的病人在未发现肝癌之前要每月复查甲胎蛋白和b超,直至甲胎蛋白降至正常或诊断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尽早发现小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