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非感染性发热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非感染性发热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感染性发热:各种传染病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不明原因发热: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 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对其诊断之前应严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症所致的发热, 并除外其它发热病因。颅内疾病伴有发热时多为危重病例, 其中大部分患者的发热是因颅内炎症、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 一时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 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应反复寻找全身或局部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 并注意有无药物热及其它发热的原因。

持续性发热:当口温高于 37.3℃或肛温高于 37.6℃,一日间的变化超过 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 37.4℃~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弛张热指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真菌感染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真菌性肠炎与常见腹泻病的鉴别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地丝菌肠炎不易与之鉴别。局限性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则容易与组织胞浆菌肠炎混淆。

(1)霍乱:大流行现已少见,多为局部暴发流行。患者有剧烈吐泻,吐泻物呈米泔水样或黄水样,无腹痛,不发热,常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和微循环衰竭。吐泻物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呈鱼群样运动的弧菌。

(2)细菌性痢疾:终年均有发病,多见于夏秋季。主要病变是结肠的化脓性炎症。患者呕吐少,常有发热,腹泻伴腹痛、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大便混有脓血,镜检可见红细胞、脓细胞和巨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3)阿米巴痢疾:以散发为主。患者常隐匿起病,腹泻轻重不一,毒血症少,腹痛与里急后重不明显,与真菌性肠炎颇为相似。但粪便与脓血不混合,典型者呈果酱样,腥臭,镜检以红细胞为主,可见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和夏科-雷登结晶。乙状结肠镜检见肠黏膜散在溃疡,边缘整齐,充血隆起,溃疡间黏膜正常。溃疡涂片或活检可见滋养体。

(4)伤寒与副伤寒:副伤寒丙可呈胃肠炎型发作,但病程短,预后好,多在3~5天内恢复。伤寒与副伤寒甲、乙以高热、全身毒血症症状为主,可伴有腹痛,但腹泻少。血或骨髓培养有伤寒或副伤寒杆菌生长即可确诊。

(5)局限性肠炎:或称crohn病,通常病史漫长,有明显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现象。x线钡餐显示病变以回肠末端为主,有边缘不全的线条状阴影,病变呈节段分布,间以扩张的肠曲,即所谓脱漏征。

(6)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脓血便,可伴有发热。病变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为严重,或累及整个结肠。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黏膜松脆易出血。粪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晚期病例x线钡餐显示结肠袋消失,肠管呈铅管样变化。

(7)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肠炎:两者均常出现于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多引起假膜性肠炎,其特征是结肠黏膜深处坏死性炎症,出现渗出性斑或形成大片假膜。病原学检测可以鉴别。

(8)其他腹泻:过敏性腹泻有进食鱼虾或接触变应原史,既往有类似药物性腹泻有服用泻药史;酶缺乏性腹泻有遗传病家族史。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粪病原学检查,均不难鉴别。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通常以粪标本中找到病原体为主要鉴别依据。而对于真菌性肠炎,即使粪培养有真菌生长,仍难以确诊,因为粪标本很容易被真菌污染,而且,有些真菌属于肠道正常菌群。

2.不同类型真菌性肠炎之间的鉴别组织胞浆菌和副球孢子菌肠炎为地方性流行病,在我国少见,鉴别意义不大。其余几种真菌性肠炎的鉴别要点见表1。

1、详询有无外伤史及手术史,受伤时间、场所,受伤后的处理,发病时间、病情发展经过,有无破伤风预防接种史;对女性患者,应详询分娩或流产史;如为新生儿,应询问分娩史及脐带处理的情况。有少数病例无损伤史,亦未见明显的创口。

2、检查受伤部位、创口情况,创口周围肌肉有无痉挛及抽动,特别注意腹直肌是否强直。如创口有渗出物或脱落的组织块,应行细菌学检查(包括涂片及厌氧菌培养)和病理检查。

3、观察患者有无牙关紧闭、阵发性抽搐、痉笑、角弓反张,全身强直及阵发性痉挛,特别注意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喉头痉挛。待患者安静后,再检查有无肺部并发症,也可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成年人发热主要原因有哪些

发热的主要原因有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等。2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内分泌代谢异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建议你需要完善常规检查再具体治疗。 你

发热的主要原因有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等。2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内分泌代谢异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等。建议你需要完善常规检查再具体治疗。

泌尿系感染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 无症状性菌尿:亦称隐匿性菌尿,指病人有真性细菌尿,而无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症状。无症状性菌尿常见于女性,临床上常无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尿常规检查改变不明显,仅有细菌尿。此病可由症状性泌尿系感染演变而来。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细菌可来自肾脏或膀胱,故对有持续性细菌尿的病例需进一步定位,并检查是否有泌尿系解剖上的异常,给以恰当的治疗。

2 尿道综合症:又称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症。病人间歇或持续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症状,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多为女性,但多次尿培养均无细菌。其病因尚不明确,但是有人认为,

与尼龙裤、妇科炎症、过分焦虑、尿道动力学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急性尿道综合症在临床上常可见到,有时中年女性雌激素分泌降低,阴道和尿道粘膜分泌的粘液减少,同时会引起阴道、尿道粘膜干涩,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外,无泌尿系感染时亦可出现排尿不适感,且反复多次作尿沉渣和尿培养均阴性。在这种情况下,给予小剂量的尼尔雌醇治疗,同时穿宽松的棉内衣裤对症状有明显改善。另外,诊断此病时要同时排除泌尿系结核、厌氧菌、真菌、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3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此病以单纯血尿或单纯性蛋白尿为主。但有些病人会伴有白细胞尿,但这类病人给予相应的抗炎治疗后,红细胞尿、蛋白尿仍然持续存在。必要时可作肾活检进行鉴别。?

4 肾结核:肾结核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伴有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易误诊为泌尿系感染。但如患者经过积极抗炎治疗后,仍然有尿频、排尿不适感或尿沉渣异常,应高度重视有无肾结核,仔细检查是否有肺结核或盆腔结核的存在,同时作皮肤OT试验,血结核抗体检查,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和结核培养,如为阳性,应诊断为肾结核。

导致小儿发热的两大原因

1、感染性发热各种急性传染病像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水痘、风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菌痢、伤寒均可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败血症、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也会引起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结缔组织病如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均可有发热;此外,小儿脱水热、药物热、暑热症、肿瘤、白血病以及颅脑外伤后的中枢性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的孩子抵抗力下降,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可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大量消耗和机体代谢紊乱,各器官功能受损,高热还可引起高热惊厥。所以对发热的孩子必须进行良好的护理,使孩子安全度过发热期,以促使其早日康复。

区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一、感染性发热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二、非感染性发热

1、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

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3、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需要提醒的是,患者要特别注意不要随便服用退热药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武器。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体内的流感病毒毒力将逐渐被削弱。如果你能忍受这种高热,心血管系统一切正常,那么最好不要服药退热。可以采用冷水加醋浸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同时用另一块毛巾沾醋水擦手脚,热度就会慢慢退下来。否则,当机体利用高热与病毒抗争时,你却服药急剧退热,破坏了自卫本能,则有助于病毒肆虐。

外阴灼热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白带呈白色稠厚豆渣样,阴道粘膜高度水肿,外阴灼热有白色片块状薄膜粘附,易剥离,其下为受损粘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还可有尿频、尿痛、同房痛。严重者可遗留瘀斑是本病的典型症状。

霉菌性阴道炎:本病的突出症状是白带增多及外阴、阴道奇痒。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还可有尿频、尿痛、同房痛。

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且呈黄白色,偶带黄绿色脓性,常带泡沫,有腥臭,病变严重时会混有血液;其次为腰酸、尿频、尿痛、外阴瘙痒、下腹隐痛。阴道粘膜红肿,有散在的出血点或草莓状突起,偶尔会引起同房疼痛。

阴道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及绝经后出血;白带增多,甚至阴道有水样、血性分泌物伴有恶臭;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腹痛,大小便障碍(包括尿频、尿血、尿痛及便血、便秘等)。

可能引起宝贝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感染性发热新生儿感染性发热就是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虫类等引起的感染使宝贝体温升高。例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脐炎、肠炎以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都可能引起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新生儿时期正常的体温也有一定的波动。如果是短暂的体温波动,全身情况良好,又无明显症状,可不认为是病态。例如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服被子过厚、室温过高都可使宝贝的体温暂时升高至37。5℃左右,甚至偶尔可能达到38℃,尤其是新生儿或小宝贝更易受以上情况的影响,这就是非感染性发热。

发热的诊断

发热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5X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正常值<10%)应用激素后可呈假阴性。

5C反应蛋白测定(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热,阴性多为病毒感染。

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正常值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当除外妊娠癌肿、恶性淋巴瘤者更有意义。应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阳性

非感染性发热具有下列特点:

1热程长超过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

2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

3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为什么发烧要发够三天

不一定就是三天。

1、因为人体感染病毒后会调动自身免疫力杀灭病毒,这通常需要3天时间,适度发烧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功能,这是是人体对抗病毒的正常反应,但是一旦升高到37.5以上,或出现精神不振等情况时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2、抗生素是在发烧后使用的,是否更换抗生素要在三天后观察。抗生素的起效时间约为三天。如果有效,症状会明显改善,三天后体温会逐渐下降。抗生素不能在三天内更换。原则上,如果疾病在三天内恶化,可以动态观察。如果疾病恶化或持续三天后有增无减,需要更换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3、另外导致发热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可以分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一般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所致,非感染性发热一般与药物热,风湿热,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但是发热的持续时间与感染的轻重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发热时间并没有绝对的固定天数,如果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患者体质差,发热时间也会延长。

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

1.无菌性组织损伤及坏死产物性发热:如大手术后、骨折、大面积烧伤、X线照射后的机械、物理性损伤;脾破裂、消化道出血、血管阻塞引起的心、肝、脾等内脏梗塞或肢体坏死;溶血性贫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组织坏死等。

2.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热:主要见于异种蛋白性发热,如注射马血清等;药物热,如磺胺类、巴比妥类、青霉素、碘酊等药物过敏;输血或输液的热原反应,以及各种预防接种疫苗等。

3.产热、散热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惊厥及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产热过多,因广泛性疤痕、广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症、鱼鳞癣或包盖过严( 多见于小婴儿)所致的散热障碍及大量失血、失水引起脱水热等。

4.中枢性发热:如中暑、安眠药中毒、脑溢血、颅骨骨折、脑震荡等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某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低热,以及婴儿体位中枢调节功能失常等。

5.致热类固醇性发热:如周期热、肾上腺癌、慢性肝炎、肝硬化、原胆烷醇酮治疗肿瘤时的发热。

小孩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呢

一、不明原因的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指的就是由于各种尚不明确的原因引起的发热。这种不明原因的发热的主要特点就是持续发热在3周以上,同时体温在38度5以上。如果是这种原因引起的发热通常医生都会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做各种常规的实验检查的。

二、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指的就是这种发烧不是由于各种传染病或者一些致病物质或者各种炎症引起的发烧。通常这种发烧是由于人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者其它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快,散热过差。

反复发烧的原因

反复发烧的病因:

反复发烧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一)感染性反复发烧

1.传染病。由病毒(如感冒、流感、麻疹、风疹、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细菌(如败血症、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膜炎、伤寒、细菌性痢疾、结核病等)和某些原虫(如疟疾)、寄生虫(如急性血吸虫病)的感染所致。

2.局部感染。如中耳炎、鼻旁窦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痈疖、肾盂肾炎、输卵管炎、子腔内膜炎、前列腺炎、胆囊炎和关节炎等引起。

(二)非感染性反复发烧

如烧伤、骨折、白血病、癌瘤、中暑、风湿热、甲状腺亢进、手术后或大出血后发热等。此外,药物也可引起发热,称为药物热。

相关推荐

低烧的病因及常见疾病

1.感染性 最为常见,约占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热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结核菌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间或睡醒后出汗等。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艾滋病、亚急性心内膜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长期低热也较常见。 2.非感染性 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 3.功能性 包括生理性发热、季节性发热、环境性发热和神经功能性发热。除环境性发热外,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的儿童,上午以发热为主,也可能

发热的病因是什么

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其中以感染性最为常见。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所引起的感染。由于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毒素作用于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而释放出致热源,从而导致发热。螺旋藻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螺旋藻多糖,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长期服用可争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几率。 2.非感染性发热 (1)结缔组织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等

发作性咳嗽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痉挛性咳嗽:痉挛性咳嗽表现为剧烈性阵咳,咳嗽一声连着一声,一阵咳嗽可十几声到几十声持续相当长时间 ,咳时面部颈部憋的通红,呼吸受到影响,咳嗽暂停后常需深吸气,剧烈的咳嗽常引起声门痉挛,发生类似鸡叫的声音,持续剧烈的咳嗽常引起干呕,咳嗽一阵后稍安静段时间,又开始咳嗽,可引起儿童舌系带溃疡,眼结膜下出血,严重的因咳嗽时腹压增高而引起脐疝,腹股沟疝和脱肛,痉挛性咳嗽常见于百日咳,副百日咳及某些腺病毒感染。 2、持续性咳嗽: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当呼吸道粘膜

尿路感染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尿路感染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鉴别。 1.腹部器官炎症:有些尿路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白细胞数增高,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附件炎等,若能及时查尿,易于鉴别。 2.发热性疾病: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易与发热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症等混淆。但若能详细洵问病情,不疏漏尿路感染的局部症状,并及时查尿沉渣,甚至作尿细菌学检查,则鉴别诊断不难。 3.尿道综合征:在有尿道症状

胃肠感冒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呕吐】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可将咽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2.【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

低热的原因

引起患者长期低热的原因非常多,大体上可分三类: 首先是感染性低热,这种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约占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热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结核菌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间或睡醒后出汗等。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艾滋病、亚急性心内膜炎及病毒等引起的长期低热也较常见。 其次是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 再次是功能性发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的儿童,上午以发热为主,也可能伴随有

引起低烧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是感染性低热,这种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约占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热中,以结核菌感染最多。结核菌感染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间或睡醒后出汗等。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艾滋病、亚急性心内膜炎及病毒等引起的长期低热也较常见。 其次是非感染性发热,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红斑狼疮、血液病、肿瘤、药物热等。 再次是功能性发热,多见于青年女性和3岁以内的儿童,上午以发热为主,也可能伴随有出汗、手颤、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饭等。

发炎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 急性炎症:持续时间短,常常仅几天,一般不超过一个月,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 慢性炎症:持续时间较长,为数月到数年,病变以增殖性变化为主,其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主要表现为组织的变质、渗出和组织细胞增生。临床上十分常见。炎症面部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全身性表现如发热、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局部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等。炎症虽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但对机体是有利的。年老、衰弱、营养不良的人,在致炎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反应

小儿发热病因

1.短期发热(发热

发烧的诊断

(一)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1.感染性发热多具有以下特点 (1)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的发热。 (2)有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 (3)血象:白细胞计数高于1.2x109/L,或低于0.5x109/L。 (4)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