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偏方有哪些
腹痛偏方有哪些
1、腹中虚痛
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胎寒腹痛
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3、心腹诸痛
心气痛、腹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用香附子二两、艾叶半两,蒸日上在醋汤中蒸煮熟,去艾叶,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4、心腹痛
用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烂,加蜜成丸,如梧子大。第一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加一丸起至三丸止,如此循环直以病愈。
5、心胀腹痛
不得吐泻,取楠木削三、四两,加水三升,煮开三次,饮服。
6、缩砂酒
消食、和中、下气,治心腹痛。
7、茴香酒
治肾气痛、扁坠牵引及心腹痛。
8、腹痛热满
用羚羊角烧为末,水送服一匙。
9、心腹痛的治疗验方
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牙龈肿痛简单治疗7偏方
牙龈肿痛偏方1:五倍子15克,煎浓汁含漱。
牙龈肿痛偏方2:马鞭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牙龈肿痛偏方3:牛黄解毒丸,每次3片,每日3次。本方有通便泻火作用。
牙龈肿痛偏方4:红糖适量,荞麦根一把,水煎,分数次服。用于治小儿牙痛。
牙龈肿痛偏方5:葱白1根、白矾15克,将上药共捣烂,置于牙痛处,每隔5小时换1次。
牙龈肿痛偏方6:绿豆100克、甘草15克,水煮熟,去渣,食豆饮汤,每日2次,每日1剂。
牙龈肿痛偏方7:取陈醋120克、花椒30克、熬10分钟,待湿后后含在口中3-5分钟吐出(切勿吞下),可止牙痛。
足跟痛偏方
材料:威灵仙,川芎,小米醋
做法:将威灵仙、川芎捣碎后与米醋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熬煮5~10分钟后,倒入盆内泡洗足部骨刺患处(水热度自己掌握,防止烫伤),每日1~2次,10天为1个疗程。
威灵仙、川芎为中药(药店可买),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小米醋有消肿、软化骨刺组织等作用。
治疗期间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一要减少足部的活动量;
二要穿软跟厚底鞋,垫个硅胶足跟鞋垫,同时还可在长骨刺的部位将鞋垫掏一个洞,以防行走时骨刺受压疼痛;
三是不要轻易做封闭治疗,以防滥打封闭而掩盖病症。
腹痛8个偏方
1、黄芪饴糖粥
取黄芪10克左右,加入适量水煎煮取汁,然后再加入白米50克,煮成稠粥,服时加饴糖15克,早晚温热各服1次。适于脾胃气虚腹痛。
2、扁豆山药粥
扁豆干20克,山药20克(鲜山药100克),粳米30克,文火煮稠,食时加少许红糖。适于脾胃虚弱型腹痛。
3、茴香红糖水
小茴香10克,水煎取汁,加红糖适量服饮。适用于气滞腹痛。
4、丁香肉桂红糖煎
丁香10克,肉桂1克,煎水,红糖调服,每日3次。可温中散寒,适用于虚寒腹痛。
5、良姜粥
南粳米50克,红枣5枚,砂糖适量,葱白2根,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成米粥,然后取良姜粉5克,调入粥中,再煮片刻,早晚温热服,5天为1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6、花椒炒鸡蛋
花椒10克(研细末),鸡蛋1个。在锅内放少许花生油(或香油),待油熟后放入花椒粉,略炒片刻,打入一个鸡蛋炒熟食,一日两次。能止虚寒腹痛。
7、萝卜汁
生萝卜250g(或萝卜子30克)。将生萝卜捣汁或萝卜子微炒水煎,少量多次服用。适用于乳食积滞型腹痛。
8、二芽煎
生谷芽、生麦芽各15克。将生谷芽、生麦芽用水煎服,每次40~60毫升,每日三次。适用于米、面、肉等食物的消化不良。
偏头痛偏方
饮浓薄荷茶
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也有一定作用。
中药塞鼻
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3揉太阳穴
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4梳摩痛点
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儿童牙痛偏方
儿童牙痛偏方1
两面针鸭蛋汤
用料:青壳鸭蛋2只、两面针根5 0 g、精盐、麻油适量。
制法:两面针根洗净切片,水煎2次,每次用水250m l,水煎半小时,两次混合,去渣,继续烧开,磕入青壳鸭蛋,煮熟,下精盐,淋麻油。分1~2次乘热食蛋喝汤。
功效:具有清胃泻火,止牙痛功效。
主治:适用于胃火牙痛。证见牙齿疼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头痛,口渴,口气臭秽,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等症。
儿童牙痛偏方2
沙参鸡蛋汤
用料:新鲜鸡蛋2只、沙参3 0 g、冰糖适量。
制法:取新鲜鸡蛋2只洗净入沙锅,加入沙参30g及清水同煎。鸡蛋熟后去壳,再煎30分钟,调入冰糖汁即可。此方源于民间经验。日服1剂,乘热服食。
功效:具有滋阴润肺、补虚益气功效。
主治:适用于阴虚型牙痛。症见舌红少苔或无苔,牙痛日久,牙齿松动缓痛,牙根外露,头晕耳鸣,口干咽噪,手足心热,腰酸乏力等。
儿童牙痛偏方3
生姜粥
用料:新鲜生姜6 g、粳米 50g。
制法:取新鲜生姜6g洗净切成薄片,与50g淘净粳米共入沙锅,加入清水煮成稀薄粥。此方源于《兵部手集方》,日服2次,温热服食。
功效: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主治:适用于寒凝型牙痛。受寒感冒,脾胃虚寒及腹痛泄泻等症。
儿童牙痛偏方4
豆腐鲫鱼汤
用料:鲫鱼1尾(约500g)、水豆腐2 5 o g、姜丝、精盐、味精、麻油适量,
制法:将水豆腐切成小方块,放于沙锅中,加入清水250mi,小火煮至成蜂窝状时,再将鲫鱼宰杀并清洗干净和精盐、姜丝一起放入,煮至熟透,下味精,淋上麻油。分1~2次乘热食鱼喝汤。
功效:具有清胃泻火,止牙痛功效。
主治:适用于胃火牙痛,牙龈肿痛,小便黄短,大便秘结等症。
功效:具有清热、止痛、消毒功效。
主治:适用于胃火型牙痛。症见舌苔黄腻,牙痛剧烈,牙龈红肿渗血或溢脓,面颊肿痛,口中臭秽,胃热疼痛,便秘尿黄,口渴喜冷饮等症。
头痛的偏方有哪些
头痛偏方治疗1、山药枸杞炖猪脑
取怀山药30克,枸杞30克,猪脑1只,黄酒、精盐少许。将猪脑浸于碗中,撕去筋膜备用,再将怀山药、枸杞分别用清水洗净,与猪脑一起放入锅里,加水适量,炖两小时后,加黄酒、精盐,再炖10分钟即可。此汤具有滋养肝肾、补中益血之功,适用于偏头痛之血虚为主者。
头痛偏方治疗2、芹菜粥
取连根芹菜12克,粳米250克。将粳米淘洗后煮成粥,加芹菜(连根洗净切碎)再煮沸即可。此粥具有清热止痛之功,适用于肝火而致偏头痛者。
头痛偏方治疗3、桑菊豆豉粥
取桑叶10克,甘菊花15克,豆豉15克,粳米100克。先将桑叶、甘菊花、豆豉水煎取汁,再将洗净的粳米放入沙锅煮成稀粥,加入药汁,稍煮即成。此粥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之功,适用于风热所致偏头痛,证见头痛而胀、口渴便秘者。
头痛偏方治疗4、疏肝止痛粥
取香附9克,玫瑰花3克,白芷6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香附、白芷水煎取汁,再将粳米洗净后加入药汁和水,煮至水沸,将漂洗干净的玫瑰花倒入,用文火慢熬10分钟,服时加糖。此粥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效,能防治偏头痛,经常服用能明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
治疗产后月经腰痛偏方有哪些
如果您在月子期间腰酸背痛、怕风怕冷等症状,我猜您是得了月子病了。月子病治疗方法很多,但是“月子病腰痛偏方”最受人推崇。
月子病腰痛偏方1:桂枝新加汤
药材:桂枝9克、白芍12克、生姜12克、党参9克、生黄芪15克、乳香9克、没药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洗净后,放入装有4碗水的锅中,熬成一碗,一日三次,连喝三天。
作用:对产妇得了月子病的腰酸背痛、血虚身寒有作用。
月子病腰痛偏方2:腰痛汤
药材:川萆解20克、羌活10克、薏苡仁15克、防风10克、汉防己15克、稀莶草20克、减乳香、没药、制马钱子、延胡索、巴戟天适量。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加入4碗水,慢火炖两个小时后,变成1碗即可。
作用:对月子病的腰酸背疼或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
月子病腰痛偏方3:红糖鸡蛋汤
药材:熟地、红花、苏木、荆条、转经花、鸡蛋、红糖各5克。
做法:把熟地、红花、苏木、转经花、荆条水煎开后20分钟,将鸡蛋敲入煮成荷包蛋,煮熟后在碗里放入红糖,放入药汤和鸡蛋,吃蛋喝汤。
作用:有助于得了月子病腰酸腿软、血虚体弱的产妇食用。
月子病腰痛偏方4:丹参白术汤
药材:丹参20克、当归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牛膝10克、木瓜20克、杜仲15克、地龙10克、延胡索10克、狗脊15克、白芍10克、制马钱子1、5克、 川续断15克、获苓10克、甘草6克、党参15克、巴朝天10克、白术20克。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加入4碗水,慢火炖两个小时后,变成1碗即可。
作用:主治产妇月子病的腰疼酸软病症。对产妇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腰腿剧烈酸胀疼痛、风寒湿痹、腰腿痛症,月子病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很好的疗效。日服1剂,分2次服, 10天1疗程。
偏头痛偏方
1、头痛时,把双手浸在一盆热水中(保持水温在60℃左右),一般约30分钟,头痛会减轻或至消失。
这是因为偏头痛是由脑血管充血,压迫脑神经产生。当手部血管膨胀,血液流聚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就相对减少,血管膨胀也减少,压迫减轻,痛感便逐渐消失。
2、将生白萝卜汁,滴两滴鼻孔,每天两次,连续四到五天,则是可以根除头痛的。不过要忌花椒和胡椒。
产后关节痛偏方 艾灸法
取穴:石关穴(位于两乳下方4寸,向外1寸处)。
灸法:点燃艾条,对准穴位悬灸10分钟,日1次。
疗效:来自壮族治产后关节痛偏方,有效率96%。
咽喉肿痛偏方
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sore throat)是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特征,又称“喉痹”。咽喉肿痛见于西医学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和单纯性喉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辩证
主症 咽喉肿痛。
兼见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咳嗽,伴有寒热头痛,脉浮数,为外感风热;咽干,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大,为肺胃实热;咽喉稍肿,色暗红,疼痛较轻,或吞咽时觉痛楚,微有热象,入夜则见症较重,为肾阴不足。
病因
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如外感风热之邪熏灼肺系,或肺、胃二经郁热上壅,而致咽喉肿痛,属实热证;如肾阴不能上润咽喉,虚火上炎,亦可致咽喉肿痛,属阴虚证。
保健
1.针刺治疗咽喉肿痛效果好。如扁桃体周围脓肿,不能进食者应予补液,如已成脓则转科处理。
2.禁止吸烟、饮酒以及进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