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护理
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护理
1.低血糖概念 低血糖反应是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多种,最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在调整血糖的过程中因胰岛素给药过量、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延缓正餐或忽略了加餐、较多地运动、磺脲类降糖药过量、酗酒等原因而引起 。 虽然低血糖的量化指标是血糖值低于2.80 mmol/L ,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一旦血糖降至正常水平(3. 60~6. 10 mmol/L)也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2.原因分析 进食太少,忘记或推迟吃饭; 过量饮酒,尤其空腹饮酒; 药物过量; 运动量过大; 肾上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疾病或肝肾疾病加重。
3.低血糖症状
3.1有症状低血糖 心慌、手抖、冒冷汗、四肢无力、饥饿、心跳加快、眼前发黑、精神异常(哭闹、幻觉、幻想、狂躁、谵语)、昏迷
3.2无症状低血糖 诊断标准: 血糖<2.8 mmol/ L 时缺乏自主神经警告症状,如出汗、饥饿感、心悸、颤抖、面色苍白等; 有脑功能障碍的低血糖症状如嗜睡、谵妄、视力障碍、精神异常、昏迷等,出现前缺乏自主神经症状。
4.低血糖的预防 按时进食,生活规律; 不可随便增加药量; 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 运动量恒定; 常测血糖; 随身带糖果、饼干以备用; 随身携带病人急救卡。
5.低血糖的处理 症状轻者—水果糖或巧克力等 症状重者—喝“糖” (记得半小时后复测) 昏迷患者——静脉推注葡萄糖
6.低血糖护理 病情观察年龄大、病程长、存在微血管病变、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或神经病变的患者,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 ;
对夜间易发生无症状低血糖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行为等;
监测血糖除3餐前后的6次血糖测定外,还增加睡前22:00、凌晨0:00、2:00、4:00 的4次血糖监测,以及时发现血糖的动态变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饮食指导根据每日总热量适当搭配主副食。每餐确保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按比例供应,既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又符合营养配餐的要求;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耐受强度、血糖情况、个体差异安排运动时段、运动量,要求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 min ,于早餐、午饭后1 h 进行,睡前不安排运动锻炼;
心理护理向患者耐心解释无症状低血糖是低血糖的一种特殊形式,只要治疗方案合理、配合治疗,可以避免和及时纠正。另外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以保持良好心态;
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表现、危害及处理方法。鼓励患者家中自备血糖仪,加强血糖自测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并能进行自救。嘱患者自备急救盒,内放含糖食物,随身携带。
糖尿病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
糖尿病专家进言: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并把运动作为一种疗法。
运动的好处 据有关专家研究,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适当的运动可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中葡萄糖被子肌肉等组织的利用增加,使血糖降低。有些国病人,用运动锻炼配合饮食治疗,甚至可以使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即使中、重度的糖尿病患专利号,只要恰当地进行运动,也有利于病情改善。
运动的项目 糖尿病病人可根据病情、年龄与受好,选择诸如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广播操、太极拳、爬坡、蹬楼梯、骑自行车、游泳等非剧烈或对抗性的运动。
运动的“度” 糖尿病病人毕竟有另于健康人,参加运动锻炼时必须注意掌握好分寸。病人每日或每周有数日定时进行锻炼,每次时间以持续20-40分钟为宜,这样才能使用权运动治疗达到“火候”。运动时间的掌握极为重要,既不能运动时间过长,也不能运动时间过短,否则达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或者使病情加重。生理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运动开始的5-10分钟,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运动时间20-30分钟,隆血糖的作用最佳;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虽然血糖可以降低,但血中脂肪增加,会加重糖尿病病情。运动时要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度。
运动的节奏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调整好运动的节奏,在运动前要做简单的热身运动,逐渐加大运动量,使心肺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运动快结束时,至少要有5分钟的减速调整。
运动的时机 有人担心,运动时机掌握不当会诱发低血糖,实际上这不应成为糖尿病病人参加运动锻炼的障碍。但患者在锻炼时应注意时机,如不要在胰岛素和口服隆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做运动锻炼。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空腹时运动也容易诱发低血糖,但用药期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可能会有低血糖的症状,若减少用药量,上述症状消失血糖稳定,则应认为是运动增加隆糖疗效。为了做到有备无患,病人在运动时,身上可备几块糖果,以便应急。
运动的禁忌 必须指出的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之前,不要参加运动锻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虽然不禁忌运动锻炼,但也以散步、一般的步行锻炼为安全;有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运动量不能过大,以免诱发眼底出血;若有心、肝、肾、肺功能不全或急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运动当属禁忌之列。
总之,糖尿病病人大多为中老年人,许多病人并发有高血压、主航天血脂和心血管病,病人在开始运动时要本着量力而行,适宜勿过的原则,绝不能运动过度。
糖尿病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
(1)热量标准对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每日酌情增加5kcal/kg左右。
(2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者,蛋白质为每日1.5~2.0g/kg,有肾脏功能损害者,蛋白质每日小于0.6g/kg。
(3)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
(4)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油菜、白萝卜、空心菜、芹菜等为主。水果如香蕉、西瓜、梨子等因含糖量较高,故不宜多食。
(5)烹调宜用植物油。
2、运动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有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
(3)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糖尿病对症护理
1、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
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2、预防感染的护理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3、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糖素。
低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低血糖对人体危害很大,尤其是对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很大,比如: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加重病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或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另外,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严重的低血糖可引起昏迷,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为了防止低血糖昏迷,糖尿病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平时应注意随身携带两样东西:一样是“病人卡”,说明自己的姓名、所患疾病名称、用药情况、家庭住址等;另一样就是食品或糖果,必要时吃上以迅速改变低血糖状态,但千万注意不要用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
2型糖尿病的护理方法
2型糖尿病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糖尿病,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占糖尿病总人数的绝大部分比例。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必不可少,糖尿病人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一起来往下看。
饮食护理:糖尿病饮食疗法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疗法,也是糖尿病的常规护理方法。糖尿病人日常生活中对于饮食的要求颇多,需要明确的了解糖尿病人吃什么好、糖尿病人不能吃什么,才能有效的避免由于饮食不当带来的高血糖、肥胖、低血糖等现象的产生。
运动护理:糖尿病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病情护理很有帮助,定期开展糖尿病运动治疗能够有效的帮助糖尿病人缓解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控制血糖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人可以定期开展糖尿病运动治疗,这对糖尿病患者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运动治疗期间,需要了解运动治疗方面的相关注意事项。
平时生活中有很多可以保护我们健康的方法,但是也有很多可以危害我们的因素,我们要避开这些致病因素,找出保护我们健康的方法。任何疾病都有保健的方法,能够使患者在治疗后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患者必须知道这种方法,不然治疗效果就会打折扣。这种疾病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威胁已经很大,所以我们要做好疾病的保健与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饥饿性低血糖到底是怎样的
广泛性肝病可引起饥饿性低血糖(非心源性肝硬化病人引起低血糖罕见)。非糖尿病病人中出现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罕见,发病机制不清楚。在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人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及黑棘皮病有时出现的胰岛素受体抗体,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可诱发饥饿性低血糖。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有时出现饥饿性低血糖,一般无特殊原因。胰岛素治疗中的糖尿病性肾病的病人,由于胰岛素降解减少及对胰岛素需求减少,可出现低血糖症。任何年龄的恶液质和内毒素休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低血糖症。伴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缺乏的垂体功能低下病人可出现饥饿性低血糖症。在非糖尿病病人中,艾迪生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引起低血糖罕见,但在饥饿时可出现,在Ⅰ型DM病人中发生率增高,经常出现低血糖症及对胰岛素需要量减少。
伴早发Ⅱ型DM的反应性低血糖特点是肾上腺素神经症状出现在进餐后4~5小时,在开始餐后高血糖持续一定时间后,出现异常低血糖。这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时间延迟和过度分泌造成的。有些医生对此有异议。
饮食性低血糖症是另一类反应性低血糖症,常发生在有胃肠道手术史病人(胃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迷走神经切除,幽门成形术),食物进入肠道加快,肠道对食物吸收亦加快,进餐诱发的胰岛素分泌反应增强,常出现在进餐后1~3小时。特发性饮食性低血糖见于未曾有胃肠道手术病人,十分罕见。
健康吃甜食的方法
空腹的时候不要吃甜食。
空腹时糖分基本不经消化就会被立即吸收,会导致血糖水平短时快速升高。暂时性的高血糖会与体内许多重要组织中的蛋白质产生反应,使其受到损害,导致患慢性疾病的危险增大。吃甜最好把握以下3个时机:
运动前:
运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体能,但运动前又不宜饱餐。这时适量吃些甜食可满足人体的能量供应。
呕吐或腹泻时:
喝一些盐糖水,有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
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时:
糖尿病病人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喝些糖水或甜味饮料,可使患者度过危机。
要学会选择甜食的种类。
想吃甜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天然的甜味,比如石榴、苹果等水果。不但能满足你对甜食的欲望,其中的低聚果糖等糖类,还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肠道致病菌和腐败菌繁殖。
可适当选择一些糖醇类甜味剂加工的食品,比如木糖醇口香糖等。它们的能量更低,引起餐后血糖反应也更低。但注意不要过量,否则会引起腹泻。
预防低血糖注意什么地方
对于低血糖症必须做到“防重于治”,并且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2.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 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五驾马车之一。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地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5.作为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学习了解糖尿病低血糖知识是每个糖尿病病友的必修课,提高认识和防护能力,积极预防糖尿病低血糖,减少其导致的危害,改善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将糖尿病的防治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