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盹要防2型糖尿病
爱打盹要防2型糖尿病
据美国《医学日报》报道,中国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打盹超过30分钟的中老年人要注意预防2型糖尿病。
研究人员选取了来自中国上海的27009名45岁以上的参与者,其中约70%的经常在下午打盹。根据他们打盹时间的长短,研究人员将他们分为不打盹、打盹时间不超过30分钟、打盹30~60分钟、打盹60~90分钟和打盹时间超过90分钟以上五个类别。发表在《睡眠医学期刊》上的研究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受损的状况会随着打盹时间的延长而以剂量依赖的形式增加。
当然啦,老年人“夏打盹”现象非常普遍。不过北京东直门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海彤看来,只要非疾病所致,合理调整,是可以使精力充沛的。
少出汗
夏季炎热,易出汗。而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而“心主血脉”,所以汗出过多,容易使心神受伤,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神受伤则容易打盹。中医还有“阳加于阴谓之汗”的说法。汗出过多,使阴液丢失,阳气亦随之耗散,于是困倦。
因此,想要夏天不困倦,首先就要避暑湿暑热,减少高温时外出或运动。可以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活动健身,运动量宜小或适中,切忌大汗。另外夏季要勤换衣服,勿穿湿衣。糖尿病患者容易出汗,夏季更要注意避暑。
睡五忌
高温汗多,腠理开泄,除易感暑湿、暑热,还易感风寒之邪,受寒也会损伤精力。所以,民间夏季睡觉有五忌,一忌室外露宿,二忌袒胸露腹,三忌睡在地上,四忌穿堂风,五忌通夜不停扇。
孕妇可以喝咖啡吗 孕妇喝咖啡的好处
孕妇喝咖啡能巩固记忆,对24小时内的健忘率有降低作用,长期喝咖啡还能降低心血管的发病率,预防2型糖尿病、帕金森病及肝硬化等病症。
爱喝啤酒的好处
喝啤酒的好处:
1、保护心脏 意大利研究发现,适量饮用啤酒的参试者比滴酒不沾者罹患心脏病的危险降低42%。但每天喝啤酒应不超过1品脱(约473毫升),相当于1.4罐。
2、有益大脑和记忆美国研究发现,参试者在做大脑益智训练题前喝点啤酒,有助提高测试成绩。
3、预防2型糖尿病 荷兰研究发现,每天适度喝啤酒(1~2杯),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明显降低。
4、有益肾脏健康 芬兰研究发现,每天喝一瓶啤酒可使肾结石发病率降低40%。研究人员表示,啤酒具有利尿作用,有助于保持肾脏健康。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火龙果
有效成分:花青素
功效:火龙果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强有力的抗氧化物,能够预防2型糖尿病,并能帮助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控制血糖浓度。
适宜份量:每天半个为宜。
常吃蓝莓 不得糖尿病
1、蓝莓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在欧美,蓝莓花青素长时间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所引起的眼盲等并发症。美国Natural Health Science公司研究成果称让糖尿病患者使用花青素类产品连续两个月后, 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尤其对眼病的治疗具有显着的效果。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自由基非常高, 会增加患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风等疾病的危险。纽约水牛城大学的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自由基有密切关系,经常服用抗氧化剂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很低。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对蓝莓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他们试图评估男性和女性的胰岛素敏感性与蓝莓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经过筛选,选定32名肥胖、糖尿病且胰岛素抵抗的病人,测定胰岛素敏感性。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每日两次吃含有22.5克生物活性的蓝莓冰沙,另一组为安慰剂组,每日两次吃营养价值相同但不添加蓝莓冰沙的食物,共6周,每周评估参与者的体重。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吃蓝莓的人胰岛素敏感性普遍增强,放大了胰岛素的作用,血糖得以降低。
2、吃蓝莓可防2型糖尿病
一项新研究发现,多吃水果尤其是蓝莓、苹果和葡萄,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吃蓝莓可以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26%,而每天吃3份其他水果只能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2%。新研究同时发现,喝果汁没有防糖功效。
新研究中,来自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利用3项大规模研究的数据,研究了吃水果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这些研究涉及187382名美国人,参试者每4年接受一次有关饮食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吃葡萄(或葡萄干)、桃、李或杏、梅干、香蕉、哈密瓜、苹果或梨、橙子、葡萄柚、草莓和蓝莓等水果的次数及每天摄入量等。研究发现,其中12198人(占6.5%)罹患2型糖尿病。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每周3份蓝莓、葡萄和葡萄干、苹果和梨可以显着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各种水果都有一定的降糖效果,但是这些水果降糖效果更明显,主要原因是这些水果中花青素含量丰富。动物实验发现,花青素可改善血糖水平。另外,这些水果中所含的自然多酚类物质也具有极好的保健功效。
研究同时发现,喝果汁反而会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其原因是,果汁中所含营养成分比水果少得多。以蓝莓取代果汁可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33%,以葡萄和葡萄干取代果汁,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19%,以苹果和梨取代果汁可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7%。橙子、桃、李子和杏子具有类似的作用。
蓝莓助你预防2型糖尿病
新研究中,来自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利用3项大规模研究的数据,研究了吃水果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这些研究涉及187382名美国人,参试者每4年接受一次有关饮食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吃葡萄(或葡萄干)、桃、李或杏、梅干、香蕉、哈密瓜、苹果或梨、橙子、葡萄柚、草莓和蓝莓等水果的次数及每天摄入量等。研究发现,其中12198人(占6.5%)罹患2型糖尿病。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每周3份蓝莓、葡萄和葡萄干、苹果和梨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各种水果都有一定的降糖效果,但是这些水果降糖效果更明显,主要原因是这些水果中花青素含量丰富。动物实验发现,花青素可改善血糖水平。另外,这些水果中所含的自然多酚类物质也具有极好的保健功效。
研究同时发现,喝果汁反而会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其原因是,果汁中所含营养成分比水果少得多。以蓝莓取代果汁可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33%,以葡萄和葡萄干取代果汁,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19%,以苹果和梨取代果汁可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7%。橙子、桃、李子和杏子具有类似的作用。
糖尿病的预防
定期血糖检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压
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控制盐量
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吃高纤维麦片可预防2型糖尿病
高纤维麦片是一种可预防糖尿病的食物,吃高纤维麦片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吃高纤维麦片可降低得高胰岛素血症的男性体内胰岛素的产生,并且能降低血糖。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降低升高的胰岛素及升高的血糖(吃一餐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之后),糖尿病危险群就能够避开疾病及并发症;其他的研究则显示,运动和糖尿病药物也可预防这些人患糖尿病的危险。
这份研究报告称,研究人员比较了吃高纤维或低纤维及即食早餐麦片的结果,研究对象是77名没有患糖尿病的男性。结果发现,42%的男性胰岛素升高。
高胰岛素血症的男性体重明显较重、腰围粗、HDL胆固醇低;超重是2型糖尿病饮食的最大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危险人群HDL胆固醇经常是低的。
晚上吃燕麦片好吗
吃一碗高纤维麦片,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及其他健康问题。
早上吃的话搭配一点水果、脱脂牛奶、鸡蛋白之类的,比较有营养。晚上吃的话就单吃算了,可以加点蜂蜜调味。
吃蓝莓可预防2型糖尿病
一项新研究发现,多吃水果尤其是蓝莓、苹果和葡萄,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吃蓝莓可以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26%,而每天吃3份其他水果只能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2%。新研究同时发现,喝果汁没有防糖功效。
新研究中,来自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利用3项大规模研究的数据,研究了吃水果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这些研究涉及187382名美国人,参试者每4年接受一次有关饮食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吃葡萄(或葡萄干)、桃、李或杏、梅干、香蕉、哈密瓜、苹果或梨、橙子、葡萄柚、草莓和蓝莓等水果的次数及每天摄入量等。研究发现,其中12198人(占6.5%)罹患2型糖尿病。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每周3份蓝莓、葡萄和葡萄干、苹果和梨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各种水果都有一定的降糖效果,但是这些水果降糖效果更明显,主要原因是这些水果中花青素含量丰富。动物实验发现,花青素可改善血糖水平。另外,这些水果中所含的自然多酚类物质也具有极好的保健功效。
研究同时发现,喝果汁反而会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其原因是,果汁中所含营养成分比水果少得多。以蓝莓取代果汁可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33%,以葡萄和葡萄干取代果汁,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19%,以苹果和梨取代果汁可使2型糖尿病危险降低7%。橙子、桃、李子和杏子具有类似的作用。
所以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
所以预防2型糖尿病刻不容缓
怎么操作呢?
现在一般认为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是发展为糖尿病的一个必然阶段:
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
糖耐量受损IGT: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1之间
比如有研究表明,每5~10年约有1/3的糖耐量受损转化为糖尿病,1/3的糖耐量受损转化为正常,剩下1/3的糖耐量受损仍然继续保持。
所以糖耐量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既是发展为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后关口,所以目前大多把2型糖尿病的预防放在如何预防糖耐量受损转化为糖尿病。
什么原因导致糖耐量受损呢?
糖耐量受损的发病原因与2型糖尿病相似,与遗传易感与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包括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障碍的基因存在。
而环境因素则由于社会工业化、饮食快餐化、饮料可口可乐化、出门汽车和电梯化造成的,摄入的热量过多而体力活动过少,从而导致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腔内脂肪聚集、腰围增大即腹型肥胖的。这些人往往具有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的特征,下一步就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那如何阻止糖耐量受损转化为糖尿病呢?
由于糖耐量受损的发生率很高,但一般无症状,所以患者不会主动就诊,非常容易转化为2型糖尿病,等有了明显的糖尿病的常见早期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干燥、视物不清、疲倦乏力、饥饿感等等,那就已经是糖尿病了。
所以防治的手段包括三个方面:
1.从高危人群中检出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的人群包括肥胖、中老年、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者应该列入糖耐量受损的高危人群。
积极地、有效的从从人群中检出糖耐量受损十分重要,尤其是肥胖和上年龄的人群,定期的健康体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者进一步的OGTT实验)非常重要。
年轻人给爸妈买一台血糖仪也非常不错,节假日抽空测测爸妈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就可以了。
2.生活方式干预
对已经检查出的糖耐量受损者,应帮助制定合理健康的平衡饮食十分重要,尤其对肥胖患者应给与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高膳食纤维、低热量的饮食,并持之以恒的运动,使体重尽可能降低到正常范围,特别是通过饮食和运动使腹部脂肪减少,这是预防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
3.药物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对改变糖耐量受损的效果有限,且难以长期坚持,所以药物干预也是关键,用作糖耐量受损干预治疗的药物应该符合以下条件,比如能改善糖耐量,不引起低血糖;至少不升高,最好能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不刺激胰岛β细胞,不增加其负担,避免其功能提早衰退;能改善血脂异常;不增加体重;安全等等。
而目前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药物有:
α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能够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阿卡波糖预防2型糖尿病的试验已完成。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能够使高血糖减低,同时胰岛素下降,减轻胰岛负担。国内外都有用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的试验。
噻唑烷二酮类
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下降,血液胰岛素水平下降,罗格列酮预防2型糖尿病的试验已完成。
其他
比如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等均可使糖尿病风险下降。
预防糖尿病要“管住嘴、迈开腿”
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目前可以说尚无办法。幸而,如今成十多倍增长的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除了遗传因素之外,是因不良的生活行为所引起。所以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是: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
健康的生活行为涉及的面很广,有学者提出预防2型糖尿病主要是“管住嘴、迈开腿”,倒也简洁明了。“管住嘴”是指控制饮食,控制饮食的关键是控制摄入的总量。需知我们吃的米饭、馒头、面条其实也都是属于“糖”的淀粉,即使吃进去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也可以转化为糖。所以在保证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应控制进食的总量,而不在于它是不是甜食。“迈开腿”是指运动。如今生产劳动乃至日常生活都已经机械化、电子化了,人们体力活动大减,而饮食却又极大地丰富,入大于出,怎么能不胖?一旦胖了起来,胰岛素抵抗发生,2型糖尿病相随而至。所以,还得“迈开腿”,运动消耗掉多余的能量,以避免肥胖,减少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晚近的研究还证明肌肉中有许多胰岛素“受体力,即接受胰岛素作用之处。肌肉发达者此种受体便多。不是说,2型糖尿病者体内的胰岛素“英雄无用武之地”吗?这下可好,不是有了“用武之地”了吗?
如今我国糖尿病猛增,预防糖尿病已经刻不容缓。“管住嘴、迈开腿”,全靠人们自己了。
2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
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