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ct检查表现是什么
脂肪肝ct检查表现是什么
一、局灶型脂肪肝的CT检查
局灶型脂肪肝的脂肪浸润情况多种多样。若发生在叶或段及亚段的均一脂肪浸润,CT诊断容易。但如果脂肪浸润发生在肝门附近或呈斑片状或小结节状时,就必须和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癌、肝脓肿等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二、弥漫型脂肪肝的CT检查
(一)肝内血管阴影的改变:在正常肝脏的平扫CT图像上肝内血管呈负影。肝静脉及门静脉的主要分支清晰可见。在脂肪肝时,根据脂肪浸润程度的不同,肝内血管影变得模糊不清或血管呈相对高密度影,如同增强后的CT表现。
(二)增强扫描的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相对低密度,同样低于增强后的脾脏。但低密度区内血管影显示完整。
(三)密度变化:肝脏密度普遍降低,严重病例肝CT值呈明显负值。CT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参照脾脏密度。如果肝脏CT值低于脾脏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总之,CT是可以查出脂肪肝的,患者在检查时,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便于在检查后,能够及早治疗脂肪肝,就应该到正规的肝病医院。
脂肪肝的诊断检查项目
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肝脏超声检查,并进行血清学检查,明确肝功能情况。常用的化验检查项目包括:
1.血清学检查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正常或轻、中度升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主。
2.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病重要而实用的手段,其诊断脂肪性肝病的准确率高达70%~80%左右。CT平扫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平扫密度比值≤1可明确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根据肝/脾CT密度比值可判断脂肪性肝病的程度。
3.病理学检查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仍然是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方法,对鉴别局灶性脂肪性肝病与肝肿瘤、某些少见疾病如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和糖原贮积病等有重要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脂肪肝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存在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嗜酒、服药史。
(二)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酶、b球蛋白、铁蛋白、apoa1以及胆汁酸常升高,白蛋白、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pt)一般无变化。临床病理研究发现,仅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脂肪肝有上述一项或一项以上血清学指标异常,且无特异性,因而实验室检查并不能确切反映脂肪肝及其病因。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弥漫性脂肪肝在b超图像上有其独特的表现:
(1)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2)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衰减(3)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近来趋于把这些标准量级化,以综合积分判断脂肪肝程度。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百分之九十。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百分之百。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来国外报道b超诊断脂肪肝的阳性预测值为百分之六十七。
2、ct: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另外,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脂肪肝的检查方法通过了上述几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脂肪肝的检查项目有所了解,通过综合性的检查,可以更准确的确诊脂肪肝,并进行积极的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脂肪肝的治疗。
检查脂肪肝的方法有哪些
一)存在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嗜酒、服药史(常见有四环素、丙戊酯、乙酰水杨酸、糖皮质类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啶、氨甲喋呤、某些抗肿瘤药及降血脂药等)。
二)血液生化检查:血清酶、b球蛋白、铁蛋白、ApoA1以及胆汁酸常升高,白蛋白、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PT)一般无变化。临床病理研究发现,仅20%~30%的脂肪肝有上述一项或一项以上血清学指标异常,且无特异性,因而实验室检查并不能确切反映脂肪肝及其病因。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弥漫性脂肪肝在B超图像上有其独特的表现:
(1)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
(2)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衰减;
(3)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
(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近来趋于把这些标准量级化,以综合积分判断脂肪肝程度。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来国外报道B超诊断脂肪肝的阳性预测值为67%。
2、CT: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另外,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四)肝活检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因肝活检有创伤性,患者难以接受,故目前主要用于:
(1)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区别;
(2)探明某些少见疾病,如血色病、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贮积病等;
(3)无症状性可疑NASH,肝活检是唯一诊断手段;
(4)戒酒后ALD或ALD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
(5)肥胖减少原体重10%后肝酶学异常仍持续者,需肝活检寻找其它原因;
(6)任何怀疑不是单纯肝细胞脂变或疑多病因引起者。
确诊脂肪肝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脂肪肝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1、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酶、b球蛋白、铁蛋白、ApoA1以及胆汁酸常升高,白蛋白、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PT)一般无变化。临床病理研究发现,仅20%~30%的脂肪肝有上述一项或一项以上血清学指标异常,且无特异性,因而实验室检查并不能确切反映脂肪肝及其病因。
2、影像学检查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来国外报道B超诊断脂肪肝的阳性预测值为67%。
3、肝活检超声检查
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4、CT检查
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另外,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5、B超诊断脂肪肝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 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3、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l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 具备上述第l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 上述第l项以及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 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确诊脂肪肝要做哪些检查呢
一、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酶、b球蛋白、铁蛋白、ApoA1以及胆汁酸常升高,白蛋白、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PT)一般无变化。临床病理研究发现,仅20%~30%的脂肪肝有上述一项或一项以上血清学指标异常,且无特异性,因而实验室检查并不能确切反映脂肪肝及其病因。
二、影像学检查
B超可检出肝脂肪含量达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达50%以上的脂肪肝,超声诊断敏感性可达90%。亦有报道认为,在非纤维化的肝脏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达100%。B超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近来国外报道B超诊断脂肪肝的阳性预测值为67%。
三、肝活检超声检查
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态学检查时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生化测定及特殊细胞学检查等,可提高诊断的目的性。
四、CT检查
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因脾脏CT值常较固定,故肝/脾CT值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优越性,其准确性优于B超,但费用昂贵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处。另外,磁共振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五、B超诊断脂肪肝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 声逐渐衰减。
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3、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l项及第2~4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 具备上述第l项及第2—4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 上述第l项以及2~4项中两项和第5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 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酒精性肝病如何进行有效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肝脏B型超声和CT检查可辅助诊断酒精肝,另外临床诊断酒精性脂肪肝选用CT平扫,肝、脾密度比值可作为衡量酒精性脂肪肝的参考标准或随访疗效的依据。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是酒精肝患者是否出现白细胞增多,各种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包括靶形细胞,巨红细胞,刺状细胞和口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增加,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由于酒精对骨髓的直接毒性作用或继发脾亢所引起的。
3、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是检查患者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AST/ALT比值上升,即AST活性明显升高,而ALT活性仅轻度上升或正常。若AST/ALT>2时,对酒精性肝病诊断的灵敏度为68%,特异度达91%,阳性预测值为82%。
4、肝脏B型超声和CT检查
有助于发现脂肪肝。确诊有赖于肝穿活组织检查,由于肝脏损害是弥漫性的,故可行非定位穿刺活检。
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肝活检是准确而可靠的诊断检查项目,对酒精肝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掌握动静结合的关系,急性期应采取“以静为主,静中有动”的原则,以休息为主,限制过多的活动。
脂肪肝磁共振的诊断
脂肪肝磁共振的诊断:对于脂肪肝的检查方法有很多比如,b超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mri)检查,对于对脂肪肝的确诊往往需要通过几项检查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才会达到对脂肪肝的确诊作用。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相关的常识。
磁共振(mri)扫描对诊断脂肪肝不敏感,无论从信号强度,还是计算驰豫时间,均难以与正常肝组织区分开来,这与肝内含水量不增加有关。临床上可利用mri这一弱点鉴别ct上难以确诊的脂肪肝与肝癌。病变肝脏因脂肪含量较高,在mri各加权序列上信号均有轻度升高,局限性者与正常肝脏间分界不清,且无占位效应,虽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区与正常肝有相似的时间密度曲线,但由于mri缺乏ct值那样的定量分析指标,仅凭mri诊断脂肪肝很难。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当临床上怀凝脂肪肝对应首选ct而不是mri,多种影象技术的综合应用对脂肪肝,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可能有帮助。因此,目前mri及肝动脉造影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且又不能作肝穿刺活栓的病人。
脂肪肝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为肝动脉轻度扩张,全部分支呈现充血性倾向,但病灶中的血管形态、走行和分布均无异常,无病理性血管征象,无肿瘤血管。由于它是创伤性检查,价格昂贵,设备技术要求高,很少用于脂肪肝的诊断。
脂肪肝磁共振的诊断:经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相关的内容能够由一个了解,同时人们也要对脂肪肝的及时治疗提高警惕,这样才能将脂肪肝给患者造成的伤害降到最小。
酒精肝确诊的七大依据有哪些
1、血常规检查:酒精肝患者可出现白细胞增多,各种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包括靶形细胞,巨红细胞,刺状细胞和口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增加,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由于酒精对骨髓的直接毒性作用或继发脾亢所引起的。
2、肝功检查:血清谷草、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正常值与临床意义】)可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这些指症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辅助诊断,一般临床上当AST/ALT比值>2时,对于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活检是准确而可靠的诊断检查项目,对酒精肝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4、B超检查:诊断酒精性脂肪肝具有经济、迅速、准确和无创伤等优点,酒精性脂肪肝在B超检查中可表现为,肝实质呈点状强回声,肝脏结构模糊,肝前部回声密集增强后部衰减等征象,提示有脂肪肝的表现,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5、CT检查:CT诊断酒精性脂肪肝其正确性优于B超,也可通过CT平扫对酒精性脂肪肝进行轻、中、重度分级,临床上若肝脾密度比值小于1或肝脏的CT值低于脾的话,一般可作为诊断脂肪肝的标准。
6、生化检查: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AST/ALT比值上升,即AST活性明显升高,而ALT活性仅轻度上升或正常。若AST/ALT>2时,对酒精性肝病诊断的灵敏度为68%,特异度达91%,阳性预测值为82%。血清GGT的活性有助于发现酒精肝,其价值不在于它有特异性,而在于其在大量酒精摄入和 /或酒精肝酒精肝时显著升高。即同时测定MCV,GGT和碱性磷酸酶可能是诊断酒精肝理想的常规联合实验室检查。
7、影像学检查:肝脏B型超声和CT检查可辅助诊断酒精肝,另外临床诊断酒精性脂肪肝选用CT平扫,肝、脾密度比值可作为衡量酒精性脂肪肝的参考标准或随访疗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