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口腔护理方法
婴儿口腔护理方法
宝宝口腔卫生也很重要,因为口腔的环境很适合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宝宝又较易患鹅口疮,因此要注意口腔的日常护理。
具体的方法是:让宝宝侧卧,用小毛巾或围嘴围在衣领下,用棉签蘸上淡盐水或温开水,由口腔的两颊部开始,牙龈的外面、里面,舌部,逐步擦拭。每擦拭一个部位就要更换一个棉签。
在擦拭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且唾液分泌少,动作较大很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易致口腔感染。
若宝宝出现口唇干裂,可为宝宝涂些消过毒的植物油;若宝宝口腔出现溃疡,可为宝宝涂些金霉素鱼肝油;若宝宝患上鹅口疮,可为宝宝涂些霉菌素甘油。
上面了解了婴儿口腔护理生活当中,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婴儿的口腔薄膜比较脆弱,很容易会一碰就破的现象,感染大家一定要给孩子及时的护理。
幼儿口腔护理的方法
1、当孩子第一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就要用指套式牙刷,以轻柔、简短的来回动作清洗幼儿牙齿。每天最少做两次,一次在早餐后,另一次在睡觉前。若能在幼儿每次吃东西后就清洁牙齿,当然更理想,这样可使孩子尽早地树立起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注意事项:一般在牙齿和牙床交界处及两颗牙齿之间的区域,特别容易积存黄色乳酪状粘性物,它是由食物残屑和细菌堆积而成,一般称它为牙垢。它很柔软,只要稍微擦拭就可以清除掉。要仔细地除去它,要不然很容易从那儿开始蛀牙。
在擦拭婴儿牙齿时,请不要用牙膏,并要注意上颚乳臼齿的外侧和下颚乳臼齿的内侧面、上下乳臼齿的咬合面是否彻底擦拭干净。伴随着更多的牙齿萌出,牙缝间的清洁则需要使用牙线。
2、到两岁半左右,幼儿全口乳牙长齐后,就要开始教幼儿刷牙。
首先,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牙刷。由于孩子的手和嘴与成人不同,需要使用刷毛柔软、刷头小巧的儿童牙刷,这样才能更好地清洁牙齿、保护牙龈。
其次,要选用合适的牙膏。一般孩子的牙齿出齐后才可以使用牙膏,这样可以防止孩子误吞牙膏。使用牙膏时,必须使用含氟素的牙膏。同时,牙膏的份量应大约为一粒青豆大小,避免宝宝不能把过多的牙膏清洗干净。可选用儿童牙膏,因为儿童牙膏
小儿口腔护理有什么误区
1.小儿用餐时间长与口臭无关。产生口臭与食物接触牙齿的时间有密切联系,因此要控制小儿用餐时间,并且养成按时、在指定的地方用餐的习惯,以确保口腔健康,从而预防口臭。
2.小儿无需刷牙、进食后喝点水就可以了。对于尚未萌牙且只吃奶的婴幼儿来说,可以通过饮水的方式清理口腔,然而当孩子长到18个月,就要使用牙刷刷牙,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教会正确的刷牙方法,顺便将舌头也揉捏若干次,据说可达到90%以上的清理效果。有舌裂或溃疡症状时,要加倍注意口腔护理,可用充分沾染牛奶的纱布,轻轻擦拭小儿舌面以及口腔各个角落。
3.在牙科照X光线,对小儿有害。牙科专用X光线器械,产生放射线极其有限。比起在空气或自然光照中得到的放射量还要少,因此在牙科医院通过X光线检查口腔状况还是很有必要的。
新生儿口腔发白的治疗方法
婴儿口腔内发白怎么办:
婴儿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壅塞咽喉,影响呼吸,患儿烦躁不安、拒食。
1、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用1%龙胆紫涂搽疗效也不错,但因用药后口唇周围染色,影响观察并污染衣物,故临床上用得很少。
2、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3、饮食卫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
4、营养供给 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通过以上的阅读,相信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婴儿口腔上颚发白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处理了吧,所以说妈妈爸爸平时应该多注意宝宝的身体状况,出现了症状千万不能轻视,要及时了解病因,尽早治疗。
在对婴儿口腔内发白怎么办了解上,在婴儿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根据以上方法进行,不过想要能够很好的改善婴儿口腔内发白问题,也需要长期的进行,同时婴儿是饮食上,也都是要以蔬菜泥、水果泥为主。
幼儿口腔护理要点及误区
婴儿的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唾液分泌较少,黏膜较干燥,如果护理不当,不仅易发生口腔疾病,也常导致消化道和全身疾病,损害健康。
婴儿口腔护理是日常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新生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婴儿的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唾液分泌较少,黏膜较干燥,如果护理不当,不仅易发生口腔疾病,也常导致消化道和全身疾病,损害健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婴儿口腔护理两大误区
误区1:画蛇添足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专家指导:婴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引起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雪口”,霉菌在受损的黏膜上繁殖生长,出现一片片的白斑,又称为“鹅口疮”。
正确做法:
宝宝睡醒后,先让他喝些温开水,起到滋润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难以喂水,妈妈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给宝宝口腔清理一下。
误区2:自找麻烦
细心的妈妈,经常会观察宝宝的口腔,生怕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口腔中的“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用尽各种方法去除异常情况,结果反而给宝宝增添了痛苦。
婴儿口腔清洁护理须知
1、整个婴儿期(初生至28天),应勤喂宝宝温开水,以清洗口腔。无论母乳或人工喂养,每次吃完奶,都要养成喝水的习惯,尤其是宝宝发烧、感冒时,更应勤喂温开水。
2、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吸奶速度较慢或者吃吃停停时,妈妈不能用橡皮奶头去顶宝宝的口腔黏膜,催促宝宝吸吮,这样频繁操作,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3、严格保持奶头、奶具的卫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保持乳头的清洁很重要,每次哺乳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试乳头的毛巾要先用热水消毒。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奶嘴均要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后再使用。
4、冲调的奶粉温度要适当,喂之前先在手臂上试一下温度。如果奶温较高,很容易烫伤宝宝的口腔黏膜。
5、不宜用纱布擦试口腔。
婴儿口腔护理误区
画蛇添足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专家指导: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引起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雪口”,霉菌在受损的黏膜上繁殖生长,出现一片片的白斑,又称为“鹅口疮”。
正确做法:宝宝睡醒后,先让他喝些温开水,起到滋润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难以喂水,妈妈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给宝宝口腔清理一下。
小儿口腔护理益处
1.享受美食
除了能保持乳牙健康,还能让孩子享受各种美食,确保营养均衡。
2.增强咀嚼功能
良好的咀嚼功能可以强健牙龈、刺激唾液分泌,帮助消化并且杀菌消毒。
3.美白牙齿
牙齿的色泽和硬度不仅受遗传影响,还与日常护理有关,所以口腔护理可以保持牙齿洁白。
4.保证恒牙颌骨发育
健康完整的乳牙也能保证恒牙的健康发育,而且还促进颌骨以及面部其它骨骼的健康发育。
婴儿口腔如何护理?婴儿口腔出状况 婴儿口腔如何护理
样貌特征:疱疹主要集中在靠近咽喉部位的黏膜部位,数量从数个至数十个不等,直径2~4毫米,呈灰白色,周围有红晕。疱疹出现一两天后溃破形成黄白色的小溃疡。
哪里来的:主要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呼吸道或粪口传播,传染性较强。
宝宝有什么感觉:可表现为突然高烧、烦躁不安、呕吐、淋巴结肿痛,由于咽部疼痛,宝宝有流涎、拒食。而有的宝宝几乎没有全身症状,只是口腔内有几个小疱疹,有点儿影响进食。
应对方法:与疱疹性口炎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也是自限性疾病,病程在1周左右。如果宝宝一般情况较好,可以不做特殊治疗,只要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新鲜果蔬、多休息、注意口腔卫生即可。病情较重的可以用利巴韦林及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患病宝宝要隔离,防止传染给其他人。
样貌特征:发生在口腔黏膜表面,呈白色小点或小片状,略凸起,面积大小不等,可逐渐融合成大片。鹅口疮有时与宝宝吃奶后口腔里留下的奶块很难区别,妈妈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一下斑块,如果很容易擦掉就是奶块,不容易擦掉就是鹅口疮。
哪里来的: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多见于小宝宝,尤其是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宝宝也容易发生。从妈妈带菌的产道、消毒不彻底的奶瓶或奶嘴、被污染的日常用品(如衣服、尿布、玩具等)都可能让宝宝感染白色念珠菌。出牙阶段的宝宝因为牙龈不适会经常吃手、咬东西,这也是感染的常见原因。
宝宝有什么感觉:一般没有明显的痛感,不影响吃奶、睡眠。病情严重时可能有痛感,宝宝会有烦躁不安、不爱吃奶、低烧等现象。
应对方法:制霉菌素是治疗鹅口疮的良药,将1片制霉菌素片溶于10毫升白开水中,或将药片研成粉末与适量鱼肝油调匀,涂擦宝宝的鹅口疮,每4小时涂1次,两三天后就可痊愈。除了治疗,还要做好宝宝的个人卫生,各种用具要保持清洁,特别是奶瓶、奶嘴要清洗和煮沸消毒。喂奶前妈妈要洗净双手、清洁乳头。
样貌特征:舌头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多发;病变部位可扩大或相互融合,有类似地图边界样的纹路,周边有白黄色稍隆起的弧形边缘,中央为红色。病变部位具有游走性,今天看是这个样子,明天可能就改变了形态和位置,所以这种病又称为良性游走性舌炎。
哪里来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与消化不良、营养缺乏(如缺锌、缺铁)、体质差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或胃肠功能紊乱、情绪波动有关,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宝宝有什么感觉:一般没有不舒服,在吃刺激性食物时可能感觉有点儿麻。
应对方法:父母最好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帮助查找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找不到病因,就不必做特殊治疗,但要注意生活有规律、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偏食。
宝宝口腔护理要点
0~6个月温热纱布洗口腔 ;孩子在长牙以前,父母应在喂奶后或睡觉之前用温热水浸湿的纱布轻擦小儿口腔各部分黏膜和牙床,以去掉残留在口腔内的乳凝块。这种清洁方法不仅能清洁口腔,而且能促进小儿口腔黏膜、颌骨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家长替宝宝抹口腔时,还可观察他口腔情况的变化,有需要时可带他去看牙科医生。 此外,在此期间宝宝睡着时最好能停止喂哺,切勿让他含着奶嘴睡觉。
6~12个月淡盐水轻擦乳牙; 6个月左右,宝宝的乳齿开始长出来了。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宝宝“刷牙”了。父母可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用淡盐水轻擦牙齿的各面。 宝宝牙齿的清洁大可不必按照早晚两次来进行,最好一日数次,每天宝宝早上起床及晚上吃完最后一餐后都要替他抹口腔,同时还要抹他刚长出的牙齿,此时也可以开始用较柔软的婴儿牙刷,让宝宝适应用牙刷刷牙的感觉。
1~2岁白开水刷大牙; 宝宝一岁左右,磨牙长出。这时完全可以用儿童牙刷给宝宝刷牙了,不过为了宝宝的口腔健康,最好选择白开水。此外,宝宝大牙长出后,就要开始注重口腔检查了。宝宝第一只牙齿长出后六个月内应去医院作一次口腔检查。
2~6岁开始用牙膏刷牙 ,两岁以后,宝宝的上下牙全部萌出后。此时宝宝可用小型软质牙刷沿牙齿的缝隙上下刷。不过,如果是宝宝自己刷牙的话,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醒宝宝,在洗刷中注意不要使刷毛伤及口腔黏膜和牙龈 。较之以往的盐水和白开水刷牙,此时的宝宝可以使用牙膏来刷牙了。每天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用儿童牙膏刷牙。为了避免误咽,量要少,大约黄豆粒大小,且应教会孩子漱口,尽量吐干净。为了避免宝宝自己刷牙刷得不干净,家长最好每晚替孩子补刷牙齿一次。 此外,为了保护牙齿,预防龋齿,在儿童饮食方面,家长也要特别注意,应喂不含蔗糖的饮料与流食,喂药或其它营养品后应用清洁水帮助洁牙。
看了以上关于宝宝口腔护理的要点,我们可以了解,并不是宝宝没有长牙齿就可以忽略其口腔护理,否则,很容易引发小儿口腔炎症,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为以后孩子以后长牙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关注宝宝的口腔护理,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婴儿口腔护理误区
误区1:画蛇添足
很多妈妈会用新纱布蘸水给宝宝擦拭口腔黏膜,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专家指导:新生儿的口腔黏膜非常细嫩,稍不留意,纱布就会损伤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损伤。细菌、霉菌随着侵入繁殖,引起霉菌性口腔炎,俗称“雪口”,霉菌在受损的黏膜上繁殖生长,出现一片片的白斑,又称为“鹅口疮”。
正确做法:
宝宝睡醒后,先让他喝些温开水,起到滋润和清洁口腔的作用。如果宝宝吃奶后睡着了,难以喂水,妈妈可用消毒棉签沾水,轻轻地给宝宝口腔清理一下。
误区2:自找麻烦
细心的妈妈,经常会观察宝宝的口腔,生怕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新手妈妈并不知道,口腔中的
“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听从别人的经验之谈,用尽各种方法去除异常情况,结果反而给宝宝增添了痛苦。
婴儿口腔护理方法
刚出生的婴儿
新生儿口腔护理如何进行呢。新生儿刚刚出生时,口腔内常常会有一定的分泌物出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不用擦去。出现此情况,可以定时给婴儿喂一些温开水,用来清洁口腔中的分泌物,以保持口腔洁净。如果经以上处理,宝宝的口腔中仍有脏物或分泌物,不必过于着急,应让婴儿侧卧,用一块小毛巾或围嘴围在婴儿的颌下,父母洗净手后,用棉签蘸上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照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
6个月后的婴儿
6个月后,宝宝的乳牙萌出,此时,可以让孩子坐在父母的膝上,将干净纱布或手帕缠在手指上,轻轻擦洗宝宝刚刚萌出的乳牙,如果孩子不反对,可以用不超过绿豆大小的牙膏,但要注意防止儿童吞咽牙膏。
12个月以后的婴儿
婴儿12个月以后,父母就要给宝宝当刷牙的老师了。您可以先为孩子示范刷牙,开始时,可以让宝宝拿一把牙刷不放牙膏进行模仿,进而手把手帮助孩子完成刷牙,用不了多久,您的宝宝肯定能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幼儿口腔护理需要重视
复发性口腔溃疡
样貌特征好发于舌、唇、颊黏膜,可以只发生一个,也可以同时出现多个。溃疡表面为圆形小凹陷,有一层淡黄色的伪膜,周边充血发红。
哪里来的这不是感染了什么病原体,而是与宝宝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关,且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宝宝患病的几率比较高。另外,偏食、消化不良、发烧、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压力大等因素都会诱发溃疡反复发作。
应对方法一般1~2周可以自行愈合,溃疡局部可使用冰硼散、锡类散等缓解疼痛,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生活调理也很重要,做到膳食均衡、清淡饮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放松心情、注意口腔卫生等,这也是防止病情反复发作的有效方法。
创伤性溃疡
由于吃饭时不小心被牙齿咬伤形成的居多,也可因为某些尖利的物体刺伤口腔黏膜所致,如被鱼刺扎伤,通常是单个的溃疡。
宝宝有什么感觉进食会疼痛,所以宝宝不愿吃东西。
应对方法局部用药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同,愈合的速度较快。妈妈要注意控制宝宝吃饭的速度,不要狼吞虎咽,以防再被咬伤;吃鱼时要将鱼刺择干净再喂给宝宝;不要让宝宝含着棒棒糖、筷子等玩耍,防止口腔黏膜被刺伤。
马牙
这不是乳牙,而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细胞聚集和角化形成的“上皮珠”,属于新生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
宝宝有什么感觉一般没有不舒服,有的宝宝因为马牙比较多,可能局部有发痒、发胀的感觉,吃奶时爱咬妈妈的乳头。
应对方法不需要治疗,大多数马牙会在1个月内自行脱落。妈妈一定不要用针挑或用布擦马牙,否则会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容易引起感染。
鹅口疮
发生在口腔黏膜表面,呈白色小点或小片状,略凸起,面积大小不等,可逐渐融合成大片。鹅口疮有时与宝宝吃奶后口腔里留下的奶块很难区别,妈妈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一下斑块,如果很容易擦掉就是奶块,不容易擦掉就是鹅口疮。
应对方法制霉菌素是治疗鹅口疮的良药,将1片制霉菌素片溶于10毫升白开水中,或将药片研成粉末与适量鱼肝油调匀,涂擦宝宝的鹅口疮,每4小时涂1次,两三天后就可痊愈。除了治疗,还要做好宝宝的个人卫生,各种用具要保持清洁,特别是奶瓶、奶嘴要清洗和煮沸消毒。喂奶前妈妈要洗净双手、清洁乳头。
地图舌
舌头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多发;病变部位可扩大或相互融合,有类似地图边界样的纹路,周边有白黄色稍隆起的弧形边缘,中央为红色。病变部位具有游走性,今天看是这个样子,明天可能就改变了形态和位置,所以这种病又称为良性游走性舌炎。
应对方法父母最好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帮助查找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找不到病因,就不必做特殊治疗,但要注意生活有规律、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偏食。
婴幼儿鹅口疮的预防
婴儿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所谓“防范胜于治疗”,预防总是好的。平时只要注意婴儿口腔护理,喂奶后注意再喂几口温开水,冲去留在口腔内的奶汁,霉菌就没有生长的环境了。还有,妈妈每次喂奶前,先将奶头揩净,双手也要洗干净。这样就能彻底隔绝霉菌的生长。
婴儿鹅口疮的预防要从妈妈和婴儿双方面着手,才有疗效。婴儿的食用器皿,一定要定期清洁消毒;婴儿的被褥等生活用品也要定期拆洗、晾晒;哺乳期的妈妈要用温水清洗乳晕,注意平常的清洁卫生,抱婴儿的时候一定要先洗手。妈妈还应该多带孩子到外面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这样鹅口疮这样的小毛病就不容易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