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能治疗糜烂型脚气
这样能治疗糜烂型脚气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无论是在研究结束后备用,洒在皮肤表面洗脚。糜烂型脚气。
(2)苦参、白鲜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脚气或有感染时使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脚气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香、玉竹、生大黄30克,明矾12克,食醋1000毫升。将灌溉,在密封浸泡一周的购买醋,渣,备用(浸泡过的每一天,摇了好几次),每天服用药物浸泡2 - 3次,每30 - 20分钟,连续使用五天。
(6)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上药水煎取汁,而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7) 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糜烂型脚气不能吃什么
1、糜烂型脚气的饮食注意事项
忌发下食物:
南瓜: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糜烂型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糜烂型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糜烂型脚气痞闷,皆忌之。”
鸡蛋: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糜烂型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糜烂型脚气皆不可食。”
鸭肉: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糜烂型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糜烂型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糜烂型脚气之人忌食之。”
甜瓜: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糜烂型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糜烂型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糜烂型脚气,皆忌食。”
荸荠: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糜烂型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糜烂型脚气。”
2、糜烂型脚气的其他注意事项
得了脚气以后,一般都会出现脚部出汗多,脚臭以及脚部瘙痒等方面的症状,如果脚部皮肤溃烂的话那就是糜烂型脚气。得了糜烂型脚气的朋友一定要及时的用药治疗,药物治疗期间也应该注意做好预防的工作,防止传染给别人。
在治疗糜烂性脚气方面,主要还是使用杀真菌的药物,以及去湿止痒的药物治疗,比如说达克宁,卡泊三醇软膏。高锰酸钾溶液,脚气粉,雷佛奴尔溶液,水杨酸软膏,硝酸米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药物的治疗效果都特别的明显。
得了糜烂型脚气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也应该多注意个人的脚部清洁卫生,坚持每天晚上使用热水泡脚,同时也要注意单独使用鞋袜或者是擦脚布,洗脚盆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将脚气病传染给别人,注意做好护理工作。
糜烂型脚气的简介
糜烂型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或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透气等都可诱发本病。在所有的脚气类型中糜烂型脚气是最为多见的一种,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此型足癣的致病菌尤喜在潮湿、温暖的环境里生长繁衍。因而当其长期寄生于伴有多汗的趾间时,易致表皮层皲裂,并因湿润浸渍而发白。常见于足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角质贮水过多而浸渍发白。
糜烂型脚气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糜烂型脚气的高发人群
1、动一动就出汗
天生脚汗多的人,因为脚长期处于潮湿的状态,最容易招来真菌,因此很容易就得脚气。
2、天生敏感体质
有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等等过敏体质,较容易因为抵抗力弱,让真菌有机可趁。
3、肥胖、爱吃肉
肥胖者身体脂肪含量多,更易出汗,趾间潮湿、浸渍而诱发糜烂型足癣。
4、糖尿病患者
因缺乏胰岛素而使营养物质代谢紊乱,皮肤抵抗力降低,并发皮肤真菌感染,易诱发糜烂型足癣。
5、免疫力低下
长期疲劳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差,以至于身体抵抗真菌的能力减退,因而容易感染。
糜烂型脚气的危害
1、患念珠菌病,需要夫妻生活(男性有脚气的话会引起女性的妇科疾病)。
2、引发湿疹,足部皲裂和疼痛。
3、瘙痒易抓破娇嫩的皮肤引发感染。
4、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传染给家人朋友尤其免疫力弱的宝宝。
糜烂脚气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角化过度型脚气
治疗角化过度型脚气软膏效果好:这种脚气患者一般没有痒的感觉,夏天出现脱皮冬天出现裂口。这种脚气真菌在比较厚的角质层内,很难“消灭”,外用药可以用软膏药或霜剂。
水泡型脚气
治疗水泡型脚气药水不可用过量:水泡型脚气一般手脚都有水泡,很痒,一定不要挤破这些水泡,以免继发感染。医院的自制药水扬酸酊可以用,市面上的酊型和醑型水剂都可以用,但要注意每天1、2次,不要用多了,有的水泡型脚气患者觉得越用多好得越快,其实这些药含有酒精等成分,用多了会过敏脱皮,造成皮肤损害。
趾间糜烂型脚气
治疗趾间糜烂型脚气浸泡+软膏+足粉:糜烂型脚气脚趾之间浸泡腐烂的,皮肤发白。皮肤的表面保护层没有了,所以应用一些收敛的药物。用醋酸铅每晚浸泡,再搽上达克宁和孚琪,最后上足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法多能控制病情,如果加上口服药效果会更好,口服药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容易起作用,比如斯皮仁诺片剂和兰美抒片剂 ,但是这些药比较昂贵,一个星期要几百块钱。
治脚气的喷剂有哪些
脚气在临床上分为三种,包括分水疱型脚气、糜烂型脚气以及鳞屑角化型脚气。分水疱型脚气多发生在夏季,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彻,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糜烂型脚气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厉害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汉者。
鳞屑角化型脚气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冬季趾缝间皮肤发生裂隙,夏季产生水疱,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性感染,并发脓包疮、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败血症等疾患。
治疗脚气,选药最基本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唯达宁、达克宁、狼毒等都是治疗脚气的药物,有药膏和喷雾两种。虽然喷雾治疗脚气比较方便,但是浸渍糜烂型的脚气不能用喷雾剂,所以要慎用或遵医嘱。患者要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先确诊,再按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法科学治疗,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芦荟胶对脚气管用吗
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芦荟胶因其消炎、杀菌、镇痛、软化皮肤等多种功效,对于各类脚气都有一定辅助作用,如角化型脚气可软化皮肤,保护干裂伤口,糜烂型脚气可助糜烂皮肤恢复,水疱型脚气可助破损水疱收敛,避免感染。芦荟胶可很好的助于脚气的治疗。
治脚气糜烂的方法
角化过度型脚气
治疗角化过度型脚气软膏效果好:这种脚气患者一般没有痒的感觉,夏天出现脱皮冬天出现裂口。这种脚气真菌在比较厚的角质层内,很难“消灭”,外用药可以用软膏药或霜剂。
水泡型脚气
治疗水泡型脚气药水不可用过量:水泡型脚气一般手脚都有水泡,很痒,一定不要挤破这些水泡,以免继发感染。医院的自制药水扬酸酊可以用,市面上的酊型和醑型水剂都可以用,但要注意每天1
2次,不要用多了,有的水泡型脚气患者觉得越用多好得越快,其实这些药含有酒精等成分,用多了会过敏脱皮,造成皮肤损害。
趾间糜烂型脚气
治疗趾间糜烂型脚气浸泡+软膏+足粉:糜烂型脚气脚趾之间浸泡腐烂的,皮肤发白。皮肤的表面保护层没有了,所以应用一些收敛的药物。用醋酸铅每晚浸泡,再搽上达克宁和孚琪,最后上足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方法多能控制病情,如果加上口服药效果会更好,口服药在体内存留时间长,容易起作用,比如斯皮仁诺片剂和兰美抒片剂 ,但是这些药比较昂贵,一个星期要几百块钱。
另外小编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有很多脚气患者在皮肤形成红痒斑块时外用皮炎平软膏是一个误区,皮炎平软膏中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这正好是真菌的营养剂,所以在肯定是癣的情况下搽皮炎平,只会越搽越厉害,如果有脚气的话还是去医院给医生具体看一下比较好。
糜烂型脚气不能吃什么
忌发下食物:
南瓜: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明。李时珍就曾指出:“多食发糜烂型脚气。”《本草求真》亦云:“凡人素患糜烂型脚气,于此最属不宜。”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说:“……,糜烂型脚气痞闷,皆忌之。”
鸡蛋:根据清代食医王孟英的经验,糜烂型脚气患者忌吃鸡蛋。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鸡蛋“多食动风阻气,……糜烂型脚气皆不可食。”
鸭肉: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糜烂型脚气之人,不宜多吃鸭肉。如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痞胀糜烂型脚气,皆忌之。”《饮食须知》亦云:“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患糜烂型脚气之人忌食之。”
甜瓜: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患有糜烂型脚气病者应当忌吃甜瓜。如《孙真人食忌》中早有记载:“患糜烂型脚气病人食甜瓜,其患永不除。”《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凡虚寒多湿,……糜烂型脚气,皆忌食。”
荸荠:又称乌芋。性寒,味甘,但患有糜烂型脚气病人忌食之。如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指出:“乌芋,盖以味甘性寒,力善下行,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糜烂型脚气。”
脚气是什么症状
糜烂型脚气: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多见于脚部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
水疱型脚气: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脚癣、丹毒、淋巴管炎等。水疱型脚气往往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
角化型脚气:好发于足跟。由于真菌型脚气没治好,多种病菌复合感染成脚癣造成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角化过度型脚气的特点为角质增厚、脱屑、干燥,累及整个为掌跖甚至向脚背蔓延,双脚对称发病。
真菌型脚气: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浸渍糜烂型脚气:脚气的三种不同症状,浸渍糜烂型脚气主要表现为第三和第四趾间,也有波及全趾间皮肤,部分趾间皮肤皲裂,有时露出红色糜烂面,有臭味,可引起丹毒、癣菌病等合并症。趾间糜烂、角质层浸渍发白是浸渍糜烂型脚气最显著的特点。
脚气会有哪些症状?对于脚气致病真菌来讲,我们皮肤表层的角质层是他们最喜欢的营养物质。
脚气的症状
脚气患者的脚趾缝常伴有水泡,流水等现象,脚气如不及时治疗,会殃及其它部位,有时也会因为脚痒被抓破水泡,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手癣,严重时还会有并发症。
1、 糜烂型脚气
病灶主要在脚趾丫间,糜烂流水,奇痒,严重者露出嫩肉,甚至会引起淋巴感染而腿肿,糜烂型脚气占脚气患者的80%以上。
2、 水泡型脚气
病灶多在脚掌缘部,水泡鼓起,奇痒,刺穿流出水后即脱皮。严重者也会引起局部溃烂和淋巴感染。
3、 角质化脱皮型脚气
病灶多于脚掌缘和脚底部,干燥严重脱皮,痒,一般不会发生感染。
4、 脚汗脚臭型脚气
脚汗多,脚奇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