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疗痛经中医针灸有8法

​治疗痛经中医针灸有8法

隔盐灸

将食盐适量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食盐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结束。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隔姜灸

将生姜切片,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来潮、疼痛消失为止。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隔盐隔姜灸

将食盐适量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而后将姜片放置于食盐上,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结束。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艾条灸

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每次每穴艾条灸2~3分钟,每次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细,制为饼状,放置于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附子饼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隔药灸

取红花、蒲黄、川芎、延胡索各等量研为细末,加黄酒少许制成药饼,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药饼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经来出现疼痛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疼痛消失为止,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中成药药液灸

取复方丹参液,或当归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等适量,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者疼痛部位。再取关元穴、肚脐处,用点燃的艾条在搽药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每次约10~30分钟,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中成药药酊灸

取云南白药酊,或麝香风湿油,或正红花油适量,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者疼痛部位。再取关元穴、肚脐处,用点燃的艾条在搽药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每次约10~30分钟,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

主穴:风池、太冲

1.水不涵木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腰膝酸软,目眩耳鸣,肢拘唇麻,女子月经不调,带下白浊;舌红少苔,脉弦而细。

处方:太溪、肾俞、太阳

2.痰热内阻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昏蒙如裹,呕吐痰涎,腹泻或便秘,畏光流泪,鼻塞多涕;舌苔黄腻,脉滑。

处方: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3.肝风上扰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眩晕,目斜肢瘫,烦躁易怒,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胁痛不眠;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处方:行间、阳陵泉、悬颅、率谷、内庭

偏头痛怎么治疗?中医拔罐治偏头痛

拔火罐它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取穴印堂、太阳、曲池。实证患者宜拔罐治疗,瘀血者刺络后拔罐。

在前额及太阳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

头痛较剧者,可选太阳、阳白、中冲等穴,用小号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

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印堂。配穴为:胀痛以前额为剧者,加双攒竹;疼痛以头顶为甚者,加百会;剧痛再加四神聪;痛兼颈项强者,加双风池;眩晕欲仆、眼花、耳鸣等症状突出者加双头维穴。患者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各穴约0.2厘米深,每穴挤血5~6滴,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

痛风放血疗法的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痛风,扎针放血的穴位刺激,是众多治疗方法中,十分见效的手法。人体的穴位,是十分奥妙的。针灸的穴位刺激,但在治疗痛风上,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因为针刺放血疗法主要用于急救和退热,不是所有病症都能使用该疗法的,微博上的说法有些夸张,当人体出现休克症状或者高热的情况下,可使用针刺放血疗法急救,通过刺激穴位的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急救过后还应该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从穴道上的选取,就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痛风病患者,特别是一些急性痛风患者,针灸的方法,可以采取“放血”的办法,在痛风病患者的关节,也就是痛风的“病灶”,进行针灸操作。痛风的穴位刺激,在这个方面,就可以针对痛风病灶进行了。

针灸治疗痛风,可在一般痛风治疗,也就是慢性痛风的患者,痛风的穴位刺激,就不可直接进行了。针灸的“放血”疗法,对慢性痛风患者,只是“治标”的办法。痛风的穴位刺激,应该从小肠经、足少阴经等,远离痛风病患者,发病的关节。

治疗痛经 小小银针效果佳

月月轻松:针灸法治疗痛经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针灸治疗宜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而对于继发性痛经应该尽早治疗原发病症才是关键。

1、以任脉及足太阴经腧穴为主,主穴可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地机、十七椎。

如果来经时,有血块或经色紫红,血块下后疼痛减轻加太冲;如果痛经问题经过热刺激后疼痛减轻,月经量少者加归来;如果痛经绵绵不休,需要揉按,乏力者加肾俞、太溪、脾俞。

针灸方法:针刺关元,宜用连续捻转手法,使针感向下传导;寒凝血瘀者针后在小腹部穴位施加灸法。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

因为关元属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针之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灸之温经散寒、调补冲任,可以有效改善痛经问题。

2、至阴穴治疗痛经。

如果来经时,怕冷者加艾条悬灸,出针时按其孔;热实者不加灸,出针时摇大针孔,让其出血少许。

针灸方法:针刺深度是1~1.5分,每天针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针治次数以月经来潮无痛为止。针治手法以捻转为主,提插要轻。运用本针灸法的时间是月经前2天或痛经发作前2天。

因为至阴穴具有通经脉、理下焦、调整胞宫的作用,用针灸至阴之法治疗痛经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以上介绍的针灸法治疗痛经仅供参考,具体治疗痛经要根据症状辨证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治疗痛经,以免加重痛经问题。

中医针灸有哪些治疗作用

调和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阳热偏盛,治宜清胃泻火,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针刺泻法。

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阳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刺泻法,并灸。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例如:

在刺灸方面,针刺补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反之,针刺泻法和刺血疗法都有祛邪的作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元、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选用;十二井穴、十宣、人中等穴,多在祛邪时选用。

中医针灸有什么特点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经济;第五,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针灸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痛经吃中药的禁忌有哪些呢

1、选择中药治疗痛经,需要在月经来之前一周开始用药,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的功效提高治疗效果。所以,建议选择吃中药治疗痛经的患者,可在月经来之7~8天就到医院找医生诊治。中医讲“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如果是已经发生痛经,吃中药不能马上止痛,除了使用止痛药,可以选择针灸、中药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

2、中药汤剂治疗效果优于中成药。因为中药汤剂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出的,而且药方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调整,依病用药针对性强。

喝治疗痛经中药的禁忌

禁忌1、忌吃酸涩食物。酸性食品味酸性寒,具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管收缩、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故痛经者忌食此类食物。酸性食物包括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杨梅、草莓、杨桃、樱桃、酸枣、芒果、杏子、李子、柠檬等等。

禁忌2、吃中药时,要根据自身的病情注意饮食调整。适量、合理的饮食才能有助于痛经的治疗。

禁忌3、中药汤剂治疗效果优于中成药。因为中药汤剂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出的,而且药方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调整,依病用药针对性强。

禁忌4、选择中药治疗痛经,需要在月经来之前一周开始用药,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的功效提高治疗效果。所以,建议选择吃中药治疗痛经的患者,可在月经来之7-8天就到医院找医生诊治。

禁忌5、忌吃乳酪类、高脂食物。乳酪是痛经的祸源,牛奶、起司、奶油、酵母乳、鸡蛋等食物会破坏镁的吸收,引起痛经。

以上对喝痛经中药的禁忌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我们可以看出在月经期间我们不仅要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并且在保暖方面同样如此,当然更不能吃辛辣酸冷以及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否则我们的小腹会更加难受并且可能有闭经的情况发生。

子宫腺肌症真的需要切除子宫吗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伴随周围肌层细胞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甚至有癌变的可能,现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和难治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期延长,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壁增厚,实验室检查可有CA125值增高。

近日在网上看到郭医师报到的一个案例,一个年仅23岁的女孩,因患重度子宫腺肌症主动要求摘除子宫。我真为这样的患者感到惋惜,这种病用中医针灸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笔者用针灸为主的方法治疗本病多例,效果很好,一般一个疗程起效,三个疗程基本可以治愈。曾治姬某,39岁,某中学老师,患重度子宫腺肌症,每次月经来时,全家如临大敌,患者因痛经难忍,在家嚎啕大哭,坐卧不宁,甚至欲以头撞墙,简直象发疯一样,患者描述自己真想用剪刀割开自己的小腹部,看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以想象其痛经严重到什么程度。第一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来月经时,疼痛明显减轻,可以忍受;患者述自己每次来月经都这么痛苦,月经每24天左右就来一次,能否让月经周期延后一点,第二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月经周期果然就到28天行经,她非常高兴,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其痛经基本治愈,后来随访多次,一直没有复发。

大家一定想知道,我是如何治疗的,其实治疗方法并不复杂,就是以针灸为主,配合中药内服,当然是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进行的。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除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外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根治性手术会丧失内生殖器,影响生育,对患者产生心理上的影响;激素治疗需长期维持治疗,会导致闭经,内分泌紊乱,有一定副作用。我们多年来一直用针灸疗法治疗痛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刺与艾灸治疗本病临床有很好的效果,许多痛经患者在艾灸的帮助下疼痛明显缓解,月经逐渐恢复正常。

关于本病的病机,古今医家多以瘀血内阻立论,但我们认为淤血内阻只是继发性病机,据此而用化瘀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本病病程长,迁延日久,多数患者表现有正气虚弱、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正气虚包括肾虚、脾虚以及气血两虚,实则包括肝郁气滞、寒凝、湿阻、血瘀。但其中阳气不足、寒凝血瘀是子宫腺肌症痛经最主要的病机。痛经是子宫腺肌症的主证。痛则不通,治疗应立足于“通”,以温通、温补为主。

针刺具有疏通经络,调经止痛的功效,艾灸具有温经散寒,化瘀通络,补虚扶正的作用,但以往的直接灸法对皮肤形成灼伤、甚至化脓,患者因畏惧而弃用。我们用改良的艾灸盒灸法,易于操作,没有传统艾灸的灼烧痛,患者依从性好,温灸法兼具温通和温补的优势,且补不上火,通不伤正,而且艾灸盒可同时覆盖关元、气海、子宫等多个要穴,较传统灸法效率高,事半功倍,因而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生在中国,我们不应该忘了传统的中医针灸有很多好的治疗方法,我们不要被所谓的现代化的西医所局限,所以生病之后,一定要多了解医学知识,否则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无谓的伤害。在此,我也深生惭愧,我应该早点将这样的好方法告诉患者,告诉其他医生,让广大患者能早日从中受益。

缓解痛经常按三阴交穴位

临床上,西医主要用口服止痛药或注射杜冷丁来暂时缓解痛经,而中医多用服中药和针灸相关穴位来治疗痛经,特别是临床中多见的原发性痛经,经持续治疗可不再发生。对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中医可用口服中药治疗,可缓解疼痛。

三阴交穴位位于人体的小腿部(可将手掌并拢,小手指中央放在足踝关节内侧的最高处,这样向上第四指沿胫骨稍靠内侧处即是)。因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经交会于此而得名。

中医认为肾主寒湿,脾主水湿,肝主疏泄,肝、脾、肾都跟痛经有关,通则不疼。所以女性常按三阴交穴位,可调气血、性功能、生殖功能,确实可以起到治疗痛经的作用。同时也有美容、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每天坚持,要1个月才起作用。最好经前1周配合内服中药,效果更好。针灸或艾灸三阴交也可有效治疗痛经。

中医可以有效的治愈痛风吗

针灸治疗:

除了中医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对于痛风患者的康复也是极有帮助的。中医针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统计报告指出:针灸治疗痛风的有效率达到92.3%以上。

中药治疗:

合用稳定降尿酸抑制尿酸的中药,防治以后复发。有些痛风病患者在服用来抑制尿酸,这个药本身也有降尿酸和对肾脏的双重保护功能,中药是很温和的,用这样的中药反而有利用身体的恢复。这是痛风的治疗里较为常见的方法。

体质疗法:

中医可以有效的治愈痛风吗?体质疗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瘀散结。这是治疗痛风的常用方法之一。

气功治疗:

气功对于痛风的治疗可辅以气功调理,如练习放松功和内养功,以帮助疏通经络,活血通脉,平衡阴阳,以平为期。

辨证论治痛风:

1.湿热阻痹:痛风治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加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

2.瘀热内郁证:痛风治宜清热化瘀通络。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痛风治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药用六君子汤加味。

4.肝肾阴虚证:痛风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中医治疗痛风石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中医针灸

中医的针灸治疗,在治疗痛风,特别是慢性痛风,出现痛风石的患者。在缓解痛风疼痛,治疗痛风石上,可以采用针灸。一般来说,针灸的行针穴位,都在人体中焦、下焦等,足经之上。

方法二、中医熏泡

中医在治疗痛风上,除了针灸之外,使用中医药熏泡治疗,也是除手术之外,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药液泡脚,药物熏淋,各种方式,实现治疗痛风石作用。

方法三、药石攻伐

中医的攻伐,在中药的用药上,是必须的。痛风石患者,通过中医草药、中医成药等,调理各脏腑器官,以此来达到治疗痛风病,消除痛风石的目的。中药主要是麻黄、甘草、大黄、虫草、红花、车前子、泽泻、木瓜、乌梅、川牛膝、鳖甲骨胶原、大腹皮、鹿角胶质肽、岩京膏、虎杖、海参、塞隆骨、大珍耳贝、紫草茸治疗痛风。

相关推荐

针灸治疗痛经

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症,称为痛经。 辨证治疗: 主穴:三阴交、太冲 1 寒湿凝滞 【诊断要点】经前或行经时小腹冷痛,重则连及腰背,得热痛减;伴经行量少,色暗血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 【处方】中极、地机、归来 2 肝郁气滞 【诊断要点】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经中瘀块,块下后疼痛减轻;月经量少,淋漓不畅,色黯,胸胁两乳作胀;舌质黯或瘀斑,脉沉弦。 【处方】曲泉、气海 3 肝肾亏损

针灸对颈椎病的作用

针灸用于颈椎病,而且效果非常理想,多采用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与经外奇穴:相结合,可消除或减轻颈椎病所引起的头痛头晕、颈部酸痛、活动不便、耳鸣、上肢麻木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木,气血不通则生麻木,可用中医药跟中医针灸治疗: 针灸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颈椎病的颈肩及上肢麻木、疼痛很好的疗效。我国治疗颈椎病的针灸多种:穴位刺激,如电针、温针、隔药饼灸、竹罐、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针、铍针等等都应用于本病的治疗。国外针灸工作者多用毫针或电针

针灸治疗肿瘤

中医治疗癌痛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情志疗、推拿按摩疗、医疗气功疗等等,这些疗因为创伤小、毒副作用小、安全效,能不同程度上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被称为治疗癌痛的“绿色疗”。其中,以中医药的内服、外敷和针灸治疗三者 针灸能够止痛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针灸止痛已被国内外广泛接受,并已经国际针灸止痛指南发布。针灸为什么能止痛?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针灸止痛的原理非常复杂,目前已经了解到的包括﹕神经止痛,内分泌止痛,中枢神经的疼痛调节等。其中,神经止痛学说认为,针灸之所以可

针灸治疗痛经的方

1.体针 (1)以合谷;三阴交为主穴,留针15~20分钟,实证用泻,虚证用补。夹血块者加血海;湿邪重者加阴陵泉、太冲、行间;肝郁者加太冲、气海、内关;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脾俞、血海;肝肾不足者加关元、肝俞、肾俞。经期每日一次,非经期每周2~3次,连用3个周期。 (2)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太冲、合谷。重刺激用泻,寒证加灸,留针15分钟。 (3)取穴:中极、地机、次�。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寒凝胞中者加水道、关元;湿热下注者加曲泉、阳陵泉;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足三里;肝肾虚损者加肾俞、肝俞、足三里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的治疗很多种的方,其中不少患该疾病的人都想要了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很多人对于中医都是情独钟的,而且中医治疗也是非常效的。下面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治疗颈椎病的针灸。 常规选穴:主穴:颈夹脊、大椎、肩 、曲池、足三里、悬钟。 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 1、温针灸: 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选穴:上述主穴3~4个,配穴2~3个,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2~3疗程。 2、艾炷隔物灸 临床选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采

中医怎么针灸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期的针灸治疗以近部与远部取穴来宣通清窍、祛邪止痛,近部取百会、风池、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等穴以疏通患部经气,远部取外关、太冲、行间、足临泣等穴以通调本经经气。以上腧穴为治疗偏头痛的基本处方,临床还要结合中医辨证与辨经的方治疗。辨证治疗:如属肝阳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间、涌泉以平肝潜阳;属痰浊上扰者,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庭、厉兑、太白以运中祛痰;属气滞血淤者,加膈俞、血海、少冲、三阴交以活血化淤。辨经治疗:疼痛以前额为主者,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选用头临泣、头维、印堂、阳白、合谷、阳溪、曲池

痛风的中医艾灸方

艾灸:中医针灸中的灸。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 艾灸治疗痛风属于痛风的中医治疗的一种,治疗的效果是很好的。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痛点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肾俞、腰阳关等穴位,来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艾灸的主要功能是驱、补、通、调,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但艾灸治疗痛风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些患者见效快,些患者见效慢。 另外,艾灸能够令气血和顺,令人体机能得以恢复,在日常防病保养方面

针灸止痛效吗

近期,四大国际著名医学杂志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JAMA)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引发了中医界的巨大争论。研究者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运动医学中心的瑞娜·希曼团队,他们召集了282名50岁以上、膝盖疼痛超过3个月的关节炎患者,由家庭针灸师对其进行了为期12周、每周1次的针灸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和激光针灸对膝盖疼痛“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改善效果并不比安慰剂更好。研究者做出结论:“针灸止痛只安慰剂效应,不支持针灸治疗”。 该研究一发,国内诸多具临床经验的针灸专家反响强烈,加之与以往研究结果出入甚多,本报

中医针灸治疗月子病

产后风,又叫“月子病”。是妇女在生产孩子时期,因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疏不慎风寒侵入。一般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 在“月子里”的恢复期,筋骨腠理合闭,使风寒包入体内,为之月子月子病难治的原因。以下是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中医临床专业人士为您介绍月子病的中医针灸治疗。 赵女士今年33岁,去年6月喜得贵子,产后1个月因天热而吹空调着凉引起头痛,后来感到右胳膊肘关节疼痛、下肢发麻、右臂发凉、怕风、怕冷,且好生气、易急躁。经问诊及检查后,诊断赵女士患了“月子病”。 月子病,俗称“月子病”,是产妇在产褥期内起居

中医针灸师资格证 执业针灸医师资格证

想要取得第一种证书,那么你必须从高中开始准备,为啥呢?因为该种资格证书只颁发给在高校进行中医针灸学习的全日制学生,而正宗的全日制中医针灸专业基本需要达到本科分数线,所以志在从事中医针灸事业的孩子们,在高中就要开始努力了,自考学习和成人教育学习都不能获得上述资格证。中医针灸执业医师的高要求保障了它的权威性,持该证的人可以进入医疗机构、诊所等进行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