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遗尿有时也提示小儿尿路感染

遗尿有时也提示小儿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有的表现出许多与尿路感染关系不大的症状,发高热、腹泻、呕吐、烦躁等,有的为无症状性菌尿,有的只有极轻微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小儿遗尿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它有时却是小儿尿路感染的重要提示。

遗尿俗称“尿床”,一般指3岁以上小儿睡眠时小便自遗,不能控制,醒后方知。至于3岁以下小儿,由于智力发育尚未完善,自主排尿习惯未养成,夜间尿床,不为病态。引起遗尿症的原因很多,大部分为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常见的原因是精神因素,尿路感染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但是,临床中,往往将尿路感染这一原因忽略,而其引发的后果有时却相当严重。在临床中,发现部分原发病不明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幼年及少年时期曾有遗尿史,他们多为青中年男性。因此,对于一些疑有尿路感染的遗尿症患儿,宜尽早做尿沉渣检查,必要时做中段尿细菌培养,以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小儿尿路感染有何特点尿路感染是小儿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小儿尿路感染主要有以下特点:

(1)婴儿尿路感染中男婴明显多于女婴,男女之比大约为10∶1,可能主要与男婴的阴茎包皮有污垢及尿路畸形多于女婴有关。

(2)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婴儿期尿路感染往往以高热起病,与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有的还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烦躁,甚至惊厥等,很少出现尿频等尿路感染症状,往往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甚至颅内感染等。学龄前儿童尽管可以自诉尿频症状,但容易被忽略。

(3)小儿尿路感染合并尿路异常率较高,大约为30%~60%。一般小儿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痊愈,但合并尿路异常时尿路感染通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4)婴幼儿尿路感染可导致肾发育障碍和肾瘢痕,造成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后果远较成人严重。据统计,小儿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中,约1/3有肾瘢痕形成,多发生于5岁以前,而其中半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以后即使已无菌尿,这些损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成人期看到的不规则瘢痕化的肾盂肾炎都是从小儿期肾盂肾炎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儿期尿路感染的诊治。

小儿尿路感染的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常有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20mg/L,膀胱炎时上述实验指标多正常。

2.尿常规检查

清洁中段尿离心镜检中白细胞≥5个/Hp提示尿路感染,若见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肾乳头或膀胱炎可有明显血尿,尿路炎症严重者,可有短暂明显的蛋白尿,部分病儿可有血尿或终末血尿。

3.细菌学检查

尿培养是确定诊断的重要证据,要求在抗生素应用前做,排尿前勿多饮水,留尿过程中要严格按常规操作以免尿液污染,尿培养因可受前尿道和尿道周围杂菌的污染,故需在治疗前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若菌落计数≥10万个/ml有诊断意义,1万~10万个/ml为可疑,但已有膀胱炎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尿白细胞明显增多,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000~1万个/ml亦应考虑尿感的诊断,此外,某些革兰阳性球菌如肠链球菌分裂慢,如为1000个/ml亦可诊断尿感,对婴幼儿和新生儿以及怀疑尿感而留尿困难的小儿,可做耻骨上膀胱穿刺培养,阳性培养即有诊断意义,留做细菌培养的尿若不能及时送验时,应暂放4℃冰箱内,否则会影响结果,有发热的尿感应同时做血培养,大量利尿或已应用抗菌治疗,则影响尿培养的结果,送尿培养如培养阳性应做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治疗。

4.尿直接涂片找细菌

用一滴均匀新鲜尿液置玻片上烘干,用亚甲蓝或革兰染色,在高倍或油镜下每视野若见到细菌≥1个,表示尿内菌落计数>10万个/ml,根据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形态可作为选用药物治疗的参考。

5.菌尿辅助检查

尿液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可作为过筛检查,阳性率可达80%。

6.其他检查

肾小管损伤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尿β2-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增高,尿渗透压降低提示肾盂肾炎。

7.B超检查

可探查泌尿系的结构和膀胱排泄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结石,梗阻,残余尿等引起感染的诱因。

8.X线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泌尿系统有无先天畸形(如重肾,多囊肾等),肾盂积水及其程度,了解肾的大小,有无肾盂肾盏变形等慢性炎症和肾瘢痕证据,对<5岁的第一次尿感应做排泄性膀胱造影,以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后尿道瓣膜等尿感诱因。

9.核素检查

核素99m锝二巯基丁二酸(99mTc-Dimercaptosuceine acid,DMSA)肾静态显像可作为上尿路感染诊断的可靠指标,对发现肾盂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当急性肾盂肾炎时肾的轮廓正常,由于肾实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水肿,肾小管细胞坏死致DMSA减少,造成病变部位同位素分布的稀疏区,当炎症消散后此种稀疏区可消失,在慢性肾盂肾炎,肾瘢痕形成时,病变部位的DMSA摄入更少,且肾外形可因瘢痕收缩而缩小或见楔形缺损区。

什么是膀胱输尿管反流

(1)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发热,严重时表现为典型的急性肾盂肾炎,如反复发热、腰痛、腹痛、肉眼血尿等。

(2)高血压:是后期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儿童恶性高血压的最常见病因。

(3)蛋白尿:提示已发展到肾内反流,少数病人甚至可出现大量蛋白尿。

(4)发育障碍:本病常伴有发育障碍,如有慢性尿感史伴发育障碍者,应想到本病。

(5)肾功能不全:由于肾内反流导致肾瘢痕形成,最后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慢性尿路感染病人,15%~30%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6)其他:夜尿、多尿、尿淋漓不尽,在儿童可以遗尿作为首发症状,个别病人可有尿路结石、肾小管酸中毒。

哪些症状属于小儿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有哪些症状表现?尿路感染作为常见的尿道炎症,可发生与任何年龄段。小儿也是尿路感染的易发人群之一。那么小儿尿路感染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们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婴幼儿尿路感染的症状:多数婴幼儿发生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后症状不典型,不易察觉,故家长要多观察。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突发高热、食欲差、呕吐、腹泻、睡眠不安、排尿哭闹,哺乳期婴儿出现吸吮无力或拒绝吸乳,如果婴幼儿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患尿道感染。

儿童尿路感染的症状:儿童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症状通常比较明显。排尿时会感到尿道口灼热感、排尿次数频繁、背部下方或腹部疼痛、发生尿床、血尿(尿液颜色可能是红色、粉红或暗红色)。

专家提醒,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现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应尽早带患儿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收集患儿的尿液样本检查,一旦证实是尿道感染,应多饮开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要在医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疗。

儿童尿床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习惯性尿裤 习惯性屎裤是儿童遗便症的主要表现,儿童遗便症是指在3-4岁以后仍不能根据场合排便的非生理疾病因素造成的疾病。所谓生理疾病因素是指器质性因素(包括损伤或功能不全)和痢疾、尿道炎等和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有关的传染性疾病。所以,儿童遗便症都是心因性疾病,即心理疾病。

2.神经性尿频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其发病特点为尿频,每2~10分钟一次,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小儿神经性尿频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到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

3.小儿遗尿 简介(概述):小儿遗尿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俗称尿床,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

必须指出,尿床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父母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

遗尿症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神经系统疾患 遗尿也见于骶部发育不良及脊膜膨出患者中。一般鉴别上无困难,但对一些隐性患者,常易忽略。这类患儿除表现遗尿外,常有下肢无力等表现。骶部X线摄片、神经系统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2.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诱发遗尿。若经过治疗后,尿路症状消失,遗尿现象也随之消失。

3.尿失禁 尿失禁常为器质性因素或泌尿系统的结构异常所致,如包茎、尿道口狭窄、糖尿病等。持续性尿失禁可见于膀胱外翻、尿道下裂以及异位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多见于女孩,其开口可能在尿道远端及阴道内。

4.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最常见部位为后尿道瓣膜处,其占男性新生儿尿路梗阻的50%,常伴有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其中25%患儿有尿失禁。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尿流变细,从婴儿时期出现滴尿,后期可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尿道造影及膀胱检查常可做出诊断。

小儿尿路感染护理

1、对症护理:泌尿道感染的婴幼儿常有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要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换尿布,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消毒。

2、观察药物副作用,按疗程服药。

3、预防泌尿道感染:注意幼儿不穿开裆裤,婴儿勤换尿布,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男孩子要将包皮摞上去洗,龟头发红可涂抗生素软膏,如包皮被尿垢粘连,要到小儿外科门诊分离,以减轻对尿道口的刺激,避免发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积极治疗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

小儿急性尿路感染的分年龄症状

小儿急性尿路感染是指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尿路感染,由于疾病很少局限于一个部位,所以症状有时很难分辨,小儿尿路感染症状不像成人尿路感染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其症状变化多端,在不同年龄段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新生儿期

多由血行感染所致,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面色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患儿会出现发育迟缓、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抽风、嗜睡,有时可见黄疸,但一般局部排尿症状多不明显。

婴幼儿期

仍以全身症状为主,表现为发热、轻咳、反复腹泻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患儿排尿时会哭闹,稍频或有顽固性尿布疹,偶可出现黄疸。

儿童期

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时表现与成人相似,多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有时可有终末血尿及遗尿,而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但上尿路感染时全身症状多较明显,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可伴腰痛及肾区叩击痛,同时可伴有排尿刺激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血尿,但蛋白尿及水肿多不明显,一般不影响肾功能。如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或有尿路梗阻、畸形等其他因素可转为慢性尿路感染。

小儿尿道感染症状

1、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肾盂肾炎

婴幼儿占多数,以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为主要表现,常有38.5℃以上的发热,高热时可有惊厥或寒战,同时还有全身不适、神萎、面色苍黄,呕吐、恶心、轻泻。年长儿述胁肋部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新生儿表现如败血症,有体重下降、喂养困难、黄疸、激惹、发热或体温不升。

2、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膀胱炎

大多为年长女孩,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不尽、下腹不适、耻骨上区疼痛、尿失禁的症状,有时尿恶臭,有外阴部湿疹。膀胱炎一般不引起发热。

3、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无症状性菌尿

无症状性菌尿指小儿尿培养阳性,而无任何感染的临床症状。几乎全是女孩,但若不治疗可能发展为有症状的尿路感染。

急性尿路感染 是指病程在6个月内者。症状因年龄及感染累及部位而异。年长儿与成人相似,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明显,局部排尿刺激症状多较轻或易被忽视。

4、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急性期

新生儿期: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症状轻重不等,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小儿可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部分病儿可有抽风、嗜睡,有时可见黄疸。但一般局部排尿症状多不明显,因此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及早作尿常规检查及悄、血培养以明确诊断。

5、小儿尿道感染症状之慢性尿路感染

指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者。症状轻重不等,可从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首先出现浓缩功能受损)。反复发作可表现为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消瘦、进行性贫血等。局部下尿路刺激症状可无或间歇出现。脓尿及细胞尿可有或不明显。病儿多合并悄返流或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b型超声波检查或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瘢痕,如能早期矫治可减少肾损害。

小儿尿路感染的饮食

1、凉拌莴苣丝:鲜莴苣250g,食盐适量。将鲜莴苣去皮,用冷开水洗净,切丝、食盐调拌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此方清热利尿,适应于沁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

2、清炒绿豆芽:绿豆芽250g,将绿豆芽洗净起油锅炉炒熟,下盐调味即可,随量食用或佐餐。

此方清热利湿。适应于尿路感染属膀胱湿热者,症见小便灼热不利或尿频涩痛。

3、钱草车前饮:金钱草15g,车前草15g,水煎服 此方通淋化石适应于膀胱结石属湿热郁结者,症见小便不利或小便涩痛,腰腹痛,尿中带血。

遗尿有时也提示小儿尿路感染

(1)婴儿尿路感染中男婴明显多于女婴,男女之比大约为10∶1,可能主要与男婴的阴茎包皮有污垢及尿路畸形多于女婴有关。

(2)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婴儿期尿路感染往往以高热起病,与呼吸道感染十分相似,有的还伴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烦躁,甚至惊厥等,很少出现尿频等尿路感染症状,往往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甚至颅内感染等。学龄前儿童尽管可以自诉尿频症状,但容易被忽略。

(3)小儿尿路感染合并尿路异常率较高,大约为30%~60%。一般小儿尿路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痊愈,但合并尿路异常时尿路感染通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4)婴幼儿尿路感染可导致肾发育障碍和肾瘢痕,造成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后果远较成人严重。据统计,小儿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中,约1/3有肾瘢痕形成,多发生于5岁以前,而其中半数有膀胱输尿管返流,以后即使已无菌尿,这些损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成人期看到的不规则瘢痕化的肾盂肾炎都是从小儿期肾盂肾炎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儿期尿路感染的诊治。

小儿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多为细菌引起的尿道炎症病变,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淋证”范畴。

未病先防

(一)生活起居预防

1.适寒温,防外邪:衣被要寒暖适宜,随气候变化而增减,以防病健身,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洁卫生,防感染:婴幼儿每次大便后,应该清洗臀部。尿布经常用开水烫洗净。勤换内裤。穿开裆裤不要坐在不洁净地方,不玩脏土。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清洗或擦抹时应从外阴前面向肛门方向,以避免感染机会。其次,婴幼儿用的毛巾和盆,要与大人分开。

(二)食疗预防

1.加味山药粥:淮山药60~100克,茯苓15克,小蓟10~15克,粳米100克。先将淮山药、茯苓、小蓟煮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稀粥,可配加适量白糖调服。每早晚温热食服。

2.赤小豆内金粥:赤小豆30克,鸡内金15克(研末),糯米适量,共煮成粥服。

3.山药芡实粥:淮山药15~20克,芡实15克,粳米50克。先将山药、芡实煎成汁,与粳米煮成稀粥,温热食服。

(三)药物预防

1.若有外阴部感染,局部红肿或溃烂者,可用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黄柏6克、苦参15克、车前子30克,煎汤温洗,每日三次。若有溃烂,洗后用黄柏、枯矾各等份,加适量冰片,研细未擦敷,或用冰硼散、锡类散擦敷亦可。

2.若见小便次数增多,尿道灼热而红,时有小便余沥不尽等症,可尽早服用一些清热利尿之品,以杜绝淋症之发生。如:

①竹叶茶:竹叶10克、茶叶5克,用沸水冲泡,每日代茶饮。

②通草场:通草3克、灯芯草3克、白茅根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③马齿苋车前场:鲜马齿苋15克、车前草12克。水煎服,日分2~3次。

(四)针灸推拿预防

1.针灸;针刺百合、关元、中极、三阴交,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或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以强壮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推拿:每日下午探丹田100~200次,摩腹20分钟,揉鱼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

既病防变

急性发病,若及时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多能痊愈。慢性发病,或反复发作者,则迁延日久,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一)起居劳作

患病后要注意病室内的安静、清洁,避免不良刺激,以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和睡眠,从而精神振作,有利于疾病恢复。急性感染早期,应卧床休息,甚至大小便也不能下床。恢复期,可适量活动,以促进食欲,流通气血,增强抗病能力。

(二)精神调养

首先要设法消除患儿对医生检查、打针、服药的恐惧心理。其次,要有耐心,掌握病儿心理,直顺其所喜。如病情变化,不要在病儿面前惊慌失措,任意呼唤,或哭泣不已,要对病儿进行安慰,以免引起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三)药食防治

1.茯苓苡米粥:苡米仁30克、茯苓20克、粳米50克。先将茯苓打碎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煎100~150毫升,去渣取汁。苡米仁、粳米加水300毫升,武火煮成稀粥,兑入茯苓汁,煮开2~3沸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

2.黄芪白茅饮:生黄芪、白茅根各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白糖适量。诸品入砂锅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取渣留汁,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

3.滑石粥:滑石30克、瞿麦10克、粳米50克,将滑石用布包扎,与瞿麦入砂锅,加水600毫升,煎至450毫升,去渣存汁,入粳米煮粥,每日3次,温食服。

(四)中医治疗

既成淋症,若湿热不除,日久可损伤脾肾之气,迁延不愈,致使病情加重。

1.起病较急,尿频数短赤,小腹坠胀,腰痛,恶心呕吐,舌红苦黄腻,脉数,宜清热利湿。方用八正散或导赤散:萹蓄12克、瞿麦10克、车前子12克(布包)、滑石15克、栀子8克、木通6克、大黄6克、甘草3克、竹叶3克。

2.若病久,小便频数,淋沥不尽,尿清或尿液不清,精神倦怠,饮食不振,甚形寒怕冷,手足不温,便溏,舌淡或有齿痕,苔薄腻或薄白,脉细弱。当益气补肾,升提固摄。用缩泉丸加减:山药20克、益智仁15克、乌药12克、茯苓12克、车前子6克(布包)、灯芯1.5克。

若温热留恋,肾阴受损,伴低热、唇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用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

(五)推拿

1.补肾水:在患儿小指罗纹面,医者用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00次。

2.补脾土:在患儿拇指末节罗纹面,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贴于穴位上,依顺时针方向旋转100次。

3.探丹田(小腹部)5分钟。患儿仰卧,医者用掌根贴于小腹,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小儿尿路感染怎护理

小儿尿路感染应该怎么来护理呢?相信这是很多妈妈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专家介绍说小儿尿路感染的护理主要是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对症护理

泌尿道感染的婴幼儿常有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要鼓励患儿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使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可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要勤换尿布,而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需用开水烫洗晒干,或煮沸消毒。

2、小儿尿路感染的护理要观察药物副作用,按疗程服药

专家介绍说按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注意药物副作用。口服抗菌药物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于饭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副作用,若副作用仍明显,可遵照医嘱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一般服药后尿痛、尿急等症状会较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此时最重要的是仍需按医嘱继续服药,切不可见患儿没什么症状了就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发作,导致慢性泌尿道感染。

3、预防泌尿道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要注意幼儿不穿开裆裤,婴儿勤换尿布,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男孩子要将包皮摞上去洗,龟头发红可涂抗生素软膏,如包皮被尿垢粘连,要到小儿外科门诊分离,以减轻对尿道口的刺激,避免发生下行性泌尿道感染。积极治疗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泌尿道引起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症状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尿路是指尿排出的通道,上有肾脏,下有膀胱、尿道,中间由输尿管相连。由于小儿尿感很少局限于上述某一部位,有时难以分辨,所以常统称为尿路感染。小儿以急性尿感为多见,其表现不像成人尿感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其症状变化多端。新生儿患病时,轻重不一。

轻者可以毫无症状,仅在尿培养时有细菌生长。重者发热或体温不升,面色灰白,易激惹或嗜睡,有的还可以表现为黄疸、惊厥或消化道症状。婴幼儿患病时,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面色苍白、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嗜睡、惊厥、昏迷,泌尿道症状较轻时,仅表现为排尿时吠吵。

相关推荐

小孩子尿急尿频怎么预防

夏季婴幼儿尿路感染高发 泌尿系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这与女童生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较小的婴幼儿不能控制排尿、排便,需要使用尿布,因此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再加上女婴尿道口较短,尿路免疫功能差,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另一方面,宝宝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容易被病菌所侵扰,进一步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引起尿路感染。 夏季是尿路感染的高发季节,原因在于夏季天气较热,一些孩子喝水少、排尿少。有些孩子尤其是女孩儿喜欢游泳,也容易出现特殊病原体的上行感染。同时,孩子患有肺炎、败血

小儿尿路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尿道感染是细菌直接进入尿路而引起的感染,它是儿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尿路的任何部分,两肾、膀胱及输尿管道都可以被细菌感染。2岁以后的孩子中女孩子更容易感染,因为大多数泌尿道感染是从尿道口逆行上去的,女孩子的尿道比男孩子短,所以容易患病;但1岁以内的小婴儿中男孩的患病率高过女孩,因为男孩子常常存在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更多一些,另外包茎也是男孩泌尿道感染的诱发因素。 小儿尿道感染治疗时间较长,但大多预后较好,可能一次性治愈。但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能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最终导致肾脏形成瘢痕,影

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因以及症状都有哪些呢

小儿尿路感染,是新生儿中是发病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很高。那么尿路感染,发病的原因以及症状都有哪些呢?有请专家为我们来解决一下? 在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有一段是在膀胱壁内走行,当膀胱内尿液充盈的输尿管短, 很多小儿排尿时及排尿时,膀胱壁压迫此段尿管使其关闭, 尿液不能返流。在婴幼儿时期, 由于膀胱壁内走行关闭不完全而致返流。细菌随返流上行引起感染。尿返流的危害在于导致返流性肾病及肾脏瘢痕形成,多发生在5 岁以下小儿。返流的程度与肾脏瘢痕成正比。轻度返流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但重度返流多需手术矫治。因此,

小女孩尿频尿痛怎么办

1、小儿尿频是很常见的。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但可分为两大类。即病理性(由疾病引起的)的和生理性的。 病理性尿频可能是患有感染、结石、肿瘤或存在异物,以尿路感染为多。小儿尿路感染以后,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数却明显增加,并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状。生理性尿频除了饮水过多、天气寒冷、裤子不合身等生活因素外,最常见的当属精神性尿频。一旦发现孩子尿频,就要找找原因,即不要紧张地追问孩子这呀那的,也不要大惊小怪地逢人就询问治法,以免强化孩子尿尿。 2、尿路感染可能大,建议你作一个尿常规检查或作尿的细菌培养。检查清楚针对

防治小儿尿路感染的措施

1、从孕早期就开始预防 孕妈咪在怀孕早期应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身心健康,让胎儿的泌尿器官健康发育。如果在孕期出现羊水较少的现象时,应该警惕胎儿肾脏发育出现异常,及早做B超确定诊断,以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 2、宝宝出生后合理喂养 宝宝的肾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一般在1岁至1岁半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3个月以内的宝宝,食物中最好不要加盐。3个月以后可以吃稍稍带一点点咸味的食物,6个月以上逐渐增加一点点盐,但每天不能超过1克,以免损害肾脏功能。 3、腹泻时恰当进行补液 腹泻是3岁以内宝宝的常见病,发病时容易身体脱水,需

尿路感染检查什么

一、尿路感染的检查方法 尿路感染的检查目前主要有血、尿标本检查等几种手段,可以较精确地对尿路感染的进行诊断。如果患者怀疑有尿路感染,应及时到医院接受尿路感染的检查,尽早确诊,方便治疗。 二、尿路感染的尿常规检查 UTI时尿镜检可以发现白细胞增多,过去认为新鲜离心尿沉渣镜检WBC≥10个/高倍视野为脓尿。现在多采用定量计数法,新鲜非离心尿用血细胞计数盘检查,WBC≥10/ml为脓尿。脓尿提示尿路感染,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75%。UTI时尿中还可以有红细胞,但如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则提示采集标本时受到污染。 三

尿路感染的三大提示信号

1、慢性尿路感染病程在6个月以上,轻重不一,常表现为反复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消瘦,贫血等。尿路感染的症状严重者可有肾功能衰竭。 2、急性尿路感染病程在6个月以内,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部分尿路感染的症状有一过性血尿。婴幼儿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局部症状轻微。 3、尿液异常: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尿路感染的症状表现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1)血尿,血尿的原因约有40余种,大多数为泌尿系本身疾病所引起,少数与全身及其它系统疾病有关。据国内一组统计资料,血尿常见原因的发病顺

小儿尿路感染应该如何预防

1、从孕早期就开始预防 孕妈咪在怀孕早期应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身心健康,让胎儿的泌尿器官健康发育。如果在孕期出现羊水较少的现象时,应该警惕胎儿肾脏发育出现异常,及早做B超确定诊断,以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 2、宝宝出生后合理喂养 宝宝的肾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一般在1岁至1岁半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3个月以内的宝宝,食物中最好不要加盐:3个月以后可以吃稍稍带一点点咸味的食物,6个月以上逐渐增加一点点盐,但每天不能超过1克,以免损害肾脏功能。 3、腹泻时恰当进行补液 腹泻是3岁以内宝宝的常见病,发病时容易身体脱水,需

小儿尿路感染的饮食保健

尿路感染多因为膀胱气化不利,而产生湿热,或有淤血阻滞等原因,可以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薏仁米,茯苓,生甘草能清热,可以结合使用。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防止感冒,才能减少感染的机会。保持精神愉快。气血畅通了。一切疾病都会远离你的。

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

1、首先是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治疗,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据报道其与临床疗效的符合率为70-80%。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药物在肾组织内分布浓度的不同,以及药物在不同的病人发挥作用的内环境不同,因此,临床疗效与药敏结果有时并不完全符合。这是我们必须加以注意的。 2、合理选择抗生素及其疗程,临床应根据尿路感染的定位,症状的轻重以及有无合并尿路畸形等综合分析。由于急性膀胱炎为粘膜浅层的感染,尤其是初发的病例,临床应尽可能选用尿中浓度高的抗生素,通常可采用短程疗法,但需要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