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破裂的鉴别诊断
黄体破裂的鉴别诊断
黄体破裂常发生于右侧,但缺乏典型症状,应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0.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2、输卵管妊娠破裂: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受精卵因某些原因在输卵管被阻,而在输卵管的某一部分着床、发育,发生输卵管妊娠。以壶腹部妊娠为最多,占50~70%;其次为峡部,占30~40%;伞部、间质部最少见,占1~2%。
黄体血肿是什么意思
正常黄体是囊性结构,可使卵巢略增大。若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增长,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血液被吸收后,均可致黄体囊肿。由于囊肿持续分泌孕激素,常使月经周期延迟。若囊肿破裂可出现腹痛及阴道流血,而与异位妊娠破裂极为相似。
光镜检查 囊肿形成的早期,黄体细胞仍存,且富含类脂质,仅囊壁内层纤维化,可见黄素化粒层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囊内有或无血液;后期时囊壁纤维化伴有程度不等的透明变。
鉴别诊断
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均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前者为排卵前的卵巢囊性增大,若发生破裂时,一般不伴阴道流血;后者则为月经前的卵巢囊性增大,当破裂时,除急腹症症状外,常伴阴道流血。二者之破裂与异位妊娠之破裂鉴别困难,常需根据剖腹探查发现及病理学检查始能作出最后诊断。
直径<5cm的卵巢囊肿95%为非肿瘤性者,真正的肿瘤通常较大。在确定治疗前应进行短期随访,复查宜于月经干净后进行,若4~6周内囊肿缩小或无增大,则可继续随访2~4个月;若囊肿继续增大,尤其直径>5cm者,则应手术探查。对绝经后或生育期口服避孕药者之卵巢增大,特别是新近发现者,应高度疑为肿瘤,必要时,官进行 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以作出明确诊断。
上述两种囊肿破裂需手术时,单纯切除囊肿并修复卵巢即可。
宫外孕的诊断鉴别
一、宫外孕的诊断
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前,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应结合辅助检查,以期尽早明确诊断。
二、宫外孕的鉴别
1.急性阑尾炎:民间俗称“盲肠炎”,这是在解剖部位上的一种误解,实际阑尾是在盲肠末端的一个废用性器官。如果发生了感染时,则容易发炎而导致发病。其诱因可能来自粪石梗阻、淋巴增生、寄生虫侵入等。该病根据发病急缓和轻重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可发生脓肿、坏疽和穿孔导致腹膜炎等并发症。一般诊断治疗并不困难,予后良好。但由于阑尾的末端几乎可以位于腹部的任何一个部位。所以,其体征可能有极大差异。因此,须和其他急腹症进行认真的鉴别,以免误诊。
2.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 岁的年轻女性,因此,有人称之为“青春杀手”。其实,黄体破裂对人的危害因人而异,临床症状及表现也有很大差别。有的可能仅有突然的但很轻微的一侧下腹疼痛,破裂黄体内的毛细血管自行愈合,流出的少量血液也自行吸收,不留任何后遗症。有的则可能发生剧烈难忍的腹痛,为继发黄体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腹腔,造成持续性腹痛,严重者可因此发生出血性休克,表现为大汗淋漓、头昏头痛、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3.卵巢囊肿蒂扭转:是指供应卵巢囊肿的血管发生了扭曲,使卵巢囊肿缺血,甚至坏死破裂,引起剧烈腹痛。为妇科急腹症之一,约10%卵巢囊肿发生蒂扭转。好发于瘤蒂长、中等大、活动度良、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如囊性畸胎瘤、粘液性及浆液性囊腺瘤最易发生蒂扭转),多发生在体位急骤变动时、妊娠早期或产后。
怎么确诊是宫外孕
1.早期妊娠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腹痛一般较轻,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基本相符,阴道出血量少,无内出血表现。B超可鉴别。
2.卵巢黄体破裂出血
黄体破裂多发生在黄体期,或月经期。但有时也难与异位妊娠鉴别,特别是无明显停经史,阴道有不规则出血的患者,常需结合β-HCG进行诊断。
3.卵巢囊肿蒂扭转
患者月经正常,无内出血征象,一般有附件包块病史,囊肿蒂部可有明显压痛。经妇科检查结合B超即可明确诊断。
4.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出血
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常发生在经前或经期,疼痛比较剧烈,可伴明显的肛门坠胀。经阴道后穹隆穿刺可抽出巧克力样液体可确诊,若破裂处伤及血管,可出现内出血征象。
5.急性盆腔炎
急性或亚急性炎症时,一般无停经史,腹痛常伴发热,血象、血沉多升高,B超可探及附件包块或盆腔积液,尿HCG可协助诊断,尤其经抗炎治疗后,腹痛、发热等炎性表现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6.外科情况
急性阑尾炎,常有明显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多伴发热、恶心呕吐、血象增高。输尿管结石,下腹一侧疼痛常呈绞痛,伴同侧腰痛,常有血尿。结合B超和X线检查可确诊。
卵巢黄体破裂严重吗 如何诊断卵巢黄体破裂
卵巢黄体破裂多发育卵巢功能旺盛的年龄段,由于发病急,容易与阑尾炎,输尿管结石,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卵巢肿瘤结缔扭转症混淆。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发病时间在两次月经中间或月经前期。
2.起病急,下腹突然发生剧痛,短时间后为持续性坠痛,可能逐渐减轻也有可能加重,少数病人伴随恶心呕吐现象。
3.一般无阴道流血,内出血严重者有可能出现休克及直肠刺激症状。
4.腹部有明显压痛感,反跳痛。
5.阴道检查发现子宫大小正常,后穹窿有触痛感,附件可触及境界不清的软包块,触摸有压痛感。
卵巢黄体破裂简介
黄体细胞
卵巢黄体破裂为一种妇科急症,卵巢破裂时间与月经周期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卵巢破裂80%左右黄体或黄体囊肿破裂,因而一般在排卵期后,大多在月经周期之末1周,偶可在月经期第1,第2天发病。少数病例为卵泡破裂,常发生于成熟卵泡,因而发病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第20~26天。卵巢破裂病人一般无卵巢功能障碍病史,多数具有排卵周期。腹部触痛不明显,但双合诊盆腔触痛极为明显,结合月经病史,多可做出诊断。如有性交后发病史,则可能性更大。我们通过对我院1999~2001年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及2例误诊为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的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研究,以便为其正确诊断和鉴别提供帮助。
治疗卵巢黄体破裂是妇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低,往往不能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易误诊,应与其它急腹症相鉴别。因其发病后有不同程度的内出血,严重者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后果,要提高警惕性。
黄体破裂原因
黄体破裂原因
为什么会患上黄体破裂呢?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是不知道的。既然不知道,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自动破裂
正常情况下,黄体内有少量出血,但如果出血太多,就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发生自发性破裂。有人认为,血管黄体化期间,功能不全,易发生黄体内毛细血管出血,从而导致黄体破裂。
2、外力作用的结果
如下腹受到撞击,以及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或解大便时,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可促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
另外,女性在进行夫妻生活的时候,女性生殖器官扩张充血,则会导致黄体内的张力升高,并且下腹受到剧烈冲击,而导致黄体破裂。
总之,育龄妇女在月经中期后一周左右时间内突发下腹剧痛,应考虑黄体破裂的可能,及时请妇科医生予以会诊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黄体破裂的症状
1、患者临床表现之腹痛程度上也可有很大差别,其发展过程则和宫外孕之腹痛基本相同,但在输卵管流产时用腹痛可因反覆出血而多次发作,卵巢黄体破裂则在一次出血后可逐渐自行凝集而止血,反覆发作之机会较少。
2、月经后半期突发下腹部疼痛,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妇检后穹隆触痛,宫颈摇举痛,一侧附件区包块拌压痛.B超可发现盆腔积液及附件区包块,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
因为黄体破裂的临床表现与体征更B超结果与宫外孕很相似,所以容易被误诊,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3、除了腹痛之外,卵巢黄体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月经周期后半,一般没有月经逾期、阴道出血的症状。内出血诊断之主要根据亦依靠后穹窿或腹腔穿刺。妊娠试验则一般呈阴性反应。
因此一例内出血急腹症妇科病人,如没有闭经、出血之症状,且妊娠试验阴性,则应多考虑卵巢黄体破裂之可能。腹腔镜检查可以看到卵巢黄体和裂口,有时可见活性渗血,且双侧卵管正常。
黄体破裂检查诊断
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具典型性,主要临床症状为突然发作的腹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肛门坠胀感,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甚至休克,危及生命,急需手术。
发病急,目前尚无特殊检查方法明确诊断,误诊率高,易与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急性阑尾炎、输尿管结石、卵巢肿瘤蒂扭转等急腹症相混淆。
主要诊断依据
1、病人无停经史,发病往往在两次月经期中间或月经前期;爱爱后发病史。
2、起病急骤,下腹突然剧痛,短时间后成为持续性坠痛,可逐渐减轻或又转剧。少数病人可有恶心、呕吐。一般无阴道流血(外出血),内出血严重者可有休克及直肠刺激症状。
3、腹部检查,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内出血多者,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4、阴道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后穹窿触痛,附件可触及境界不清的软包块,有压痛。
5、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中性百分率均增高,红细胞及血色素下降。
黄体破裂常发生于右侧,但缺乏典型症状,应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相鉴别。
在黄体的发育过程中,可能恰巧破坏了卵巢表面的小血管,于是黄体内部出血,导致内压增加,引起破裂称为卵巢黄体破裂;严重都可造成大量腹腔内出血,即为卵巢破裂。
卵巢黄体破裂为一种妇科急症,卵巢破裂时间与月经周期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黄体破裂的症状
黄体破裂症状的判断依据:黄体破裂常发生于右侧,但缺乏典型症状,应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相鉴别。
1、病人无停经史,发病往往在两次月经期中间或月经前期;性交后发病史。2、起病急骤,下腹突然剧痛,短时间后成为持续性坠痛,可逐渐减轻或又转剧。少数病人可有恶心、呕吐。一般无阴道流血(外出血),内出血严重者可有休克及直肠刺激症状。3、腹部检查: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内出血多者,叩诊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后穹窿触痛,附件可触及境界不清的软包块,有压痛。4、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中性百分率均增高,红细胞及血色素下降。
卵巢破裂80%左右黄体或黄体囊肿破裂,因而一般在排卵期后,大多在月经周期之末1周,偶可在月经期第1,第2天发病。少数病例为卵泡破裂,常发生于成熟卵泡,因而发病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第10~18天。卵巢破裂病人一般无卵巢功能障碍病史,多数具有排卵周期。腹部触痛不明显,但双合诊盆腔触痛极为明显,结合月经病史,多可做出诊断。如有性交后发病史,则可能性更大。我们通过对我院1999~2001年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及2例误诊为卵巢黄体破裂出血的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研究,以便为其正确诊断和鉴别提供帮助。
皮肤皲裂鉴别诊断
1.手足癣:手足癣也可因瘙痒搔抓而引起裂口疼痛,但手足癣有下列特点:
①常局限一侧掌或跖、指(趾)间,很少局限于足跟。
②原发损害为丘疹、水疱。
③常有痒感,甚少疼痛。有时常年发生皲裂,不一定冬重夏轻或夏季痊愈,反而有时夏季更趋严重。
④常与趾、指甲癣并发。
⑤常可在皮损处找到真菌。
应指出,有时手足皲裂可并发手足癣,两病可互为因果。据调查,并发率达30%~85%。
2.手足湿疹:
有时手足湿疹可因瘙痒搔抓而致裂隙疼痛,但湿疹如急性或亚急性时,原发损害的红斑、丘疹、水疱等,多伴痒感。如为慢性,则常位于掌跖并累及手足背部,且多伴皮肤粗厚及痒感,故二者可鉴别。手足皲裂可与手足湿疹并存,并存率约1.4%。
3.鱼鳞病:
有时在鱼鳞病基础上更易并发手足皲裂,尤在寒冷季节鱼鳞病加重时,两病伴发率达24%~47%。
4.掌跖角化症:
系一种先天性疾病,因角化过度易造成皲裂。但掌跖角化症不一定在冬秋季形成皲裂,有时可常年发病,两病的伴发率为2.4%。
黄体破裂影响生育吗
黄体破裂是很多女性关心的问题,黄体破裂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大,黄体破裂会很有可能会导致黄体酮过低,很多月经不调的女性就是由于黄体酮过低的情况导致。另外,发生黄体破裂的情况将会容易导致内分泌性不孕。
发生黄体破裂时女性一般会伴有下腹疼痛感,卵巢黄体破裂没有典型的症状,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常发生于右侧,容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
黄体的破裂时间和月经周期是有一定关系的,卵巢黄体破裂一般发生在排卵期后,常发生于成熟卵泡的破裂,发生卵巢黄体破裂的患者一般没有卵巢功能障碍病史,多数具有排卵周期,可以结合月经病史,可以做出诊断。
卵巢充血、肿大、腹部脂肪过多,盆腔炎等都会导致卵巢充血,卵巢受到外力或间接外力影响的话会导致月经前期出现充血,出现排便用力或剧烈活动因素导致的黄体破裂。
所以女性在经期后期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如运动要适度、不负重物;患有咳嗽、习惯性便秘等病时要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黄体破裂,必须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
引发黄体破裂的原因有哪些
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好发于14~30 岁的年轻女性,因此,有人称之为“青春杀手”。引起黄体破裂的原因非常多,患者在检查诊断时,需要分清原因治疗,这样才能尽快将其治愈。
引发黄体破裂的原因:
一、自动破裂。正常情况下,黄体内有少量出血,但如果出血太多,就可能增加黄体内的压力,从而发生自发性破裂。有人认为,血管黄体化期间,功能不全,易发生黄体内毛细血管出血,从而导致黄体破裂。
二、外力作用的结果。如下腹受到撞击,以及剧烈跳跃、奔跑、用力咳嗽或解大便时,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可促使成熟的黄体发生破裂。
三、性交引起。性生活时女性生殖器官扩张充血,达到性高潮时,肌肉组织可呈痉挛性收缩,黄体内张力升高,加上男方动作粗鲁,妇方下腹部受到强烈的冲击,也可导致黄体破裂。因此性交后女方出现下腹部疼痛时,决不可麻痹大意。